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民办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建议——以厦门民办高职院校为例

来源:二三娱乐
第12卷第4期 集美大学学报 V01.12 No.4 2011年10月 Journal of Jimei University 0ct.2011 民办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建议 ——以厦门民办高职院校为例 郑若玲,王晓勇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q-心,福建厦门361oo5) [摘要]分析厦门市民办高职院校在经费投入、生源情况、师资队伍管理、学校特色化发展、校企合作等 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存在的困境,找出阻碍其可持续发展的根源所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我们认为,民办高职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要取得一席之地并实现可持续发展,除自身努力外,还需要来自政府、 公办高校、社会团体及民众的广泛支持,尤其是政府的更新观念、出台政策和落实扶持。 [关键词]厦门;民办高职;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 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493(2011)04—0044—06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民办高 分别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 职院校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厦门民办高职院 其《实施条例》以来,许多省市针对本省民办高 校占厦门市高职院校总数的五分之四,是厦门市高 校发展情况,出台了关于民办高等教育的规范、管 职教育体系中的主力军,其可持续发展对厦门市高 理与促进的政策、法律法规,如陕西省在2005年 职教育的未来走向将产生重大影响。然而,由于起 1月1日颁行《陕西省民办教育促进条例》 J、北 步较晚、经验不足,厦门市民办高职在发展中也面 京市在2006年11月3日下发《北京市实施(中华 临许多问题。笔者于2011年5月通过座谈、走访 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 J、广东省在 等方式,对厦门市数所民办高职院校进行了调研, 2010年公布《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厦门市民办高职发展面临的挑战 教育促进法)办法》L3]等。而福建省几乎没有制定 与困境以及阻碍其可持续发展的根源所在,并有针 专门针对本省民办高等教育管理的任何法规性文 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以使厦门民办高职教育更好 件,厦门市亦然。 地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鉴 第二,政府的检查评估过于频繁,且没有统一 于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转型阶段,各地民办 标准。厦门市对于民办高职院校的各项检查和评估 高职的发展问题存在一些共性,本文对厦门市的个 数量比较多,通常是总体性的评估完成后,还要对 案研究也可为其他地区的民办高职发展提供一定的 涵盖在总体评估中的分项指标进行评估,评估内容 参考与借鉴。 过于细致。笔者在访谈中得知厦门X民办高校 2010年11月接受并通过了省教育厅进行的人才培 一厦门民办高职可持续发展的 养工作总体评估,但在2011年2月至5月底的短 困境 短三个月期间,又分别接受了由各级政府政府组织 的四次单项评估检查。不仅评估要求十分严格,需 (一)政府对民办高职支持力度不足 要这些学校做包括PPT课件在内的详尽准备,而 第一,政府的规章制度缺失。政府的管理缺乏 且费时费力,评估虽然只有半天到一天时间,但为 统一的模式,针对民办高职的全省或全市性的制定 迎评做准备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则远不止于此。过 比较少,宏观管理不足。2002年和2004年教育部 于频繁的评估与检查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工 [收稿日期]2011—10—11 [作者简介]郑若玲(1970一),女,江西修水人,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 为高等教育理论与历史;王晓勇(1985一),男,河北石家庄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主要研 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理论与历史。 第4期 郑若玲,等:民办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建议 45 作秩序,与评估预设的督促和帮助民办高校规范办 民办高职要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必须以提高 学、保证学校教育质量的初衷相背离。 教学质量作为根基,而一支优秀的师资和管理队伍 第三,政府的投入太少,没有为民办高职院设 是提升学校教学和管理质量、促进可持续健康发展 置通畅的交流渠道。尽管政府一再表示要支持民办 的必要途径和保障。厦门民办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的发展,但“重视在会议上,落实在文 始终是严重制约其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主要体现 件中”的现象相当普遍。落实到具体措施上时, 在三方面(见表1):一是教师的职称和学历结构 政府并没有相应的发展规划,资金投入也十分有 偏低,厦门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比重 限,缺乏扶持民办高教发展的诚意。