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卷第3期 安徽理¨lI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1.13 No.3 201 1年9月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Sep.201 1 只觉枯肠充锦绣,岂知风骨化神仙 ——日本历代汉诗概览(3) 毛翰 (华侨大学文学院,福建泉州362011) 摘要:江户时代二百六十余年,日本汉诗的发展呈现全盛景象,产量多且质量高。江户前期 有载道派。江户中期,受抗清失败而流亡日本的中国大儒朱舜水的影响,出现了主张诗言情的 古义学派和主张“文秦汉,诗盛唐”的古文辞派。江户后期,明末公安派“性灵说”大盛,汉诗不 再附属于儒学。而赖山阳等的一些诗篇,抒写偏执的民族主义情绪,为后来的军国主义分子所 利用。 关键词:日本汉诗;江户时期;赖LLl阳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1)03-0029-08 Survey of Han poems in Japan(3) MA0 Han (School of Literature,Huaqiao University,Quanzhou,Fujian 36201 1,China) Abstract:During the remaining 260 years of the Jianghu times,the Han poems in Japan witnessed the most lfourishing development with enormous output in high quality.There was the school of Zaidao in the initial period of the Jianghu times.In the middle period of the Jianghu times,under the influence of Zhu Shunshui,a Chinese sage,who had been exiled to Japan after the defeat in the fight against Qing Dynasty,there emerged the school of Guyi advocating poems expressing emotions and the school of ancient retorics which proclaimed“articles featuring Qin and Han Dynasties,poems featuring the gloriousTang poetry”.With“the statement of temperament”of the school of Gong’an being prosperous in the late period of Jianghu times,Han poems were no longer subordinate to Confucisnism.As for poems of Lai Shanyang’S which described the biased nationalistic mood,they were made use of by the following militarists. Key words:Hart poems in Japan;Jianghu times;Lai Shanyang 江户时期的汉诗 汉诗多为儒学研究之余的副产品。 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的势力窜起,在江户 江户前期,藤原惺窝及其高足林罗山、那波活 (今东京)设立幕府,史称江户时代(1603~1867)。 所、松永尺五、石川丈山等,秉承程朱学说,文以载 道,为诗坛圭臬,被称为载道派。 江户时代二百六十余年,日本汉诗的发展呈现全盛 景象,产量多且质量高,可谓秋收时期。 