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铁路行车组织》习题一

来源:二三娱乐
北京交通大学远程教育

课程作业

年级: 14春 层次: 高起专 专业名称: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 课程名称: 《 铁路行车组织》 作业序号: 习题一 学号: 姓名:

《铁路行车组织》习题一

一、填空题

1.铁路运输日常工作计划的内容包括旬计划、调度日(班)计划和__车站作业计划_______。

2.铁路运输日常工作计划的内容包括____旬计划_____、调度日(班)计划和车站作业计划。

3.铁路运输日常工作计划的内容包括旬计划、__调度日(班)计划__和车站作业计划。

4.车站作业计划包括班计划、阶段计划和_____调车作业计划______。 5.车站作业计划包括_____班计划_______、阶段计划和调车作业计划。 6.车站作业计划包括班计划、___阶段计划__________和调车作业计划。 7.铁路运输工作从昨日18:01至今日18:00_______为一个工作日。 8.一个工作日分为两个班:从昨日18:01至今日____6:00____为第一班。 9.一个工作日分为两个班:从今日____6:01____至今日18:00为第二班。 10.已知甲站18点待卸车30车。本班内到达的本站卸车为60车,这60车中本班内卸空的为42车。则本班内的有效卸车数为___42__车。

11.已知甲站18点待卸车45车。本班内到达的本站卸车为50车,这50车中本班内卸空的为38车。则本班内的有效卸车数为__38___车。

12.已知甲站18点待卸车25车。本班内到达的本站卸车为60车,这60车中本班内卸空的为45车。则本班的卸车计划应为___70___车。 13.车站办理车数是指___车站到、发车辆总数___。 14.车站作业的运输组织原则是___ 一卸、二排、三装___。

15.班计划中计算中时,中转车数是怎样计算的_ (到达中转车数 +发出中转车数____。 16.从车站技术作业表的___调机动态_________栏可以查得调机在各时刻的作业情况及所处的状态。

17.车组排顺下落后,如下落了四列,则合并方案只有一种:___二、四合并____。 18.调车作业通知单“残存”栏的车数指的是____调机带车数__________。 二、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只有到达的列车才在编组内容栏填写编组内容,出发的列车不必填。( √ )

2.到发场里的所有线路都可以用来接发列车。( × )

3.分部解体车列,当车列内有禁溜车时,应在禁溜车之后开口。(调车场方向为前,牵出线方向为后)。( √ )

4.分部解体车列,当车列内有长大车组时,应在长大车组之后开口。(调车场方向为前,牵出线方向为后)。( × )

5.分部解体车列,当车列内有“坐编”车组时,应在“坐编”车组之前开口。

(调车场方向为前,牵出线方向为后)。( × )

6.推算停时,公式中分母的值为到达作业车数与出发作业车数之和。( × ) 7.班计划中停时推算中,当本小时内到达车数与发出车数均为零时,本小时末结存车数为零。( × )

8.阶段计划由调车区长负责编制。( × ) 9.班计划由车站值班员负责编制。(× ) 10.调车作业计划由车站调度员负责编制。(× )

11.在编制编组调车作业计划时,待编车列两端的车组称为端组。( √ ) 12.车站的办理车数等于该站的装车数和卸车数之和。( × ) 13.纵列式车站利用驼峰解体一般采用整列解体的方法。( √ ) 14.合并使用线路,既可节省挂车钩又可节省摘车钩。(× )

15.填画车站技术作业图表时,计划线中货物列车为黑铅笔线,旅客列车为红色线。( × )

16.填画车站技术作业图表时,实际线中货物列车为黑铅笔线,旅客列车为红色线。( × )

17.填画车站技术作业图表时,实际线中非生产的等待时间为蓝色曲线。( × )

18.填画车站技术作业图表时,实际线中调机作业为蓝色直线。( √ ) 19.车组编号时,第一到站的车组称为首组,编为“1”号。(√ )

20.车组编号时,最后到站的车组称为尾组,编为“0”号。(× ) 三、名词解释:

1.工作日:铁路运输工作从昨日18:01至今日18:00为一个工作日。 2.车站办理车数:车站接、发车数之和 3.有效卸车数:本班内到达、班内能卸空的车数

4.首组:待编车列中,第一到站的车组称为首组,编为“1”。 5.尾组:待编车列中,最后到站的车组称为尾组。

6.可移车组:车组下落完毕后,有的车组既可下落到这一列,又可下落到另一列,均不影响站顺,这种车组为可移车组。 四、简答题

1.车站作业计划包括哪些内容?分别由谁负责编制? 答; 是指挥车站完成日常运输任务的行动计划。包括班计划,阶

段计划,,调车作业计划。编制人依次为:主管运输的副站长或运转室主任 、调度站调度员、调车区长。 2.怎样合理安排到发线的使用?

答:车站作业计划的内容有三:车站班计划;阶段计划;调车作业计划。编制人员依次为:主管运输的副站长或运转室主任、调度室主任;车站调度员;调车区长。

3.编制调车作业计划的要求有哪些?

