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增长知识面的策略探究

来源:二三娱乐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增长知识面的策略探究

重庆合川瑞山中学 胡艳红

摘 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阶段语文教学要广泛阅读,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本文旨在探究课外阅读整本书的阅读意义,与广大语文老师探讨课外整本书的阅读策略,包括前期调查、阅读书目的选择、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等方面,以期改变目前语文教育只讲课本,光做试卷练习等不良现状,培养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221(2018)08-0091-02课外阅读作为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提倡多年,但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依然繁重,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整本书阅读甚至成为一种奢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深知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提倡课外阅读,要求学生精读整本书,同时加强对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指导,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天的读书时间、曾经精读过的书目、选书的原则以及课外阅读的收获,然后语文老师将班上学生情况汇总,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来选择精读哪一本书。

2.阅读书目的选择。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看书,但是所选书目往往比较随意,缺乏鉴别与选择,追随“流行”,因此,教师要在源头上把好阅读的质量关。教师给学生提供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详尽的读书方案。选择的书的部头不要太大,多选精神文化含量大的小书,多选“大家小书”“名家小书”。既要尊重学生兴趣,又要加以引导;既要有经典的正气,又要有流行的活气。不局限于文学,历史、哲学、思想、科学类经典也有所涉及,形成一个大的阅读背景和框架。追求会通的读书境界,所选的书兼顾古今中外,具有古今打通中外兼容、文理交叉的丰富性。

(二)具体实施

《中庸》里有句非常有名的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有“道”才能叫作“教”。所以学生在整本书的阅读中需要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的阅读,进而建立起整本书的阅读课程;让学生自觉的、个性化的、有创造性的阅读,并能相互交流阅读体会,充分保持学生的阅读的兴趣。

一、课外阅读整本书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2012版)就指出:“重视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聪明起来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整本名著的阅读显得不可或缺。

二、课外阅读整本书的实施

(一)前期准备

1.学情调查。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校学生整本书阅读现状,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阅读方案,应该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每

画出简单的示意图样,突出每一个景物的特征,在脑海中梳理描写顺序。教师还可以利用其他辅助教学方法,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改善枯燥无味的写作教学。

在熟读课文,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教师画出狼牙山简笔画,加以表示线索的板书,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可以看着简笔画,参照旁边的文字板书进行复述。

七、运用简笔画帮助学生学习诗词

由于古诗具有简练、委婉的用词特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对古诗词有厌恶之情。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巧用简笔画来辅助古诗词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时,根据诗中寓意,简笔勾勒出鸟儿在天空孤寂的飞翔,天上孤云的飘浮,只有高高的敬亭山默默伫立。发挥自身对艺术的敏锐观察力,描绘出一幅意境深邃的山水亭院图,启发学生对这首五言绝句的理解。

九、结语

简笔画以直观形象谁的诸学生视觉感观,把抽象的内容用直观的形式变成愉悦的形象,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记忆,使之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长久的印象,从而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简笔画这种教学手段,遵循的是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客观规律,其目的是以别具一格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为学生构筑理解课文的最佳思维流程。激发学生的灵感。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能切合学生实际、符合课文特点,恰如其分地运用简笔画这种教学手段,就一定能帮助学生学好语文。

八、运用简笔画帮助学生复述课文

复述是口头训练的一种重要方式。有些课文可以运用简笔画理清线索,帮助复述。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

2018年8月上半月刊· 91 ·

1.时间有保障。课外精读整本书重点应放在高一、高二进行,可将主要时间段安排每周的阅读课上,高一、高二年级每周至少开设两节阅览课,教师可以调整自己的课堂,实际再增加课时,也可以利用年级安排的自习课,同时充分利用各个假期的集中时间。

2.阅读有计划。制定准备读书笔记:学校应该为学生统一订购规范的读书笔记本,格式全面,内容丰富,便于学生及时积累整理读书心得与体会。要求学生会做分类摘记;会写读后感或赏析文章,每年不少于4篇,每篇不少于500字;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方法勤指导。

