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贾宝玉的形象
陈英秋
(2011级汉语言文学(师范)2班 201101024092)
【摘要】:鲁迅说:“自从《红楼梦》出来以后所有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因其独特的艺术形象和思想文化底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红楼梦》中塑造的贾宝玉这个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本文从贾宝玉的出生、性格特点及原因和他的形象的意义对贾宝玉这个形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贾宝玉 家庭 女性 叛逆
【引言】:贾宝玉是曹雪芹满怀理想和激情,倾其心血和才力创造的艺术形象;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全新的不朽典型。脂砚斋称“贾宝玉是‘古今未见之一人’,并说‘不独于世上亲见这样的人不曾,即阅古今小说传奇中,也未见这样的文字’”。,同时,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既丰满深刻,又生动鲜明,至今还流行在生活中,并且将会永远活在人间。 一 石头入红尘,生出贾宝玉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便讲了两个神话。一个是无才补天的顽石静极思动,爱慕世间繁华富贵想到红尘见识一下,享受一遭。幸得一僧一道携入红尘,历尽人间种种后又化为一块顽石,乃将其所历幻缘镌刻其上。后来经几世几劫之后恰被访道寻仙的空空道人遇见,便将其上的故事抄录下来。又说空空道人因空见色,因色生情,传情入色,从此自号情僧。
另一个神话是西方灵河三生石畔赤瑕宫护花的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欲下凡历幻缘,而
未还他灌溉之情的绛珠仙草愿随其下界以眼泪还之。开篇这个楔子里的神话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是了解贾宝玉形象甚至整个故事的关键所在。如,《红楼梦》中原文“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只单单剩下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峰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具得补天,唯自己无才人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贾宝玉,原是粗鄙的顽石,作者曹雪芹将顽石描述成创世女神女娲补天遗落的一块石头,从此宝玉通灵,变假宝玉为真宝玉了。他投胎于贾府,乃贾政之次子。贾宝玉的离奇身世,造就了他独特的人生。
二 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贾宝玉热爱女性、尊重女性、崇拜女性,这是他的最主要的性格。《红楼梦》反复写贾宝玉这个特征。如,他七八岁时说的孩子话:“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骨肉。”后书中又写他这样的想法:“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他对许多少女都有情,除了大观园的那个姐妹和丫鬟,就连画上的美人他也爱惜有加。他喜欢在女孩子的身上用心,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痴迷。如,第六十二回,“宝玉得知香菱因与芳官、蕊官、豆官等‘斗草’ 戏耍弄脏了石榴红绫裙, 担心薛姨妈生气, 便教袭人将同样一条裙子送给她换, 又将香菱‘斗草’ 时采来的夫妻蕙和并蒂莲用落花铺垫着埋在土里, 以这种奇异的举动表达他对这位薄命女儿的同情和祝福”。而鲁迅把他这样的性格概括为“爱博而心劳”,也即是书中警幻仙子所说的“意淫”。然而,这种对女性之爱,并不全都是男女之爱,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博爱,是对弱势群体女性的一种爱恋、体贴、尊重、同情等。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到,贾宝玉对女性的喜欢和爱所涉及到的女性之多之广,不限于黛、钗、湘,也包括晴、袭、紫鹃、鸳鸯、平儿、香菱和其他一些小丫头,等等。
三 贾宝玉的偏女性性格形成的原因
首先,大观园无疑是一个女儿的世界,这个世外桃源中有身份不同,性格迥异又都钟灵毓秀的女子们的,她们无疑是纯洁和善良的集合。《红楼梦》把太虚幻境及其现实投影大观园写成了花柳世界,赋予降凡的群钗以花柳之质,把由神瑛侍者投胎的贾宝玉写成了绛洞花主,呵护着大观园的所有女孩。在这个人间天堂的大观园里,宝玉细心地呵护这每一个女子,但是又无可奈何的目睹这些女孩子们的悲剧。“贾宝玉的痴情无疑超越了男女恋爱的排他性和肉欲满足,把静观欣赏推广到所有女孩身上。这是一种对女性纯洁的天然之美的珍视爱怜。”
