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3朝阳市数学新初一分班试卷含答案

来源:二三娱乐
2023朝阳市数学新初一分班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一幢教学楼长40米,在平面图上用8厘米的线段表示,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A.1∶50

B.1∶500

C.50∶1

D.500∶1

2.一个长6cm、宽4cm、高12cm的牛奶盒装满牛奶,明明不小心洒了一些(图中空白部分),洒出( )mL牛奶。(纸盒厚度忽略不计)

A.36 B.72 C.144

33.一堆煤的是120吨,求这堆煤有多重.不正确的算式是( )

43A.120×

4A.锐角三角形

B.120÷3×4

3C.120÷

4C.钝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1,这个三角形不可能是( )。

B.直角三角形

15.学校电脑班有女生18人,比男生人数的少2人,电脑班有多少男生?设男生有x

3人,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 1A.18-x=2

31C.x+2=18

31B.x-2=18

31D.(x+2)×=18

36.一个长方体,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它的长是8cm,宽是5cm。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少是( )cm2。 A.130

B.200

C.210

D.288

7.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9小时行驶了720千米,距离乙地还有240千米。照这样行完全程,还需要几小时?以下几种方法中,解答错误的是( )。 A.设还需要x小时。C.2407209

8.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720240 9xB.设还需要x小时。D.9720240

9240 720x

A.用四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是720 B.图中圆锥直径是圆柱的3倍,所以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相等

C.两个质数的和不一定是偶数

9.从2019年12月1日起,海安主城区部分机动车道路实行停车收费,标准如图。王叔叔在一类区域停车3.8小时,需要缴( )元停车费。 机动车道临时泊位停放收费标准

计时收费 区域等级 车辆类型 日最高收费首小时内(元/小时) 一类区域 二类区域 A.16 小型车 小型车 B.15.6 5 4 C.17 首小时后(元/小时) 2 1 25 20 D.10.6 首小时后,不足半小时按半小时收费 (元) 备注

10.用灰、白两种六边形瓷砖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拼成图案,继续拼下去,第10个图案中有( )块白色瓷砖。

第1个 第2个 第3个 A.10

B.40

C.42

D.60

二、填空题

11.4.05L(________)mL 3时20分=(________)时

412.的分数单位是(________),再加上(________)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

94数;的分子加上12,为使分数值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________)。

9十

13.如果ab11(a、b都是非零自然数),a、b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a、b最小公倍数是(________)。

14.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后,拼成的一个近似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12.56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15.一个长方形操场。周长为300米,长和宽的比是3∶2,长有(________)米,宽有(________)米。

16.育才小学操场长120米,宽40米。在平面图上用10cm表示宽,该图的比例尺是(______),平面图上长是(______)cm。

17.一个圆柱,如果把它的高截短3 cm,表面积就减少94.2 cm2,它的底面半径是(____)cm,体积减少(______)cm3.

18.三个数的平均数是30,其中两个数是24和16,第三个数是________。

19.一件商品,按现在的价格,利润是成本的26%,若成本降低10%,按现在的价格,利润是成本的(______)%。

20.如果平行四边形ABCD的三个顶点A、B、C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分别是A(5,6)、B(2,3)、C(6,3),那么顶点D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分别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21.直接写出得数。

102-67= 2.6+4= 8.4÷0.7= 0.32=

117294+= 2-= ×= 4÷= 483756二十

2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每小题3分) 9.7-3.79+1.3-6.21 (

7443-)×3×8 8÷-÷8

55128837156751.25×(4+0.8)×2.5  ××

9416419131913二十

23.解方程或比例。

3130.5x4.520.5 xx0.375 x:2:

453二十

24.一本书共240页,小红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小红第二天要从第几页看起?

25.某商店购进一批鞋子,每双售出价比购进价多15%.如果全部卖出,则可获利120元;如果只卖80双,还差64元才够成本.鞋子的购进价每双多少元?

226.一个书架有上、下两层,下层书的本数是上层书本数的.如果把上层的书搬30本放

5到下层,那么两层书的本数同样多.原来上、下两层各有多少本书?(先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再解答) 上层:下层:

27.一个人从县城骑车去乡村。他从县城骑车出发,用30分钟时间行完了一半路程,这时,他加快了速度,每分钟比原来多行50米。又骑了20分钟后,他从路旁的里程标志牌上知道,需要再骑2千米才能赶到乡村,求县城到乡村的总路程。 28.有一个圆柱形铁皮汽油桶,底面直径4分米,高是6分米. (1)做这个油桶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2)这个油桶可以装汽油多少升?

