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领导关系与角色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领导关系的两重属性中,( )占据主导地位.
选择一项:
A. 自然属性
B。 管理属性
C。 权力属性
D。 社会属性
正确答案是:社会属性
2.( )是领导关系存在的前提。
选择一项:
A. 职位
B。 组织
C。 权力
D。 权利
正确答案是:权力
3.( )是领导关系中的核心。
选择一项:
A. 领导
B。 被领导
C。 群体
D。 人
正确答案是:人
4.首先提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分类的是( 选择一项:
A。 梅奥
。 )
B。 马斯洛
C。 弗洛伊德
D. 赫茨伯格
正确答案是:梅奥
5.冲突属于( )。
选择一项:
A. 低对抗行为
B。 高对抗性行为
C. 无对抗性行为
D. 对抗性行为
正确答案是:高对抗性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群体的主要特征包括(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有一定数量的人
B. 是一种社会组织
C. 有稳定持续的社会互动关系
D。 心理上有归属感
E. 具有独立的意义
正确答案是:有一定数量的人, 有稳定持续的社会互动关系,2.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基础主要有(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利益之间的矛盾
B。 价值观的一致
C。 个体互补
D. 个性差异大
心理上有归属感
E。 利益的一致
正确答案是:价值观的一致, 个体互补, 利益的一致
3.与领导关系最为密切的非正式群体类型有(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纵向寄生型
B。 纵向共栖型
C。 横向进取型
D。 横向防守型
E。 矛盾冲突型
正确答案是:纵向寄生型, 纵向共栖型, 横向进取型,4.下列关于冲突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冲突发生于个人与组织之间
横向防守型
B。 冲突是目标和利益不一致情况下发生的
C。 冲突是一种静态的相互作用
D. 单方面的态度和行为不构成冲突
E。 冲突是在目标和利益一致情况下发生的
正确答案是:冲突发生于个人与组织之间, 冲突是目标和利益不一致情况下发生的, 单方面的态度和行为不构成冲突
5.从冲突的表现形式来看,冲突的主要类型有(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目标冲突
B。 认识冲突
C. 情感冲突
D. 行为冲突
E。 自我冲突
正确答案是:目标冲突, 认识冲突, 情感冲突, 行为冲突
6.角色冲突的表现形式有(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角色外冲突
B。 角色内冲突
C。 角色间冲突
D. 个体之间的冲突
E。 目标冲突
正确答案是:角色外冲突, 角色内冲突, 角色间冲突
7.按照老子原则处理冲突的主要方法有(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主动出击
B。 理顺法
C. 避开法
D。 不干涉法
E。 预防法
正确答案是:避开法, 不干涉法, 预防法
8.沟通的主要功能包括(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控制
B。 激励
C。 情绪表达
D。 信息
E。 引起冲突
正确答案是:控制, 激励, 情绪表达,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
1.领导关系
信息
领导关系是指领导者在进行领导活动的过程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及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相互之间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一种工作和感情交往的关系,即领导主体在领导活动中与组织系统中的其他成员发生的工作关系和非工作关系的总和.
2.群体
群体是指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关系而集合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的人们的集合体。
3.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由于有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关系、共同的感情、共同的目标等等而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体.
四、简答题(含辨析题)(每题7分,共42分)
1.简述领导关系的特点.
答案要点:
(1)客观性;(2)社会性;(3)动态性;(4)强制性;(5)扩张性和渗透性;(6)复杂性。
2.简述竞争与合作的客观性。
答案要点:
竞争与合作作为领导关系互动行为的运动形态,实质上是构成领导关系的各种因素和力量之间的矛盾性与统一性的必然反映。领导关系中竞争与合作的存在,具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
(1)从广义上说,竞争是指一切生物间的生存竞争,这是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我们这里论述的竞争则是狭义的,即社会互动类型意义上的竞争,它是专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领导关系中存在竞争主要是由于领导关系各组成部分在客观上都有差异性和特殊性,与这种差异性和特殊性相联系的是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这种特点,决定了各组成部分在具有共同的群体利益和目标的同时,还具有不同的个体利益和目标.在群体成员追求各自利益和目标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竞争.竞争不仅存在于领导关系的同级之间,而且还存在于上下级之间。在开放、民主的领导关系系统中,上下级之间的平等竞争,往往导致领导关系的分化和重组.