例如,在 偏低,所调查的三所民办高职院校中,高级职称教 2009年对厦门高校困难学生的资助金配给上,厦 师所占比重都在17%以下,最少的仅有13%,而 门市政府对于公办和民办高职院校的投入差距巨 两所公办高职院校拥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分别为 大,公办高职院校的资助金由教育行政部门负担 36%和26%,在拥有硕士以上高学历教师的比重 80%,学校负担20%,而民办高职院校由学校出 上,民办高职院校的比例均未超过30%,与公办 80%,教育行政部门出20%。政府这种几乎任由 高职53%的比例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二是教师年 民办高职自生自灭的政策,固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 龄结构不合理,在三所民办高职院校中,35岁以 将民办高职教育推向市场的作用,但也使一批民办 下的青年教师数量占一半以上,而35—50岁的教 院校由于缺乏必要的支持,难以为继,甚至出现倒 师人数比重不足20%,年轻教师固然可以给教学 闭的现象,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除了资金和政策 来活力,但就经验和阅历以及掌控课堂的能力而 的扶持力度不足外,政府与民办高校交流的渠道也 言,与老教师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三是双师型教师 不通畅,在访谈中得知,民办高校反映情况,一般 缺乏,民办高职院校中仅有南洋学院的双师型教师 只能等到每年的“两会”或者政府组织的课题调 比例超过50%,其他两所的比例分别是34%和 研时提出,时间间隔比较长,难以及时反映自身的 23%,而两所公办高职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则高达 需求和问题。 54%和70%。 (二)缺乏优秀的师资和管理队伍 表1厦门高职院校教师情况统计表 相对于师资力量的薄弱,民办高校优秀管理人 的要求。从长远来看,如何吸引高水平的管理者, 才的匮乏更为突出。厦门市民办高职普遍实行学院 将成为制约民办高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和二级学院分层管理、二级学院全面负责制,二级 (三)招生困难,在校生规模小,学生录取 学院院长是影响基层学院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因 分数低 此,对其教学功底、科研水平、管理能力的综合要 近年来,随着高中应届考生人数的持续降低, 求很高。然而,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当前厦门民 高校生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民办高校更是处于竞 办高职院校二级学院院长多由普通大学退休的教 争的劣势地位。厦门民办高职院校的招生情况亦不 授、副教授充任,这些人尽管教学和科研能力突 能幸免,在访谈中得知,厦门民办高职院校平均在 出,但普遍缺乏管理经验,不能充分胜任工作岗位 校生人数为2 800人左右,距离民办高校正常运行 集美大学学报 第l2卷 至少需要达到的4 500人还有相当大差距。由于厦 门民办高校的办学者普遍没有大财团支持,抗风险 表2厦门高职院校生源地域来源统计表 % 能力很低,多以学费作为学校的主要收入,在校生 规模的减少使得一些高校的运行因经费不足而困难 重重。 造成当前民办高职在校生规模不足主要有三个 原因:其一是许多学校放弃自学考试生源,使得原 有的一大生源消失;其二是政府控制国家统招名额 投放,分配给民办高职院校的招生指标极为有限, 注册入学一般又局限于示范性公办重点高职院校, 在民办高校中推行比较少,即使有注册入学,也多 为吸引力不大、就业困难的专业,难以吸引考生报 考;其三是外省生源招生困难,由于各地高考招生 存在地方保护现象,在志愿填报和录取时,一般都 会优先保证本省的生源,因此,厦门民办高职院校 在外省的招生情况很不乐观(见表2),厦门民办 除了学生数量不足外,生源质量也是影响民办 高职发展的重要因素。受现有招生体制的影响,民 办高校一般都是最后一批招生,招生分数被压得很 低,从2008至2010年厦门部分高职院校录取分数 线可以看出(见表3),民办高职的招生录取分数 明显低于同一级别的公办高职,有些年份的差距甚 至达到一百分以上。学生的入学分数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生源质量,录取分数如此之低,使得学校招 收的绝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不扎实,给教学工作的 开展带来很大的挑战。 高职院校招收的省外生源所占比例最高不到17%, 少的仅有6%。 表3厦门高职院校学生录取分数线统计表 (注:以各专业最低录取分数为准) (四)民办高职特色化不明显,专业雷同 业均为投入较小的综合性文科专业,其中人文经 度高 近年来,高职院校随着特色化建设的发展,开 始由以往强调职业院校类属特色向强调不同高校间 个别特色营造与构建转化 J。当前民办高职院校 中普遍存在学校特色化程度不强、“千校一面”的 现象,已经成为制约民办高职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 瓶颈。作为维系一所学校的生命力之所在,特色办 学之路是高等学校在新形势下提高竞争力、促进自 身可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办出特色的核心 在于专业建设,而厦门市民办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 方面存在着特色不明、雷同度高的现象。通过对厦 管、艺术设计、旅游、外语等占了很大的比重,专 业设置同质化趋向严重,没有形成突出的专业特色 群。这种现象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培养出来的人才缺 乏个性和特色,难以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 求。调查显示,约有90%的民办高职学校毕业生 就业地域为福建本省,而福建省市场容量相对有 限,专业的雷同加剧了学生就业的困难,降低了毕 业生的专业对口率,造成一定程度的教育资源浪 费。