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经济新常态下政府职能作用转变初探

来源:二三娱乐
经营管理 经济新常态下政府职能作用转变初探 李成君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速逐年放缓,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本文重点分析了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I盘的困境, 并对政府如何转变职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引领中国经济尽快走出新常态提出了粗浅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政府职能市场经济转变 引言 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市场在 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思 一、作用,又要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通 过放管结合,切实为经济发展服好务。 1、在增强市场活力方面,政府应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路随着改革的深入不断调整。而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一 —政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新常态的出现,职能也 在发生不断的变化,由计划经济时代的直接调控转为市场经济时 代的间接调控为主、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相结合。面对我国经济 新常态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如何及时转变发展思路理念,更好 地服务市场经济,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摆在各级政府 面前的一道难题。 二、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是建立在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低 产出比等基础之上的,是以牺牲宝贵的环境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 成本为代价的,属于一种粗放式、强刺激的经济发展方式,产生 了许多“恶果”,“三期叠加”就是我国当前经济阶段性特征的真 实写照。 i、经济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有数据显示,2003年至2007 年,我国经济发展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为11.6%,但“中国单位 GDP的能耗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印度的2.8倍。”我国经 济的发展比欧美等其他国家发展付出了更大的代价。虽然中国地 大物博,但面对涸泽而渔式的发展,再加上庞大的人口基数,有 限的自然资源和增长缓慢的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越来 越难以为继,经济增速放缓也就不足为奇。2014年我国的GDP 增速为7.4%,为历年来新低。尽管如此,中央预判我国经济发展 总体向好的基本面仍然不变。 2、经济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总书记指出:要不断 优化产业结构,使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渐成为主体。当前,我国 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任然是需求不足,同时产能过剩现象严 重,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等传统产业产能利用率远低于国 际水平。以煤炭产业为例,在山西、东北、河北等产煤大省,尽 管国际需求日渐萎缩,产能过剩企业大幅亏损,但依然没有煤炭 企业选择退出,当地政府淘汰落后产能的决心依然不是很大。原 因在于传统产业既是当地GDP快速增长的“功臣”,又可以解决 大量劳动力就业。但是,《穹顶之下》、“APEC蓝”等呼吁的环保 问题逼迫我们必须承受结构调整的“阵痛”,而兼并重组落后产 能甚至退出市场,也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 3、经济发展进入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2008年,为了应对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巨大冲击,国家迫不得已出台了4万 亿等刺激政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 为当时我国经济平稳着陆,顺利度过危机起到了“压舱石”的作 用。但近几年,4万亿刺激政策的副作用逐渐显现:政府盲目投 资、货币贬值、通货膨胀、股市楼市疯涨、实体经济受到冲击、 中小企业融资难、政府地方债务激增等等。当前,虽然刺激政策 已经退出,但累积效应还在继续发挥作用,这也为经济新常态下 政府直接干预经济敲响了警钟。 三、经济新常态下政府职能转变方向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 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和市场只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不是社 会阶级性质的标志。既然我们选择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且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么就应该在政府宏观可控的范围内给予市 场更大的活力。当前,政府部门“简政放权”成为一个热词,原 因在于过去政府部门大包大揽,管得太多,人为的给市场经济套 上了“紧箍咒”。在经济新常态下的今天,必须更加尊重市场经 济规律,减少对资源配置的直接干预,通过继续大力推行“简政 放权”、公开“权力清单”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和增强市场活力。 2、在克服市场失灵方面,政府应从事先审批型向事后监管 型转变。市场机制由于其内在缺陷会导致市场失灵,克服市场失 灵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当前,我国政府部门重事前审批,轻事 后监管现象较为突出,部分企业在顺利通过政府部门“漫长而又 复杂”的审批手续后对自身放松要求,而政府部门又缺乏事后市 场监管,导致产生外部不经济、公共服务缺失以及无序竞争等问 题,落后产能严重污染环境就是其中一突出表现。为此,政府部 门要用好法律所赋予的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等各项职能,在营造 宽松的市场准入环境同时,加强事后等全过程监管,努力避免或 减少市场失灵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在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方面,政府应从人治型向法治 型转变。法治是现代国家的基本特征,这点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 有几千年人治传统的国家来说,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法治保障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 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是直接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人为转换” 而来,缺乏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样自然过渡,人治在经济模式 转换和经济发展中的痕迹十分明显,产生了许多弊端:一是权力 边界模糊,随意干预经济发展;二是权力不受监督,滋生贪腐现 象;三是容易受人际关系及潜规则影响,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等 等。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依法治国,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必 须及时转变人治观念,坚持依法行政,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 定职责必须为,在法治的框架内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四、结语 总之,要想尽快走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低谷,关键是找准 政府职能与市场功能的最佳结合点,使政府在发挥自身职能的同 时,到位而不越位,补位而不缺位,而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 服务政府也是新常态下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等本书编写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 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 3. [2】*等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 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 【3]竺乾威.经济新常态下的政府行为调整[EB/OL]. http://www.cpa{.com.cn/news/2O1531O/n41 323600.shtm1. (作者单位:青岛市委市政府信访局山东青岛市26607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