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二三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扬州某校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8 小猴子下山》集体备课教案

扬州某校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8 小猴子下山》集体备课教案

来源:二三娱乐


扬州某校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8 小猴子下

山》集体备课教案

18、小猴子下山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非”等7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教学重难点: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

1、认识“猴、结”等12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非”等7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授课时间:

第 1 页 共 1 页

月 日教学过程: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猴”字。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

2、游戏中复习回顾。课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全文。(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师画一座山,并板画路线。)指学生接读课文。(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兔子。)(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1)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2)量词训练。①教学:块。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

第 1 页 共 1 页

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指导书写:一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书写笔顺。②教学:棵。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字”。教师导学:知道了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需要我们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教师出示字卡,集体学习生字。

2、指导会写的字。(1)教师引学:观察写字表中的汉字,你最喜欢哪个字?说说这个字是怎么写的。(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学习。

四、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1、字卡巩固生字。(1)同桌游戏,互考字卡并组词。(2)全班开火车游戏巩固生字。教师口令:火车火车哪里开?学生对口令:火车火车这里开!

2、多种形式熟读课文。(1)小组推荐代表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价,评选“最佳代表”,奖励小红旗。(2)指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朗读展示。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第 1 页 共 1 页

2、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授课时间 :

月 日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总体感知

1、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拼字游戏:给提手旁找朋友。(1)先将提手旁分别与“工”“奉”“乃”组合,学生念字组词。(2)请学生边表演动作边读字:“捧”“扛”“扔”。

2、学生活动:请你边贴词卡,边讲故事。(指一名学生把小猴子下山经过的地方按顺序贴在黑板上,并说出小猴子先后去了哪些地方,最后得到了什么。)

二、围绕“所见”,积累词语

1、自由读课文,找出“又~又~”式词语。(1)教师引学: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2)你也能用“又~又~”式的词语来说一说吗?(3)进行说话训练。太阳____________、苹果____________;(提供主语)独立用“又~又~”式词语说话。

2、教师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

第 1 页 共 1 页

3、拓展运用。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板画:眼睛),就那么吸引小猴子了!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

三、围绕“所做”,体会动词(一)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教师导学: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地这部分没有配插图,请小朋友们帮忙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什么样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2、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4、指导朗读。(1)“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示范: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2)“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们有没有想到他会把玉米扔了?(指导:觉得猴子

第 1 页 共 1 页

可笑的口气。)(3)“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4)“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觉得小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语气读。)(5)“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要读出小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6)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四、想象创造,续编故事

1、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2、同桌复述;连贯复述;全班展示。 五、布置作业,拓展复述

1、搜集其他提手旁的汉字,做一做这样的动作。

2、根据故事先后顺序,把故事完整地复述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

18、小猴子下山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空着手西瓜地 又大又圆

扔 摘 回家去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教后记:

第 1 页 共 1 页

第 1 页 共 1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