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
【摘要】目的:讨论ECMO联合CRRT治疗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接受ECMO联合CRRT治疗的60名重症病人进行治疗。并以随机的方式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30名病人,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后的各项指标情况和并发症出现率。结果:研究组的血肌酐、尿素、血钾低于对照组,pH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出现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常规护理相比,对接受ECMO联合CRRT治疗的重症病人进行综合护理,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ECMO联合CRRT治疗;重症病人;综合护理
ECMO疗法,主要是把病人的血液引出体外,并在膜肺养合以后,利用离心泵再次输回病人体内,进而起到长期支持心肺功能的作用。而CRRT则能够持续清理掉病人身体内的有害物质,保证电解质平衡,并改善酸碱失调。为此,将两种疗法联合使用,外加实施综合护理,能够对重症病人达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那么接下来,本文就来对接受ECMO联合CRRT治疗的60名重症病人进行治疗。具体报告如下。
一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对接受ECMO联合CRRT治疗的60名重症病人进行治疗。并以随机的方式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30名病人,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研究组男女病人分别有16名和14名。年龄在24岁到66岁之间,平均(43.26±1.57)岁。对照组男女病人分别有17名和13名。年龄在25
岁到65岁之间,平均(43.33±1.51)岁。纳入标准:(1)均未患有过呼吸性疾病的病人。(2)病情非常严重的病人。(3)心脏功能异常的病人。(4)需得到循环呼吸支持的病人。(5)所有病人和其家属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并签署了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疾病的病人。(2)具有沟通障碍的病人。研究组和对照组资料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比较性。
1. 方法
对照组:(1)时刻掌握病人的生命体征,同时开展循环护理。(2)对输血、输液量以及速度予以合理控制。同时进行血压监测,以防血液变动过大而影响治疗;(3)以无菌化的理念操作呼吸机,同时对病人予以并发症护理。
研究组:(1)时刻掌握病人的呼吸频率,并进行记录。对病人进行吸痰指
【
导,在此期间要控制好力度,以确保痰液能够顺利排除1】。(2)检查穿刺部位
敷料有没有出现渗血情况,每过2h-4h对病人的凝血功能进行检查,并同时掌握好活化全血凝固时间;若没有特殊情况,且不可让非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抽血、
【
输液,以免导致病人出血2】。(3)观察病人一个小时内的尿量,并予以记录,
如果病人尿量少,后无尿,要立刻找到原因,并予以治疗。如果肾功能异常,则要做血液滤过处理。
1. 观察指标
(1)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后的各项指标情况。其中包括血肌酐、尿素、血钾、pH。(2)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出现率。其中包括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肺部感染。
(四)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20.0软件研究处理数据。护理前后的各项指标情况以( ±s)呈现,行t检验;并发症出现率以%呈现,行x检验。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二 结果 1.
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后的各项指标情况
经对数据的研究处理,并行t检验后证实,护理前,研究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研究组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血肌酐、尿素、血钾对于对照组,pH值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后的各项指标情况( ±s)
血肌酐
分组
数
例
时间
(μmol/L)
尿素
血钾
(mmol/L)
(mmol/L)
pH值
488.16±82
对照组
0
3
护理前 护理后
.91 190.52±33.53
26.24±5.25 14.24±4.29
5.14±1.73 4.56±1.12
7.02±0.13 7.14±0.14
486.78±82
研究组
0
3
护理前 护理后
.12 188.02±33.59
26.23±5.21 12.13±4.71
5.13±1.72 4.13±1.06
7.01±0.14 7.41±0.15
1.
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出现率
研究组消化道出血2例、肾功能衰竭1例、肺部感染1例。并发症出现率为13.33%;对照组消化道出血4例、肾功能衰竭3例、肺部感染4例。并发症出现率为36.67%。经对数据的研究处理,并行x检验后证实,研究组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出现率低于对照组。
三 讨论
对重症病人的治疗与护理要比一般患者更加具有难度,哪怕出现一丝细小的
【
失误,都有可能发生难以挽回的后果3】。所以,护理工作者务必要以严谨的态
2
度,对重症病人予以有效护理。特别是在进行ECMO联合CRRT治疗的过程中,更
【
是要予以完善的护理,以此提升治疗效果4】。以往所采用的常规护理,所涉及
的护理范围并不广泛,导致难以实现对病人的全方位护理。而在医疗理念和技术逐步完善后,使相关医务工作者对常规护理模式进行了升级,从而诞生了综合护理模式。通过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其对于加强ECMO联合CRRT疗法的治疗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其中:研究组的血肌酐、尿素、血钾对于对照组,pH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出现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和常规护理相比,对接受ECMO联合CRRT治疗的重症病人进行综合护理,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宋秋莲. ECMO联合CRRT治疗重症患者的护理策略[J]. 饮食保健,2021(2):78.
