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
A.1840年鸦片战争 B.14年中日甲午战争 C.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D.1919年运动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B )
A.《中英北京条约》B.《中英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近代中国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B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 对近代中国情况表述正确的是(A )
A.仍然维持着国家和的名义 B. 完全丧失了主权
C.由殖民主义者直接统治 D.资本主义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
5.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认识中国近代问题最基本依据是(D )
A.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大国 B.中国长期实行高度集权的君主制度
1
C.中国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D.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要争得民族和人民必须首先进行(B )
A.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 B.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
C.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 D. 反对资产阶级的
二、多项选择题
1.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是(AC )
A.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B.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C.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D.落后的农业国变成近代的工业国
2.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变动中产生的新阶级有(BD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买办阶级 D.资产阶级
3.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工人阶级表述正确的是(ABD )
A.受剥削最深 B.性最强 C.新生产力的代表 D. 最早出现在外国在华企业中
4.下列关于中国资产阶级表述正确的是(ACD )
A.分官僚买办资本家和民族资本家 B.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是民主的对象
2
C. 官僚资产阶级是的对象 D. 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
三、简答题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的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并一步一步地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所以说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
2、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地;列强在华经济势力加强;自然经济基础破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以说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四、论述题
试述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单项选择题
3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B )
A.经济掠夺 B.军事侵略
C.文化渗透 D.政治控制
2.中国割让全岛及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的条约是(C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规定帝国主义列强可以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条约是(D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近代通过和清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和勒索赔款最多的国家分别是(B A.英国和法国 B.和日本 C.和英国 D.美国和日本
5.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在(C )达到高潮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战争后 D.八国联军入侵时
6.近代中国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C )
A.洪秀全 B.林则徐 C.魏源 D.严复
4
)
二、多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D )
A.社会制度 B.官兵贪生怕死 C.军事思想落后 D.经济技术落后
2. 帝国主义没能实现瓜分中国的原因是(BC )
A. 美国“门户开放”的影响 B.帝国主义内部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C. 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 D. 清的积极反抗
3.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的侵略方式除了勒索战争赔款,主要还有(ABCD )
A.控制通商口岸 B.剥夺关税自主权 C.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D.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三、简答题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及其关系是什么?
答:失败的根本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是更根本的原因,正是因为社会制度的,才使得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现状长期得不到改变。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单项选择题
5
1. 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 A )
A.太平天国 B.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C. 辛亥 D.义和团运动
2.洋务运动兴起于(A )
A.19世纪6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初 C.19世纪80年代初 D.19世纪90年代初
3.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的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是(C )
A.利用宗教形式 B.与封建政权长期对峙 C.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
D.实施了《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的平均分配土地的改革方案
4.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A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5. 洋务派所标榜的洋务运动的目标是(D )
A.“自强”、“求富” B. 师夷长技以制夷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 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
6. 维新派早期创办的团体是(A )
A.强学会 B. 保国会 C.光复会 D. 华兴会
6
二、多项选择题
1.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AD )
A.农民阶级无法克服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 B.天京变乱、石达开出走大伤元气
C.洪秀全缺乏才能 D.领导集团内部的
2. 洋务派在教育文化方面举办的洋务事业有(ACD )
A.开办新式学堂 B.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C.派出最早的官派留学生 D.翻译西方书籍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ABC )
A.爱国救亡运动 B.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C.思想启蒙运动 D.反帝反封建民主运动
三、简答题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1872年,李鸿章通过官督商办的形式创办起轮船招商局,规定该局平时运输官粮客货,战时装载援兵军火,在经营方面,除官款取息7厘、向朝廷报效之外,盈亏全归商认。该局很快受到英、美轮船公司巨大压力,最后于13年和英国在华两大轮船公司订立齐价合同,规定彼此停止竞争,共同垄断
7
沿海和长江航运。中法战争中,该局船只悬挂美国旗帜以避险。
材料二:英国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
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和欧洲》回答下列问题: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材料1反映出洋务企业存在哪些问题?
2.材料2中的“解体”是指什么?你如理解?