29.同一品牌的饮料,超市有两种包装,同时开展促销活动。第一种:3升,原价48元,现打八五折出售;第二种:4升,原价60元,买一大瓶送一小瓶0.5升的。哪种规格饮料的单价便宜一点? 30.

全月收入不满800元 全月收入超过800元,到1300元的部分 全月收入超过1300元,到2800元的部分 全月收入超过2800元,到5000元的部分 免税 缴超过部分5%的税。 缴超过部分10%的税。 缴超过部分15%的税。

(1)张红父母10月份的收入分别是1250元和2570元。他们两人10月份各需缴税多少元?

(2)吴老师上月交个人所得税60元,请算出吴老师上月的总收入是多少元?

31.将一些小圆点按一定的规律摆放,所得到的图形依次为第1个图形、第2个图形、第3个图形、第4个图形.如下图所示,各个图形的小圆点个数依次是6个、10个、16个、24个……

第1个图形 第2个图形 第3个图形 第4个图形 (1)第8个图形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点?

(2)已知连续两个图形的小圆点的个数差是100个。这两个图形分别是第个______图形和第个______图形.

32.观察下面几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111111111111①  ②  3412341245204520(1)根据你的发现再写两组这样的算式: (2)根据发现的规律,计算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1111612203011 7290【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分析】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将40米化为4000厘米,然后用8∶4000化简即可解答。 【详解】 40米=4000厘米 8∶4000=1∶500 故答案为:B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比例尺的理解与应用。

2.A

解析:A 【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洒出部分的体积是长6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小长方体体积的一半。先求出小长方体的体积,再除以2即可解答。 【详解】 6×4×3÷2 =72÷2

=36(立方厘米)=36(毫升)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考查长方体的体积,明确空白部分的体积是小长方体体积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

3.A

解析:A 【详解】 略

4.C

解析:C 【分析】

根据题意,等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可能是2∶2∶1或2∶1∶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分别计算出最大角的度数,据此判断三角形的种类。 【详解】

第一种:2+2+1=5

2180°×=72°

5第二种:2+1+1=4 2180°×=90°

4这个三角形可能是锐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比的应用。根据等腰三角形的特点,分别求出最大角占内角和的分率是解题的关键。.

5.B

解析:B 【分析】

11根据题意,设男生有x人,男生人数的少2人是女生人数,即x-2=18,据此列方

33程。 【详解】

解:设男生有x人。 1x-2=18 31x=18+2 31x=20 3x=60 故答案为:B。 【点睛】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6.C

解析:C 【分析】

由长方体有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可知:长方体的长和高相等或宽和高相等,要使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少,高应与宽相等,根据长方体表面积公式:S=(ab+ah+bh)×2,带入数据计算即可。 【详解】

(8×5+8×5+5×5)×2 =(40+40+25)×2 =105×2 =210(cm2)

答: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少是210cm2。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高应与宽相等时表面积最小。

7.B

解析:B 【分析】

用比例:设还需要x小时,可以根据路程÷时间=速度(一定),列出正比例算式进行解答;

算术法:先用路程÷时间,求出速度,再用剩下的路程÷速度=还需要的时间;也可以先求出已行驶路程包含几个240千米,用已用时间÷包含的240千米份数,就是240千米对应时间。 【详解】 根据分析: A. 比例关系正确;

B.比例两边不统一,选项错误; C.算式正确; D.算式正确。 故答案为:B 【点睛】

关键是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用比例解决问题关键是确定比例关系。

8.C

解析:C 【分析】

逐项分析,找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即可。 【详解】

A.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原题说法错误。

B.圆锥直径是圆柱的3倍,可以得到圆锥半径是圆柱的3倍,设圆柱的半径为r,那么圆1锥的半径就是3r,圆柱的体积V1=πr2h,圆锥的体积V2=π(3r)2h=3πr2h,圆锥的体

3积是圆柱体积的3倍。

C.2+3=5,两个质数的和是奇数,3+5=8,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所以两个质数的和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原题说法正确。 故选择:C 【点睛】

此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以及有关质数问题,知识面较为广泛,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9.C