(1)读书的几种方法。朱光潜提出,每本书都要读上三四遍,第一遍只求粗通大意,第二遍就要求透懂,抱着字典,一字一句都不肯放过,词义和语法都要弄通,这一遍费力最多,收获也最大;第三遍通读,就是侧重全书的布局和首尾呼应的脉络以及叙事状物的一些巧妙手法……我有时还选上几段来反复诵读,到能背诵的程度。比如细读法:逐章细读,如梭罗的《瓦尔登湖》;选章(篇)细读,如《海子的诗》;主题阅读,如“走进王安石”;自由阅读,如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情境阅读,如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

(2)“读记结合”。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接受的信息量较多,内容也丰富多彩。对于一些优美的语段,或富有哲理性的语句,我们要求学生勾勒出来。或摘抄,或剪贴,或写成读书笔记,把阅读的精华储存起来,日后梳理整合,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日积月累,既扩大了知识面,也积累了一些写作的素材。

(3)“读思结合”。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把“读”和“思”有效地结合起来,在阅读的同时思考和消化,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学生在很多时候,读书只是为了满足心理上的猎奇,没有更高的目标要求,往往只停留在了解故事情节的肤浅层面上。时间久了之后,就是情节也会逐渐淡忘得一干二净。这主要是由于缺乏思考造成的。因此,我们提倡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多做一些深层次的思考分析,并及时把自己瞬间产生的想法记录下来,逐步养成勤思考的习惯。

4.结合课堂教学。精心选择指导内容。当今的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不是方法,而是内容,所以需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加工整合设计。一部名著少的几万字,多的几十万字,而一节课的时间只有四十五分钟,那么语文教师在名著阅读指导中就需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此时,教什么绝对比怎样教更重要。教师在阅读指导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名著导读”中“内容介绍”“阅读建议”“精彩片段”“专家点评”“探究思考”五块内容。坚决杜绝整本书阅读指导的随意化、平面化、定义化及无主导价值现象的发生。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描写保尔的一次自杀经历,就应该引导学生回归人性脆弱的本身,而不应该将保尔“伪圣化”,否则,学生就会敬而远之。当然,也应鼓励语文教师积极探索,寻找阅读指导的新的突破口。

定期安排阅读专题。关于本书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

· 92 ·2018年8月上半月刊

让学生课外搜集材料,然后在班上交流。每本书安排三到五个专题,让学生自己去查找搜集材料,归纳整理之后拿到班上交流,或出成板报形式。这样,结合社会上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安排内容丰富生动的专题阅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经常做这样的阅读专题训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思、善于探究的习惯,也提升了他们的思想素养和文化素养。

5.教师的读写坚持原则。严文井说,读书,人才更像人;我觉得,只有读书,语文老师才像个语文老师 ,而语文,就是要要求老师和学生一起读书写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不能光督促学生读书作文,自己也应该坚持读书,并能够坚持写作。

(三)检查评价

在教师有序地带领下,学生逐渐养成精读一本书的好习惯,同时也要及时地进行检查、测评,督促学生课外自主地阅读书籍。

1.教师对读书笔记的检查每星期一次,常抓不懈。检查阅读内容是否合适,材料摘抄是否准确,阅读量是否充分,简评是否恰当独到等等。老师应该不定期对各班读书情况进行抽查,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树立榜样,确保课外阅读落在实处。

2.阅读交流。在课外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有的往往是走马观花式的所获,常常是理解不透、记忆不牢的。为了使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记牢,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我坚持每周安排一节读书交流课,也称为读书报告会,让学生轮流上台,内容可以是“作者介绍”“内容梗概”“精彩片段摘抄”“人物事迹”“心得体会”等。把看来的材料信息归纳整合,提取精华,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讲给或说给大家听,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从而转化成知识和能力。

3.班集应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载体开展阅读宣传,推介精读书目,选择一定主题的内容进行宣传。

整本书的阅读,需要教师做好前期调查与书籍准备,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方法指导,一定要加强各种方式的检查与测评,比如读书报告会,课前故事推介等等,落到实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自己的阅读习惯,循序渐进地进行整本书的精读!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我强烈呼吁高中学生一定要对整本书进行精心阅读!高中阶段,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本文所探究的课外阅读整本书的阅读意义,以及课外阅读整本书的相关指导策略,希望能够很好地改变目前语文只讲课本,或光做试卷练习等等一系列的不良现状!

参考文献:

[1]曹勇军.曹勇军和他的语文理想国[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

[2]黄厚江.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20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