此外,由于缺乏特色,厦门市民办高职对于考 生的吸引力不足,也给学校的招生工作带来不小的 消极影响。 (五)民办高职校企合作困难重重 门市民办高职招生专业统计发现,各院校的主要专 第4期 郑若玲,等:民办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建议 47 “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根据专 业建设需要,利用双方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采用课 堂教学和企业实际操作有机结合的方式,造就应用 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 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以及提高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 展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J。目前厦门市民办高 职在校企合作上困难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校企合作缺乏互动,没有真正实现资源 工半读的意见》等有关校企合作法规政策之后,地 方政府未能制订相应的条例来指导实施,对合作双 方的权利和义务缺乏必要的监督和规范 J,在一定 程度上造成高校一方有积极性但没有主动权、企业 有主动权却没有积极性的现状,使得校企合作还处 于自发松散的状态。此外,由于多数高职院校校企 合作缺乏配套的法规管理和实时监控,也影响了校 企合作的实施质量。除了政策缺失外,厦门市尚未 的优化组合。当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虽然在思想上 受到重视,但在实践中贯彻情况不佳。尽管厦门市 民办高职院校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但普遍 是“学校为主、企业配合”的传统模式。每个高 校合作的企业都在4O个以上,多的达到近百家, 从合作企业的数量上来看非常多,但这些校外合作 多流于形式,真正参与学校专业设计、课程构建、 教材开发的非常少,往往停留在被动根据学校的要 求,提供必要的资金、物资或场所支持或者为学生 提供实习岗位上,很少参与人才培养的目标、计 划、方式的制定。 第二,校企合作中企业利益实现不足,积极性 不高。在实际合作过程中双方目标存在差异,高职 院校的目标在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更多的 是追求社会价值的实现;企业虽然也承担着一定的 社会责任,强调服务社会,但更为关心的是利润的 增长和成本的降低,归根到底追求的是经济价值, 因此在合作过程中缺乏义务感和紧迫感。此外,高 职学生由于受技术、实践能力、实习时间的限制, 到企业中实习或实训往往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企业 的正常生产和运行,同时有些专业涉及企业生产的 机密与知识产权问题,企业不愿意牺牲经济利益与 高职院校进行合作。再者,企业本来期望通过校企 合作享受到高校在人才培养和专业技术方面的支持, 但民办高职的师资水平很难满足这一期望。目前, 厦门市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较低,科研 能力相对薄弱,通过专业技术服务企业的能力不强, 无法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企业技术难题的解决 主要依赖从市场上获得更高层次的技术力量。这些 因素都导致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第三,规范和引导校企合作的政策和机构缺失。 校企合作得以顺利进行,不仅需要学校和企业双方 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政府出台法律保障和具体政策 的支持。我国自1996年和2006年分别出台《职业 教育法》、《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 建立专门负责设计、监督、考核和推行民办高职校 企合作的协调机构,使校企合作停留在倡导、研讨 和自由实践阶段,造成很多合作项目主要靠学校的 “关系和信誉”来维系,缺乏有效的外部机制保障。 例如,自1993年华夏学院创办至今的近20年,厦 门市民办高职院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一些 成绩。但从总体上看还不能完全适应海峡西岸经济 区建设的需要,大多数民办高校在办学经费、师资 队伍、招生、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仍面临诸 多困难。 二厦门民办高职可持续发展的 建议 (一)推进地方性民办高职法规建设,提高 评估质量,建立政府与高校间沟通常设机构 民办高职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策的规范和 引导。厦门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参照和吸取已颁行地 方性民办高校办学指导法规的省市经验,结合本市 民办高职发展特点和民办高校的特殊性,认真组织 调研,协助政府出台适应和推动民办高职发展的具 体指导性法规,为民办高职未来构建蓝图和指引道 路。在对民办高职的评估和检查方面,政府要正确 认识评估的意义和作用,明确评估和检查的根本目 的在于促进民办高职的健康持续发展,尽量避免重 复评估,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通过国家或省级整体 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高校,要减少评估的次数,将 对民办高校正常教学工作的干预和影响程度降到最 低,使学校集中精力搞好教学。虽然民办高职出资 兴办者是民间团体或企业集团,但其办学为民,通 过教育服务社会的公益性和公办高校是一样的。政 府应出台具体措施,帮助解决民办高职在办学中面 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例如,将厦门市办学情况较 好的民办高职纳入省级示范校名单,提高对民办高 职科研基金的资助额度,提高民办高校困难学生补 助等,通过一系列政策调整,使教育公共资源分配 48 集美大学学报 第12卷 趋于合理,使就读民办高职的学生获得公平对待。 