解析:C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王叔叔的停车费用为第一小时收费5元,后面的2.8小时按3小时计算,每半小时收费2元,据此解答。 【详解】 5+(4-1)÷0.5×2 =5+3÷0.5×2 =17(元) 故选择:C 【点睛】

此题考查了有关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明确题意,找出数量关系,认真解答即可。

10.C

解析:C 【分析】

观察图形发现,第一个图案有白色地砖6块,后边每多一个图案,则多4块白色地砖,根据这个规律,可确定第n个图案中有白色地砖的数量。 【详解】

结合图形,第一个图案有白色地砖6块,后边每多一个图案,则多4块白色地砖,根据这个规律,可确定第n个图案中有白色地砖:4n+2块, 第10个图案中有白色瓷砖: 4×10+2 =40+2 =42(块)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图形的变化类问题,解题关键是图形结合,发现规律。

二、填空题 11.3

【分析】

1升=1000毫升;1时=60分,再根据单位转换的方法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134.05L(4.05×1000)mL=4050 mL;

1120分=(20÷60)时=时,3时20分=3时。

33故答案为:4050;3。 【点睛】

本题考查单位换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单位之间的进率。

13十

112.27

9【分析】

41的分数单位是,最小的质数是2,2里面含有18个这个的分数单位,用2里面含有的

9944分数单位个数减去里面含有的分数单位个数即可;的分子加上12变为16,扩大到原

99来的4倍,要使分数值大小不变,分母也应扩大到原来的4倍,变为36,加上27,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41的分数单位是;18-4=14,再加上14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994的分子加上12,为使分数值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27。 9【点睛】

明确分数单位的意义、质数的含义、熟练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b a 【分析】

根据ab11可知,a和b存在倍数关系;两个数为倍数关系时:最大公因数为较小的数,较大的那个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如果ab11(a、b都是非零自然数),a、b的最大公因数是b,a、b最小公倍数是a。 【点睛】

明确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24 【分析】

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用长方形的长×2,求出圆的周长,进而求出圆的半径,根据圆的面积S=πr2,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详解】 12.56×2÷3.14÷2 =12.56÷3.14 =4(厘米) 3.14×42 =3.14×16

=50.24(平方厘米) 【点睛】

此题考查了圆的面积与周长的综合运用,明确长方形和圆之间的关系,先求出圆的半径是解题关键。

十 15.60 【分析】

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出长与宽的和,长占长与宽和的,宽占长与宽和的,根据比的应用即可求得。 【详解】 (300÷2)× =150× =90(米) (300÷2)× =150×

解析:60 【分析】

32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出长与宽的和,长占长与宽和的,宽占长与宽和的,

3232根据比的应用即可求得。 【详解】 3(300÷2)×

323=150×

5=90(米) 2(300÷2)×

322=150×

5=60(米) 【点睛】

根据按比例分配计算出长和宽各是多少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16.1∶400 30 【分析】

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进行分析。 【详解】

10厘米∶40米=10∶4000=1∶400 120米=12000厘米 1

解析:1∶400 30 【分析】

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进行分析。 【详解】

10厘米∶40米=10∶4000=1∶400 120米=12000厘米 12000÷400=30(厘米) 【点睛】

比例尺没有单位名称。为了方便,通常把比例尺的前项化作1(图上距离大于实际距离的,常把后项化为1)。

17.235.5 【解析】 略

解析:235.5 【解析】 略

十 18.50 【解析】 【详解】

三个数的平均数是30,由此可知三个数的和是30乘3得90,其中的两上数已知,24加16得40,而第三个数即90减去40得50。

解析:50 【解析】 【详解】

三个数的平均数是30,由此可知三个数的和是30乘3得90,其中的两上数已知,24加16得40,而第三个数即90减去40得50。

19.40 【分析】

把原来成本看作单位“1”,假设原来成本是100元,原来的利润是100×26%=26(元),原来的售价是100+26=126(元);若成本降低10%,是100×(1-10%)=90(元

解析:40 【分析】

把原来成本看作单位“1”,假设原来成本是100元,原来的利润是100×26%=26(元),原

来的售价是100+26=126(元);若成本降低10%,是100×(1-10%)=90(元),售价不变,此时的利润是126-90=36(元),利润是成本的36÷90=40%。 【详解】

假设原来成本是100元, 原来的售价是:100+100×26% =100+26 =126(元)

降低后成本是:是100×(1-10%) =100×90% =90(元)