藤原惺窝(1561~1619),名肃,字敛夫,号惺 战乱结束,天下承平,德川幕府着手文治,礼聘 窝。幼时为僧,后读朱熹之书,首倡朱子理学。著 林罗山为特别顾问,以儒代佛,朱子学成为官学。 述甚丰,门人甚众。其《山居》一诗以远离尘嚣、亲 林罗山创办的以教授朱子学为主的学校“昌平黉” 近自然的真趣,为人传诵: 也被升格为德川幕府的“学问所”,由其后代世袭 “大学头”,执掌其事。社会心理渐由僧侣的悲观 青山高耸白云边,仄听樵歌忘世缘。 厌世和军人的杀伐立功,转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意足不求丝竹乐,幽禽睡熟碧岩前。 诗风也为之一变。江户时代的诗人多为儒家学者, 收稿日期:2011—06—28 作者简介:毛翰(1955一),男,湖北广水人,教授,研究方向:现当代诗歌。 30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礼会科学版) 第13卷 《游大德寺》也是佳作 其起句以棒喝形容雷 精工 尾联义化用中同典故,直抒胸臆。《淮南 子》云:“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杜甫 雨,即不同凡响,棒敲、声喝,原为佛家布道催人警 醒的手段。收束之句义出以奇异的意象组合,可渭 独出心裁: 自称“语不惊人死不休”。看来,石川很为自己的诗 作未能取得惊天地泣鬼神的成就而懊恼。且不甘。 松永尺五(1592—1657),名遐年,字昌三,号 喝雷棒雨响西东,知是高僧住此中。 尺五。江户前期大儒,其讲习堂至今犹存,有《尺 五堂先生全集》 ,明末,陈元赞流亡日本,带来了 实学思想,和公安派启蒙文学,并创编了柔道等多 野性由来无个事,瘦藤挑月倚秋风。 林罗山(1583~1657),名忠,字子信,号罗山, 传为南宋时华人东渡之林氏后裔。终身仕于幕府, 项实用技艺,松永仰慕,有诗呈之:“贵国儒弥显, 吾民道不隆。”其诗多用华夏典故,如《山路闻鹃》: 一排斥佛老及天主教,独尊朱子儒学,使之成为德川 三百年的官学。其平生著作多达两百多种,包括 《罗山诗集》七t五卷。有诗《寄题云洞》,乃模拟 朱熹《观书有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来”商作: 奇树枝高云气浓,幽深窟宅与天通。 声望帝远,雨霁步欣欣。 秦树翥朝日,楚山破晓云。 旅夫悲荡子,乡国念先君。 仿佛将何去,晚岩停杖闻。 油然肤寸半庭石,缘有游龙吟此中。 又倡填词,号称日本词学中兴之祖。然其词艺 望帝,古蜀国帝王,死后魂魄化为杜鹃。荡子, 游荡不归的男子。《古诗十九首》之二:“荡子行不 归,空床独难守。”其绝句《途中》再现一幅旅途所 见的如画风景,颇得唐人田园诗神韵: 稻畦千顷若铺毡,白鹭双飞斜日边。 远村幽树晚烟里,豆人寸马画屏前。 并不见高超,试看《更漏子・和加藤敬义斋秋思》: 夜曼曼,风凛凛,梦里锦衾角枕。 忽惊起,斜红残,只见月转栏。 叶声声,虫唧唧,忍清怨执锦瑟。 窈窕深,君门遥,独坐侍早朝。 中江藤树(1608—1648),名原,字惟命,因其 宅边有古藤树,人称藤树先生。幼读四书,继而研 究程朱理学。而立之年专攻王阳明学说,开创日本 阳明学派,著述极丰。其《戊子夏与诸生见月偶 石川丈山(1583~1672),名凹,字丈山,号大 拙。本是德川家康的家臣,武夫出身,通兵法,因建 功心切,违犯军令遭黜,转而师从藤原惺窝,读儒家 成》,向往唐尧虞舜之世的古朴民风,所谓“不知不 识”,是指尚未受到机巧和权谋污染: 清风满座忘炎暑,明月当天绝世尘。 同志偶然乘兴处,不知不识唐虞民。 新井白石(1657—1725),名君美,号白石,三 典籍,沉醉于汉诗世界。尝建诗仙堂,将中国三十 六位诗人的画像以及名句供奉其中。石川有诗咏 《富士山》在日本广为传诵:“仙客来游云外巅,神 龙栖老洞中渊。雪如纨素烟如柄,白扇倒悬东海 天。”但把富士山比作一把倒悬的折扇,形肖而已, 并不传神,当不得更多的赞语。笔者倒是偏爱其 《幽居即事》: 山气殊人世,常衔太古情。 度辅佐幕政,颇有建树,后引退专事著述,为人文各 学科通儒。有诗《偶作》感叹时光的流逝:“绿绮之 琴绿水歌,能听此曲几人多。