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微机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与研究

来源:二三娱乐
教学园地 《微机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与研究 曹建芳 (山西忻州师范学院汁算机系,忻卅l 034000) 摘要:《微机原理》课程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占主导地位,但目前大多数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 该课程不感兴趣。随着教育模式的转变,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创新。结合教学实践,探讨 在大学课程教学环境中.如何改进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力争达到更 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传统教学;微机原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0 引言 《微机原理》课程是大学计算机号业开设的一门 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法 使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时.学生按 照教师讲课和在黑板上写板书的节奏听课、记笔记、 进行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们视觉、听觉 的中心.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 讲解计算机硬件原理的课程.在汁算机专业课程中 占主导地位,但目前由于教学手段、实验设备等原 因.大多数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该课程不感兴趣 计 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改革传统教学手段.用现代化 教学手段取代传统授课方式成为必然 虽然现在许 多硬件课程已经使用多媒体教室进行课堂教学.但 这种改变.多是将原来写在黑板上的板书内容改用 要方式.而记笔记义可以看作是一个隐性的强制集 中学生注意力的动作.客观上可以帮助或强制学生 将注意力集中于课程内容上.这样即使学生在学习 时发生短暂的注意力转移.他也能根据黑板上板书 的内容前后呼应.比较容易跟上课程的节奏 PowerPoint投影,部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 还辅以实例演示.而有的教师上课一个字不写.光给 学生念投影的内容.教学效果很差 、 此.大部分学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巾,光线一般比较暗,学生容 易困倦。教师坐在讲台上的控制台后,教室中的视觉 中心变为投影屏幕 以PowerPoint制作的电子教案 在某种程度上难以达到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效果 虽 生认为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的效果并不好 . 但这并不是现代化教学本身的原因.而足冈为仅仅 改变了教学手段.缺乏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特殊性的 研究,更缺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的研究.使得课堂教 然使用电子教案可以省去教师的板书时间.加快授 课节奏.但也挤掉了学生记笔记的时间:再加上教师 的授课节奏加快.超m_r学生理解课程内容进行思 学的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此 在现代化教学 环境中.如何充分利用丰富的表现手段.展现课程的 内容和精髓.培养学生对硬件课程的兴趣成为有待 探讨和解决的实际问题 、 维所需的时间限度,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效果: 但如果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有意地放慢授课速 度.学生又失去。r记笔记的强制性约束.他的注意力 很容易发生转移.而当学生的注意力再次回到课程 1 创建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手段 收稿日期:2010—01—04 修稿日期:2(}10一()卜21 内容时,或许他已经错过了好几张幻灯片.被打断的 作者简介:曹建芳(1976一),女,山西忻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数据库开发与应用 @ 现代计算机2010.02 教学园地 思路难以接续.教学效果严重受到影响 因此.在使 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必须要注意教学方式的改进. 特别是要控制授课的节奏.吸引并保持学生的注意 力 有位学者曾经说过.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 生的注意,并且保持他的注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不论使用何种教学手段.教师都要努力做到这一点. 特别是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尤为重要 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教室的环 境条件、课程的内容、学生的作息情况、教师和学生 的情绪、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等 其中最关键 的因素是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 这就要求教师作为 课堂教学的主体.必须设法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经过 多年的教学.笔者认为课堂上要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须做到以下几点: (1)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 内容充实、富于变化的电子教案,在视 觉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仅局限于 课程内容的交流,还包括情绪、思维方式的交流; 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承认.传统的教学 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方法都各有利弊 在传统的教学 方法中.教师可以将解题过程逐行书写在黑板上.这 个过程也是向学生展示解题思路的过程.教师还可 以边写边问.与学生一起讨论与交流.有助于启发式 教学 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 教授方式和板书的内容与布局.临场发挥的余地很 大 但有时教师不停的演讲与演板.学生被动地忙于 抄写.有些问题根本来不及思考消化.这样学生昕起 来就会乏味.教师很多时间背向学生.不利于师生之 间的交流与交互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采用 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影视等多媒体综合教 学,直观性强、生动有趣,信息量大,能极大地提高教 学的密度.而且南于符合认知规律.能加速学习地进 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习的兴 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不可见的和难于解释的内 容加以形象化和直观化.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 料.有助于记忆的提高.同时多媒体技术可以用多种 信息方式描述事物.使学生从不同侧面深入了解事 物的本质.更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和想象力,使他们 成为富有开拓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但使用多 媒体教学也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因此.在实际的教 学过程中 教师不应该局限于一种教学手段.而应根 据所教授的课程内容.将传统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 方法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精心设计课程内容,这样才 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 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微机原理》课程 网络教学平台 有人说.多媒体与信息高速公路是推动人类进 入信息时代的两个技术杠杆 在短短几年的发展过 程中.网络教学取得了较理想的成效 经过长时间的 教学,发现网络教学对《微机原理》课程尤为重要,这 与《微机原理》课程本身的特点有很大关系 该课程 本身很抽象.学生较难理解.而很多高校的硬件实验 设施少.学生对硬件的理解很浅.最后导致学生对硬 件课程失去了兴趣,而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微机 原理》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 些问题。 2.1学生主体化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整 个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知 识的地位.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千方百计让学生 掌握各种应试技巧 这种教学模式.从表面来看,它 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 严格的训练和提高识记知识的效率.但实际上.对于 枯燥无味的硬件课程来讲.这样的教学方法只能会 让学生一天天失去上课的兴趣.最后导致不听课,严 重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束缚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 践能力的培养 随着网络教学的开展,建立一个《微机原理》课 程网络教学平台.将硬件课程的知识内容讲解、答 疑、作业以及讨论等环节全部放在网络上.学生由被 动的接受知识变成了认知的主体.从被动地学到主 动地学,从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的学到带着任务解决 实际问题学习.