[2] 陈巧,夏梅. ECMO联合CRRT治疗重症患者的护理策略[J]. 健康大视野,2018(24):122.
[3] 夏丽荣. ECMO联合CRRT治疗1例重症肺炎护理体会[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1):99-100.
[4] 赵明坤 , 许传屾 , 王峰 , 等 . ECMO 联合 CRRT 技术在脑死亡伴心肺功能不全供者器官功能维护中的应用 [J].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2019, 40(5):293-297
【摘要】目的 总结Ecmo辅助下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方法,评估护理效果。方法 将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危重症患者60例作为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均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辅助下进行院内转运。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转运途中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院内转运期间开展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转运前、转运中和转运后的护理质量评分均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患者及患者家属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Ecmo辅助下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时开展针对性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也获得了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和认可,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护理
危重症患者经急诊抢救后病情稳定,而后转入各科室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故患者需要在院内转运。但由于患者的病情危重,在院内转运过程中有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也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并非简单的科室间转送,转运过程中涉及到监护、治疗、护理等方面,需要保障患者在转运途中的生命安全
[1-2]
。体外膜肺氧合是维持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
者的重要技术手段,可为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和体外循环,可为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提供保障,但仍需要配合针对性的护理,以保障院内转运的安全性。现选取60例Ecmo辅助下危重症院内转运患者,旨在评价针对性护理的应用价值,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和院内转运的60例危重症患者为主要对象,以入院时间先后为依据分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
例;年龄23~72(48.29±2.37)岁。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2~74(48.54±2.29)岁。经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Ecmo辅助下行院内转运。
对照组行转运途中实施常规护理:监测患者转运期间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转运过程顺利。
观察组院内转运期间开展针对性护理:转运前做风险评估,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预测患者转运期间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并做好针对性的预防性措施。由专业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且熟悉Ecmo技术的护理人员负责转运过程中的护理,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进行模拟训练,熟练掌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法。同时,要提前做好预防性措施,携带安全转运箱,对患者的出血部位要做好包扎、止血和输血处理,准备好抢救和治疗的药品,并注意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各项指标波动情况进行密切监测。开通绿色通道,转运前联系好相关科室,向相关科室说明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让其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在转运的过程中,如果患者病情突然发生变化,则先对患者进行对症处理,并配合医生完成抢救。若患者转运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则在就近的抢救室进行抢救。转运到临床科室后,要做好交接工作,情况特殊的患者要重点交代。
1.3评价标准
①评价转运前、转运中和转运后的护理质量,护理质量的评分范围是0~10分,所得分数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佳。
②评估患者和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使用满意度问卷作为评估工具,问卷的评分范围是0~100分,所得分数越高,说明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4]
[3]
分析数据使用的统计学软件是SPSS25.0版本,比较过程中的(`x±s)用于表示计量资料,采取的检验方法是t;对比中的(n,%)用于表示计数资料,采取的检验方法是卡方,若统计值P<0.05,则说明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比较转运前、转运中和转运后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转运前、转运中和转运后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更高,见表1。
表1两组转运前、转运中和转运后的护理质量评分( ±s,分)
组别 例数 转运前 转运中 转运后
观察组 30
.45
8.06±0
.13
8.14±0
.41
8.08±0
对照组 30
.28
6.11±0
.21
6.23±0
.38
6.12±0
t / 20.152 42.357 19.204
P / 0.000 0.000 0.000
2.2比较两组的患者满意度和患者家属满意度评分
观察组的患者及患者家属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患者满意度和患者家属满意度评分的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患者满意度评分
患者家属满意度评分
观察组 30 86.23±3.26 88.63±3.79
对照组 30 75.48±3.24 76.64±3.12
t / 12.846 13.378
P / 0.000 0.000
3讨论
危重症患者在急诊接受基础抢救后需要转送到相应的临床科室接受进一步观察和治疗,由于患者的病情较为危急且严重,因此在院内转运时需要格外注意,虽然院内转运的时间较短,但在此过程中稍有不慎则会导致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甚至会造成患者死亡。在转运过程中使用Ecmo,可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院内转运期间的心肺功能障碍发生风险,同时还需要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患者其转运过程中的护理质量评分更高,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这主要是因为转运前护理人员针对转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了应对措施,以应对院内转运过程中的突发事件。院内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全程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出现突发情况及时应对,以确保转运过程顺利。转运后和各临床科室的护理人员做好交接,以保障后续治疗工作可顺利进行。
[5]
综上,Ecmo辅助下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时开展针对性护理的优势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蕗汀.安全转运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的价值[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10):43-45.
[2]雷俊.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1,38(05):531-532.
[3]赵静.急诊外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管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9):230-231.
[4]李坤坤,周静静,张伟,等.转运团队在优化ICU体外膜肺氧合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效果探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21,43(03):434-438.
[5]田淬,田峰,许添彩,等.体外膜肺氧合支持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方法研究[J].护理研究,2021,35(10):1874-187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