天风吹发如飞雪,白 日西流奈老何!”《即事》写其偷闲一刻的怡然自得: 青山初已曙,鸟雀出林呜。 稚竹烟中上,孤花露下明。 煎茶云绕榻,梳发雪垂樱。 四时云树色,一曲涧泉声。 雨湿莺衣重,风暄蝶袖轻。 为诗虽至老,未使鬼神惊。 首联化用唐诗,直抒其怀,“太古情”应该是远 离尘世的浮躁和机心的纯朴之情,自然之情。唐人 偶坐无公事,东窗待日升。 与当时流行诗潮迥然有异的是日莲宗的僧人 元政(1623~1668),号妙子。元政结识比自己年 李中《听郑羽人弹琴》诗云:“因感浮华世,谁怜太 古情。”中间两联写景咏物,超凡脱俗的情怀寓于 物象之中。“雨湿莺衣重,风暄蝶袖轻”一联尤为 长三十六岁来自中国的陈元贽后,二人常相唱酬, 第3期 毛翰:只觉枯肠允锦绣,岂知风骨化神仙——日本历代汉涛概览(3) 31 留下一部《元元唱和集》。陈元赞《对月思乡》写其 作为明朝遗民流落异域有国难回的哀伤:“年来蓬 鬓叹飘零,秋夜悲鸣月下铃。鸿雁不传乡国恨,杵 砧长动旅魂惊。窗前皓魄樽前看,曲里关山笛里 听。潦倒孤踪徒菀结,扶疏桂影任冥冥。”元政《送 元贽老人之尾阳诗之八》称:“公本大唐宾,七十六 老人。吾少公卅六,才调况非伦。”经陈元贽推荐, 元政读到《袁中郎集》,不胜仰慕,其此后诗作多模 仿公安派格调,抒写性灵,如这首《山居》,陈元赞 伊藤长胤(1670~l736),字原藏,号东涯。伊 藤仁斋的长子,博识洽闻,不减其父 平生著述有 《论语古义标注》等五十多部。门下英才辈出。诗 存《绍述先生诗集》。东涯一生不仕,潜心于学,不 曾摧眉折腰,趋炎附势,对此人生姿态,他有时很是 得意,曾作《早春漫书》: 岁晚吾非奔走人,春回不是拜趋身。 图书三百六十日,唤做清时一选民。 赞之“此篇宛似袁石公口吻,妙品妙品”: 霞谷花,昔谁种,春至称心红,未有天女供。 霞谷月,自天纵,夜来翔空游,万里形相从。 霞谷水,助梵诵,混混何时尽,盈科流不壅。 霞谷云,巧错综,仙衣翩跹轻,终无人见缝。 鸟之啭,笑我蠢,犬之吠,无物讼。 不知谷责,野菜之饔。观法界,颂拙轩颂。 今吾进退,绰绰然,终身不受,官之俸。 乐只我,又谁共,花月水云,无用之用。 及至晚年,元政之诗仍然清丽自然,流畅本真, 如《高枫道中》: 青田漠漠接青山,僧舍民村烟雾间。 无限秋光无限意,碧天凉冷白云闲。 江户中期,受抗清失败而流亡日本的中国大儒 朱舜水的影响,以伊藤仁斋、伊藤长胤父子为代表 的主张诗言情的古义学派,以荻生徂徕为首的主张 “文秦汉,诗盛唐”的古文辞派相继登上文坛,造成 一时风气。他们不重朱子理学,而希望回到孔孟儒 学之古义。 伊藤仁斋(1627—1705),名维桢,字源佐,号 仁斋。江户中期儒学古义学派的始祖,认为宋明理 学非圣人本旨,须从孔孟原典求取儒学之道。有 《古学先生诗集》。先看其一首《即事》诗: 青山簇簇对柴门,蓝水溶溶远发源。 数尽归鸦人独立,一川风月自黄昏。 独对山水,闲适风月,远离市井喧嚣,惟黄昏鸦 语是听……如果从中还不足以见其平生志趣,不妨 再窥其《渔父图》,其中无意整顿乾坤,只向江湖垂 钓的隐者形象的塑造,对于既有的垂钓渭水以待明 君的姜太公形象,可谓反其意而用之: 两鬓皤皤霜雪垂,芦洲水浅吐花时。 好将整顿乾坤手,独向江湖理钓丝。 有时又不免怀疑,追问这皓首穷经的学者生 涯,究竟有什么意义,乃至作诗《自嘲》: 日出而兴日入眠,眼惊岁月暂时迁。 坐糜谷帛更无用,浪说读书学圣贤。 荻生徂徕(1666~1728),本姓物部,名双松, 字茂卿,号徂徕(典出中国山东徂徕山,孔子与老 子曾在此山会谈),因崇拜中华文化,作孔子画像 赞,自署“日本夷人物茂卿”。五十岁以前信仰朱 熹,曾撰文驳斥伊藤仁斋古义学的主张。后因看到 李攀龙、王世贞等明代前后七子复古主义的著作, “始识有古文辞”,于是仿效秦汉之前的“古文辞”, 并通过古文辞对“道”的体认,从哲学上批判宋学, 形成徂徕学派(蕞园学派)的思想体系。所著《论 语征》《大学解》《中庸解》等还传人中国。有诗题 咏《江上人家》,表达其亲近自然、归于平淡的人生 态度和审美情趣: 门巷随江曲,田家篱落稀。 岸低洗耕具,雨霁晒蓑衣。 小犊负薪饮,扁舟刈麦归。 儿童沙上戏,鸥狎不高飞。 另有一首《寄题丰公旧宅》。丰公,即1592年 发动侵华战争(朝鲜为大明藩属,侵略朝鲜即侵略 中国)的丰臣秀吉。