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语: 考 勤 (10) 守 纪 (10) 设计过程 (40) 设计报告 (30) 小组答辩 (10) 总成绩 (100)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 级: 电气1001 姓 名: 李二军 学 号: 201009020 指导教师: 张红生
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3年7月18日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1设计题目
1.1 具体题目
如下图1所示网络,系统参数为:
E115/3kV,XG115、XG310,L1L260km、L340km,
LB-C50km,LC-D30km,LD-E20km,线路阻抗0.4Ω/km,Krel1.2、
KrelKrel1.15,IB-Cmax300A、IC-Dmax200A、ID-Emax150A,Kss1.5,
Kre0.85
A9L18BCG132DE15G3L34图1 题目的线路图
试对保护2和保护9进行三段电流保护的设计。
1.2 要完成的内容
1.电流速断保护、限时速断保护以及过电流保护的动作电流、动作时限及灵敏度计算;
2.主保护的配置,其由电流速断保护和过电流保护担任或限时速断和过电流保护担任,并根据计算分析出其是否满足动作时限和灵敏度的要求;
3.后备保护的配置,由过电流保护担任,既可以作为本段的近后备,又可作为下段的远后备,并计算灵敏度和动作时限是否满足要求。
2 短路电流计算
2.1 最大运行方式等效电路的建立及短路电流计算
所谓最大运行方式,即在相同的地点发生相同类型的短路流过保护安装处的电流最大。最大运行方式下,线路阻抗最小,即发电机G1和G3并联运行。则有
1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XsminXG1ZL1//XG3ZL3 (2.1)
其中
XG1,XG3—发电机阻抗; ZL1,ZL3—线路L1,L2的阻抗。
将数据代入2.1得
Xsmin15600.4//10400.415.6
最大运行方式下其等效电路图如图2所示
BEAXsminXBCCXCDDXDEE
图2 最大运行方式等效图
母线D的最大短路电流
IkDmaxEXsminZB-CZC-D (2.2)
其中
E—系统等效电源的相电动势; ZB-C,ZC-D—线路LB-C,LC-D的阻抗。
将数据代入2.2得
IkDmax115/31.39kA 15.6500.4300.4EXG1ZA-B115/31.7kA
15600.4对于保护9只有G1供电则母线B的最大短路电流
IkBmax2.2 最小运行方式等效电路的建立及短路电流计算
所谓最小运行方式,即在相同的地点发生相同类型的短路流过保护安装处的电流最小。最小运行方式下,线路阻抗最大,即只有G1一台发电机运行。
XsmaxXG1ZL1 (2.3)
将数据代入2.3得
Xsmax15600.439
最小运行方式下其等效电路图2所示
2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BEAXsmaxXBCCXCDDXDEE
图3 最小运行方式等效图
母线D的最小短路电流
IkDminKEXsmaxZB-CZC-D (2.4)
3。 2其中
K—短路类型系数,三相短路取1,两相短路取
将数据代入2.4得
IkDmin3115/3kA 0.81239500.4300.43 保护的配合及整定计算
3.1 主保护的整定计算
3.1.1 电流速断保护
(1)保护2的电流速断整定。由IkDmax1.39kA知,保护2的电流速断保护动作值
kA 1.21.391.668Iset2=KrelIkDmax=
(2)保护9的电流速断整定。由IkBmax1.7kA知,保护9的电流速断保护动作值
kA Iset9=KrelIkBmax=1.21.72.04(3)灵敏度校验。保护2的最小保护范围由下式决定
Iset2E3= (3.1) 2XsmaxZB-Cz1Lmin其中
Lmin—电流速断保护的最小保护范围长度; z1—线路单位长度的正序阻抗。
将数据代入3.1得
3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1.6683115/3 239200.4L2minkm L2min-61.63保护9的最小保护范围
Iset9E3=2.04kA 2XG1z1L9minkm L9min=32.86L9min32.86100%100%54.8%15%~20% L160(4)动作时限的整定。保护2和9的速断保护要求能瞬时动作,其动作时限为0s。
综上所求:速断保护2的最小保护范围为负值,不能作为主保护;速断保护9的最小保护范围可以保护L1全长的54.8%,可作为主保护。 3.1.2 限时电流速断保护
(1) 保护2的限时电流速断整定。首先求保护1的电流速断整定值。
IsetK1relIkEmax
=KrelEXsminZB-CZC-DZD-E
由Iset1115/3kA 1.4315.6500.4300.4200.4kA知,保护2的限时速断的动作电流 1.43=1.2kA Iset2KrelIset1=1.151.431.64(2) 保护9的限时电流速断整定。
与保护3配合时,由图1分析可知保护9的限时电流受助增电流的影响。
保护3电流速断保护的整定值仍按躲开相邻线路出口短路整定为Iset但由于发电3,
