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的孩子很累,中国的父母更累,因为他们只有
一个孩子,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为他们设计好了人生。而我作为一名现代知识女性、一个孩子的母亲,在孩子呱呱落地的时候,我不想为孩子设计多么美好的人生,只是想通过自已的不断学习和总结,逐步提高自已养育和教育孩子的能力,用科学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让她快乐健康地成长。然而,除了从父辈那里听到的大多已经过时的经验和回忆自己儿时的成长经历以外,并没有太多现成的例子或经验可以参照和借鉴。虽然也经常读过一些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比如《第56号教室》,《四年级,影响孩子一生的关键时期》等等,但是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也常常由于自已的急躁和方法不当,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回想一下,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点:
一、孩子小的时候,一方面由于工作忙,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想要锻炼孩子自立能力的想法,很多我认为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尽量让他自已去做,一年级起就让孩子自己坐公交车上学、自己带着钥匙回家,自己完成作业,父母因工作或出差不在家时,孩子能够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料理得很好,而且还能通过电话向父母报平安,让父母安心工作不用挂念她,孩子的自立能力强是时常让我感到引以为豪的。但是我也发现了由于孩子经常独处,喜爱读书愿意与书为伴,却不善于与人沟通的问题,孩子经常一本书
在手可以一天不出家门,缺少了一些与同龄孩子打成一片的肆无忌惮,多了一份羞涩和敏感。于是我经常鼓励孩子在周末与几个同学相约一起外出,或是看电影或是逛书店,闲暇时陪她看一些电视访谈节目,聊一些关于语言沟通方面的话题,慢慢的,我看到了变化,孩子很享受与同学一起外出的时光,无论是去做什么都很兴奋,和我们的朋友、同事坐在一起也能侃侃而谈了。 二、孩子的作业从一年级起就是由我和她爸爸轮流负责检查签字,每天如此,除非外出不在家,基本从未有过间断。孩子的作业干净整齐,基本全是优加,但是考试的成绩与平时的作业相比,似乎不如作业那样令人满意。尤其是数学,考试时总是被没有看清题意和计算粗心这两个问题困扰着,成绩不是很理想。我发现正是由于自己从小帮孩子检查作业太认真,遇到问题想尽方法给孩子讲解,让孩子有了依赖心理,缺乏自己检查错误和深入思考的能力,我认识到这一点后,要求孩子自己完成作业并自己检查作业,孩子在丢掉我这根拐杖后做题比以前更认真了,懂得用验算的方法检查错误,在短期的适应之后作业仍然全部是全对。 三、我的孩子比较善解人意,贴心懂事,是个很少让人操心的孩子。但是有时自己心情烦躁或是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对孩子缺少足够的耐心,说话的语气和措辞不够恰当,难免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造成了一定的伤害,这是我时常回想起来非常后悔的事情。其实,孩子的潜力是很大的,只要给予她更多的鼓励,帮助她找到正确的方法,她们可以做得很好。我会努力改掉自已的
急躁毛病,用更加宽容、淡定的心态来鼓励孩子,感染孩子。 每个人都曾为人子女,每个人业大都会为人父母。为了孩子,我们应该不断审视自己:作为父母,我们努力做好了吗?我们用自己身上的良好素质为孩子做好榜样了吗?我们通过自己的改变来影响和感染孩子改变了吗?为了让孩子长大以后,我们不会因为回想起自已在孩子成长中犯下的的失误而自责,让我们再努力一点,再认真一点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