答:编制调车作业计划的要求如下:(1)符合编组列车的三个依据;

(2)在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效率。具体要求:钩数少、带车数少、占用股道少、行程短、作业方便、调车效率高。(3)做到及时、准确、完整。 4.分部解体时,“开口”位置的选择原则有哪些? 答:1、车列中有禁溜车时

应在禁溜车之后开口。

2、应在车列的大车组之前开口。

3、在便于利用调车机车次位集结少量车组处开口。 4、应在“坐编”车组之后开口。

5.已知乙站6点待卸重车为20车,本班内到达的本站卸车为40车,其中本班内能卸空的为35车,则本班的有效卸车数是多少?计划卸空车数是多少?最后,本班的卸车计划定多少? 五、综合题:

1.编制编组摘挂列车调车作业计划:调车机车在右端作业,编成40012次到发场6道开,8~13道为调车线且均空闲,待编车列在10道,顺序为: 25 31 44 53 12 21 44 33 64

解:待编车列25 31 44 53 12 21 44 33 64排顺下落如下:

调车表

股道 下落列 22 32 44 53 12 21 44 33 64 8 10 9 一 12 21 44 □53 二、四 22 31 □64 33 □三 44 44 64 ○(四) 44 ○53 ○调车作业计划如下: (1) 分解待编车列:

10 +14(留13) 8 — 3 9 —4 (2) 分解暂合列:

10+13(带7) 8—6 9—4 (3)收编:

9+11(带4) 8+12 F6—27

40012次编好,共10钩,4+、6-

调车作业计划2:

顺序 股道 摘挂车数 残存 1 10 +21 21 2 11 -7 14 3 9 -7 7 4 10 -3 4 5 11 +7 11 6 9 +4 15 7 10 +9 24 8 9 +3 27 9 6 -27 0 +40012次编好,共9钩,5+、4-

2.编制编组摘挂列车调车作业计划:调车机车在右端作业,编成40002次到发场7道开,9、10道为调车线且均空闲,待编车列在11道,顺序为:

61 52 15 22 51 34 13 43 65 74

解:待编车列 61 52 15 22 51 34 13 43 65 74 排顺下落如下:

调车表

股道 下落列 61 52 15 22 51 34 13 43 65 74 8 10 9

调车作业计划如下: (1) 分解待编车列:

11 + 29(留1) 10 — 2 11 — 7 10 — 1 11 — 4 9 — 3 (2)分解暂合列:

11 + 12(带12) 10 — 1 9 — 14 (3)收编:

10 + 4(带9) 9 + 17 F7 — 30

4002次编好,共12钩,4+、8—

一 15 13 61 二、四 □15 22 34 65 □74 43 □三 52 51 65 65 ○74 ○61 (四) ○

铁路选线设计复习题参考答案

习 题 一

一、 填空题

1、铁路运送货物的生产量用( 吨·公里 )衡量。

2、铁路设计使用的规程和规范主要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3、近期通过能力是指运营后的第( 五 )年通过能力。 4、远期运量是指运营后的第( 十 )年运量。 5、初期为交付运营后第( 三 )年的客货运量。

6、( 机车牵引力 )是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同并可由司机根据需要调解的外力。 7、根据列车运行阻力的性质可分为( 基本 )阻力、( 附加 )阻力和( 起动 )阻力三类。

8、我国《列车牵引计算规程》中规定:以(轮周牵引力 )来衡量和表示机车牵引力的大小。.

9、机车车钩牵引力是指机车用来牵引列车的牵引力,其值等于轮周牵引力减去机车全部(运行阻力 )。

10、列车阻力是( 机车 )阻力和(车辆 )阻力之和。

第一章 铁路能力

11、单位阻力的单位是( N / t )。

12、列车在曲线上运行比在直线上运行的阻力大,增大的部分称为( 曲线附加阻力 )。 13、牵引质量就是机车牵引的车列质量,也称(牵引吨数 )。

14、列车的制动距离是指( 制动空走距离 )和(有效制动距离 )之和。

紧急制动时,对于时速120KM及以下列车,我国目前规定允许的最大制动距离为( 800 )米。

15、铁路每昼夜可以通过的列车对数称为( 通过能力 )。 16、铁路输送能力是铁路( 单方向每年 )能运送的货物吨数。

17、设计线的吸引范围按运量性质划分为( 直通吸引范围 )和 ( 地方吸引范围 )两种。 18、铁路能力是指( 通过 )能力和( 输送 )能力。 19、正线数目是指连接并贯穿( 车站 )的线路的数目。

二、 判断题 (正确打√ 错误打×)

1、设计线的主要技术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线路走向的选择,同样的运输任务,采用大功率机车,可采用较大的坡度值,使线路有可能更靠近短直方向。( √ ) 2、紧坡地段和缓坡地段的定线方法是相同的。( × ) 3、控制大中项目的设计阶断是初步设计。 ( √ )

4、对于工程简易的建设项目,可按施工设计一阶段设计。 ( √ ) 5、铁路等级划分为四级。 ( × )

6、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近期年客货运量大于或等于20Mt 的铁路,在《线规》中规定为 Ⅰ级铁路。 ( × )

7、铁路的等级可以全线一致,也可以按区段确定。如线路较长,经行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及运量差别很大时,就可按区段确定等级。 ( √ )

8、按正线数目可以把铁路分为单线铁路、双线铁路和多线铁路。 ( √ ) 9、直通吸引范围是路网中客货运量通过本设计线运送有力的区域范围。( √ ) 10、划定吸引范围时,直通吸引范围可按等距离的原则划定吸引范围,即在此范围内运量通过的设计线要比其他径路运程短。( √ )

11、地方吸引范围按运量由设计线运送货物运价最低的原则来确定,无论直通吸引范围还是地方吸引范围都应该考虑上、下行的情况来确定。( √ )

12、计算牵引质量时,只考虑按列车在限制坡度上以机车的计算速度作等速运行为条件来确定牵引质量。( × )

13、在列车运行图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每一车站中心划一横线,两站的斜线为列车在区间的运行线,斜率越陡,说明列车走行速度越高,走行时分越短。(√ )

三 选择题

1、对铁路通过能力叙述正确的是:( B ) A、铁路每年可通过的列车对数称为通过能力。 B、铁路每昼夜可通过的列车数称为通过能力 。 C、铁路每年单方向运送的货物吨数称为通过能力 。 D、铁路每月可通过的列车对数称为通过能力。 2、对铁路输送能力叙述正确的是: ( B ) A、铁路每年单方向通过的列车数。 B、铁路单方向每年运送的货物吨数。 C、铁路每昼夜单方向运送货物吨数。 D、以上答案均不对。