此诗怀古咏史,实则嘲讽丰臣 秀吉的愚妄: 绝海楼船震大明,宁知此地长柴荆。 千山风丙时时恶,犹作当年叱咤声。 太宰春台(1680—1747),名纯,字德夫,号春 台。徂徕门生,以经学著称。其诗《登白云山》浅 近清纯,流利上口,写一种天人合一的妙趣,一向为 人传诵: 32 安徽理 人学学报(礼会科学版) 樽前日日醉如泥,棠棣歌成留客题。 第1 3卷 白云山上白云飞,几户人家倚翠微 行尽白云深处路 满身还带白云归 竹里云来双鹤舞,桃源昼静一鸡啼。 满城树色春何处,夹路花香人不迷。 共惜年华流水早,夕阳已在画栏西。 同出于徂徕学派,服部南郭(1683~l759),名 元乔,字子迁,号南郭,其学问与太宰春台齐名,诗 亦清新温婉,与之媲美,试看其《夜下墨水》及《流 萤篇》: 金龙山畔江月浮。江摇月涌金龙流一 秋山玉山(1702~1763),名仪,字子羽,号玉 …、 就学当时日本最高学府“昌平黉”十余年,又 在“葭同”师从服部南郭学习汉诗文。后任藩主侍 读,创立时习馆,弟子千余。其诗与新井白石、祗园 扁舟不住天如水,两岸秋风下二州。 珠帘白露玉阶光,添得秋萤夜正凉 点点随风流不定,亦追高树入昭阳。 南海、梁田蜕岩并称“正德四家”。且看其几首风 格别致的小诗。《古离别》果然古意盎然:“征子已 在途,征马已在驾。相看两不言,涕泪双双下。” 《咏史》义是一首小诗,却有过人史识。联想到明 祗园南海(1677—175】),名瑜,字伯玉,号南 海。诗才过人,有一日百首的记录。其诗《关山 治维新后日本对中国的贪得无厌的侵略,又分明是 段十分灵验的谶语: 一月》:“秦岭西去关塞深,秦云遥隔望乡心。不见长 安惟见月,凤城何处照鸣砧。”《吹笛》:“送君长亭 风雨愁,美人玉笛古凉州。半酣不识青衫湿,吹断 昨日割一县,今日割一城。 割到壮士胆,萧萧易水鸣。 莲湖六月秋。”都一派纯粹唐音。《咏怀七首》更抒 发着令人振奋的少年情怀、书生意气,试看其一: 少小远游才气雄,青袍白马醉关中。 一钟馗本是中国的神话人物,擅长捉鬼。唐人吴道 子即绘有《钟馗捉鬼图》。其形象传之东瀛,得到13本 人民的认同。玉山有诗题为《钟馗掣鬼图》,笔墨酣 畅,挥洒自如,只不知其中有什么现实讽喻: 深山之阿夕出云,凄风苦雨鬼成群。 小鬼跳梁大鬼笑,高明之家来去纷。 美人舞罢邯郸月,壮士歌寒易水风。 掷千金惟有胆,百年五尺敢言躬。 书生未必老糟粕,请看剑华冲白虹。 祗园南海还以绘画及填词名世,其存世的一阕 终南高士面如丹,青袍乌靴峨其冠。 十闱腰间三尺剑,小鬼大鬼肝胆寒。 君不见. 《长相思・咏梅》品位不俗: 香一枝,影一枝, 昨夜东风消息迟,前村深雪时。 白日挪榆鬼如林,不独女萝薜荔阴! 江户后期,由于山本北山(1752~1812)等人 的持续推动,明末公安派“性灵说”大盛,前后七子 的拟古主义式微,汉诗走向民间,日本各地诗社蜂 起,诗人辈出。汉诗不再附属于儒学,“诗赋文章 竹傍篱,人傍篱, 春来清瘦知为谁,江南空所思。 当时还有一位青年儒者梁田蜕岩(1682~ 与经学伦理分离,而达到了可以被当作纯粹艺术来 鉴赏的气运。”(语出日本作家永井荷风)。试列举 1757),名邦美,号蜕岩,在诗坛无门无派,独往独 来,其重阳登高所赋绝旬《九13在江东作》道出时 代诗潮的变化,每为史家称引: 琪树连云秋色飞,独怜细菊近荆扉。 登高能赋今谁是,海内文章落布衣。 江户后期若干重要诗人诗作: 菅茶山(1748~1827),姓菅波,名晋师,字礼 卿,号茶山。大阪混沌社的代表诗人。诗多感时伤 世,寄悲慨于整饬练达的字句中。如《备后三郎题 诗樱树图》: 骑马击贼下马檄,三郎奇才世无敌。 《同诸客今泉氏宅赏花得西字》虽为即兴应酬 之作,亦颇见才气和灵性,《诗经・小雅》歌唱兄弟 情谊的《棠棣》篇。以及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意 境,都不露痕迹地融会其中: 夜穿虎豹达行在,卫骑眠熟柝声寂。 慨然白树写幽愤,行云不动天亦忿。 中兴谁旌首事功,一门犹怀贯日忠。 金舆再南乾坤变,五字樱花千古恨。 第3朗 毛翰:只觉枯肠亢锦绣,岂知风骨化神f¨1一一一【nJ本所代汝涛概览(3) 33 万里归来漂泊民,端知四海一家亲 这是一首咏史诗。l331年“元弘之变”后,后 稳篷况复优衣食,狂浪何唯免介鳞。 