答题要点参考:
1. 洋务派所办企业具有封建性、垄断性和严重的对外依赖性。
2. 解体是指中国封建社会解体。列强使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客观上打破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给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条件。
第三章 辛亥与君主制度的终结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于(B )
8
A.1905年 B.1906年 C.1907年 D.1908年
2.中国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是(C )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同盟会 D.华兴会
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法典是(A )
A.《中华临时约法》B.《钦定大纲》C.《中华约法》 D.《中华》
4.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临时成立的时间是(B )
A.1911年10月10日 B.1912年1月1日 C.1912年2月12日 D.1912年3月10日
5.二次失败后,孙中山坚持反对袁世凯的统治,1914年7月在日本组织了(C A.中国同盟会 B. C.中华党 D.中国
6.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终结的标志是(D )
A.袁世凯窃夺果实 B.二次失败 C. 护国运动失败 D.运动失败
7. 掀起辛亥高潮的是(C )
A. 同盟会的成立 B. 黄花岗C. 武昌 D. 中华的建立
二、多项选择题
9
)
1.在民主思想的宣传中,著名的资产阶级宣传家有(ABC )
A.章炳麟 B.陈天华 C.邹容 D.蔡元培
2.辛亥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派的骨干力量是(AB )
A.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B.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C.民族工商业人士 D.民间会党人士
3. 资产阶级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是(ACD )62-63
A. 要不要以手段推翻清王朝 B.要不要改变原来的政治制度
C.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D.要不要实行社会
4.旧民主主义时期党人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有(ABD )
A.二次 B.护国运动 C.北伐战争 D.运动
三、简答题
辛亥为什么会失败?
答:(1)失败原因:
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
10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政党,作为团结一切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2)教训:辛亥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辛亥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1、辛亥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辛亥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辛亥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
4、辛亥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促使中国的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辛亥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运动的高涨。
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1
一、单项选择题
1. 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是(B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D.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2.运动后资产阶级民主的领导力量是(B )
A.资产阶级 B.工人阶级 C.农民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3.一次世界大战后对中国构成主要威胁的是(C )
A.英国 B. C.日本 D.美国
4.蒋介石政权的经济基础是(D )
A.地主土地所有制 B.生产资料私有制 C.资本主义私有制 D. 官僚资本
5.在新民主主义阶段,政治上具有两重性的阶级是(C )
A.农民阶级 B.官僚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小资产阶级
6.中国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A )
A.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建立社会主义 D.使中国成为一个的资本主义社会
12
二、多项选择题
1. 5.中国新民主主义的任务是(ABC )
A.反对帝国主义 B.反对封建主义
C.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下列关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表述正确的是(ABD )
A.带有两重性 B.政治上有很大重要性 C.民主的力量 D.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阶级基础
3.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社会的三种主要政治力量是(ABD )
A.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农民 D.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4.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为什么行不通,原因在于(ABC )
A.帝国主义不容忍 B.民族资产阶级过于软弱
C.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勇气和能力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 D.统治者不对资产阶级的要求让步
四、论述题
13
试述近代中国三种建国方案的基本主张及其结果。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单项选择题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C )97
A.梁启超在上海主办《时务报》 B.严复在天津主办《国闻报》
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D.周恩来在天津创办《觉悟》杂志
2.推动中国先进分子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是(C A.新文化运动 B.运动 C.十月社会主义 D.国民
3.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开端的历史事件是(C )105
A.辛亥 B.十月 C.运动 D.党的成立
4. 首次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的会议是(B )116
A.党的一大 B.党的二大 C.杭州会议 D.党的三大
5.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D)118
A.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 B. 二大制定的最低纲领
14
101
)
C.三大通过的国共合作决定 D. 一大提出的新三民主义政纲
6.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全国范围大高潮的起点是(C )119
A.1922年1月海员罢工 B.1924年1月一大召开
C.1925年5月五卅运动 D.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当前阶段的纲领包括(ABC )116
A.军阀 B.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C.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D.走向社会主义
2.一大确定的三大是( ABE )118
A.联俄 B.联共 C.除军阀 D.列强 E.扶助农工
3.北伐战争的目标是推翻北洋军阀(ACD )119
A.奉系张作霖 B.直系曹锟 C.直系吴佩孚 D.直系孙传芳
4. 大失败的原因有(AB C )121
A.在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错误路线放弃了领导权 B.还处在幼年时期,没有经验
15
C.推行左倾教条主义 D.国际作了一些错误指示
三、简答题
运动的历史特点及其意义是什么?105
第五章 中国的新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大失败后,建立的南京代表(B )123
A.地主阶级利益 B.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
C.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 D.资产阶级利益
2. 在大失败的危急关头,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C )126
A.推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B.开辟农村根据地
C.土地和武装反抗统治 D.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3.八七会议后,中国进入了(D )127
A.民主主义时期 B.新民主主义时期C.社会主义时期 D.土地时期
4.中国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A )130
16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C.《中国土地法大纲》 D.《指示》
5.开始确立以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领导地位的是(B )136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六届六中全会 D.七大