3、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牵引质量检算的限制条件( B ) A、起动条件 B、限制坡度条件 C、车站到发线有效长 D、车钩强度

4、在牵引质量检算中,新线设计中货物列车长度计算公式LLLJ表( A )

A、货车平均每延米质量 B、每辆货车平均净载 C、每辆货车平均总质量 D、单机牵引质量

31、铁路设计使用的最主要规范是:( B )

A、技规 B 、线规 C、牵规 D、桥规

四、名词解释

1、旅客周转量

运送旅客的生产量,用人·公里来衡量。

2、货物周转量

G,其中q代q运送货物的生产量,用吨·公里来衡量。

3、货运量

设计线或区段一年内单方向需要运输的货物吨数。

4、货运密度

平均每公里铁路每年运送的货物吨数。

5、货流比

指设计线上下行方向货运量不均衡时,轻车方向货运量与重车方向货运量的比值。

6、货运波动系数

设计线的货运量在一年内各月份不相等时,一年内最大的月货运量和全年月平均货运量的比值。

7、机车牵引性能曲线

表示机车轮周牵引力(纵轴)与运行速度(横轴)相互关系的曲线,通常由试验得到。

8、列车运行阻力

列车运行时,作用在列车上的阻止列车运行且不能由司机控制的外力。

9、单位阻力

单位机车或车辆质量所受的力。

10、制动距离

司机施行制动,从移动闸柄到列车完全停车为止,列车所走行的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

11、空走距离

指从司机移动闸柄到闸瓦发生作用时为止,列车所走行的距离。

12、有效制动距离

指闸瓦发生作用时到列车完全停车时所走行的距离。

13、设计年度

设计线交付运营后,客货运量是随着国名经济的发展逐年增长的,设计线能力必

须与之适应,上述运量参数也需要设计年度提供,铁路设计年度分为初期、近期、远期,他们分别为铁路交付运营后第三年,第五年和第十年。

14、通过能力

铁路每昼夜可以通过的列车对数称为通过能力。

15、输送能力

铁路输送能力是铁路单方向每年能运送的货物吨数。

16、直通吸引范围

直通吸引范围是路网中客货运量通过本设计线运送有力的区域范围。

17、地方吸引范围

在设计线经行地区,客货运量由设计线运送有利的区域范围,按造由设计线运送运价最低(运距最短)的原则来确定。

五、问答题 (每题4分,共20分)

1、铁路设计使用的主要规程规范有哪些?

铁路设计使用的规程和规范主要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2、铁路运输生产量有哪些?

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

3、铁路设计为什么要引入设计年度?

答:铁路的建筑物和设备,应根据设计年度的运量分期加强,使铁路设施的能力与运量增长相适应。这样,既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要求,又可节约初期投资。

4、牵引质量检算受哪些条件限制? a 起动条件的限制

b 车站到发线有效长的限制 c车钩强度的限制

5、《线规》中规定哪些内容为各级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正线数目、限制坡度、最小曲线半径、车站分布、到发线有效长度、牵引种类、机车类型、机车交路、闭塞类型。

第二章 线路平面和纵断面

习 题 二

一、填空题

1、线路平面由( 直线 )和( 曲线 )组成。

2、线路曲线由( 圆曲线 )和( 缓和曲线 )组成。 3、两相邻曲线,转向相同者称为( 同向曲线 ),转向相反者称为( 反向曲线)。 4、外矢距是指从( 直线交点 )到( 曲线中点 )点的直线距离。 5、圆曲线切线长公式是(

TyRtg2 )

6、圆曲线全长公式 ( LyR180 )。

7、某既有曲线半径800M,通过该曲线的限制速度是( 121.6 )km/h 。 8、夹直线长是指第一个曲线的( HZ1)点到第二个曲线的(ZH2 )点间距离。 9、曲线限速公式是(V max  4 . 3 R ),其中R 的单位是( 米 )。 10、目前我国中速铁路采用的缓和曲线线型是(外轨超高顺坡的三次抛物线)。 11、用两台或更多机车牵引的较陡坡度称为( 加力牵引坡度 ) 12、某变坡点左坡-2‰,右坡—7‰坡差是( 5 ‰ )。 13、《线规》规定:竖曲线半径Ⅰ、Ⅱ级铁路为( 10000 )M , Ⅲ级铁路为( 5000 )M。

14、在线路纵断面的变坡点处设置的竖向圆弧称为( 竖曲线 )。

15、新建铁路的最大坡度,在单机牵引路段称为( 限制 )坡度,在两台及以上机车牵引路段称为( 加力牵引 )坡度,其中最常见的为双机牵引,称为双机牵引坡度。 16、铁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必须保证行车( 安全 )和( 平顺 )。

17、设计线的吸引范围按运量性质可划分为( 直通 )吸引范围和( 地方 )吸引范围。 18、作用于列车上的力有( 机车牵引力)、( 列车运行阻力 )、( 列车制动力)。

19、《线规》规定:竖曲线半径Ⅰ、Ⅱ级铁路为( 10000 )M ,

Ⅲ级铁路为( 5000 )M。

20、在线路纵断面的变坡点处设置的竖向圆弧称为( 竖曲线 )。

21、新建铁路的最大坡度,在单机牵引路段称为( 限制 )坡度,在两台及以上机车牵引路段称为( 加力 )坡度,其中最常见的为双机牵引,称为双机牵引坡度。 22、某既有曲线半径800M,通过该曲线的限制速度是( 121.6 )km/h 。 23、低速列车行驶于超高很大的曲线轨道,存在向( 内 )侧倾覆的危险。 24、线路的克服高度为线路上坡方向上升的高度,又称( 拔起高度 )。