此外,针对调查中民办高职院校普遍反映的与政府 部门沟通不畅现象,可以考虑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设立专职管理民办高校的机构,或者从现有机构中 调拨专员负责对民办高职的协调工作。 (二)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待遇,提高学校 吸引力 解决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待 遇,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提高教师薪金待遇, 办学者要树立正确的人才价值观,要认识到优秀教 师和管理者对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办学 经费的分配中对教师待遇适当倾斜,提高其收入水 平,对于部分紧缺专业教师和关键管理岗位,可以 考虑通过高薪手段吸纳人才;二是完善教师保障制 度,解除其后顾之忧,民办高校相比公办高校的主 要劣势在于工作人员没有编制,各项社会保障制度 相对落后,正因如此,厦门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队 伍中公立高校退休教师和年轻的高校毕业生占了很 大比重,教师的年龄结构分布表现为以50以上和 35岁以下人数居多的“哑铃型”,需要采取措施吸 引处于事业盛年的教师来工作,使教师年龄结构变 为更健康的以35—5O岁者居多的“纺锤型”,从 整体上促进教师和管理者队伍经验和教学水平的提 升;三是改善工作软环境,民办高职吸引人才除了 提高薪金和建立保障制度外,还要抓住学校办学自 主权大、体制灵活的特点,构建温馨、积极向上的 工作氛围,从工作和生活的细微环节人手关心教 师,提高其对于学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三)充分发挥招生的区位优势,扩大学生 规模,稳步推进注册人学 厦门市民办高职院校要扩大在校生规模,可以 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抓住学校所在地——厦门市 的区位优势做文章。厦门作为全国环境优美的海滨 宜居城市,经济相对发达,就业机会多,对于省内 乃至全国的考生都有相当的吸引力,在招生工作中 要突出这一特色,加大宣传力度。二是推进注册入 学的试点改革。注册入学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 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 “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新方 式,是扩展高职院校选拔人才的范围、应对考生数 量下降的重要举措,在扩大招生自主权、录取和培 养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从长 远来看,它能使学生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为素质 教育的实施、教育回归本质创造条件,同时,这种 学生选学校的新入学方式,也可促使学校进行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福建省自2011年起开始注册入学的 改革尝试,首批有十所高职院校被列入试点计划, 共计招生550人,但其中没有厦门的民办高校。厦 门高职院校应当积极争取试点机会,并在试点成功 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不仅逐步扩大接受注册入学的 高校数量,而且逐步开放注册入学的专业限制,使 民办高职院校通过这一招生举措解决在校生规模偏 低的问题。至于民办高校招生分数偏低的问题,在 现有招生体制短期内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民办高校 应当客观面对,除加强教学工作中基础知识的传授 力度外,还要发掘学生在动手与合作能力与意识等 方面的积极因素,进行因材施教,合理引导。 (四)民办高职结合自身基础和市场需要, 建立特色专业群 以特色求发展是民办高职长远的发展战略。厦 门地区集中了近十所民办高职院校,这些院校要想 摆脱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竞争,健康持久地生存和发 展,就必须依据自身师资、设备和办学传统的特点 等,做好定位和规划,突出办学特色。这需要政府 和学校双方共同努力来找准方向。就民办高职院校 自身而言,学校办学者要提高特色发展的意识,积 极向民办高职院校特色化发展较好的省市学习,如 陕西民办高职的外语专业,广东民办高职的玩具制 造专业等,借鉴其成功经验,同时发掘厦门市场发 展的特点并结合本校的职场需求、师资力量、经济 实力等,确定一两个专业群作为特色专业群;就政 府部门而言,则要加强管理和协调,做好引导工 作,帮助学校找准定位,使不同的高职院校有所分 工,并尝试帮助民办高职院校构建起校际间的教学 交流平台,使各校优势专业得以互补。 从具体的专业发展方向来看,厦门市民办高职 特色化办学的突破口主要有三个。一是激光电一体 化等先进的制造业和金融相关专业。厦门作为 “海西”建设的“桥头堡”,其发展目标是要打造 成为两岸金融中心和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这就需 要大量能够充实到生产一线的工科特别是金融和制 造相关专业的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民 办高职院校。由于这些专业成本投入巨大,政府应 在这方面应有所动作,比如在设备投入上对机电、 金融等办学基础较好的民办高职院校提供补贴支持 其专业发展。二是旅游相关专业。厦门市是全国知 第4期 郑若玲,等:民办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建议 49 名旅游胜地,和旅游密切相关的餐饮、酒店管理、 导游等专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调查显示不少民 办高职院校中的旅游专业就业率处在领先地位,应 规建设。政府要制定校企合作的法规,约束和规范 校企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证合作有法可依, 顺利进行。