一提参加过长征的人,我不能不回想起老红军刘。
刘,10月出生,河南人,193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他前半生戎马倥偬,经历大小战斗150多次。离休后他写下100万字的读书笔记,到各地作报告1000余场次。他走访贫困群众,资助失学儿童,百岁高龄的他仍参加志愿服务。在人们眼中,百岁老红军刘一生都在长征。刘自己则说:“我这辈子最自豪的是认真履行了入党誓言。”
刘老生前是扬州军分区第一干休所正军职离休干部,所住的干休所,与我家不远。我和他算有几次亲密接触。有一次是为写报告文学《白发赤子》。还有一次是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一次会议,我有幸也作为学生家长代表,在刘老后面发言。
老红军刘是民政部和江苏省宣传的重大典型。他忠诚实践党的宗旨、心中时刻装着人民。刘女儿叫刘兰新,1975年,作为知青插队到金湖县塘港乡。拮据的生活,让她不得不在农忙之余到集镇上烤烧饼卖。刘是正军级离休干部,后来又成为民政部和江苏省宣传的重大典型,按理讲,地方上把他的女儿调回城市是完全可以的。但刘老认为,既然女儿已在农村成亲,组织了家庭,又何必把女儿调回城呢?一次,刘和老伴去探望女儿,看到女儿两只手上被炉火烤出蚕豆大的水泡,老人心疼地流下眼泪。老伴求他找关系把女儿调回来,刘耐心地开导老伴说:“没有烤烧饼的,哪有烧饼吃?我刘女儿不烤烧饼,那王应启、张应启的女儿不就得烤烧饼?”
上世纪80年代,扬州街头上,人们经常看到一个背着竹篮的老人,手里拿着一把火钳,沿街上的人行道,专捡散落的垃圾。谁能想到他就是离休前担任淮阴军分区司令员的刘呢?
这是怎样一种精神境界啊!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就是这样把自己的心灵栖息在崇高的精神家园之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