兄弟已悲新死鬼,乡间忽见再生人。 醍醐天皂被流放,赶来救驾的备后j郎(兄岛高 德)在天皇暂居的庄园外,削去樱树皮,题写著名 恨他眼里无丁字,吴越徒过胜地春。 武元登登庵(1767~l818),名正质,字景文, 号登登庵,行吟诗人,1808~1810年间滞留长崎。 的白樱f‘宁诗:“天莫空句践,时非无范蠡。”以中 国春秋时越国大臣范蠡自许,鼓励天皇学越王句践 卧薪尝胆 此诗首旬“骑马击贼下马檄”,典出《资 治通鉴》:“魏主常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 布,唯傅修期耳!”’ 而中国清初以来,禁绝一切风月娱乐文化,使留恋 晚明风华的江南文十,转向日本长崎丸山之游廓 中国题材的诗,菅氏则有《屈原行吟图》:“寒 (花街、妓楼)求欢,展开所渭“丸山之恋一万兰千 溆兰荪岸,春郊萧艾深。沅湘千古恨,天地独醒 里”的冶游。登登庵遂于“吴船起锚之日,试到馆 心。”《文姬归汉图》:“月白天高鼓角呜,文姬掩泪 前,观客与妓别状,察其情,填二词。”调寄《江南 出边城。秋风吹落哀鸿夜,总是胡雏恋母声。”以 春》①。试看其一《妓别清客》: 中国笔墨写中国情怀,真让我们感到了“同种同 文”的亲切。菅茶山还有一首颇为搞笑的《月下独 烟漠漠,柳青青,一朝人远去,千里槭难停。销 酌》,据说在日本广为流传: 金帐下三春梦,月落江南望渺冥。 把酒邀明月,杯中金作波。 其二《清客别妓》: 豪来频吸进,腹葬几嫦娥? 山幂幂,水盈盈,离愁啼鸟切,归意去帆轻。蛾 大田南亩(1749—1823),名覃,字子耜,号南 眉楼上千行泪,杨柳丝丝亦系情。 亩,别号蜀山人、四方赤良。十七岁子承父职,为幕 臣,卜九岁即以狂诗(以滑稽、讥讽为主题的一种 赖山阳(1780~1832),名襄,字子成,号山阳。 诗体)闻名,后编成《万载狂歌集》。由其追摹李白 其父亲赖春水,叔父赖春风、赖杏坪均有诗名,时称 《将进酒》的同题之作,可见其放丽诗风之一斑: “三赖”。山阳所著《日本外史》《日本政记》贯穿 尊皇爱国思想,为幕末维新派所信奉。有诗集《山 君不见扶桑白日出海天,惊风倏忽没虞渊。人 阳诗钞》《13本乐府》等。其诗有平和之作,如《画 生虽寿必有待,莫将大年笑小年。不知何物解纷 山》化用苏东坡诗意:“青山一座翠沉沉,万态浮云 纷,唯有清樽动微醺。樽中竹叶绿堪拾,何可一日 自古今。横侧任他人眼视,为峰为岭本无心。”《庄 无此君?为君沽取十千酒,一饮应须倾数斗。已当 子梦蝶》刻意翻新,表达一种人生感悟:“胡蝶庄周 玉杯入手来,胸中复有垒块否?世人汲汲名利间, 孰是非,枉齐物我费心机。不如此梦终无觉,趁絮 欢乐未极骨先朽。千金子,万户侯,于我如蜉蝣。 穿花随意飞。”《梅雨忆乡》则在诉说着关于故乡的 与君乐今夕,一醉陶然泻百忧。 一片宁馨的记忆: 赖杏坪(1756—1834),名惟柔,字千祺,号杏 满巷深泥雨乍睛,轮蹄络驿过门行。 坪。赖春水之弟。文雅风流,精通经学、诗书。其 故园昔日西窗底,卧数黄梅坠地声。 时,有几个日本人遭遇海难,被中国人救起送回,诗 人感动,遂有诗《唐商刘学本等送致我藩漂民数人 其另一类诗篇,抒写强烈的甚至是偏执的民族 喜赋为谢》: 主义情绪,慷慨奇崛,在日本极负盛名,有的更为后 来的军国主义分子所利用。试看其《蒙古来》: ①详见简白《艺伎观想录》:“江南文人与东瀛游女的酬酢来往,初见于明末。一六七九年刊行的日本游廓百科全书《色道大镜》卷十 七《扶桑列女传・吉野传》里头。作者藤本箕山记载,大明国吴兴士绅李湘山,倾慕京都岛原名妓吉野太犬,赋诗央求朋友渡海持送佳人,‘日 本曾闻芳野名,梦中仿佛觉尤惊,清容未见恨无极,空向海东数雁行。’欢喜索得吉野肖像挂轴七幅。”“黄宗羲所说的温柔乡,就是长崎丸山 游廓,在苦闷肃杀的满清前期,成为江南文人追寻晚明风流余绪的胜地。”“据统计。一六八四至一七二二年间。奔赴长崎的‘唐人’总计高达 约十三万人,扣除半数的船员或随从,其余为商贾以及利用‘附搭小客’名义前往观光旅行的文人士族。这些商贾和文士,渲染造成长崎丸 山游廓里浓郁的‘唐人青楼’风情。”“这股‘风流’吹拂,盛况延续到十九世纪巾期的鸦片战争之前。”章子怡主演的电影《艺伎回忆录》袭现 的就是这一故事。