此外,建立由政府牵头、教育行政部门 主管的校企合作专门性管理机构,通过组织合作论 坛等方式,为民办高职和企业的合作搭建平台,协 调二者关系,促进校企合作双方的科学、协调、可 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得到进一步重视和优先发展。三是抓住厦门市与台 湾相近、人员联系和往来密切的地域和人文优势, 加强与台湾地区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互动, 将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做成一个在全国高职教育界有 影响力的品牌与特色项目。 (五)提高校企合作的质量 首先,民办高职院校要保持一定的合作企业规 模。由于民办高职普遍开设的某些专业学生数量 多,仅靠单个企业无法大量吸纳实习生,因此一定 数量的合作企业可以保证全体学生都获得实习岗 位。此外,在与企业的合作中,要重视从“数量 密集型”向“质量密集型”转变。例如,厦门某 民办高职x学院,在2011年度的校企合作会议上 打破以往光看数量的做法,每个专业选取少数几家 企业,校企双方共同开发教材、共同编制培养计 划,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与本校老 师共同讨论教学大纲,切实使企业深入到学校培养 工作的实践中,效果良好。其次,提高企业合作的 积极性。民办高校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科研水平,利 [1]陕西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EB/OL](2011一O6—23) [2011—10—11].http://www.shaanxi.gov.cn/0/106/ 2445.htIIl1. [2]中国人大网.[EB/OL](2011—07—21)[2011—10一 l1].http://www.npc.gov.cn/npc/xinwen/dfrd/bj/2007 一 O3/20/content362749.htm1._[3]广东省人大网.[EB/OL](2011—04—03)[2011—10—11] .h ̄p://www.rd.gd.cn/lfzw/lfgk/lfwj/200912/t20091230—— 96011.htm1. [4]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官方网站.[EB/OL](2011—08—23) [201 1一l0—1 1].http://www.xlnoc.cn/Article/ShowArti. cle.asp?ArticleID=17. [5]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官方网站.[EB/OL](2011—08—23) [2011—10—11].http://218.85.130.153:8080/xm— cuzsb/news.jsp?theId=152. 用学校资源切实为合作企业在职工继续教育、新产 品研制开发、新技术引进、设备技术改造等方面提 供支持,使企业的合作需求得到满足。政府也要出 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对实行校企合作、接纳高职学 生实习的企业在贷款、税收、资金补贴方面给予政 策优惠,运用经济利益杠杆的调节作用,激发企业 与民办高职院校合作的积极性。最后,加强相关法 [6]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官方网站.[EB/OL](2011—08 —23)[2011—10—11].http://218.5.98.9/tdzs/bkzn/ 201 1O4/77.htrn1. [7]蒋茂东.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困境与出路[J].山东水 利职业学院院刊,2010(1):2—5. (责任编辑:孙永泰) Diiculfties and Suggestions of Private Vocational Colleg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al【ing Xiamen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Examples ZHENG Ruo—ling,WANG Xiao-yong (Center for Research on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005,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zes Xiamen private vocational colleges’predicament,especially in students,teachers, school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etc,look for obstacles agains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 put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In our opinion,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s to make a space for a pe ̄on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is needs not only their own efforts,but also the help of government,public coUeges,community groups and widespread sup— port,especially government renewing ideas,policies and implementation support. Key words:Xiamen;private higher educa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