二、 判断题 (正确打√ 错误打×)

1、线路纵断面是沿线路中心线所作的铅垂剖面展直后线路中心线的立面图,表示线路的起伏情况。 ( √ ) 2、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中必须保证行车安全和平顺,主要指不脱钩、不断钩、不脱轨、不途停、不运缓与旅客乘车舒适等。 ( √ ) 3、维修实践证明,夹直线最小长度在地形困难时,至少应不少于3节钢轨长度,即75米。 ( × ) 4、我国铁路普遍采用曲线超高的设置方法为外轨提高法,外轨提高法是保持内轨高程不变而只抬高外轨的方法。 ( √ ) 5、我国铁路普遍采用曲线超高的设置方法为线路中心高度不变法。 ( × ) 6、曲线半径越小,行车速度越高,则列车通过时离心力越大,所需设置的超高就越小。

( × )

7、欠超高和过超高统称为未被平衡的超高,未被平衡的超高对旅客的舒适度没什么影响。 ( × ) 8、铁路等级越高,客货运量越大,更需要有良好的运营条件和较低的运输成本,因此宜采用较大的限制坡度。 ( × ) 9、曲线半径大些对行车和工程均有利。 ( × ) 10、曲线半径越小,轮轨磨耗越严重。 ( √ )

11、新建或改建曲线可以采用任何大小的半径。 ( × ) 13、我国中速铁路缓和曲线直角坐标公式Y= X3/6Rl0 ( √ ) 14、缓和曲线越长对行车和工程越有利。 ( × ) 15、缓和曲线越短对行车越有利。 ( × )

16、缓和曲线长度只要不短于《缓和曲线长度表》,选用任何值都可以。( × )

12、我国中速铁路采用五次抛物线的缓和曲线线型。 ( × )

17、一般情况下,曲线半径小,应采用较长缓和曲线。 ( √ ) 19、某变坡点左坡 —2‰ ,右坡 —7‰ , 则坡差是 -—5‰ 。 ( × ) 20、目前我国大量采用圆形竖曲线。 ( √ ) 21、道岔因条件困难时布置在竖曲线范围内时,竖曲线半径在正线及到发线上不小于5000米。 ( × ) 22、竖曲线不应与缓和曲线重叠。 ( √ ) 23、明桥可以设在竖曲线上。 ( × ) 24、明桥面桥在困难条件下,允许设在反向曲线上,并应尽量采用较长的夹直线。(√) 25、涵洞和道碴桥面桥可设在任何纵断面的坡道上。 ( √ ) 26、明桥面桥应设在平道上,如果必须设在坡度上时,应有充分技术经济依据,坡度不宜大于4‰ ( √ ) 27、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半径固定的一段曲线。 ( × ) 28、我国铁路基本上是客货列车共线运行,行车速度不高,缓和曲线线形采用直线形超高顺坡的三次抛物线。 ( √ ) 29、在线路长度不变的前提下,克服高度越大,燃料或电力消耗越多,行车时分越长,行车费用越高。 ( √ ) 30、隧道不宜设在反向曲线上,必须设在反向曲线上时,其夹直线长度不宜短于一定的距离。 ( √ ) 31、需要用足最大坡度路段的隧道,为了争取高度,一般应设计为单面坡。( √ ) 32、隧道内的坡度不宜小于3‰ ,以利排水。严寒地区且地下水发育的隧道,可适当加大坡度,以减少冬季排水结冰堆积的影响。 ( √ )

三、选择题

1、某变坡点左坡 -2‰,右坡 -7‰,则坡差是:( B ) A、-5‰ B、5‰ C、- 9‰ D、9‰

2、目前国内较多采用的竖曲线线形是:( B )

A、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 B、圆弧形竖曲线 C、抛物线形 D、以上答案均不对

3、曲线限速公式是( B )

A、6.9R B、4.3R C、6.9R D、4.3R

18、一般情况下,曲线半径大,可采用较短缓和曲线。 ( √ )

4、轮轨磨耗与直线接近的半径是:( C )

A、大于400M B、大于800M C、大于1200M D、大于1000M

5、我国中速铁路缓和曲线线型是:( A ) A、三次抛物线 B、五次抛物线 C、七次抛物线 D、半波正弦形缓和曲线

6、实设超高,《维规》规定,在单线铁路上,上、下行列车速度相差悬殊的地段,最大超高为 ( B )

A、 150毫米 B、 125毫米 C、 90毫米 D、 110毫米

7、维修实践证明,夹直线最小长度在地形困难时,钢轨长度至少应不少于( A )米,每节钢轨标准长度按25米计。

A、 25米 B、 50米 C、 75米 D、70米

8、设计线路平面时,曲线半径的最大值确定为( A )

A、 10000米 B、8000米 C、15000米 D、12000米

9、相邻坡段的最大坡度差的规定值,是以保证列车( C )来制定的。 A、不脱钩 B、不脱轨 C、不断钩 D、不颠覆

10、列车在下坡道上滑行时,最后能以限制坡度作等速运行而无需制动,这种坡度称为( D )

A、无害坡度 B、有害坡度 C、最大坡度 D、 最大无害坡度

11、对于桥涵路段的平面设计,下列说法错误的为( D )

A、小桥和涵洞对线路平面无特殊要求。

B、 特大桥、大桥宜设在直线上,困难条件下必须设在曲线上时应采用较大的曲线

半径。

C、明桥面桥应设在直线上。 D、 明桥面桥可以设在反向曲线上。

12、对于桥涵路段的纵断面设计,下列说法错误的为( C )