6. 遵义会议集中解决的问题是(A )136
A.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B.政治问题和路线问题C.战略问题和策略问题D.思想问题和作风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
1.土地战争初期中国党领导的大的武装有(BCD )127
A.武昌 B. 南昌 C. 秋收 D.广州
2.1928—1930年间,撰写的关于中国道路的理论著作有(ABD )129
A.《井冈山的斗争》 B.《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C.《中国的战略问题》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内容是(B )129
A.土地 B.武装斗争 C.党的建设 D.农村根据地建设
17
4. 参加长征的红军三大主力是(ABD )137
A.(红军)红一方面军 B.红二方面军 C.红三方面军 D.红四方面军
三、简答题
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党内出现了哪三个“左”倾错误?134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端称(C )141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2.被称为十年内战向抗日战争转换枢纽的是(C )147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西安事变
3. 标志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是(B )148
A.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 通讯社发表《中国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C.红军改编为国民军第八路军 D.五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4. 与日军展开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是(A )149
18
A. 淞沪会战 B. 忻口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武汉会战
5. 明确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命题的会议是(B )160
A.洛川会议 B. 六届六中全会 C.六届七中全会 D.七大
6.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纪念日是(C )1
A. 8 月15日 B. 9月2日 C. 9月3日 D. 10月25 日
二、多项选择题
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ABD )155
A.发展进步势力 B.争取中间势力 C.瓦解中间势力 D.孤立顽固势力
2.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主的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BCD A.大资产阶级占三分之一 B.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
C.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D.占三分之一
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内容有(BD )159-163
A.实行“三三制” B. 开展整风运动C.减租减息 D. 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理论
4.中国党在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 AB )161
19
156
)
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 根据地建设 D. 党的建设
5.1942年,延安整风的主要内容是( ACD )162
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B.反对官僚主义 C.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D.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四、论述题
联系抗日战争的历史事实,论述中国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答题思路要点:(提示:根据151-1总结。这几点只是答题思路,还要再加上有关历史事实)
(1)中国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组织者和鼓舞着。
(2)中国党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及战略、战术,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中国党在敌后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消灭和牵制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4)中国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五、材料分析
材料一:
20
党的策略路线,就是建立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贼头子蒋介石。
——摘自1935年12月25日《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材料二: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军全部或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
——摘自1936年9月1日《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材料三:根据于资产阶级及内部的开始向着抗日救国方向的变化,我们主张“联蒋抗日”与“国共合作”。西安事变发生后,本党以此方针,调节双方冲突,使内战得以避免,和平获得最后的胜利。本党对于联合全民族一致抗日的忠诚,至此才为全国各界所了解。
——摘自1937年4月15日《委员会告全党同志书》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变化。
2.方针变化的根据。
3.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
解答参考:
21
1.1935年,中国党提出要团结一切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对蒋介石的方针策略,开始是“反蒋抗日”,1936年9月改为“逼蒋抗日”,年底又改为“联蒋抗日”。
2.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不断加深,严重威胁到蒋介石统治集团的利益,因而,蒋介石有参加抗日的可能,军全部或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在实际中,蒋介石也开始调整,向着抗日救国方向变化。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十年内战局面结束,中华民族达到空前团结,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并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统一战线的和理论。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单项选择题
1.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在重庆谈判,最后签定(B )171
A.《国内和平协定》 B.《与代表会谈纪要》 C.《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 D.《和平建国纲领》
2.决定将党的减租减息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是(B )176
A.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B. 指示 C. 中国土地法大纲 D. 兴国土地法
3.战争时期配合人民战争的第二条战线是(C )177
A.统治区的城市工人运动 B.区农村的土地制度改革运动
22
C.统治区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 D.爱国将领
4.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自愿地接受中国党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的文献是(B )185
A.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B. 《对时局的意见》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5.在中国,从根本上摧毁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是(C )177
A.辛亥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土地制度改革 D.社会主义改造
6.中国争取民族、人民历史任务基本完成的标志是(B )194
A.战争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土地改革完成 D.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二、多项选择题
1.抗日战争胜利至全面内战爆发,中国党为争取和平民主而进行的努力包括(ABC )
A.停战,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B.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C.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D.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2.1947年6月底,揭开人民战争战略进攻序幕的是(ACD )175
23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 华东野战军发动济南战役C.陈粟大军挺进苏鲁豫皖 D. 陈谢兵团挺进豫西
3.中国胜利的原因有( ABDC )191-192
A.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 B.中国党的领导
