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 【2017届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西气东输”中的“气”指的是石油气
B.生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热值较高的可燃气体,该过程属于生物化学转化 C.煤干馏的主要产物为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 D.石油分馏是化学变化,可得到汽油、煤油等产品 2. 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纯碱溶于热水后去污效果增强,说明纯碱的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B.NH3(g) + HCl(g) = NH4Cl(s) 在较低温度下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C.500℃、30 MPa下,将7 g N2和3 g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ΔH=-38.6 kJ·mol-1
D.甲烷的燃烧热(ΔH)为-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 CO2(g)+2H2O(g) ΔH=-890.3 kJ·mol-1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制镜利用了葡萄糖的氧化性
B.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乙醇 > 苯酚 > 乙酸乙酯 C.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对应的酸和醇
D.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甲基使苯环变活泼
4. 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质量分数为ω,物质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c=C.ω=
B.ω=D.ρ=
5. 某探究小组在某温度下测定溶液的pH时发现:0.01mol·L-1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c(OH-)=10-22,则该小组在该温度下测得0.001mol·L-1NaOH溶液的pH应为 A.13 B.12 C.11 D.10
6.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氮气化学性质通常不活泼,可将炽热的镁粉放在氮气中冷却 B.明矾溶于水能形成胶体,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常温下铁能被浓硝酸钝化,可用铁质容器贮运浓硝酸
第 1 页,共 8 页
D.SiO2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7. 【2017届湖北省恩施一中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两种气态烃的混合气1 L,完全燃烧后,生成2 LCO2和2 L水蒸气(相同状况),则该混合烃的组合及其体积比是( ) A.CH4和C3H6,体积比2∶1 B.C3H8和C2H4,体积比2∶1 C.C2H6和C2H2,体积比1∶1 D.C2H6和C2H2,体积比2∶1 8. 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反应后,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 ①金属钠投入FeCl3溶液中 ②过量NaOH溶液和明矾溶液混合
③少量Ca(OH)2投入过量NaHCO3溶液中 ④向NaAlO2溶液中滴入少量盐酸 ⑤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A.①③④⑤ B.只有①④ C.只有②③ D.只有③④⑤
9. 有一铁的氧化物样品,用50mL5mol/L的盐酸恰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还能与通入的0.56L氯气(标准状况)反应,使Fe2+全部转化为Fe3+,则此氧化物为 A.Fe2O3 B.Fe3O4 C.Fe4O5 D.Fe5O7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5℃时,用醋酸溶液滴加等浓度NaOH溶液至pH=7,V(CH3COOH)>V(NaOH) B.常温下pH=2 的盐酸和pH=12 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c(Cl)>c(NH4) C.CH3COONH4溶液显中性,所以CH3COONH4对水的电离不影响 D.常温下pH=12氨水稀释10倍后,溶液的pH=11 11.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的是
A.将58.5g NaCl溶解于1L水中 B.将22.4L氯化氢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 C.将2L 5mol/L的浓盐酸与8L水混合 D.特l0g NaOH溶解于水中配成250mL溶液 12.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A.MgO
-
+B.H2SO4 C.NaOH D.KNO3
13.【2017江苏卷】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关于下列萜类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b都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B.a和c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
第 2 页,共 8 页
C.a、b和c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b和c均能与新制的Cu(OH)2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B.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C.反应热的单位kJ·mol-1表示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体系中,反应物的总焓与生成物的总焓一定相同
15.【山东理综化学】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分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
B.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 C.1mol分枝酸最多可与3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
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 16.已知
A.z的二氯代物有三种 B.x、y的一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x、y 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因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 D.x、y、z中只有x的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17.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酸性溶液中:Cl-、Mg2+、Fe3+、SCN-
B.1.0 mol·L-1的NaNO3溶液中:Fe2+、K+、H+、SO42﹣ C.在强碱性环境中:AlO、CO、Na+、K+
D.0.1 mol·L-1明矾溶液中:NH、AlO、HCO、Na+
18.11.2g铁粉与2.2g硫粉均匀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冷却后加入足量盐酸,在标况下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是 A.11.2L 选项 实验操作