A、涵洞和道碴桥面桥可设在任何纵断面的坡道上。

B、明桥面桥应设在平道上,如果必须设在坡度上时,应有充分技术经济依据,坡度不宜大于4‰

C、明桥面桥上可以设置竖曲线。

D、桥涵处的路肩设计高程,涵洞处应不低于水文条件和构造条件所要求的最低高度,桥梁处应不低于水文条件和桥下净空所要求的最低高度。

13、关于采用加力牵引坡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采用加力坡度可以缩短线路长度,可以大量减少工程,降低造价和缩短工期。 B、采用加力坡度,必然增加机车台数和能量消耗。

C、采用加力坡度,补机要在加力坡度的起讫站摘挂,增加列车的停站时分。 D、加力牵引采用重连牵引或补机推送中的何种方式,与牵引质量、车钩强度无关。

14、关于在曲线地段最大坡度折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当设计坡度值和曲线阻力之和不大于最大坡度值时,此设计坡度不用减缓。 B、要注意既要保证必要减缓值,又不要减缓过多,以免损失高度,使线路额外展长。 C、减缓坡段长度不应短于200米。

D、减缓坡段长度没必要考虑圆曲线长度和货物列车长度。

四、名词解释 1、曲线超高

曲线超高是指曲线外轨顶面与内轨顶面的水平高度之差。

2、最小曲线半径

指一条干线或其中某一路段允许采用的曲线半径最小值。

3、线间距离

区间相邻两线中心线间的距离。

4、限制坡度

新建铁路单机牵引普通货物列车,在持续上坡道上,最终以机车计算速度等速运行的坡度,是限制坡度区段的最大坡度。

5、变坡点

相邻两坡段的坡度变化点称为变坡点。

6、坡段长度

相邻两变坡点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坡段长度。 7、有害坡段

列车在下坡道上运行时,借助重力向下滑行,速度达到或超过限制速度,需要制动的坡段,称为无害坡段。

8、无害坡段

列车在下坡道上运行时,借助重力向下滑行,速度达不到限制速度,位能完全利用,不会引起轮箍、闸瓦磨耗,无需制动的坡段,称为无害坡段。

9、夹直线

地形困难,曲线相邻的直线段,即前一曲线终点(HZ1)与后一曲线起点(ZH2)间的直线。 五、问答题

1、最小夹直线长受哪些条件控制?

答:(1)线路养护要求。

(2)行车平稳要求。

2、采用较小曲线半径会引起哪些工程费用增加? 答;(1)增加线路长度。

(2)降低粘着系数。 (3)轨道需要加强。

(4)增加接触导线的支柱数量。

3、采用较小曲线半径对运营有哪些影响?

答:(1) 增加轮轨磨耗。

(2)加大维修量。 (3)行车费用增高。

4、如何选用曲线半径?

(1)符合一定的曲线半径系列。为测设、施工和养护的方便,曲线半径一般应取50、100m的整倍数,特殊困难条件下,可取10m整倍数的曲线 半径。

(2)因地制宜由小到大合理选用。

各个曲线选用的曲线半径值不得小于设计线选定的最小曲线半径。小半径曲线宜集中设

置。

(3)结合线路纵断面特点合理选用。

5、增加夹直线长有哪些方法?

若夹直线长度不足,修改线路平面。方法减小半径或选用较短的缓和曲线长度,或改移夹直线位置,或用一个单曲线代替同向曲线。

6、《线规》缓和曲线长度表,考虑了哪些行车安全和旅客舒适条件?

(1)超高顺坡不使车轮脱轨。

(2)超高时变率不使旅客不适。 (3)欠超高时变率不影响旅客舒适。

7、对于缓和曲线长度表,何种情况下选用“一般”栏的数值?

答:各级铁路中地形简易地段、自由坡地段、旅客列车比例较大路段和将来有较大幅度提高客货列车速度要求的路段应选用“一般”栏数值。

8、竖曲线设置条件如何?

线规规定:Ⅰ、Ⅱ级铁路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大于3‰,Ⅲ级铁路大于4‰,设置竖曲线。竖曲线不应与缓和曲线重叠,不应设在明桥面上,竖曲线不应与道岔重叠。

9、竖曲线为什么不应设在无碴桥上?

若把竖曲线设在无碴桥上,其曲率要用木枕高度调整,给施工和养护带来困难。

10、竖曲线为什么不应与缓和曲线重叠?

竖曲线范围内,轨面高程以一定的曲率变化;缓和曲线范围内,外轨高程以一

定的超高顺坡变化。如两者重叠,一方面在轨道铺设和养护时,外轨高程不易控制;另外外轨的直线形超高顺坡和圆形竖曲线,都要改变形状,影响行车平稳。

11、竖曲线为什么不宜于道岔重叠?

(1)竖曲线设在道岔上,使道岔的铺设和转换都有困难;

(2)会造成道岔导曲线和竖曲线重合,列车通过道岔的平稳性降低。 六、计算题

1、某曲线 α=58°34′,R=380M,l0=90M,求 切线长T,曲线长L,外矢距E,缓和曲线总偏角δ0 、缓和曲线切线角β0 。

答案: T=258.60 m, L=478.43 m, E=56.69 m,

δ0=2°15′42″, β0=6°47′06″

2、某曲线 α=80°00′,R=600M,l0=100M,ZH点里程 DK10+101.12

求:(1)切线长T,曲线长L,外矢距E

(2)HY,QZ,YH,HZ点里程。

(1)切线长:T(RP)tg曲线长L、外矢距E:

2m554.04m

LR(20)1802l0R180l0937.76m

E(RP)sec2R184.15m(2)HY点里程:DK10+201.12 QZ点里程:DK10+570.00 YH点里程:DK10+938.88 HZ点里程:DK11+038.88