从按部就班的学习到自定步调自定 目标的学习 网络教学让学生在实时上网的感觉中。 开阔视野.提高能力,学会在互联网上浏览、查询、搜 索有用的、课堂上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同时可以提高 现代计算机2o10.02 ⑨ \ 教学圈地 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同时. 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南原来知识的讲授者变 为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2.2及时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 教与学是两个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过程,教师 必须即时了解学生对所讲授知识的接受程度.才能 获得教学相长的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这种了 解只能是教师课后与学生短时间的交流.但这种交 流是很有限的。对于《微机原理》课程来iJF,学生的兴 趣远不止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他们需要了解的知 识很多.与教师需要交流也很多.但如果学生连课堂 上所讲授的知识都听不懂.那么他们就会失去对该 课程的兴趣,以致失去对所有硬件课程的兴趣,闪此 及时获得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通 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及时将自己对所学知识 的接受情况、存在的疑问发布在网络上,教师也可以 通过网络对学生的问题做及时解答.同时可以根据 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手段与教学进度.不断提 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3 强化实践教学 教师的教学示范仅是带路的向导.学生只有在 自己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在没有向导时辨认前进的 方向,在这种意义上.学生实践是不能被任何其他的 教学手段和方法所代替的。《微机原理》课程抽象、难 以理解,如果再不实践,教学效果那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实践教学对硬件课程更为重要 目前一些高校 硬件设施缺乏.硬件开发越来越少.这也是硬件课程 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但无论如何.要想使硬件 课程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是必 不可少的。 3.1加强实验教学 对于《微机原理》课程,让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实 验题目后.选择恰当的应用实验题目.让学生设计实 施的方法和步骤.然后用实验去验证其方法和步骤 是否正确和恰当.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 题,既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实践 能力。对较难的应用实验可以采用讨论质疑方式.教 师引导学生对原理、方法、步骤及其先后顺序的合理 ⑥ 现代计算机2010.02 性讨论质疑.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及方法.提倡 学生多向思维,设计f“改进型方案。同时,网络系统 的交互性.既方便r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也便于 教师接收学习者对指定问题的回答.并对回答作出 判断和评价.进而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信息.找出最 佳实施方案 此外.可以尝试利用网络将实验指导书上的验 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 探索硬件知识的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完 成了自己的发现,做到实验分析与推理论证相印证, 由知识的探索者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这样。学生所掌 握的知识就不是教师硬灌的或者是课本上写的死知 识,而是通过学生自己实践、探索,发现的活知识,抽 象的内容变得具体丫.难懂的内容在实践指导下易 于理解丁.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 3.2开展综合性课程设计 课程没计是对某门课程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是 检验学生一学期对该门课程掌握情况的有力工具 在学期末的最后3~4周.安排学生的课程设计.首先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题目.小组成员在教师 的指导下完成课程设计 这样既可培养学生之间的 团队合作精神.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该门课程知 识的能力 3.3增加课程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检验学生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重要 环节。近年来,硬件方面的毕业设计题目较少.因此 应结合教师课题和市场需要设置实用型硬件课程选 题,并进行设计与开发。此外.要积极努力创造条件构 建实体性的硬件专业实习教学基地.这样可使学生在 本科四年期间得到实际参加科研项目的机会.在实战 中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环节.真正达到培养学 生素质与能力的目的 4教学效果检验 几年来.我系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的实践过程中,注重了在改变教学手段的同时,改进 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表 1反映的是我系近年来开设《微机原理》课程取得的 成果。 表1《微机原理》课程逐年考试成绩对比表 截机愿理 这门艺术是一个教师的创造性与能动性、表演才能 和科学水平的综合体现.它的作用就是要将教学对 象的内在积极性与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达到最 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一 05~06 06~07 67.3 70 8 07~08 08~09 76.1 80.5 【l】周明德.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 学出版丰1:.2005 【2】汤子瀛.计算机操作系统[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出版社.2002 从上表可以看出,从05~06学年我系《微机原 理》课程改革了教学方法,建立了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后,学生的考试成绩逐年呈上升趋势;同时也可看 出,学生越来越意识到网络教学平台的重要性。 一 一 『31全国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研究会.2002年学术会 议论文集[MI.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l4】熊和平.我国近20年教学过程本质研究的反思fJ】_教 5 结语 育与现代化.2001,6:36~37 【5】高利明.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 版社.2000 在不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改革潮流中. 新的学习方阵正在形成.而且在这一网络方阵中包 括大量具有某些特殊交叉兴趣的成员 通过网络,学 生可以跨时空地与不同年龄、不同知识背景的人们 [6博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莠IJ】.电化教育研 究,2001,8:25~28 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微 机原理》课程教学.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 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具有显著的作用 因此.笔者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 【7】李志蜀,向孟光.计算机文化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 版社.2000 『81骆斌,张大良,邵栋.软件T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J1_ 中国大学教学。2005,1:32~33 I 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Reformation of Teaching Method of Microcomputer Principles Course CAO Jian——fa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Xinzhou Teachers College,Xinzhou 034000) Abstract:Microcomputer Principles cour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mputer specialty courses in colleges,but currently most college students have no interest in the course.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pattern,teaching method is also changed.Combining with teaching practice,investigates and researches on how to improve teaching procedure and method of Microcomputer Principles course in order to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results about college course. Keywords:Traditional Teaching;Microcomputer Principles;Teaching Method;Teaching Measure 现代计算机2o10.02 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