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l3卷 筑海飓气连天黑,蔽海而来者何贼? 的萨摩藩的日语歌谣译成的汉诗,毫不掩饰其尚 蒙古来,来自北,东西次第期吞食。 武、嗜杀的主题。 吓得赵家老寡妇,持此来拟男儿国。 广濑淡窗(1782~l856),名建,字子基。号淡 相模太郎胆如瓮,防海将士人各力。 窗。兴办私塾,生徒众多 诗学陶渊明及盛唐王 蒙古来,吾不怖, 孟,被誉为“海西诗圣”。其论诗有一段趣话:“有 吾怖关东令如山,直前斫贼不许顾。 人尝问余日:‘吾子好诗,诗有何益?’余日:‘吾子 倒吾樯,登虏舰,擒虏将,吾军喊。 好酒,酒有何益?’问者日:‘不问何益,唯吾性之所 可恨东风一驱附大涛,不使膻血尽膏日本刀。 好。’余日:‘诗亦吾性之所好也。”’有《远思楼诗 t 钞》。年轻时外出求学,有诗《思亲》即以真情动 此诗咏叹的是蒙古军队于1274、1281年两次 人:“遥思白发倚门情,官学i年业未成。一夜秋 渡海进攻日本迭遭失败的史实,极力表现日本民族 风摇老树,孤窗鼓枕客心惊。”后有《雪桥》一诗写 不畏强暴的意志,夸耀其无敌的勇武。因为被胁迫 其诗人之姿:“积雪皑如山,寒风猛于虎。袖手立 参战的有高丽和南宋降军,所以“赵家老寡妇”(南 小桥,诗思正自苦。何人先我过,屐痕三四五。” 宋末年由太后摄政)也在讽刺之列。男儿国,则为 其组诗《隈川杂咏》,或以游人的为之痴迷,烘 日本自称。《日本乐府》注云:“本邦古名庐破洲。 托“罗敷”之美: 礅庐:国语,男儿也。” 少女乘春依画栏,哀筝何事向风弹。 日出处,日没处,两头天子皆天署。 游人停棹听清唱,不省轻舟流下滩。 扶桑鸡号朝已盈,长安洛阳天未曙。 赢颠刘蹶趁日没,东海一轮依旧出。 或以鸟的从容翔姿,反衬人类的纷争和困窘, 不乏禅悟: 赖山阳这首《日出处》也是名作。用日本天皇 遣使致书隋炀帝,谓“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 观音阁上晚云归,忽有钟声出翠微。 子无恙”的典故,不过是一个时辰的时差,竟也生 沙际争舟人未渡,双双白鹭映江飞。 出如此优越感,未免小气可笑。“赢颠刘蹶”谓秦 汉之亡,秦皇姓赢,汉帝姓刘,韩愈《桃源图》:“赢 梁川星岩(1789~1858),名孟纬,字公图,号 颠刘蹶了不闻”。 星岩。有“日本的李白”之誉,明治初期诗坛名家 如小野湖山、大沼枕山,多出其门下。其诗多沉吟 危礁乱立大涛间,决眦西南不见山。 景物山水,人称之“以烟霞风月为室宇,江湖山林 鹘影低迷帆影没,天连水处是台湾。 为苑囿,鸟兽虫鱼花木竹石为臣仆妻妾”。俞樾 《东瀛诗选》存其律诗多酋犹嫌不足,尚录其佳句 这首《阿蜗岭》也值得玩味。诗人好眼力,站 如”灯影最宜秋冷澹,酒香刚称夜氤氲”、“鹤闲益 在日本西南端的鹿儿岛海岸,居然能看到一千公里 见昂藏气,琴古方成疏泛声”、“夜静溪声微人户, 外的台湾!Et本人对台湾的野心由来已久。1593 天寒月色淡笼花”、“寒风有力吹沙走,枯叶无声借 年丰臣秀吉派人到台湾催促纳贡未成,1615年德 雨鸣”、“左计应同棋败局,养心聊学笔藏锋”…… 川幕府派四千士兵远征台湾因台风遇难,1616年 有《幽居》写其平生之趣:“幽居寡所营,聊复 日军进犯台湾遭到明军重创。而赖山阳作此诗几 息斯生。林下弹琴罢,溪中弄扇行。荒苔经雨活, 十年后,西乡隆盛公然抛出“征韩论”“征台论”。 乱水挟风鸣。吾意修然远,寥天鹤一声。”《东山过 登登老人墓》①见其感伤之怀:“平生不及识容颜, 衣至秆,袖至腕,腰间秋水铁可断。 偶见遗坟双泪潸。我老伶仃踪未定,羡君埋骨有青 入.触斩人,马触斩马,十八结交健儿社。 山。”其《纪事》则抒写当时日本面对西方列强的忧 北客能来何以酬?弹丸硝药是膳羞。 患意识,讽刺幕府执政者的软弱: 客来不属餍,好似宝刀加渠头。 当年乃祖气凭陵,叱咤风云卷地兴。 此诗名日《前兵儿谣》,据说是根据民风剽悍 今日不能除外衅,征夷二字是虚称②。 ①登登老人,即前述武元登登庵,葬京都东山。 ②征夷,德川幕府统治日本时,执政者的官职一直是”征夷大将覃”。 