3、相邻两曲线交点间距离 500M,JD1:α=58°34′,R=380M,l0=140M ;JD2:α

=22°29′, R=500M,l0 =90M,求夹直线长。 切线长T1(R1P1)tg(R2P2)tg122m1284.31m m2144.52m

切线长T22L夹500(T1T2)71.17m

4、某曲线 α=34°20′20″,R=800M,l0=90M,ZH里程 DK12+101.12 求:(1) 切线长T,曲线长L,外矢距E

(2)缓和曲线总偏角δ0 、缓和曲线切线角β0

(3) HZ点里程。

(1)T=292.33 m, L=569.46 m, E=37.75m, (2)δ0=1°04′27″, β0=3°13′22″

(3)HZ点里程:DK12+670.58

5、某曲线 α=20°32′20″,R=400M,l0=90M,

求: (1)切线长T,曲线长L

(2)缓和曲线总偏角δ0 、缓和曲线切线角β0

(3)若ZH点里程为DK11+903.19,求HZ点里程。

答案:(1)T=117.62 m, L=233.39 m, (2)δ0=2°08′55″, β0=6°26′45″ (3)HZ点里程:DK12+136.68

6、某变坡点 左坡 +6‰,右坡—3‰,Ⅰ级铁路,变坡点里程 DK1+320, 已知DK1+100的标高, H=145.67m。

求:(1) TSH,KSH,ESH

(2)DK1+300, DK1+320处设计标高。

答案:

(1)i6-(-3)9‰>3‰

RⅡ级铁路: sh10000m,

竖曲线切线长

T5Δi5945m竖曲线长度: Ksh2Tsh90 m 2Tsh0.101m竖曲线外矢距: Eshsh

(2) 通过计算标高和纵距y,计算得:

DK1+320处设计标高为146.89 m;

DK1+300处设计标高为146.84 m 。

2R

7、某变坡点折点标高 141.12m,左坡 +5‰,右坡 —3‰,变坡点里程DK10+240,Ⅱ级铁路。

求:(1)TSH ,KSH

(2)DK10+100, DK10+250,DK10+300 处设计标高 。

(1)i

5-(-3)8‰>3‰

RⅡ级铁路: sh10000m,

竖曲线切线长

T5Δi5840m竖曲线长度: K2T80 mshsh

(2)DK10+100处设计标高为140.42m; DK10+250处设计标高为141.045m;

DK10+300处设计标高为140.94m 。

8、Ⅰ级铁路,某变坡点 左坡 —5‰,右坡+3‰, 折点标高 141.12m, 变坡点里程 DK10+240,

求:(1)TSH ,KSH

(2)DK10+100,DK10+250,DK10+300 处设计标高 。 (1)i

5-38‰>3‰

RⅠ级铁路: sh10000m,

竖曲线切线长

T5Δi5840m竖曲线长度: K2T80 mshsh

(2)DK10+100处设计标高为141.82m; DK10+250处设计标高为141.20m;

DK10+300处设计标高为141.30m 。

9、某段Ⅰ级铁路,DK2+100~DK2+320 坡度为 —6‰, DK2+320~DK4+000 坡为 +3‰,DK2+100设计标高 145.67m,

求:(1) TSH ,KSH

(2)DK2+300,DK2+400处设计标高。

(1)i6-39‰>3‰

RⅠ级铁路: sh10000m,

竖曲线切线长: 5Δi5945mT

竖曲线长度: Ksh2Tsh90 m

(2)DK2+300处设计标高为144.50m;

DK10+400处设计标高为144.74m 。

10、某Ⅰ级铁路凹形变坡点A的地面高程为476.50 m ,计算标高为472.36 m,相邻坡段坡度为左坡—6‰ ,右坡为 +2‰ ,求A点挖方高度。

答案:A点挖方高度为: 4.06 m

第三章 铁路定线

习 题 三

一、 判断题 (正确打√ 错误打×)

1、在缓坡地段定线,为绕避障碍而使线路偏离短直方向时,必须尽早绕避前方障碍,力求减小偏角。 ( √ ) 2、在缓坡地段定线遇障碍时,曲线交点是否正对障碍物对工程土石方量没什么影响。

( × )

二、名词解释

1.展线

为使线路达到预定高度,需要用足最大坡度结合地形展长线路,称为展线。

第四章 车站

习 题 四

一、填空题

1、旅客站台分为( 基本站台 )和(中间站台 )两种。

2、旅客基本站台宽度,在站房范围内不小于( 6m ),其余部分不小于( 4m )。 3、邻靠正线或通行超限列车站台高度采用高出轨面( 300 )MM,

其他线采用( 500 )MM。

4、中间站货物线布置形式有( 通过 )式、( 尽头 )式、( 混合 )式。 6、旅客中间站台宽度不小于( 4 米 )。 7、超高加宽公式W3=( h · H/1500 )。

8、车站线路全长减去该线路上所有道岔的长度,叫做(铺轨长度 )。

9、货物线与到发线间距,当线间有装卸作业时不应小于( 15 )M,无装卸作业时不小于( 6.5 )M。

10、车站前方有长大上坡道时,为使列车出站后较快加速,可在站坪外上坡端设计一段坡度较缓的坡段,这种缓坡称为( 出站加速缓坡 )。

11、列车装载的货物超出机车车辆限界所规定的最大轮廓尺寸线时,称为( 超限货物 )列车。

12、区别区段站和中间站的明显标志是在区段站上设有(机务段 )。

二、 判断题 (正确打√ 错误打×)