C.中国党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D.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4.中国统一战线中存在两个联盟,它们是(BD )193
A.劳动者的联盟 B.工人、农民的联盟C.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 D.民族资产阶级与大资产阶级的联盟
三、简答题
1. 中国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根据193-194整理
四、论述题
2.抗战胜利后,政权迅速覆灭、新民主主义迅速胜利的原因。
要点参考:(注意这只是提供答题思路要点,还应进一步联系历史事实,进一步具体分析)
(1)抗战胜利后,中国存在三种政治力量,两种基本选择。
(2)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统治基础极其狭隘;抗战胜利后,拒绝
24
人民和平、民主、自由的愿望,顽固坚持统治和内战,外部遭到广大人民的强烈反对,内部贪污腐化,众叛亲离,迅速走向灭亡。
(3)中国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顺应人民的愿望,努力争取和平民主,反对的一党专政,使新民主主义获得雄厚的群众基础;在推翻统治的斗争中,制定了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依靠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自身建设这三大法宝,组织起强大的力量,迅速取得新民主主义胜利。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一)单项选择题
1.民族和人民任务基本完成的标志是(C )200
A.抗日战争胜利 B.全国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的时间是(B )203
A.1949 B.19年 C.1955年 D.1956年
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国内的的主要矛盾是(D )204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的矛盾
25
4.揭开改革开放序幕的是(C )206
A. B.八届十一中全会C. 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十三届四中全会
二、多项选择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AC )200
A.新民主主义取得了基本胜利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C.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D.确立
2.新中国成立到1953年,党和领导开展的运动有(CAB )201-202
A.土地改革运动 B.反运动 C.“三反”“五反”运动 D.农业合作化运动
3.在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新中国取得的历史性巨大进步有(BD 205
A.完成民主的遗留任务 B.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建立了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三、简答题
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199-200
26
)
四、材料分析
材料一: 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龚忠武在《中国向农村的贫穷开战》一文中写道:“中国广大的农村是中国社会的基础,从古到今,谁能够解决农民问题,谁就能够控制农村,谁就能够统治中国,就能使中国长治久安。当然和中国党早就敏锐地看到了中国政治上的这个诀窍,这个千古不易的中国历史规律,所以中国党胜利了,失败了。”这段话说得很精辟。中国之所以胜利,就是因为敏锐地抓住并解决了中国的根本问题——农民问题。
材料二:
一、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所有,分配农民个别耕种。
二、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
三、分配土地之后,除老幼疾病没有耕种能力及服公众勤务者以外,其余的人均须强制劳动。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以乡为单位分配。
—— 摘自《井冈山土地法》(1926年12月)
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农民耕种使用。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经工农兵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农民耕种使用。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经工农兵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以人口为标准分配土地,男女老幼平均分。以乡为单位分配土地。
——摘自《兴国土地法》(1929年4月)
27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的决定》
“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没收地主的土地财产,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学校、机关团体的土地所有权和乡村在土地改革以前的一切债务;以乡或村为单位统一分配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所有权归农户所有。土改前的土地契约、债约一律缴销;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他营业受法律保护,不受侵犯。本法公布前已平均分配的地区,农民不要求重分,可不重分。”
——《中国土地法大纲》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为什么说农民问题是中国的基本问题?并阐述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的联系。
2.根据材料2分析在不同历史时期土地变化的依据。
答题思路要点:(分析题,答出基本意思即可,千万不要死记答案)
(1)农民问题是中国的基本问题,原因在于:
第一,农民是中国的主力军。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是帝国主义和统治阶级压迫榨取的主要对象,必须发动农民才能取得反帝发封建的任务。
第二,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土地问题。土地制度不平等,是造成农民贫困的直接原因。农民必须彻底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第三,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国的基本内容。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仅造成农民贫困,而且严重阻碍着农
28
村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取得反帝发封建的胜利,推动社会进步。
(2)《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制定于土地战争时期,土地的基本内容就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所以实行没收地主的土地;《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的决定》制定于抗日战争时期,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实行减租减息,有利于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胜利后,为了完成新民主主义的任务,战争一开始就又实行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没收地主的土地。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单项选择题
1.具有民主和社会主义双重性质的举措是(B )213
A.没收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C.农业合作化 D.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2.过渡时期“一化三改”总路线的“一化”是(B )217
A.社会主义现代化 B.社会主义工业化 C.农业合作化 D.农业机械化
3.在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C )224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4. 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属于( C )227
29
A. 民族资本主义 B.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 C.高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 D. 基本上是社会主义
5.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最主要的标志是(D )230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土地改革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6.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决定中国只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B )232
A.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B.经济文化比较落后 C.农业和手工业还是集体所有制 D.实行市场经济
二、多项选择题
1.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实现两个“转变”的任务,这就是(AD )212
A.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B.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C.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D.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2.1949年至1952年,社会主义的任务实际上已经开始实行了,这主要表现在(ABD )213
