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前透视
这篇课文,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为内容,描写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愉快渡过自己节日的动人场面,内容生动活泼,充满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语言优美,适合朗读。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珍视今天,热爱生活,憧憬未来的教育影响。
对于《快乐的节日》这首歌,大部分学生都已经熟悉,甚至能进行演唱。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学会生字,读好课文。同时,就发挥文章语文特点,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感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激发学生实现未来的理想和愿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吹、祝”等14个生字。会写“吹、地”等6个字。
2.以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随着优美的曲调歌唱。
3.感受生活的快乐幸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激发实现未来理想的愿望。
三、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信息资料:
1.录音机及《快乐的节日》歌曲录音带
2.字词卡片、挂图
五、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歌曲引入:播放《快乐的节日》,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快乐的节日》。(板书课题)
(以歌曲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营造并引导学生感受节日气氛。同时,学生在听与跟唱的过程中感知或复习了歌词内容,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2.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节日?过节的时候你们开心吗?谁能把当时快乐的情形介绍给大家听?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快乐的节日》。(板书课题)
(挖掘情感体验,激发情感投入。)
二、对话平台
(一)自学(自选方式,自主读文,培养学习能力。)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2.组内合作学习,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利用书中的“我会读”,组内互读,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
(2)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引导学生互评。
(二)识字(合作交流,自主识字。)
1.出示字词卡片,指读生字。教师适时强调重点字音:如“祝”读翘舌,“祖”读平舌。
2.你还有哪些新的.识字方法吗?
3.游戏巩固,利用卡片猜读词语。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交流方法,激发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三)诵读(感知课文内容,引导感情朗读。)
1.分段读课文,引导学生评价,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2.听范读,试着说出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坚持以读为主的活动设计,把握读书的目的性、层次性、指导性。可以使学生在充分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得到感染,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和体验。)
(四)写字(引导观察,分类指导,突出重点,自主写字。)
1.出示“我会写”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分析归类。
2.从中选择典型字练习,写一写,评一评。其他字借鉴以前的熟字练写。
3.展示写字成果,师生共同评价。
(写好汉字,培养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人感悟汉字的形体美,激发热爱祖国文字的热情,激发写字兴趣,培养写字习惯。)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习巩固,启发入境。)
1.出示字词,巩固认读。
2.指读课文,启发思考: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个段落?为什么?
(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读出自己,读出问题,问题的启发,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促进了学生阅读。)
二、朗读(自主学习,交流感受,促进朗读。)
1.分组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书体会。
2.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巡视,相机启发学生思考:
小朋友们要过快乐的节日,他们邀请谁来参加了?
“有我们就更加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课文中把“我们”比作什么?为什么?你能用“……像……”说一句话吗?
3.汇报朗读,感情指导。(可以采取男女生分读、小组读、分段读、比赛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快乐”,表现快乐。
(自主选读课文,可能打破文章的顺序,要求教师要加强学习指导,引导学生读有所悟,读有所思,读有所获,尊重学生的理解,同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朗读训练。)
三、背诵(在熟读的基础上积累语言。)
1.启发学生交流背诵方法。如:看图背、抓重点词背、分段背、边唱边记等形式。
2.自由练习,汇报交流,互相评价。
四、欣赏(听唱歌曲,升华情感体验。)
1.播放歌曲,依词唱歌。
2.听曲读文,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表演读文。
3.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组织读、唱、演有机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生情感投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语言的美,内容的美,生活的美。)
五、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实际上是一首少儿歌曲的词,语言很优美,是极适合一年级的学生朗读的,所以本课的重点便是指导朗读,在上课时,我给学生播放了这首歌曲的磁带,学生听着美妙的乐曲,能很快进入情景,有一些学过的学生甚至还能朗朗上口,当我问学生愿不愿意学这首歌的时候,他们脸上都是开心的表情,我觉得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当中去学习知识,过了五六遍后很多学生已经基本能唱下来,接着让他们读也就能读的很流利了,第一课时仍然是教学生字,我先选用了几个困难的生字让学生讲读,在第二课时时,我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特别是一些优美词句,特别要强调朗读的技巧。
教学目标:
1、通过两则谜语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归纳能力,观察能力。培养猜谜的兴趣, 寓教于乐。
2、学习生字:语、间、颗、黑、猜、瞧、片,并注意笔画笔顺;学会文中量词在语言 环境中的运用;注意区别形近字。
3、体会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4、能流利朗读,并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通过两则谜语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归纳能力,观察能力。培养猜谜的兴趣, 寓教于乐。
2、学习生字:语、间、颗、黑、猜、瞧、片,并注意笔画笔顺;学会文中量词在语言 环境中的运用;注意区别形近字。
教学难点:
1、体会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2、能流利朗读,并背诵全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7 课《谜语》(板书课题)。谁能告诉老师什么是谜语?在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认识几位“新朋友”,这些生词都是在课文中出现的,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二、学习生字
(拿出事先写好生字的小黑板)
1、第一个字,我们每天上课都要遇到,大家说说在哪里可以找到呢?对,我们在课本封面就可以看到这个是“语文”的“语”,再来看老师的板书,这也是“谜语”的“语”。它的偏旁我们已经学过了,大家说是什么偏旁呢?
下面我们拿出纸笔,跟老师一起写一遍(在黑板上一笔笔慢慢写出)。好,我们再来“书空”一遍。
2、下面我们再来看这个“门”字旁的字,它中间是什么字呢?这个“间”是由“门”里面一个“日”组成的,是“中间”的“间”。谁能用这个字造句子?