1、地形条件允许时,站坪尽可能设在两端坡度较缓、升高不大的凹形纵断面顶部,以利于列车进站减速和出站加速。 ( × ) 2、根据车站所担负的任务和在铁路运输中的地位,可以分成特等站、Ⅰ等站、Ⅱ等站、Ⅲ等站、 Ⅳ等站五个等级。 ( × ) 3、中`间站牵出线有效长,困难条件下也不能短于 200M。 ( √ ) 4、邻靠正线旅客站台高度为 500MM。 ( × ) 5、股道编号:双线铁路从站房向对侧依次编号。 ( × ) 6、道岔编号:上行列车到达一端开始依次编为双数,下行列车到达端编为单数。

5、曲线超高的设置方法主要有(外轨提高法 )和( 线路中心高度不变法 )两种。

( √ )

7、曲线外加宽公式W2=44000/R mm。 ( √ ) 8、列车装载的货物超出机车车辆限界所规定的最大轮廓尺寸线时,称为超限货物列车,超限货物列车应按有关规定装载。 (√ ) 9、在车站线路的曲线地段,基本建筑限界及线间距离要比直线地段加宽。 (√ ) 10、车辆在曲线上时,车辆中部向曲线内侧凸出,而两端向曲线外侧凸出。 (√ ) 11、用于侧向接发旅客列车的单开道岔不应小于9号道岔。 ( × ) 12、专用线在车站接轨时,应考虑专用线取送车方便,并尽量减少对站内行车和调车作业的干扰。 ( √ ) 13、道岔后的连接曲线,其半径不应小于道岔导曲线半径,通常选用500、400、300或200米,并尽量用大者,以改善列车运行条件。 ( √ )

14、在相邻两车站站坪以外,区间线路的平均坡度大于或等于15‰时才考虑设置避难线。

( √ )

15、避难线设计时,没必要进行失控列车的速度检算。 ( × ) 16、避难线设计进行失控列车速度减算时,按列车第一次制动有效、第二次制动失灵来考虑。 ( √ ) 17、站坪的线路平面设计,中间站、会让站、越行站应设在直线上,困难条件下需要设在曲线上时,应采用较大的曲线转角和较大的曲线半径。 ( ) 18、会让站是指设在单线铁路上办理列车的到发和会让,也办理少量的客、货运业务的车站。 ( √ ) 19、越行站是指设在双线铁路上办理同方向列车越行的车站,也办理少量的客、货运业务。 ( √ )

三、选择题

1、在车站线路的曲线地段,线间距加宽值公式为( D ) A、 WB、 WC、 W40500Hh R150044000 RHh

1500D、 W84500Hh R15002、关于警冲标、信号机位置的确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警冲标的位置,在直线段设在距离相邻线路中心各为2米的地方。 B、在曲线地段安设警冲标,无需考虑曲线的限界加宽。

C、警冲标至道岔中心距离,与道岔号数,线间距及连接曲线半径等因素有关。 D、信号机最好与钢轨绝缘缝设在同一坐标处。

3、中间站货物线有效长度应按货运量、取送车间隔时间确定,但最短长度不应短于( C )

A、 25米 B、 50米 C、 70米 D、75米

四、名词解释

1、基本建筑限界

基本建筑限界是铁路两侧建筑物和设备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侵入的轮廓尺寸线。

2、车站咽喉区

从车站两端最外方道岔的基本轨接缝起,分别至到发场最内方信号机或警冲标的范围。

3、编组站

为办理大量的货物列车的解体和编组作业,设有比较完善的驼峰调车设备的车站,叫编组站。

4、枢纽

在几条铁路干线相互交叉或接轨的地区,除编组站外海建有几个专业车站或综合车站,统一指挥,分工合作,办理各种列车运转和客货运业务,则这些车站连同该地区内的联络线及其他铁路设备统称为枢纽。

5、机车车辆限界

是国家规定的机车车辆不同部位宽度和高度的最大轮廓尺寸线。

6、会让站

设置在单线铁路上,主要办理列车的到发、会车、让车,也办理少量的客、

货运业务。

7、越行站

设置在双线铁路上,主要办理同方向列车的越行的车站,必要时办理反方向列车的专线,也办理少量的客、货运业务。

8、到发线有效长

能够停放机车、车辆而不影响邻线办理行车进路的长度。 五、问答题

1、车站设在曲线上有何缺点?

(1)站内瞭望视线不良,使接发列车、调车和列检作业条件复杂化,不仅增加传递信号的时间,降低效率,有时还可能误认信号,影响作业安全。 (2)列车起动时,增加曲线附加阻力。

2、中间站都有哪些商务作业? 商务作业:

出售客票,旅客乘降;行李和包裹的收发和保管;货物的承运保管和交付。

3、中间站技术作业有哪些? 技术作业:

办理列车会让、越行和通过,摘挂、零担列车的调车、取送车及装卸作业。

4、中间站旅客站台宽度和高度有哪些要求?

旅客基本站台的宽度,在站房范围内不小于6米,其余部分不小于4米。旅客站台的高度,邻靠正线及通行超限货物列车的线路的站台,受限界的限制,高出轨面300mm,其它线路站台可高出轨面500mm,仅在特殊需要时才采用高出轨面1100mm的高站台。

5、中间站货物线有效长有何要求?

货物线有效长度应按货运量、取送车间隔时间确定,但最短长度不应小于五辆车长,即不短于70m。货物线与到发线间距应考虑货物线两侧堆放货物与装卸作业的需要,线间有装卸作业时应不小于15m,无装卸作业时不小于6.5m。

6、中间站牵出线设置条件如何?

