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创建良好的教室环境

来源:二三娱乐


创建良好的教室环境

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一般指整洁的室内学习环境,和谐的人际环境和健康的文化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周而复始的有效运转,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简单的谈一下我的做法:

(一) 要善于布置安静幽雅的学习环境

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存环境,特别是作为按照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而设置的学习环境,应迁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思想、行为、习惯和气质的形成。因此在设计室内学习环境时,我做到以下几点:

1、条理整洁,舒心怡神。教室内应该整洁卫生,窗明几净。器物不得乱放,墙壁不得涂画。学习的课本,作业要放置有序。除本节课必须的书籍文具外,桌面上尽量不放其他的书籍、薄本等,以免文具散乱,“书山”迭现,诱发学习随意、杂乱的不良习惯。

2、座列井然,整齐划一。教室内,桌凳要规定座距行间,定点排列;座位横看成行,竖看成线;学生高矮座列有序,使人感到整齐和谐。桌椅排列,除了重视整体的美观,还应尽量避免座位间不必要的相连,同时给教室的周边让出一定的空间,尽量避免“教室死角”的产生。

3、注重黑板的装饰。前黑板左侧名人名言,一般每人每天一句。开学初,有些同学写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天天行不怕千万里,日日做不怕千万事。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4、创设浓郁的文化氛围。教室和走廊可适量张贴中国和世界地图,古今中外著名人物画像,名言警句等,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和追求真善美的感情,使学生的人为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同时应注意各类图画的数量和色彩与教室气氛协调一致,以防干扰教师的注意力。

(二) 善于创造和谐民主的人际环境

1师生之间关系和谐。首先从自己做起,自塑良好的形象:端正大方,平易近人;多才多艺,开拓进取;热爱本职工作,有较高的师德修养。其次要能真诚关心、热爱学生,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使学生感到可亲可敬,是自己学习的楷模。这样,教师的“传道授业”才能通过学生感情的“过滤”和“催化”,变成学生的需求和行动。当师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形成尊师爱生的氛围时,才能真正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2学生之间团结友爱。同教师一样,学生也是教学环境的主人,在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提倡同学之间在学习上互帮互助。成立学习互助组;生活上一人有难众人相助,多次开展向希望基金会捐款活动;思想上相互交心,彼此理解;感情上亲密融洽,真正形成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和谐氛围。

3师生共建文明班风。学生在班集体中,思想和行为容易受到班集体风气的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这就要求教师强化班风建设,运用集体力量去影响每一个同学的行为,进行养成教育。我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班级精神”和“奋斗目标”,针对初一学生年龄的特征提出了“勤勉、创新”“文明、上进”等具有感召力、激励性话语作为班风建设的主要内容,使之在学生内心深深扎根,并成为自觉遵守的准则,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配合政教处班内体制改革的实施,使班内民主气氛更浓。

(三) 能创造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

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学生通过影视、书刊等渠道接受越来越多的社会信息,这无疑起到开阔眼界和思路的作用。但是,社会的信息本身是良莠混杂的。青少年社会经验少,识别能力弱,对各种信息往往不易正确分辨选择,可能对积极的信息持怀疑或排斥态度,而去追求一种不健康的信息,这就容易形成“信息污染”。例如,由此出现的“追星”“早恋”等。因此,我们对涌入学校的各类社会信息进行及时的筛选、转释,保留有利于教学、有益于学生健康发展的信息,并利用优质信息排除劣质信息的干扰,形成正确的舆论向导。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分辨和选择信息,用优质的信息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形成健康的舆论环境。同时我们把班级小报办得异彩纷呈,生动活泼,使之成为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舆论阵地,成为学生施展才能,发挥特长的天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学习起到很好的向导作用。

有人说音乐能净化人的心灵。那么环境呢?同样可以。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就如同一股清泉,流入学生的心田,冲刷掉不和谐的音符,使学生保持一颗纯真的心。这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的初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