其次是贾母对这个出生嘴里含玉的孙子的极度溺爱。贾宝玉不喜读书,不喜结交那些积极于功名利禄之人,厌烦峨冠礼服和吊往来之事。他的父亲贾政则强迫他读书入仕途,可他宁死不屈。“一次,贾环搬弄是非说‘宝玉强奸太太的丫鬟金训不遂,打了一顿,金训便投井了’”。这时贾政不细问便要发狠打死宝玉,说宝玉“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贾母赶来救宝玉,训贾政语“你说你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是怎么教训你来!”从这些细微的语言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贾宝玉父子的矛盾,贾母对宝玉的偏爱也是造成宝玉偏女性化性格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最根本的原因是贾宝玉的本性所决定的。小说第一回的神话故事里已经讲明,贾宝玉原是一块石头,后成为赤瑕宫护花的神瑛侍者。因有补天之质,后自经锻炼通了灵性,被警幻宫的警幻仙子看重,留在赤瑕宫当上神瑛侍者,于灵河畔日夜灌溉绛珠仙草。仙草得以化为人形,便欲以眼泪还侍者的甘露之惠。贾宝玉即神瑛侍者,绛珠仙草即林黛玉,他们从开始就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也就是说贾宝玉从诞生时便对女性情有独钟,疼爱有加。这就是他之所以在贾府喜欢女孩的根本原因,也是作者安排大观园故事表现《红楼梦》主题的一个背景环境吧。
四 贾宝玉人物形象的意义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一朵奇葩,他的形象是典型的,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是宝玉自身的价值,一方面是社会历史价值。在贾府中,宝玉十分的叛逆,衔玉而生,倍受宠爱,父母对他期望很大,希望他饱读诗书,加官进爵,光耀门楣。可是,宝玉对做官的权势丝毫不感兴趣。孤身作战的宝玉曾两次摔玉,表明他不愿进入朝廷的决心。贾宝玉虽然身处封建贵族家庭,等级观念相当严重的时代,但是她似乎是整个封建王朝的一个另类,从小混进女人堆,叛逆一切世俗,企图改变一切的不平等,即使不能改变,他也始终保持自我洁身自好。被称为混世魔王的他反抗封建思想的束缚,鄙视科举制度八股考试获取功名,“骨子里透露着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他爱人,对有些寒素和微贱的人物爱慕和亲近,尤其是对女孩子的特殊的亲爱和尊重。”这种思想对冲破封建腐朽的思想禁锢,追求个性解放和人权平等,对人性思想的解放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除此之外,贾宝玉还反抗封建家长制度下的婚姻制度。尽管大观园中的美女如云,数不胜数,贾宝玉可也算是纯情的男子。“从《红楼梦》全部内容看,贾宝玉始终爱的是他的林妹妹黛玉。林黛玉的一举一动,一哭一笑都牵引着宝玉的心情,他摔玉其实也是为林黛玉抱不平。可最后有情人,没有成眷属,宝玉反抗无效。在父母家族和整个封建社会的逼迫下他被迫与薛宝钗结为连理。”最可恨的是他未能亲自送心爱的林妹妹一程。此时也预示着宝玉反对封建包办婚姻的行动失败。尽管是以失败告终的,他的行为对反对封建婚姻制也同样起了积极的作用,这也是他作为女娲手中神物与生俱来的那种博爱之心的体现。贾宝玉这个形象的意义也体现了《红楼梦》的一部分思想主题。
五 结语
贾宝玉作为封建社会数千自我演化生出的异端,以平等的真情大爱和功利污浊的尘世相对立,然而最终却又是无奈的经历,归于虚空。书中既包含了对宝玉真情的赞扬,又包
含了对这种真情的反思。他对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给以深切的同情和关注,对传统封建道德礼法的反思,甚至是攻击。无疑作为异端的宝玉是软弱的,面对美好的逝去,和日薄西山的家族命运只能无可奈何。而贾宝玉形象的意义的在于他代表了人类真、善、美的追求,不应该因为这种理想无法战胜现实就责怪它软弱。贾宝玉形象的价值恰恰在于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真、善、美
参考文献:
【1】曹雪芹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1.1.
【2】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11.9.
【3】俞平伯.红楼梦研究[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7.1.
【4】段江丽.红楼梦主题研究评述[J].河北:红楼梦学刊,2006.(1)
【5】吴组缃.论贾宝玉典型形象[J].北京大学学报,1956(4)
【6】太愚.红楼梦人物论(修改本)[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