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历史测试

来源:二三娱乐
2013-1014年度宁国市三津中学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测试卷

命题人:宋长健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6题,每题1.5分,共5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上。) 1.《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习姝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在这里,班固说的是 A.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

C.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出现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 2.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人是 A.马丁·路德 B.克伦威尔 C.亨利八世 D.加尔文

3.文艺复兴与中国明末清初启蒙思潮的相同点是 ①有唯物主义思想 ②有反封建思想 ③有完整的思想体系 ④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5.对于伏尔泰和卢梭的评判,歌德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赫尔岑则说得更为坦率:“当伏尔泰还在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而战斗的时候,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他们的评价对卢梭而言主要是针对

A.天赋人权 B.倡导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 C.人民主权 D.人是万物的尺度6.伽利略被认为是真正具有近代科学精神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

A.开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革命 B.推翻了天主教会的旧的宇宙观 C.继承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思想 D.开创了从实验中认识自然的方法

7.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由于伽利略、开普勒等前人的努力,牛顿才有可能用已经准备好了的材料建立起一座宏伟的经典力学大厦,这座大厦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力学中的哲学原理》的发表 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发表 C.《力学和数学的原理》的发表 D.《科学的经典力学原理》的发表

8.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等人,对近代欧洲的科学革命都卓有贡献。对其主要成就的正确认识是 A.他们的理论肯定了人们用理智了解宇宙运行的原则 B.他们的学说使巫术等迷信行为销声匿迹

C.他们的理论为人类辩证地看待世界提供了途径 D.他们的研究成果带来了医学和化学的重大突破

9.著名英国历史学家里查德•奥维瑞列举了人类历史上50个最重要的日期。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位列其中,里查德?奥维瑞对此选择的说明是 A.达尔文的论著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达尔文的著作深化了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开创了分子生物学 C.达尔文的理论进一步证明了“上帝造人说”的合理性

D.达尔文改变了人对自身与环境的看法,动摇了对上帝的信仰

10. 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A.日心说 B.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11.某历史课外兴趣小组了办一期黑板报,有如下的一段宣传材料: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请你给宣传材料中的“发明”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A.信息时代的到来 B.理性时代的到来 C.蒸汽时代的到来 D.电气时代的到来 12.、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的发明。”这句话反映出:

A、中国古代文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 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 C、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D、三项伟大发明蕴含着资本主义因素

13. 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他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改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13. 现存世界最早的星表,主要源于_____的著作:

A.郭守敬 B.张衡 C.刘禹锡 D.石申 14.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是: A.《氾胜之书》 B《吕氏春秋》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 15、“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与该诗作者有关的中国传统节日是 ( ) A.元宵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16、关于宋词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词繁荣最主要得益于城市市民阶层扩大和商品经济发展 B.其中婉约派重要代表有苏轼、辛弃疾 C.词起源于唐代,是诗的另一种形式

D.其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代表作之一 17. 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形成于清朝时期

B. 是北京地区的地方戏

C. 同光十三绝是京剧的著名艺人

D. 是徽剧和汉剧相互融会并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的新剧种 18、“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是 A.《颜氏家庙碑》 B.《玄秘塔碑》 C.《九成宫醴泉铭》 D.《兰亭序》 19. 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

A.《老子》 B.甲骨卜辞 C. 《诗经》 D. 《楚辞》

20. 中国古代艺术精彩纷呈,享誉世界,其中集彩塑、壁画和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是( ) A.麦积山石窟 B.敦煌莫高窟 C.大足石刻 D.云冈石窟 21. 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论是

A.日心说 B.量子论 C.相对论 D.经典力学

22.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反思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 D.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 23.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A. 17世纪初期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 D.20世纪初期

24. 《海国图志》是中国第一部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的著作,但在当时的中国此书的印数不超过一千,后被列为禁书。但在后来的日本此书被翻印几十万册,成为当时日本学习西方的启蒙读物。据此,我们在分析此书的历史影响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①分析书籍的内容 ②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③书籍的印数与读者的数量范围 ④书籍的知识缺陷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5.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备受列强凌辱,有识之士开始关注世界形势,力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逐渐将中国引向近代化的道路。中国迈出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是( ) A.编译《四洲志》 B.魏源编撰《海国图志》 C.洋务派“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 D.戊戌变法

26. 中华文明一直是相对独立地发展的,并以其优越性向外输出,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汉文化圈„„中国人习惯于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环视四方。清王朝正是在这种历史沉淀中,发展完备了“天朝”对外体制。这一“对外体制”( )

A.客观地反映了清朝时期的世界形势 B.是造成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 C.在鸦片战争后被统治者完全抛弃 D.使清朝君臣大多不了解世界局势

27 1867年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将一幅华盛顿肖像赠送给徐继畬,他在赠送仪式上说:“华盛顿与中国人民一样,坚信世界上每个人都能呼吸自由的空气;与中国人民一样,坚持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说:“盖为我国之民所敬仰而深慕者,独有兄台一人而已!”这一材料表明

A.徐继畬崇洋媚外且得到了美国政府的赏识 B.美国政府鼓励徐继畬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 C.美国政府为维护在华利益积极扶植代理人 D.中美通过早期的文化交流开始了彼此间的了解 28. 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提出,“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下列观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的是

A.契约立国 B.人民主权 C.君主立宪 D.以法治国 29.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30.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表达出的“民族情绪”的影响有

①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 ②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③促成戊戌变法的开展 ④激励有识人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1.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32.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 A.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B.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3. 《药》发表于1919年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 A.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C.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 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34.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35.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为了不让这棵大树“树墩”继续“萌发”,有识之士掀起了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36. 当代学者余英时在评述民国时期某一运动时说:“中国人(至少是知识分子)逐渐 建立了一个牢不可破的观念,即以为中国文化传统是现代化的主要障碍;现代化即是西化, 而必须以彻底摧毁中国文化传统为其前提。”这段材料所反映的运动,其特点不包括

A.新一代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作用突出 B.把中国近代反儒学运动发展到新阶段 C.其现代化旗帜即“民主”与“科学” D.对西方文化有了彻底而全面的认识

2013-1014年度宁国市三津中学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测试卷答题卷

命题人:宋长健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二、非选择题

37、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

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旧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

(1) 材料一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该主张代表了中国哪一学派的观点?(4分)

(2)材料二的作者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为实现其“变官制”的政治理想,该项派别提出怎样的政

治主张?(6分)

(3)据上述材料,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6分)

38.阅读下列材料(24分)

材料一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

材料二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后又“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董仲舒奏“臣愚以为诸不在

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 伏尔泰在他的《哲学辞典》中说,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他又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他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材料四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材料五 中国文化虽然是一种相对系统完整的体系,但是,从主流走向来看,在面对世界不同的文化体系时却能够持一种开放亲和的态度。

——张阿利《文化新格局建构的历史根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怎样的财富观?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5分)

(2)据材料二归纳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学的态度。他们在文化政策上有何相同之处?(6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伏尔泰为什么对孔子的思想推崇备至。(6分)

(4)材料四反映了鲁迅的什么思想?(3分)

(5)以古代和近代的有力证据证明材料五中中国文化“在面对世界不同的文化体系时却能够持一种开放亲和的态度”的观点。(4分)

39.简述汉武帝尊儒的措施?(6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