按现在的价格,利润是成本的:(126-90)÷90 =36÷90 =40% 【点睛】

本题运用后来的利润除以降低后的成本进行解答即可。

20.(9,6) 【分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ABCD的特征,点D与点A在同一行,又因为点C比点B所在的列数多6-2=4列,则点D比点A所在的列数也多4列,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A(5,6),5+4=9

解析:(9,6) 【分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ABCD的特征,点D与点A在同一行,又因为点C比点B所在的列数多6-2=4列,则点D比点A所在的列数也多4列,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A(5,6),5+4=9

所以点D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分别是(9,6)。 【点睛】

能够准确确定点D和点A在同一行、且两点相差的列数相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列数在前,行数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

三、解答题

21.35;6.6;12;0.09; ;1;;5 【分析】

根据整数小数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解答。

【详解】

102-67=35 2.6+4=6.6 8.4÷0.7=12

解析:35;6.6;12;0.09;

516;1;;5 1287【分析】

根据整数小数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解答。 【详解】

102-67=35 2.6+4=6.6 8.4÷0.7=12 0.32=0.09

512913217645+== 2-=1 ×= 4÷=4×=5 487561212124837【点睛】

直接写得数时,注意数据特点和运算符号,细心解答即可。

二十 22.0;5;9 15;; 【详解】

9.7-3.79+1.3-6.21

=(9.7+1.3)-(3.79+6.21) =10-10 =0 (-)×3×8 =24×-24× =14-9 =5

解析:0;5;915;2;

19 105 19【详解】

9.7-3.79+1.3-6.21

=(9.7+1.3)-(3.79+6.21) =10-10 =0 (

73-)×3×8 12873-24×

812=24×

=14-9 =5 448÷-÷8 55415=8×-×

584=10-=9

1 109 101.25×(4+0.8)×2.5 =1.25×4.8×2.5 =1.25×8×0.6×2.5 =10 ×0.6×2.5 =15

8371 941648371= 941648317= 9441687=1 91689= 916=2

15675×× 19131913===

5657 19131913567 1913135 19二十 23.;; 【详解】

(1)0.5x-4.5×2=0.5 解:0.5x-9+9=0.5+9 0.5x÷0.5=9.5÷0.5

x=19 (2) 解:x=0.375 x=0.375÷ x=0.375×4 x

解析:x19;x1.5;x【详解】

(1)0.5x-4.5×2=0.5 解:0.5x-9+9=0.5+9 0.5x÷0.5=9.5÷0.5 x=19

18 53(2)xx0.375

41解:x=0.375

41x=0.375÷

4x=0.375×4 x=1.5

31(3)x:2:

5313解:x=×2

5316x= 5361x=÷ 536x=×3 5x=

18 5【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等式的性质,以及比例基本性质解方程的能力,解答时注意对齐等号。

二十

24.240×16+1=41(页) 【解析】 【详解】

解析:240×+1=41(页) 【解析】 【详解】 略

25.8元 【解析】 【分析】

根据每双售出价比购进价多15%,可获利120元,可知购进价为单位“1”,120元对应的分率是单位“1”的15%,由此求出购进价;再根据只卖80双,还差64元才够成本,可求出

解析:8元 【解析】 【分析】

根据每双售出价比购进价多15%,可获利120元,可知购进价为单位“1”,120元对应的分率是单位“1”的15%,由此求出购进价;再根据只卖80双,还差64元才够成本,可求出80双鞋子的售价;根据80双的售价求出每双鞋子的售价;然后根据每双售出价比购进价多15%,进一步求出每双鞋子的购进价. 【详解】

解:鞋子的购进价是:120÷15%=800(元), 80双鞋子的售价是:800﹣64=736(元), 每双鞋子的售价是:736÷80=9.2(元), 每双鞋子的购进价是:9.2÷(1+15%)=8(元). 答:鞋子的购进价每双8元.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找准单位“1”的量,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再确定比较量对应的分率,进一步解答即可.