第3期 毛翰:只觉枯肠危锦绣,岂知风骨化神仙一一日本历代汉诗概览(3) 其《偶成》抒写愤世之情,有怀才不遇的悲哀, 广濑旭庄(1 807—1863),名谦,字吉甫,号旭 也有对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社会怪象的不满: 此生与世巧相违 回首先般事总非 赖有吟哦聊送老 每因风景澹忘归 布 济思陈亮 金带精忠忆岳飞 从古豪雄多不展 痴儿呆汉弄枢机 藤田东湖(1806—1855),名彪,字斌卿,号东 湖。秉承父志,一生致力于尊王攘夷的事业,并三 度为之出生人死。被明治维新三杰之一的两乡隆 盛奉为“先师”。其《和文天祥正气歌》被誉为幕末 志士文学的代表作,它所抒发的“死为忠义魂,极 天护皇基”的慷慨之情,使彼国志士为之鼓舞: 天地正大气,粹然钟神州。秀为不二岳,巍巍 耸千秋。注为大瀛水,洋洋环八洲。发为万朵樱, 众芳难与俦。凝为百炼铁,锐利可割鍪。荩臣皆熊 罴,武夫尽好仇。神州孰君临,万古仰天皇。皇风 洽六合,明德侔大阳。不世无污隆,正气时放光。 乃参大连议,侃侃排瞿昙。乃助明主断,焰焰焚伽 蓝。中郎尝用之,宗社盘石安。清丸尝用之,妖僧 肝胆寒。忽挥龙口剑,虏使头足分。忽起西海飓, 怒涛歼胡氛。志贺月明夜,阳为凤辇巡。芳野战酣 日,又代帝子屯。或投镰仓窟,忧愤正惯惯。或伴 樱井驿,遗训何殷勤。或守伏见城,一身当万军。 或殉天目山,幽囚不忘君。承平二百岁,斯气常获 伸。然当其郁屈,生四十七人。乃知人虽亡,英灵 木害 民。长在天地间,凛然叙彝伦。孰能扶持之, 卓立东海滨。忠诚尊皇室,孝敬事天神。修文兼奋 武,誓欲清胡尘。一朝天步艰,邦君身先沦。顽钝 不知机,罪戾及孤臣。孤臣困葛蒿,君冤向谁陈。 孤子远坟墓,何以报先亲。荏苒二周星,独有斯气 随。嗟予虽万死,岂忍与汝离。屈伸付天地,生死 又何疑。生当雪君冤,复见张四维。死为忠义鬼, 极天护皇基。 其《咏古杂诗》有一首咏怀楠木正成,在Et本 也是名作。楠木正成,出身土豪,1331年,后醍醐 天皇讨伐幕府时,他率兵勤王,被认为是日本历史 上最伟大的军事战略家之一,武士道精神的化身。 诗的结构乃套用李白“我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我慕楠夫子,雄略古今无。 誓建回天业,感激忘其躯。 庙堂遂无算,乾坤忠义孤。 空留一片气,凛凛不可诬。 庄,广濑淡窗之胞弟。以教书授徒为业 其诗备受 俞樾推崇:“摆脱俗务,不入仕途,所亲则墨客骚 人,所好则江山风月,宜其为东国涛人之冠也 ” 《东瀛诗选》独选其两卷。《春雨到笔庵》写诗家情 趣,结束之句最为别致: 松圃葱畦取路斜,桃花多处是君家。 晚来何者敲门至,雨与诗人与落花。 《人影》所咏,是唐代诗人贾岛,字里行间透着 仙气甚至鬼气: 独行潭底句三年,苦思谁问贾浪仙。 残月半轮清似水,秋风一病瘦如烟。 虽奔恐后鬼追后,欲踏难前师在前。 忽为浮云遮日隐,怜君出处也知权。 贾浪仙,即贾岛。明人李东阳《麓堂诗话》: “律诗对偶最难,如贾浪仙‘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 身’,至有‘两句三年得’之句。”颔联“残月半轮清 似水,秋风一病瘦如烟”为贾浪仙写照,极为传神。 其咏史诗《阿部野》凭吊逝者,抚摸历史的伤 痕,感慨良深。阿部野,地名,在大阪,为日本南朝 青年战将北富显家(1318~1338)最后奋战及献身 之地: 兴亡千古泣荚雄,虎斗龙争梦已空。 欲问南朝忠义墓,荞花秋仆野田风。 藤井竹外(1807~1866),名启,字士开,号竹 外。诗擅七绝,有“绝句竹外”之称。如《春日田 园》沉醉于田园生活的恬淡和诗意:“种桃绕屋是 吾家,村村村头团绛霞。嫁女西邻呼可答,隔花机 杼时咿呀。”《游芳野》起承转合颇有法度,一派古 拙安闲: 古陵松柏吼天飙,山寺寻春春寂寥。 眉雪老僧时辍帚,落花深处说南朝。 芳野,即吉野,延元元年(1336),后醍醐天皇 在这里建立南朝。有后醍醐天皇陵、吉野皇宫遗 址、吉野神宫等古迹。此诗与赖杏坪《游芳野》; “万人买醉游芳丛,感慨谁能与我同。恨杀残红飞 向北,延元陵上落花风。”河野铁兜《芳野》:“山禽 叫断夜寥寥,无限春风恨未消。露卧延元陵下月, 满身花影梦南朝。”并称“吉野三绝”。 36 安徽理[ 大学学报(衬 会科学版) 第13卷 但同为怀古之作,其《丰公裂明册图》却不掩 张狂之气: 玉冕绯衣如粪土,册书信手裂纵横。 