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民营企业的融资结构研究

来源:二三娱乐
民营企业的融资结构研究

发表时间:2009-10-30T13:06:37.717Z 来源:《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第6期供稿 作者: 阮兢青1陈文标2[导读] 本文根据融资结构的基础理论,对民营企业融资现状进行了深入地分析1.浙江省温岭市工商局温岭317500

2.浙江省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台州318020

摘要:本文根据融资结构的基础理论,对民营企业融资现状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指出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所在,提出了改革金融体制、拓宽融资渠道、发展金融中介机构和建立企业的社会信用体系等对策,为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提供了良策。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结构对策Private enterprise󰀀s financing structure research Ruan JingqingChen Wenbiao

Abstract:This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financing structure the basic theory,carried on to the private enterprise financing present situationhas analyzed thoroughly,had pointed out the private enterprise financed the difficult question to be at,proposed the reform monetary

system,the development financing channel,the development finance facilitating agency and establishment enterprise󰀀s countermeasuresand so on social credit system,to have provided the brilliant plan for the solution private enterprise󰀀s financing difficult question. Keywords:Private enterprise Financing structure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F27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6-0005-03

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利于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而且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解决就业问题和藏富于民等方面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虽然民营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暴露了不少问题,融资困难影响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而融资结构不合理是造成融资难的直接原因。因此,加强对民营企业融资结构的研究具有现实的意义。 1.融资结构的基础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亚尼和米勒于1958年在其论文《资本成本、公司理财和投资管理》中所提出的MM理论,是最早的企业融资结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完善的市场中,企业的资本结构与企业的市场价值无关,或者说,企业无论选择何种融资方式均不会影响其企业的市场价值。20世纪70年代又产生了权衡理论,该理论认为,制约企业无限追求免税优惠或负债的最关建因素是由债务上升所形成的企业风险和费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经济学家不断引进新的经济理论方法对企业融资结构进行分析,大大拓宽了企业融资结构理论,产生了激励理论、不对称信息理论和控制理论。激励理论从融资结构与经理者行为之间的关系来分析,该理论认为融资结构会影响经理者的工作努力水平和其他行为选择,从而影响企业未来现金收入和企业市场价值。激励理论启示我们由于债务和股票对经理者提供了不同的激励,应当鼓励企业举债,借以迫使经理者努力工作以避免破产。不对称信息理论认为经理人比投资者更多地了解企业(比如企业的未来收益和投资风险等),而投资者只能通过经理者输送出来的信息间接地评价市场价值,因此经理者在与投资者的博奕中处于优势地位。该理论启示我们企业的融资结构先后顺序应该是内部集资、发行债券和发行股票。控制理论认为由于企业经理者对控制权本身有偏好,因此他们就会通过融资结构来影响控制权的分配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该理论启示我们企业融资结构的先后顺序应该是内部集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和银行贷款。本文所提的融资结构指企业各种融资方式的组合以及相互关系。融资结构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企业的融资形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包括内源融资、外源融资和其他融资。所谓内源融资,就是使用企业内部留利。民营企业在创办初期,—般采取内源融资方式。外源融资又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和企业债券融资两种方式。它是资金使用者与资金提供者直接交易的融资方式。而间接融资是由银行作为中介,资金提供者将钱存到银行,银行再把集中起来的资金贷给资金需求者。其他融资是指除了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以外的融资方式。 2.民营企业融资结构的现状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结构主要表现为以内源融资为主、外源融资很少,其他融资的几乎没有,这种结果只能造成企业的融资困难。具体表现为:

2.1内源融资占主导地位。由于民营企业中家族企业占主导地位,家族企业的性质就决定了企业的融资以内源融资为主,主要依靠自身的积累和亲朋好友的借款。据我国抽样调查、统计,在民营企业的融资构成(上市公司除外)中,自有资金约占65%;向银行贷款占10%左右;民间借贷,主要是亲友之间借贷和从地下资金市场获取,占15%左右;其余10%主要是商业信用或债务拖欠;民营企业通过发行内外部债券来融资的几乎是零。

2.2外部融资渠道狭窄。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主要表现在二方面:①我们的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的主要贷款对象是国有企业,即使对民营企业贷款也只限定于大型企业,一般的中小民营企业就很难从银行贷到款项。②资本市场难进。中小民营企业目前很难从资本市场筹集到资金,与银行信贷相比,证券市场对民营企业的开放程度更低。目前中国资本市场高度集中于专门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沪深证券交易所,中小民营企业很难进入。由于缺乏必要的外源融资渠道,因此大多数民营企业依靠的是内源融资方式,内源融资数额有限,限制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3.民营企业融资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针对民营企业融资结构的上述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3.1金融体制不完善。首先,由于我国银行的不良贷款非常严重。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造成银行赢利能力下降,并且阻碍了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和资金的有效配置。其次,银行业垄断程度较高、中小金融机构较少。虽然我国的国有四大银行进行了商业化改革,但到目前为止,我国银行业的垄断程度仍很高。银行业的高度垄断和中小金融机构缺乏的局面成为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直接原因。缺乏中小金融机构就成为目前我国金融体制的一大缺陷。再次,我国货币市场发育不完善。我国的货币市场规模小,并且各个子市场之间、同一子市场在区域间严重分割,二级市场缺位。这种情况使有些金融机构不能向企业贷款,造成资金不能有效地流动,影响了稀缺资金的配置效率。最后,我国资本市场存在严重的体制性缺陷。我国的股票市场受政府的干预过多,企业能否上市要由作为政府管理部门的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决定,而非上海或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由证监会来批准企业上市这种制度安排的一个必然后果就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过多干预。这就造成地方政府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的困境,争相为国有企业的上市争指标,而忽视了民营企业。因此在这种体制下,即使好多民营企业的效益很好,规模也很大,但是与国有企业相比上市要困难多了。