下面跟老师一起写一遍(在黑板上一笔笔慢慢写出)。好,我们再来“书空”一遍。
3、这个字我们来观察一下,是由“果”和“页”组成,就变成了“颗”,“一颗糖、一颗星星”。谁能用它来造句?那么它的偏旁是什么呢?这个字是“页”字旁,我们见天又学了一个新偏旁。来我们先把这个新偏旁写一遍。
下面跟老师一起写一遍(在黑板上一笔笔慢慢写出)。好,我们再来“书空”一遍。
4、这个字是四点底的,它是白的反义词,就是黑。那么我们这里什么东西是黑的呢?
大家注意了,黑的里面不是一横,里面是一点一撇。
下面跟老师一起写一遍(在黑板上一笔笔慢慢写出)。好,我们再来“书空”一遍。
5、我们再来看这个字,这个字的右边是“青”,我们是学过的。那么它的左边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新的偏旁,叫做“反犬旁”,是由犬字变化而来的,但是它的样子和犬已经不一样了,同学们先跟老师来把偏旁写一遍。我们再把整个字来写一遍(在黑板上一笔笔慢慢写出)。这个就是“猜谜”的“猜”,谁能拿它来造句呢?好现在随老师来“书空”一遍。
6、我们知道这个字是和眼睛有关的,它是“目”字旁。我们平时说的“瞧一瞧,看一看”就是用了这个“瞧”字。它的左边是“焦”,但是“焦”是四点底的,我们能不能说“瞧”是“四点底”呢?同学们要注意区别,“瞧”是“目”字旁的。
下面跟老师一起写一遍(在黑板上一笔笔慢慢写出)。好,我们再来“书空”一遍。
7、这个字笔画比较少,谁能来说说什么东西是一片一片的呢?下面跟老师一起写一遍(在黑板上一笔笔慢慢写出)。好,我们再来“书空”一遍。
三、初读课文
1、学了上面的生词我们就可以看课文了,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2、这里有两个谜语,大家猜猜看答案是什么呢?
3、好,同学们回去想一想,为什么答案会是眼睛和耳朵而不是其他的呢?
4、作业。
把生字每一个写三遍,每一个生字组一个词,每个词也同样写三遍。
第二课时
一、导语
上节课老师问了个问题,请同学们回去思考的“为什么答案是眼睛和耳朵呢?”同学们怎么看出来的呢?
二、分析课文
1、我们先来观察一下同桌同学的'眼睛,你都能发现什么?“上边毛,下边毛”指的是我们的睫毛,中间是我们的眼珠,是什么颜色的呢?再看看是什么形状的呢?那么它和我们遇到的葡萄像不像啊?
前面的几句话,“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把我们眼睛的最基本的特征都讲出来了,所以我们同学能很快猜出他说的是眼睛。
2、“中间一颗颗黑葡萄”这句话,用了一个修辞方法,它叫做“比喻”。就是把一样东西比做另一样东西,把眼睛比做葡萄。当然两者必须有相似之处,就像眼睛和葡萄他们的形状是一样的,而眼睛是黑的,黑葡萄的颜色也是黑的。下面我们请同学也模仿它的样子来造句子,运用一下比喻手法。
3、“猜不着,请你对我瞧一瞧”同学们是用什么瞧的呢?对了,是用眼睛,所以这句话给同学们一个小小的提示,大家发现了吗?
4、我们再来看下面这个谜语。这个谜语和上面那个很像,谁能做做小老师来分析一下?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同学们把小提示找出来了吗?大家再来互相观察一下。
三、课后练习
1、(板书“棵”、“颗”)这两个字的发音是一样的,而且也很像,那么他们有什么区别呢?第一个是“木”字旁,第二个是“页”字旁。这我们在上节课已经学过了。
第一个“木”字旁是用来修饰树木的,我们可以说“一棵树”。谁来用它造句子?
第二个“颗”我们上节课举过例子,“一颗糖、一颗星星”,这个颗一般是用来修饰
圆形形小颗粒的东西。如:“一颗珍珠、一颗牙齿”等,谁能用它来造句子呢?
下面我们来做题目。
2、(板书“坐”、“座”)这两个字的发音也是一样的,而且也是很像,那么我们该怎么区别他们呢?
“坐”是个动词,“座”是名词。所以我们说“请坐”(板书)时要用“坐”,“座位”(板书)时用“座”。我们请两位同学来造句。
好下面我们来做课本中的题目。
3、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量词,如:一位学生,一把椅子,一块黑板。下面我们就来做题,这些我们平时遇到的词的搭配是需要我们用新去记忆的,我们要用得合适。
4、试背诵课文。
5、作业。
背诵课文,复习新词,预习下一课。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父亲”对鸟的了解和热爱及“我”的护鸟心愿。
3、了解课文通过对鸟的了解间接表现对鸟的热爱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鸟的了解和热爱及“我”的护鸟心愿。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通过对鸟的了解间接表现对鸟的热爱的写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2、小组分角色读、指名读课文。
3、学生自主识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班上汇报,教师重点强调“喃、浓、腾”的.读音和“味、猎”的字形。
5、指导写字。
6、学生练习写“并、喜、重”,体会写字规律。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课文:体会教师朗读时的情感。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质疑。
3、教师重点引导: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从哪些地方看出父亲对鸟很了解?
(2)为什么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4、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读课文,再讨论思考题。
5、汇报。
三、实践活动。
查阅有关鸟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