A.没收官僚资本 B.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C.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D.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30
3.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是(AB )224
A. 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互助组 B.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主义性质的人民公社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度形式有(AB )
A.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C.半社会主义 D.完全社会主义
三、简答题
社会主义改造的条件是什么?根据217-221概括
四、材料分析
材料一:1956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由19.1%上升到32.2%,合作社经济由1.5%上升到53.4%,公私合营经济由0.7%上升到7.3%,个体经济由71.8%下降到7.1%,资本主义经济由6.9%下降到接近于0。在农村……全国1亿1千万农户中,有96.3%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胡绳主编《中国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即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4.8%。1955年,公私合营工业比私营工业的工人劳动生产率平均高一倍。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合营工业的产值比1955年增加了32%;农业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总产值还是增长了4.9%。值得提出的是,仅1956年一年所兴修的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面积即达1.5亿亩,当年受益的达1亿亩。这等于前全国所有水利设施的灌溉面积的一半,等于新中国成立后六年中发展的灌溉面积的两倍。当年受灾农田面积达两亿数千万亩,除8000万亩因毁灭性的灾害失收外,其余都依
31
靠集体的力量大大减轻了灾害。(胡绳主编《中国党的七十年》)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社会主义改造使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解答思路要点:(参考教材230-231,基本意思切题即可,数字根据材料中的数字算出,不用死记答案)
(1)1952年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只占国民经济的20.6%;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合计为78.7%,私有经济占绝大部分。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基本上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公私合营经济合计为92.9%,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确立了主体地位。在农村已基本上实现土地公有。(或由非公有制经济占优势变为公有制经济占优势,土地农民私有变为农民集体所有)
(2)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所有制变为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
2.(1)社会主义改造使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被消灭,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2)社会主义改造,大大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32
一、单项选择题
1. 中国党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是(D )236
A.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 B.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 C. 召开 D. 《论十大关系》发表
2.“”明确提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A )237
A.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B.实现四个现代化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路
3.在确立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D )239
A.正确处理敌我矛盾 B.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4.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其基本特点被概括为( )234
A.多快好省 B.一大二公 C.一平二调 D.政社合一
5.我国国民经济1959年到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的主要原因是(D )
A.“反冒进” B.自然灾害
C.苏联背信弃义 D.“”和“反右倾斗争”的错误
33
D.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
6.首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生的一次全局性、长时间的严重左倾错误是( D )246
A. 运动 B. 反右倾斗争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二、多项选择题
1. 党的提出的思想有(AB )237
A. 国内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B. 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C. 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 还存在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
2.20 世纪 50 年代末的“ 三面红旗 ”是指(ACD )234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 D.人民公社
3.1949年至1952年,社会主义的任务实际上已经开始实行了,这主要表现在(ABD )231
A. 没收官僚资本 B. 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C. 没收地主土地 D. 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34
4.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严重泛滥的主要标志是(ABCD )242
A.高指标 B.瞎指挥
C.浮夸风 D.“风”
三、简答题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的历史地位? 270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一、单项选择题
1.党和国家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标志是(A )217
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 B.“”结束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我国的经济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是在(A )267
A.农村 B.城市 C.工业 D.商业
3.确定我国经济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会议为(B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四大
35
4.正式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是在(B )275
A.党的十二大 B. 党的十三大 C. 党的十四大 D. 党的十五大
5.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是(C )282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6.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是(D )290
A. 党的十三大 B. 党的十四大 C. 党的十五大 D. 党的十六大
二、多项选择题
1. 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的说法有(ABCD )
A.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 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
C.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D. 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期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业和农村改革的两大突破是(BD )268
A.允许个体经济发展 B.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废除农业集体所有制 D.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
3.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主要内容有(ABC 36
)
A.科学评价和思想的历史地位 B.从根本上否定“”的理论和实践
C.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做出基本结论 D.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4.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AC D )270
A.家 政治家 C.战略家 D.理论家
37
B.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