单线铁路平行运行图列车对数在24对以上,双线铁路采用半自动闭塞平行运行图列车对数在54对以上,采用自动闭塞平行运行图列车对数在66对以上,且调车作业辆较大的中间站或平行运行图低于上述规定,而个别调车作业量很大的中间站,均应设牵出线。

7、中间站牵出线平面和纵断面有何要求? 牵出线有效长度的要求:

牵出线的有效长度,应满足调车作业的需要,一般不短于货物列车长度的一半,在困难条件下或本站作业量不大时,可酌情减短,但不应短于200m。

牵出线平面设计要求:

牵出线应设在直线上,条件困难时可设在半径不小于1000m同向曲线上,特别困难时,曲线半径也不应小于600m , 牵出线不得设在反向曲线上。

③ 牵出线纵断面设计要求:

牵出线的坡度一般设为平坡或面向车场方向的 2.5‰ 下坡。

8、股道是如何编号的? 股道编号:

单线铁路从站房向对侧依次编号、双线铁路应从正线向两侧顺序编号,上行进路方向为双数,下行进路方向为单数,编号时,正线用罗马数字,站线用阿拉伯数字。

9、道岔是如何编号的?

道岔编号:

由上行列车到达一端开始顺序编为双数,下行列车到达端编为单数,以站房中心为界。先编列车进路,后编其他线路。渡线道岔及相连接的道岔应尽量编为连续号码。

10、为什么要设置安全线?有效长如何规定?

设置安全先是为防止岔线或站线上的机车车辆未经开通进路而与正线上的

机车车辆发生冲突事故。安全线有效长不小于50米。

11、为什么要设置避难线?避难线设置条件如何?

为防止在陡长下坡道上列车因制动装置失灵失去控制,而发生颠覆或与前方车站上其他列车冲突,需设置避难线。

在相邻两车站站坪以外,区间线路的平均速度大于或等于15‰才考虑设计避难线。还需根据线路平纵断面,通过牵引计算进行失控列车的速度检算。 六、计算题

1、中间站下行端咽喉区如图,1 号和3号道岔间插入短轨长 4.508M,

求3号岔心及JD4里程。(道岔资料1/9道岔角=6°20´25\",a=13.839,L=28.848;1/12道岔角=4°45´49\",L=36.815,b=19.962)

3号岔心里程:DK1+038.18

JD4里程: DK1+085.67

2、中间站下行端咽喉区如图,1 号和3号道岔间插入短轨长 4.508M,

求 3号岔心及 JD4 里程。(道岔资料1/9道岔角=6°20´25\",a=13.839,L=28.848;1/12道岔角=4°45´49\",L=36.815,b=19.962)

3号岔心里程:DK1+038.18

JD4里程: DK1+085.67

3、中间站下行端咽喉区如图,1 号和3号道岔间插入短轨长 4.508M, 求3号叉心及 JD4 里程。(道岔资料1/9道岔角=6°20´25\",a=13.839,L=28.848;1/12道岔角=4°45´49\",L=36.815,b=19.962)

3号岔心里程:DK2+038.18

JD4里程: DK2+090.76

14、中间站下行端咽喉区如图,1 号和3号道岔间插入短轨长 6.258M,3号和 5号道岔间插入短轨长4.508M,求5号岔心及 JD4里程。(道岔资料1/9道岔角=6°20´25\",a=13.839,L=28.848;1/12道岔角=4°45´49\",L=36.815,b=19.962)

5号岔心里程:DK1+081.25

JD4里程: DK1+133.83

第五章 既有线改建与第二线设计

习 题 五

一、填空题

1、偏角法测曲线,相邻测点间距是( 20米 ),标记到( 左 )股轨外腹部。 2、既有曲线水准测量时,塔尺应立在( 内轨 )轨面上。

V23、曲线外轨超高计算公式为( h  11 . 8 mm )。

R4、我国的基本闭塞方式有( 自动闭塞 )和( 半自动闭塞 )。

5、为减轻轮轨磨耗,可采用( 两 )轴转向架机车,取代( 三 )轴转向架机车。 6、最高速度≥200KM/H的铁路称为 ( 高速 )铁路。

7、最高速度为140~160KM/H的铁路称 为( 快速 )铁路。 8、最高速度为120KM/H的铁路称为( 常速 )铁路。

9、目前磁浮列车有两类即( 常导体 )吸引式和( 超导体 ) 相斥式。 10、京张铁路选线设计工程师是( 詹天佑 )。

11、选择限制坡度时,如果线路具备一定的条件,可以在重车方向设置较缓的上坡坡度,轻车方向设置较陡的上坡坡度,这种情况称为( 分方向选择限制坡度 )。

12、在线路平面示意图中,凸起部分表示( 右 )转曲线,凹下部分表示( 左 )转曲线。

13、铁路并行修建第二线、第三线时,区间相邻两线中心线间的距离称为 ( 线间距 )。

14、在实际中,曲线外轨设计超高是根据( 均方根 )速度确定的。

二、 判断题 (正确打√ 错误打×)

1、偏角法测曲线时,测点间距是 10M。 ( × )

2、既有线水平测量时,水准尺应立在内股轨面上。 ( √ )

3、偏角法测曲线时,首末置镜点必须在ZH(HZ)外 40~60M。 ( √ ) 4、行车速度越高,铁路越盈利。 ( × )

5、设计线选定的限制坡度,不应大于相应《线规》规定值。( √ )

6、限制坡度最小值,《线规》未作规定,但受起动条件和到发线有效长的控制,一般不采用小于4‰的限制坡度。( √ )

7、线路纵断面设计时,在隧道内的最大坡度无需折减。( × )

8、低速列车行驶在超高很大的曲线轨道时,存在向外倾覆的危险,并影响旅客的舒适度,因此必须限制外轨超高的最大值。( × )

9、列车通过客货列车共线的曲线时,产生未被平衡的离心加速度和向心加速度可以理解为都是由于外轨超高过大所产生的。( × )

三、名词解释

1、单元列车

一个货种,一个货主,一种车型所构成的列车。

2、组合列车

在运能紧张区段,将两列货物列车联挂、合并运行,称为组合列车。

3、快速铁路

最高速度为140—160km/h 的铁路称为快速铁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