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2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时,连接好装置并检查不漏气后再进行后续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用红磷要过量,以保证集气瓶内空气里的氧气能充分反应 B.在空气里点燃红磷后,应缓慢把燃烧匙伸入瓶内并塞紧橡皮塞
C.红磷燃烧时,要打开止水夹,以免瓶因温度升高,气压较大,造成橡皮塞从瓶口脱落
D.仍用本装置,只把红磷换成燃烧的本炭,能够更精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2、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3、柠檬酸(C6H8O7)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在水溶液中可以解离出来H+,从而呈现酸性,主要用于香料或作为饮料的酸化剂。下列物质不能与柠檬酸反应的是( )
1 / 10
A.Mg
B.Fe2O3
C.CO2
D.NaOH
4、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热立即收集
C.收满后移出集气瓶 D.结束时停止加热
5、化学小组为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实验甲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 B.由实验乙可知金属活动性:Cu>Ag
C.由实验甲、乙、丙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Ag D.实验甲中的CuSO4改为CuCl2不能完成本实验探究
6、已知2A+3B==C+3D,用足量的A和49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7 g C和1 g D,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6
B.27
C.44
D.56
7、化学肥料是农作物的“粮食”。下列关于化学肥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尿素[CO(NH2)2]属于复合肥料 B.大量施用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C.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用,会降低肥效 D.棉花叶片枯黄,应施用硫酸钾等钾肥
8、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H ②Fe2+ ③Cu ④P2O5 ⑤Fe3+ ⑥NaCl
2 / 10
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④⑥ B.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 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D.④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固体 B.倾倒液体
C.熄灭酒精灯 D.取用固体粉末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相同的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
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体积变大 D.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11、下列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 A.2H
B.2H+
C.H2
D.2H2
12、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存在关系:甲+乙→丙+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丙、丁为盐和水,则甲、乙一定为酸和碱 B.若甲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若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则生成物中一定有水
D.若甲为 10 g、乙为 20 g,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总和一定不大于 30 g 13、下列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吸附
B.沉降
C.过滤
D.蒸馏
14、今年,“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下列关于爱护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3 / 10
A.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少,所以要节约用水 B.为了节约用水,提倡直接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C.生活污水应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D.为了防止水体污染,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15、豆腐是人们喜爱的食物,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C6H13NO2),关于亮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亮氨酸是氧化物
B.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3% C.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
D.亮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3:1:2
16、“苛性钠、烧碱、纯碱、火碱”四种俗称中所代表的物质只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17、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24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g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的质量为16g; C.无数实验证明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质量守恒定律只适合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
18、一氧化氮气体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且难溶于水的气体,能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下列是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水法
D.以上方法都可以
1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取用固体粉末 D.过滤
4 / 10
20、某工地发生多人食物中毒,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所致。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A.+4
B.+3
C.+2
D.+5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图中的①和②是氟元素和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4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完成下列空白。
(1)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D中的x为_____。
(2)①和②是不同种元素,它们的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
(3)A、B、C、D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填字母)。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填字母)。
2、如图是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
(1)甲、乙两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_____ ;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 _____ 。
(2)甲、乙两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_____ ;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后物质的化学性质 _____ 了(填“发生了”或“未发生”)改变,原因是分子的 _____ 发生了变化。
3、理化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5 / 10
(1)烧水时易产生水垢的水,属于________水。
(2)人体摄入________元素不足或过量均会导致甲状腺疾病。 (3)保险丝(铅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________。 (4)用洗洁精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洁精对油污有________作用。 (5)尼龙手套、玻璃茶杯、纯棉桌布中,主要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___。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_______(填“6”、“12”或“16”);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
A 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 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 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 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2、甲、乙、丙、丁是四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6 / 10
(1)依据丙实验回答:
①小明实验前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丙两实验集气瓶中均放少量水,甲中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通过甲、丙两个实验,结合课堂学习,你认为在“集气瓶中进行燃烧的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是(说明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做完上述实验后,在乙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目的为验证_____________。
(4)小明用图丁中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结果偏低(装置不漏气),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从水泥厂拿来一块石灰石样品,技术员告诉他们此样品中含有的杂质难溶于水,不能与盐酸反应。为了测定该样品的纯度,同学取用8.00g这种石灰石样品,用实验室现有的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100克分5次加入,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得到如下数据: 实 验 次 数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 试回答下列问题:
(l)表中m的值为_____________。
7 / 10
1 20.0 6.00 2 20.0 m 3 20.0 2.00 4 20.0 1.20 5 20.0 1.20
(2)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是__________。 (3)反应生成的气体质量是多少克? (4)试计算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他们为了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将足量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加入到12.5g水垢中,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1)从图中可以看出,12.5g水垢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多少__________g。
(2)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
8 / 10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A 2、C 3、C 4、A 5、D 6、B 7、C 8、B 9、D 10、A 11、A 12、D 13、D 14、C 15、C 16、B 17、C 18、C 19、C 20、B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40.08 9 8 质子数不同 B、C B 2、乙 分子没有变化,分子间隔变大 甲生了变化
3、 硬 碘 低 乳化 尼龙手套
9 / 10
发生了分子的种类发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NaOH + HCl=NaCl + H2O HCl 12 C
2、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提高铁丝局部的温度
点燃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 防止生成物污染环境 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木炭和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使得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基本保持不变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1)4;(2)85%;(3)2.992;(4)7.3% 2、(1)3.3(2)60%
10 /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