26.;上层:100本;下层:40本 【详解】

30×2÷(1-)=100(本) 100×=40(本)

解析:【详解】

230×2÷(1-)=100(本)

52100×=40(本)

5;上层:100本;下层:40本

27.18千米 【分析】

首先单位不统一,先统一单位,2千米=2000米。根据题意可知,要求县城到乡村的总路程,需要知道时间和速度两个条件,可速度也是未知的,可以先设原来的速度是每分钟行x米,然后再列方程

解析:18千米 【分析】

首先单位不统一,先统一单位,2千米=2000米。根据题意可知,要求县城到乡村的总路程,需要知道时间和速度两个条件,可速度也是未知的,可以先设原来的速度是每分钟行x米,然后再列方程计算。 【详解】

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30x=(x+50)×20+2000 解得:x=300

300×30×2=18000米=18千米 【点睛】

本题的关键是以速度为桥梁列方程计算。

28.(1)100.48平方分米 (2)75.36升 【解析】 【详解】

(1)3.14×(4÷2)2×2+3.14×4×6=100.48(平方分米) (2)3.14×(4÷2)2×6=75.36(立

解析:(1)100.48平方分米 (2)75.36升 【解析】 【详解】

(1)3.14×(4÷2)2×2+3.14×4×6=100.48(平方分米) (2)3.14×(4÷2)2×6=75.36(立方分米) 75.36立方分米=75.36升

29.第二种 【详解】

48×85%÷3=13.6(元) 60÷(4+0.5)=(元) 13.6>

答:第二种便宜一点。

第一种:现价=原价×折扣。单价=现价÷3升 第二种:单价=原价÷(4升+0.5升)

解析:第二种

【详解】

48×85%÷3=13.6(元) 60÷(4+0.5)=13.6>

40 340(元) 3答:第二种便宜一点。

第一种:现价=原价×折扣。单价=现价÷3升 第二种:单价=原价÷(4升+0.5升)

30.(1)22.5元;152元 (2)1650元 【分析】

(1)1250元属于全月收入超过800元,到1300元的部分,计算出超出800元的部分,再乘5%;分别求出超过800元,到1300元的部分和超

解析:(1)22.5元;152元 (2)1650元 【分析】

(1)1250元属于全月收入超过800元,到1300元的部分,计算出超出800元的部分,再乘5%;分别求出超过800元,到1300元的部分和超过1300元,到2570元的部分,的缴税金额,再求和即可。

(2)收入在1300元时缴税金额为25元,由(1)可知吴老师上月收入在1300到2570之间,即吴老师的缴税金额分为5%税率部分和10%税率部分,进而求出超过1300元部分,在加上1300,就是吴老师上月的收入。 【详解】

(1)(1250-800)×5% =450×5% =22.5(元)

(1300-800)×5%+(2570-1300)×10% =500×5%+1270×10% =25+127 =152(元)

答:他们两人10月份各需缴税22.5元、152元。 (2)60-(1300-800)×5% =60-500×5% =35(元) 35÷10%=350(元) 1300+350=1650(元)

答:吴老师上月的总收入是1650元。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税率问题,解题时要注意税率随着缴税金额的变化而变化。

31.(1)76个 (2)49,50 【详解】 (1)观察图形可得

第1个图形中有个4+1×2=6小圆点 第2个图形中有4+2×3=10个小圆点 第3个图形中有4+3×4=16个小圆点 第4个图形中有4+

解析:(1)76个 (2)49,50 【详解】 (1)观察图形可得

第1个图形中有个4+1×2=6小圆点 第2个图形中有4+2×3=10个小圆点 第3个图形中有4+3×4=16个小圆点 第4个图形中有4+4×5=24个小圆点

通过总结可得,第8个图形有4+8×9=76个小圆点: (2)第n个图形中,小圆点的个数为:4+n(n+1)=(n²+n+4)个。 第n-1个图形中,小圆点的个数为:4+(n-1)n=(n²-n+4)个。 它们的差是:2n=100,所以n=50

所以这两个图形分别是第50个和第49个图形。

32.(1)= ; = ; (2) 【分析】

(1)根据已知的算式可知,两个连续自然数的倒数的差与它们倒数的乘积相等,据此再写两组算式即可。

(2)将拆分成++++……++,再通过加减相互抵消,求得结

111111解析:(1)= ;

56305630111111= ; 674267422(2)

5【分析】

(1)根据已知的算式可知,两个连续自然数的倒数的差与它们倒数的乘积相等,据此再写两组算式即可。

1111(2)将6122030111111111111拆分成++++……+8923344556729011+,再通过加减相互抵消,求得结果即可。 910【详解】

111111(1)= ;

56305630111111= ; 674267421111(2)612203011 7290111111111111=++++……++

8991023344556=2-2= 511 10【点睛】

根据已知算式找到两个算式的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再根据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