3.2缺乏有效的创新金融工具。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中绝大多数是传统的股票、债券,可转换债券、优先股所占份额很小,还未出现支

付灵活的可变支付债券、可变期限债券等。金融工具的形式小反映了我国金融市场的不完善。

3.3缺少金融中介机构和经纪人。在金融市场上,金融中介机构和经纪人是促进资金流动的关键。目前我国金融中介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一些债务托管机构、资金融通公司还有待培育和发展;用于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风险基金至今还未形成,现有的养老保险基金仍采用非市场化营运管理方式,没有发挥一个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的真正作用;而投资银行的业务分别由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缺乏与企业改革相适应的现代投资银行。金融机构的缺位和低效运行,难以起到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的桥梁作用,不能有效地组织社会闲散资金到企业。

3.4企业自身的原因。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脱胎于家族制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下,有些企业主的自身素质又相当差,拖欠债务和贷款,甚至骗取贷款的事情时有发生,造成企业的信用程度低,很难得到信用贷款。加上企业规模较小,现有的固定资产数量和价值小,抵押贷款又很难获得。因此,民营企业的外源融资很难得到,就造成了企业融资困难。 4.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作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4.1改革金融体制。对于金融体制的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对金融机构实行债务重组并完善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机制,解决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使金融企业真正按照市场的规则来运作。金融企业可以采取贷款出售、债权转股权和资产证券化等办法来处理不良资产。②加快货币市场改革,有步骤地实现利率市场化。逐步实现货币市场的统一,并要逐步开放货币市场,降低对货币市场进入资格的限制,增加市场交易成员,同时要加快二级市场建设。③加快建设资本市场。我们要明确证监会的职责,逐步减少对股票上市的行政性干预。改革现行的有关企业上市的规定,最大限度地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④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这里讲的中小金融机构是指中小银行、中小企业合作性金融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接近当地实际,对中小民营企业比较了解,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程度,更利于为中小民营企业服务。只有建立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或缓解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⑤大力发展民营银行,让民营银行来挑战国有银行,逐步打破国有银行的垄断局面。通过竞争提高国有银行的素质,并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4.2拓宽融资渠道。①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参股、控股上市的国有企业,以此方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并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通过主板市场来间接融资,以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问题。②发展柜台交易。柜台交易不仅为民营企业提供了融资的机会,而且为企业以后在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打下了坚实基础。③发展融资租赁业务,融资租赁是企业进行长期资金融通的一种有效手段。融资租赁不仅能解决融资困难问题,而且具有成本低、风险小,方式灵活、方便等特点,在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利用外资方面也具有相当的优势。④尝试可转换债券的发行,由于可转换债券具备融资成本低、有利于改善企业资本结构等特点,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为民营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⑤发展二板市场,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完善和新兴高科技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为二板市场的发展提高了物质基础和发行主体。但这些高科技民营企业恰恰缺少资金,因此,发展二板市场可以开辟民营企业新的融资渠道。⑥积极发展票据性融资业务。大力发展银行贷款以外的其他金融授信业务,如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支票、信用证、保函以及商业汇票等。商业银行通过对商业票据的贴现和抵押贷款,使企业获得必要的资金来源。由于票据抵押无需如实物抵押收费高、时间长、手续繁琐的资产评估程序,因而可以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并提高效率。

4.3发展金融中介机构。①发展民营企业贷款担保机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用风险较大,银行不愿对它们提供贷款。如果政府能够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和保险,这种困难就能得到较好的缓解。因此,政府有必要成立相应的担保和保险机构,为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提供坚强后盾。政府可以通过设立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为地方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也可以成立地方民营企业辅导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和贷款担保。②成立面向创业企业的创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在我国,目前民间闲散资金数量庞大,而投资渠道甚少且狭窄,加之前几年各地一些盲目投资造成较大损失,现在社会上的防范金融风险意识大大提高,而且分散的个人资金实力不足,难以实现个人有效的直接投资,因而目前大部分的民间游资主要集中储蓄于银行。成立创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可以聚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既解决了个人资金的投资问题,又解决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达到两全其美的目的。

4.4建立企业的社会信用体系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建立民营企业信用和监管制度,搞好民营企业资信档案,银企联手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民营企业通过加强内部财务制度管理,规范经营,增强信用意识,以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力取信于社会,取信于银行,通过努力提高企业自身信用级别,以自己良好的信誉赢得银行的信赖和获得贷款。参考文献

[1]晓亮.寄希望于民营 [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2]谈镇,黄瑞玲.激发活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高峰、杜吉泽.企业融资理论与我国企业的融资结构[J].华东经济管理,2001(2)

[4]林毅夫,李永军,路磊.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回顾和展望[J].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发展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组,NO.C2000005,2000(4)

[5]林毅夫、李永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J],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100871.NO.C2000016,2000(10) [6]黄术生、肖剑峰.拓宽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浅谈[J].金融与经济,2002(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