B.5.6L
C.4.48L 实验现象
D.2.24L 结论 19.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互为同分异构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 3 页,共 8 页
将少量Fe(NO3)2加水溶解后,A 滴加稀硫酸酸化,再滴加KSCN溶液 B C 在KI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再加入CCl4,充分震荡。 炭粉中加入浓硫酸并加热,导出的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 向AgNO3溶液中滴加少量NaClD 溶液,然后再向其中滴加KI溶液 A.天然气 B.沼气
C.水煤气 D.坑道产生的气体
液体分层,下层溶液呈紫红色。 有白色沉淀产生 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生成黄色沉淀 溶解度:AgCl>AgI 氯的非金属性比碘强 有SO2和CO2产生 溶液变成血红色 Fe(NO3)2已变质 20.【2017届湖北省宜城一中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下列气体的主要成分不是甲烷的是( )
二、填空题
21.化学反应原理对生产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有两个温度相同的密闭容器A和B,容器A保持容积不变,容器B保持压强不变,起始时向容积相等的A、B中分别充入等量的C(碳)和H2O(g),发生反应:C(s)+H2O(g)反应为吸热反应),并分别达到平衡。
①H2O的体积分数:V(A)%_____V(B)%。(填“>”、“<” “=”)
②达到平衡后,在两容器中分别通入等量的氦气,则A中H2O的转化率_______(填“ 增大” “减小”、“不变”);B中化学平衡_________移动(填“不”“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
(2)某温度下,测得0.01mol·L-1 NaOH溶液的pH=10,则在该温度下Kw=______;在此温度下,将pH=11的NaOH溶液aL与pH=2的H2SO4溶液bL混合,若所得溶液为中性,则a:b=_______(假设混合时体积不变)。 22.工业上由N2、H2合成NH3。制备H2需经多步完成,其中“水煤气(CO、H2)变换”是纯化H2的关键一步。
(1)水煤气变换:CO(g)+ H2O(g)温度/℃ K 200 290 300 39 CO2(g) + H2(g),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如下: 400 11.7 CO(g)+ H2(g) (正
①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水煤气变换反应的∆H <0
b. 增大压强,可以提高CO的平衡转化率
c. 增大水蒸气浓度,可以同时增大CO的平衡转化率和反应速率
第 4 页,共 8 页
② 以氨水为吸收剂脱除CO2。当其失去吸收能力时,通过加热使吸收剂再生。用化学 方程式表示“吸收”、“再生”两个过程: 。
(2)Fe3O4是水煤气变换反应的常用催化剂,经CO、H2还原Fe2O3制备。两次实验结果如下:
通入气体 固体产物 实验Ⅰ CO、H2 Fe3O4、Fe 实验Ⅱ CO、H2、H2O(g) Fe3O4 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H2O(g)的作用: 。
(3)2016年我国某科研团队利用透氧膜,一步即获得N2、H2,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空气中N2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按4:1计)
① 起还原作用的物质是 。 ② 膜Ⅰ侧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 。
n(H2)
③ 膜Ⅰ侧所得气体n(N)=3,CH4、H2O、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 23.
氯化亚铜是有机合成中应用广泛的催化剂。硝酸法制备氯化亚铜的实验过程如下:
第 5 页,共 8 页
①加热至50℃,铜丝表面产生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
②通入并调节氧气的量维持三颈瓶内压强不变。停止加热,反应继续进行,且越来越剧烈; ③反应停止后冷却至室温,待气囊变瘪、瓶内红棕色气体消失时关闭K;
④将液体(含CuCl32-等)转移至烧杯中用蒸馏水稀释,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得氯化亚铜粗品和滤液; ⑤氯化亚铜粗品经洗涤、烘干得氯化亚铜。 已知:Cu2+ + Cu + 6Cl-= CuCl32-
(1)①中铜丝表面产生无色气泡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2)②中停止加热后,反应越来越剧烈的原因是________。 (3)瓶内红棕色气体消失的原因是________。 (4)④中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5)④所得滤液经浓缩后可返回至烧瓶继续使用,此时需向烧瓶内补充的物质有________。
(6) ⑤中粗品用蒸馏水洗涤时,表面会产生黄色固体CuOH。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白色固体变黄的原因是________。
24.12 g某有机物X完全燃烧后生成17.6 g CO2和7.2 g H2O。
(1)如果X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具有还原性,那么它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2)如果X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跟金属钠、碳酸钠均能反应并放出气体,那么它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3)如果X是易挥发有果香气味的无色液体,并能水解,那么它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4)如果X的相对分子量为90,跟醇、羧酸都能发生酯化反应,而且两分子的X之间互相反应生成如下环
第 6 页,共 8 页
酯:。那么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5)如果X的分子中有6个碳原子,既具有多元醇的性质,又具有还原性,那么它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7 页,共 8 页
望城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C 11 D 2 A 12 D 3 B 13 C 4 C 14 B 5 C 15 B 6 C 16 B 7 C 17 C 8 D 18 C 9 C 19 B 10 A 20 C 二、填空题 21.> 不变 向正反应方向 1×10-12 1:10 22.
(1)① a c ② 吸收:NH3H2OCO2NH4HCO3 再生:NH4HCO3NH3H2OCO2 (2)Fe3O4(s)+4H2(g)
3Fe(s)+4H2O(g),加入H2O(g)后抑制Fe3O4被H2进一步还原
△
(3)① CH4② H2O2eH2O2、O24e2O2③14CH412H2OO214CO40H2 23.
(1)3Cu + 8H+ + 2NO3-
3 Cu2+ + 2NO↑ + 4H2O
△
(2)铜与硝酸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3)发生反应4NO2 + O2 + 2H2O = 4HNO3,NO2完全转化为硝酸
-(4)CuCl32- H2O CuCl↓+ 2Cl
(5)铜和盐酸
(6)CuCl(s) + H2O(l) CuOH(s) + HCl (aq),用水洗涤CuCl粗品时,固体表面吸附的HCl浓度减小,CuCl转化为CuOH
24.HCHO CH3COOH HCOOCH3 CH2OH(CHOH)4CHO
第 8 页,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