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演示文稿设计、制作、优化实践活动要求
2小时以内完成以下两项任务:
课堂教学软件应用
根据培训所讲的PPT设计与制作基本方法,再美化原则,将下面“【课堂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的文字进行提炼,制作成课堂教学用的PPT,并配上相关的图片、视频/音乐等以促进信息表达的有效性。PPT应符合以下要求:
1.选择恰当的模板,通过母版来统一更改标题与正文的格式,在“标题正文母版中插入“自己学校校徽”(2分)
2.至少要有8张幻灯片
① 至少包括一个封面(包括学院、姓名)与结束页(1分)
② 至少包括一个目录页(要求用概念图软件制作一个该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图放在目录页)(3分)
3. 幻灯片中关键文字信息突出:(4分)
(1)关键词提炼得当;
(2)关键词与其他文字有明显区别
(3)整体文字与背景搭配得当
(4)可利用可视化的图表来直观表达文字信息
4. 幻灯片中根据交互需要,至少要有一个文字或动作按钮的超链接(有来回);(2分)
5. 幻灯片中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选择恰当媒体,至少插入一张图片、一个音乐(或视频)(2分)
6. 根据教学需要,至少设计一个文字或图片的自定义动画(2分)
7. 幻灯片界面内容要简洁、美观、布局合理,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符合所呈现内容及教学对象(2分)
8. 幻灯片中的字体能正确显示,图片、音乐/视频等能正常播放,操作简便,课件交互合理,能响应使用者不当的操作。(2分)
参考材料
课堂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前期分析(包括学习需要的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三个方面的内容)。
2、确定学习目标。
3、设计教学策略。
4、选择教学媒体和资源。
5、学习效果评价。
具体阐述如下:
学习需要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社会等对学习者的要求,分析学习者的现有水平与所应达到的目标水平之间的差距,从而为确定学习目标提供依据。
学习内容分析:分析学生该学什么和怎么学,梳理教材,对教材进行重新加工和整合,确定教材的重难点,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学习者分析: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能力状况以及存在的学习问题,对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及其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确定学习目标:目标的编写尽量考虑到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个环节的安排要以目标为中心。
设计教学策略:在确定了具体的目标和学习内容后,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学习内容,达成学习目标。常用教学策略包括有:九个教学事件,五段教学法,情景教学,示范模仿,任务驱动、探究教学等。
选择教学媒体和资源:教学中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媒体或资源,当然要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环境条件和学习者的认知水平等来确定,媒体资源的使用,不能只追求形式,
要关注教学效果的优化,否则宁可不用。
学习效果评价:既要看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是否得到充分显现?有没有出现意料之外的动态“生成”?
有没有创造性地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在哪里?怎样解决?等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