自从霹雳震万里,直到如今尚有声。 丰公,即十六世纪末侵略朝鲜的丰臣秀吉。日 本有“丰公裂明册图”,算是一幅名画吧,描绘的就 是丰臣秀吉撕碎中国的赐封册书的情景。1592年 战祸突起,明军跨过鸭绿江,击退13寇,双方议和, 中国遣使赴日本册封丰臣秀吉。听读册文,至“封 尔为日本国王”,丰臣秀吉大怒,立脱冕服抛之于 地,夺过册书一把撕裂,骂道:“吾掌握日本,欲王 则王,何待髯虏之封哉!”“告尔君,我将再遣兵屠 尔国也。”(D就是这样一位两次侵华的战争罪人, 在诗中居然被当作英雄讴歌,与赖山阳的诗《裂封 册》如出一辙:“史官读到日本王,相公怒裂明册 书。欲王则王吾自了,朱家小儿敢爵豫。”其实,日 本接受中国册封屡有先例。远在东汉之初,“倭奴 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 赐以印绶”②,近至室町幕府第三任“征夷大将军” 足利义满(1358~1408)还被明朝永乐皇帝册封为 “日本国王”,从明朝领取冠服,对中国称臣。其 后,义持、义教都曾接受中国的正式册封,义政、义 澄、义晴也都使用过“B本国王”的封号。 幕末,一批勤王攘夷的维新派志士的诗,大都 慷慨激昂,悲壮动人。在西方列强侵略、幕府软弱 退让,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时代,这些诗有着鼓舞民 气的积极作用。但它所表达的国粹主义思想和武 士道精神,也被用来为日本后来军国主义的对外侵 略扩张打气。犹如合祭那批维新烈士的京都招魂 社,后来就改称靖国神社,合祭甲午侵华战争及以 后历次对外战争的亡灵。试看其诗: 舍生取义是男儿,四海纷纷何所期。 好向京城埋侠骨,待他天定胜人时。 ——安积东海(1832—1864)《失题》 二十六年梦里过,顾思平昔感滋多。 天祥大节尝心折,土室犹吟正气歌。 ——桥本左内(1834—1859)《狱中作》 回首苍茫浪速城,篷窗又听杜鹃声。 ①参见《日本史记・丰臣秀吉世家》。 ②《后汉书・东夷传》。 丹心一片人知否,不梦家乡梦帝京。 ——吉村寅太郎(1837—1863)《舟到由良港》 君不见死为忠魂菅相公,灵魂尚存天拜峰。 叉不见怀石投流楚屈平,至今人悲汨罗江。 自古谗间害忠节,忠臣思君不怀躬。 我亦贬谪幽囚士,思起二公泪沾胸。 休恨空为谗间死,自有后世议论公。 ——高杉晋作(1839~1867)《囚中作》 呼狂呼贼任他评,几岁妖云一旦晴。 正是樱花好时节,樱田门外血如樱。 ——黑泽忠三郎(1840~1861)《绝命诗》 春雪压城鸱尾高,白旗骢马振柴戟。 忽见暴风卷雪暗,雷霆落地声霹雳。 青龙出没紫丹进,高呼云际贼首攫。 呜呼十四夜雪上巳雪,上帝暗助大义成。 千岁芳名何愍灭,男儿颜与樱花明。 四十七士既已邈,海内艳说十七名。 君不见博浪铁椎尚方剑,磋跌终难抑贼焰。 又不见翟义敬业徒切齿,胡诠椒山空愤死。 九天九地渺茫际,日出处生此烈士。 ——久坂玄瑞(1840~1864)《应天正气歌》 而整个江户时代,仍然有一些诗僧活跃着。如 万庵、大潮、六如、圆照、大典、幽谷、海云、日谦、月 性。幕末尊皇攘夷派僧人月性(1817~1856)有诗 《将东游题壁》:“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 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无处不青山!”后误传 为西乡隆盛年轻时的言志之作。毛泽东十七岁走 出故乡韶山时,曾借用此诗略加改动,作为给其父 亲的留言。 江户晚期还有一则关于诗的异闻。据平野紫 阳《文学奇瑞谈》记载:天保(1830~1843)中,冈本 花亭仕于信州中邑,邑人为狼害所苦,遂赋《谕狼》 张贴之。诗云:“毛属藩生国士恩,住山何得害山 民。析看狼字是良犬,谕汝自今知爱人。”其后,狼 害遂止。昔唐人韩愈作《祭鳄鱼文》,令为害其治地 潮州的鳄鱼“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二者相映成趣。 [责任编辑:吴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