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来源:二三娱乐
墨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周德胜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两桂林541006)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 面的本质规定,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 态的本质体现。当前,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 求,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渗透于经济、 作.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 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 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明确 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对于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 了方向,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基础和行 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深刻的影响,为中国特色社会 动指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主义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思想根基。是我国社会主义制 系的主要途径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校园 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 文化的导向作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促进作用等。 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 势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背景 教育必要性方向途径 下,特别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基本精神依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 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 确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 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 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 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 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治素质。” 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就要从当代 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 大学生的思想实际L叶J发.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l 3_ 观、价值观教育。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对人 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 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产生着深 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 刻的影响。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中的优秀群体,其思想活 值体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明确了方向,以社会主义核 跃.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特别强,各种各样的思想潮流和 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 价值观念都容易在大学校园找到市场,对大学生产生影 教育的重要课题。 响。当代大学生多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出生,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 个性鲜明、思想敏锐,正处于政治思想和个性心理逐步成 教育的必要性 熟的关键时期。他们出生和成长于改革开放新时代,物质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要形成 生活的丰裕易使他们重物质享乐、轻理想追求;西方新自 一定的价值观念,用以支配自己的行为。一个国家、一个 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思潮的渗透易使他们动摇马克 民族、一个社会在长期共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然要 思主义、社会主义信念;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和缺乏艰苦 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一定价值体系,其中居于核心地位、起 奋斗的生活经历易使一部分大学生过于看重个人利益而 主导和引领作用的就是其核心价值体系。每一个国家的 淡漠国家、集体利益.过于追求个人名利却忽视社会责 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都努力发展其核心价值 任:互联网带来的海量信息传播和虚拟身份交流也易使 体系。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 一部分大学生不明是非、不辨善恶、不分美丑。冈此对于 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 大学生,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他们处理好 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 理想与现实、权利与义务、个人与社会、一元与多样等的 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 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就是把我国现 精神生产资料。”_2_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 阶段必须确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中的本 主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 质要求集中起来,是从不同层次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 定位并因此而设置相应的营销实践教学课程,通过教师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1. 人才引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当然,冈为分析主要基于我 [2]Crego&SchiffrirrCustomercenterreengineering[M] 的体会和经验.所以相关建议不一定完全合理或科学,可 Homewood,IL:hwin,1995. 能存在一些不足,仅供相关读者参考。未来更科学的研究 [3]Po ̄er,M.Competitive strategy.NewYork:FreePress, 需要广泛的调研和定量研究才能有效进行。 1980. 参考文献: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家社会资本 [1][美]菲利普-科特勒著.梅清豪译.营销管理[M] 与企业绩效”(项目编号70872043)。 199 201o年6月号上旬刊夫教 :孝斗 精髓组成的有机整体。要使大学生健康成长,并成为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 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就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 想政治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明确了方向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 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 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 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 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 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 刻内涵的科学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全体 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指导思想。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振兴中华的精神支柱。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指导思想、理想信念 精神状态、 道德规范等方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明确了方向,是对 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地位。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尽管 出现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价值导向必须是一元的。如果价值导向是多元的,那么在 理论上必然导致相对主义和价值多中心论.其最终结果 是从根本上动摇和削弱共同理想和信念。坚定马克思主 义指导思想,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思想政治 教育必须发挥好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武装大学生,牢牢掌 握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话语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的阵地如果不用马克思主义去占领和引导.各种非马克 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潮流就会形成气候.导 致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目标南辕北辙.即社会主义事业 的掘墓人而非接班人。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 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分析问题和判断形势,发挥马克思主义整合并引领 El益多样的社会价值观的作用。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的问 题。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 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 果没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就等于没有精神支柱.就会失 去凝聚力。在社会生活日益多元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 多样化、利益格局日趋多元化的现实中,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共同理想是一个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社 会各阶层广泛认可和接受、能够有效凝聚各方面智慧和 力量的社会理想。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和社 会理想确立的关键时期。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想.激发大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青春年 华和聪明才智的理想信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 一起。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就是要把大 学生个人的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社会理想结合起来,同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时 刻准备着担当历史重任。 3.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 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 的问题。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民 族.是一个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是中华 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当代中国人民不 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深深熔铸在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之中,使中华民族能够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 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 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我们民族的历史和 传统,看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光明前途,把握改革开放 的鲜明时代特征.不断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 自豪感.培养他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 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 行为习惯。 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 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荣辱观,是人们对荣 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 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只有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 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 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 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 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贯穿社会生 活各个领域,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涵盖了人的思想行为和 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指导性。社会 主义荣辱观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 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作为基础性工作。引导大学生知荣辱、明是非、辨美丑,自 觉抵制西方某些腐朽没落思想的影响,树立文明健康的 生活方式.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客观要求内化为自己的 主观需要,外化为实际行动。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的主要途径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 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必须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让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在教学中,教师 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树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 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意识,引导大学生掌握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自觉 抵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帮 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内容 上,应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学的主题.使大学生把个人的理想追求熔铸在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之中,成长为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应把以爱国主 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 培育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的 思想情感,保持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应把教育大学生树 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教学的基本目标,使他们形成正 确的价值判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价值准则和道德规范, 成为知荣辱、爱祖国、爱劳动、守诚信、懂礼貌、守法规、乐 奉献的优秀人才。 在教育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努力创新思路,充分发挥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提高教学的实 效性.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学、真懂、真 信、真用。教师要充分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 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让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在大学生思想中产生共鸣,并将其 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教师要注意避免填 鸭式的简单灌输.注重采用互动式、启发式、研究式教学, 创设教学情景.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 吸引学生在鲜活情景中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 本内容,在自主研究中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 在精华。 2.充分重视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 校园文化是指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 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反映师生员工价值取向、思 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一种精神力量。高校的校园文化对 大学生精神、心灵和性格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大学 生思想意识中的不同社会思想文化思潮具有导向、同化、 协调和整合等功能,是大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以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用健康、高雅、 活泼的校园文化滋润学生的心灵,为高校实现培养高素 质人才的目标提供坚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根基。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注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高校是思想文化产生和传播的重 要阵地,也是各种社会思潮活跃和发展的主要场所。要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掌握文化话语权,在校园文化 氛围中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舆论强势,引领高 校校园文化,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校园网络文化是 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营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引领校园网络文化的氛围,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夫教贯耕2010 ̄6P]号上旬刊 体系的辐射力和感染力。胡锦涛主席指出:“互联网已成 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 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礼会影响力.高 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互联网是大学生进 行信息交流、沟通的重要载体。高校应营造良好的网络文 化环境,用健康、积极、高尚的网络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 大学生,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索质的提高。 3.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促进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 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 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有计划的 为学生寻求或创设一定的情景,寓教育于实践之中。对 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说,社会实践是帮助大学生 认识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的最直接、最生动的形式。学生通过实践.一方 面能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知识的理解. 从而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 方面,能在实践体验中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并增强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方向、指导生 活的自觉性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 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服务、 科技扶贫、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可以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使他们对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有一个切实的感受和了解,对党在改革开 放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有更深的领会和理解。从而增 强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情怀。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中,大学生能够直观地体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重大意义,达到在实践中接受、在接受后自觉追求的效 果,坚定自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决心。 参考文献: f1]胡锦涛.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A].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 社,2006,(中):63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5:98. [3]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10:33. [4]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人民日 报.2008-6-21. 2O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