机G1向系统注入电流的影响Iset9Iset3,故引入分支系数Kbra,其定义为
Kbra故障线路流过的短路电流
前一级保护所在线路上流过的短路电流则 KbraXzLXG3z1L3 Iset3G111Iset9XG3z1L3
4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
15600.410400.42.5
10400.4relset9Iset9KIKrelIset3 (3.2) Kbra保护3的电流速断整定值为
Iset3KrelIkCmax
=K=1.2代入3.2得
Iset9relEXsminZB-C
115/32.24kA
15.6500.41.152.241.03kA 2.5 与保护4配合时,由于保护4和保护8处安装了功率方向元件,电源G3被旁路在外。此时L3末端的短路电流为
I(3)K.L3.maxEXG1ZABZL311531.207(kA)
152416II(3)则 Iset.9KIII151.2071.388( kArelK.L3.max.1II取以上二者计算的较大值作为保护9的II段电流整定值,即Iset.9。 1.388(kA)(3)灵敏度校验。保护2的限时电流速断的灵敏系数为
Ksen2IkDmin0.810.51.3 Iset21.64不满足灵敏度的要求。
保护9的限时电流速断的灵敏系数为
Ksen9IkBmin1.471.061.3 Iset1.389其中IkBminE33115/31.47kA 2XG1z1L1215600.4不满足灵敏度的要求。
(4)动作时限的整定。保护2和保护9限时电流速断的动作时限一般取为0.5s。 综上所述,保护2和9的限时速断保护灵敏度不符合要求,不能用限时电流
5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速断作为主保护。 3.1.3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定时限过电流动作值的整定由下式决定
IsetKrelKssILmax (3.3)
Kre(1)保护2定时限过电流的整定。由题目已知可得保护2所在LC-D段最大负荷电流IC-Dmax200A,将数据代入3.3得
Iset21.151.52000.406kA 0.85(2)保护9定时限过电流的整定。由IB-Cmax300A,Kbra2.5可得保护9所在
LA-B段最大负荷电流
IA-Bmax300120A 2.5将数据代入3.3得
Iset91.151.51200.244kA 0.85(3)灵敏度校验。保护2的定时限过电流灵敏系数为
Ksen2IkDmin0.811.991.5 0.406Iset2满足灵敏度的要求。
保护9的定时限过电流灵敏系数为
Ksen9IkBmin1.476.021.5 Iset90.244满足灵敏度的要求。
(4)动作时限的整定。若流过母线E的过电流保护动作时限为0.5s,则保护2过电流保护的动作时限为
t20.5s0.5s1.0s
保护9过电流保护的动作时限为
t9t20.5s0.5s2.0s
3.2 后备保护的整定计算
保护2作为CD段近后备
6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KsenKsen21.991.5
保护2作为DE段远后备
Ksen其中IkEminIkEmin0.7281.81.5 0.406Iset2E33115/30.728kA 2XsmaxZB-CZC-DZD-E23920128保护2作为近,远后备均满足灵敏度要求。 保护9作为AB段近后备
KsenKsen96.021.5
保护9作为BC段远后备
KsenIkCmin0.9751.61.5 Iset9Kbra0.2442.5保护9作为近,远后备均满足灵敏度要求。
4 原理图的绘制
三段式电流保护的原理接线图如图4所示
≥1≥1≥1≥1
图4 三段式电流保护的原理接线图
7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5 结论
本次设计是针对保护2和9的三段式电流保护,为了线路的安全可靠,每个保护都须装主保护和后备保护。对每个保护的设计主要包括动作值的整定计算、动作时限的整定和灵敏度校验三部分。对于保护2而言,可将电源视作一个等效电源,对其进行三段电流整定,通过计算知保护2的电流速断和限时速断不满足要求,故不能将其作为主保护,采用过电流保护作为保护2的主保护,其后备保护可由保护3的过电流保护担任。对于保护9而言,属于两端电源供电,作为主保护其范围是线路AB段,同时也是其相邻线路的远后备保护。通过整定计算得出其三段保护的整定值,其中电流速断作为主保护,限时电流速断保护不满足要求,限时过电流作为本线路的近后备保护和相邻线路的远后备保护。
8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参考文献
[1] 张保会,尹项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2] 王维俭.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基本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3] 铁道部电气化工程局第一工程处[M].电气化铁道施工手册.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