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4分)下列说法符合图中漫画情景的是( )
A.此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 B.若金属1是锌,金属2可能是铁 C.此反应可能是Cu+2AgCl=2Ag+CuCl2 D.此反应可表示CuSO4与NaOH溶液反应
2.(4分)2018年4月,北京大学蒋争凡教授研究组发现,锰是细胞内天然免疫激活剂和警报素。已知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5,相对原子质量为55,则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25
B.30
C.55
D.80
3.(4分)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
A. B.
C. D.
4.(4分)某新型催化剂可将CO2 和H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和H2O,这可以有效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第1页(共8页)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 D.丙、丁都是氧化物
5.(4分)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中缓慢加入氢氧化钡粉末,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对该图的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
A.向a点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证明有氢氧化钠生成 B.取少量b点溶液,滴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C.c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D.该温度下,向d点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粉末,溶质质量增加 二、填空题(本题共1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6.纯电动车是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的一类新能源车,图是某款电动汽车。 (1)图中通过改变金属内部结构来防止金属生锈的是 (填序号)。
(2)新型固体LiFePO4隔膜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已知Li元素的化合价为+1,P元素的化合价为+5,则该物质中Fe元素的化合价为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除28题(2)小题6分外,其余每空3分,共36分)
7.(44分)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将一定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未看到明显的现象。部分同学产生疑问:酸和碱到底能否发生反应? (1)该小组同学又重做上述实验,其实验如下:
实验步骤 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加入稀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观察到溶液由 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 色变为无色。 第2页(共8页)
盐酸,并振荡 (2)同学们对(1)实验后溶液中的溶质组成展开探究,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有NaCl和NaOH; 猜想三:有NaCl和HCl;
你认为猜想 不合理。理由是 。
(3)小明完成了下面的实验得出了余下两种猜想的结论,请你在横线上填写小明加入的符合要求的药品。
实验步骤 预期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1)实验后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没有明显现象 猜想一是正确 药品 8.如图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H2O2)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与甲、乙比较,图丙的优点有 ,(列举一点)
(2)要收集一瓶纯度较高的氧气,可选用图中的 。 (选填字母,可多选)
(3)用注射器取过氧化氢溶液50mL (设密度为1g/mL),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MnO2,按图丙装配好仪器并称量,总质量为147.6g,当将50mL过氧化氢溶液缓慢注入锥形瓶中直到无气体放出为止( 假定过氧化氢已完全分解,水蒸气逸出忽略不计),称得该装置的总质量为146.0g。该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9.小明同学要测定某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决定取一定量的大理石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来完成实验,并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假设二氧化碳全部从溶液中逸出,不考虑盐酸挥发和水的蒸发,杂质不参与化学反应)。
【方案一】用如图装置实验可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第3页(共8页)
(1)在检查上图装置气密性时,小明用双手捧住锥形瓶容器一段时间后再放开,若出现 的现象,则证明气密性良好。
(2)针对以上方案一,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填字母编号)。
A.通过测定CO2的体积可计算CO2的质量 B.共生成了80 mL CO2气体 C.注射器中收集到的是纯净的CO2气体 D.反应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不变 (3)若实验中外界大气压变大,将导致实验得到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比实际值偏 。
【方案二】如下图一所示,将小烧杯中的稀盐酸倒入盛有5g大理石粉末的大烧杯中,记录天平的示数直至充分反应(如下图二),并将天平示数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绘成如图三所示。
(4)若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则图中天平示数m的值为多少g。 (写出计算过程,CaCO3+2HCl=CaCl2+CO2↑+H2O)
第4页(共8页)
2019年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解答】解:A、该反应的生成物中有单质和化合物两种,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故A错误; B、若金属1是锌,金属2可能是铁,锌能将铁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B正确;
C、因为氯化银属于沉淀,所以铜与它不反应,金属与盐反应时,反应物中的盐必须溶于水,故C错误; D、CuSO4与NaOH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漫画物质的组成,故D错误。 故选:B。
2.【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5,故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5。 故选:A。
3.【解答】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配制氯化钠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4.【解答】解: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CO2和H2在催化条件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配平即可,故其化学方程式为:CO2+3H2
CH3OH+H2O;
A、反应前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H元素的化合价为+1,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错误; B、由方程式可知,每4个分子变化成了2个分子,分子的个数发生了变化,故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故正确;
D、由物质的组成可知,丙是甲醇有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丁是水,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故选:D。
5.【解答】解:向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钡粉末,氢氧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
第5页(共8页)
A、向a点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不能证明有氢氧化钠生成,因为碳酸钠溶液就是呈碱性,故A错误;
B、到达b点,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没有碳酸钠,取少量b点溶液,滴入过量稀盐酸,不会有气泡产生,故B正确;
C、c点溶液中,氢氧化钡过量,所以溶质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故C错误;
D、该温度下,向d点溶液为氢氧化钡的饱和溶液,加入氢氧化钡粉末,溶质质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共1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6.【解答】解:(1)将金属制成合金是通过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来防止金属生锈;故填:①;
(2)LiFePO4中,锂元素显+1价,磷元素显+5价,氧元素显﹣2价,设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5)+(﹣2)×4=0,x=+2;故填:+2。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除28题(2)小题6分外,其余每空3分,共36分)
7.【解答】解:(1)氢氧化钠溶液能够使酚酞变红,所以在加入稀盐酸之前溶液呈红色,当加入稀盐酸,由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而氯化钠为中性的溶液,所以可以观察到溶液的红色消失。 (2)溶液变为了无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即不含有氢氧化钠,故可以判断猜想二是错误的。
(3)要验证剩下的猜想只需验证是否含有盐酸即可,盐酸可以和锌反应产生氢气,如果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则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反之则没有盐酸。 故答案为:(1)红;
(2)二,若有氢氧化钠则不会变成无色;若有氢氧化钠则不会变成无色; (3)锌粒。
8.【解答】解:(1)图丙的优点有:能够精确控制加入液体药品的量;
(2)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纯度较高,所以要收集一瓶纯度较高的氧气,可选用图中的AD; (3)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147.6g﹣146.0g=1.6g
设生成1.6g氧气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第6页(共8页)
x 1.6g x=3.4g
该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6.8%
答:.该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8%。 故答案为:
(1)能够精确控制加入液体药品的量; (2)AD; (3)6.8%。
9.【解答】解:(1)在检查上图装置气密性时,小明用双手捧住锥形瓶容器一段时间后再放开,若出现注射器活塞先是向右移动一段距离,最后又回到原位置的现象,则证明气密性良好;
(2)A.通过注射器的体积变化可知二氧化碳的体积,根据二氧化碳的体积可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故A正确; B.通过注射器的体积变化可知气体的体积,因此共生成了80mL﹣20mL=60mL的气体,故B错误; C.注射器中收集到的气体有空气和CO2,故C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不变,故D正确;
(3)若实验中外界大气压变大,会使进入注射器中的气体体积变小,将导致实验得到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比实际值偏小;
(4)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5g×80% x
x=1.76g
图中天平示数m的值为: 142.2g﹣1.76g=140.44g
第7页(共8页)
答:则图中天平示数m的值为140.44g。 故答案为:
(1)注射器活塞先是向右移动一段距离,最后又回到原位置; (2)AD; (3)小; (4)140.44。
第8页(共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