(2)与竞争相对立的,是领导关系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合作。合作是指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为达到共同目的,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一种互动方式。如果说领导关系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其竞争的客观性,那么领导关系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统一性和共同性决定了其合作的客观性。协同的基本功能在于最大限度地克服由于竞争产生的各种内耗,形成最大组织合力,最优化地实现领导目标。
3.简述群体产生冲突的主要原因。
答案要点:
(1)目标因素;(2)资源因素;(3)责权因素;(4)信息沟通因素;(5)结构因素。
4.简述领导角色的主要特征。
答案要点:
(1)导向性;(2)服务性;(3)感染性;(4)非我性;(5)多重性。
5.冲突等同于竞争。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冲突不同于竞争,它的特殊性质在于目标的不相容性。也就是说,冲突双方都认为对方的目标是己方达到目标的障碍,双方的目标是不可调和的.冲突属于高对抗性行为。在竞争中,参与的各方都具有相同的目标,都必须在相同的规则下采取行动,任何一方都不能以阻碍其他参与者的行动为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标。二者的区别只是在于,一方的行为是否会影响另一方目标的实现。
6.非正式群体不是因为完成组织任务而是自发产生的,所以领导者不应该承认非正式群体。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非正式群体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群体类型。在领导活动中,作为领导行为主体的领导者不但要对正式群体进行科学的规范和有效的领导,而且要对正式群体中大量存在的非正式群体给予充分的关注和重视。对待非正式群体,领导者首先的和根本的就是要承认其客观存在的普遍性,承认其作用和能量对工作的影响,并将其列入管理范围,决不能视而不见或放任自流。在任何组织或社会的构成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必然性。因此对非正式群体的无知或鸵鸟政策是极其有害的.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竞争与合作的矛盾统一性.
答案要点:
竞争与合作的矛盾性是由竞争与合作的不同性质和功能决定的.活跃和富于变化是竞争的特点,它具有使系统不断发生变化的功能。这种性质和功能,既可能使系统发生积极变化,也可能使系统发生破坏性变化。在领导关系中,竞争的破坏性往往造成系统的动荡和裂变,导致内耗现象的发生。
与竞争相对应的是合作。以内容为标准,合作可以分为目标合作、权力合作、信息合作、心理合作、利益合作等。无论哪种合作,其基本功能都在于最大限度地克服由于竞争而产生的各种内耗,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凝聚力,最优化地实现组织目标。
竞争与合作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
(1)竞争与合作都能促进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
(2)竞争与合作都能推动系统的有序化;
(3)竞争与合作同时存在于领导关系中,他们既对立又统一,反映了领导关系运动的基本规律,合理的竞争并不纯粹是一种对立,它同时也包含着一定的合作和互助。
2.结合实际论述非正式组织在领导关系中的作用.
答案要点:
在任何组织或社会的构成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必然性,许多组织目标和组织职能的实现都是直接通过或借助于非正式群体来完成的。由于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广泛性和必然性以及在领导活动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使其成为诸多群体类型中与领导关系关联最为密切、影响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特别是在正式群体的沟通和指挥协调遇到问题时,非正式群体往往成为影响和制约领导关系的关键因素。
当非正式群体的组织结构和行为取向与正式群体保持一致或基本一致时,非正式群体往往发挥积极的作用,有助于营造良好融洽的领导关系。主要体现在:
(1)协调组织成员间的人际关系,缓和或改善领导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2)调节组织成员的心理情绪,有利于保持和创造组织内和谐的领导关系;
(3)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提高领导效能。当非正式群体不配合正式群体的工作时,特别是非正式群体的领导行为与正式群体的领导行为发生严重冲突时,非正式群体就会发挥消极作用,破坏既有的良好领导关系,或者激化矛盾,使得已经出现问题的领导关系进一步恶化,最终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