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5:
怀化学院“⼗⼆五”校园建设规划
校园建设是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围绕“⼗⼆五”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标任务,为了科学合理地实施基本建设与基础设施改造,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划。⼀、学校概况
怀化学院创建于1958年,前⾝为怀化师范⾼等专科学校,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占地1010亩,建筑⾯积40万平⽅⽶,分东、西两个校区办学。拥有⽂、理、教、⼯、管、经、法、农等⼋⼤学科门类,是以本科教育为主,师范教育与⾮师范教育并重,为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开放性、应⽤性、多科性的教学型本科院校。学校现有19个教学系、部,设39个本科专业。馆藏图书106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9900万元。全校现有教职⼯949⼈,现具有正⾼职称的教师69⼈,副⾼职称教师206⼈,博⼠、硕⼠学位的教师分别为51⼈、357⼈,省级学科带头⼈2⼈,省级学科带头⼈培养对象3⼈,湖南省“121⼈才⼯程”⼈选7⼈;全⽇制本、专科学⽣近14500⼈,成⼈教育学⽣5000⼈,外国留学⽣12⼈。
学校拥有国家级特⾊专业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特⾊专业7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3
个,省级实践教学⽰范中⼼3个,省级基础课教学⽰范实验室1个,省级基础课教学实验室5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优秀实习基地6个。拥有民族药⽤植物资源研究与利⽤湖南省重点实验室,9个中央与地⽅共建基础实验室,14个中央与地⽅共建特⾊优势学科实验室。
“⼗⼀五”期间,学校党委以“⼀个中⼼、两个突破”为引领,坚持⾛内涵式发展的强校之路,即:以育⼈为中⼼、在⼈才培养模式创新上和在学科专业创特⾊上有所突破,把解决规模扩⼤、空间拓宽、数量增长引发的教学、管理、服务等⽭盾问题作为重要抓⼿,加⼤资源整合⼒度,着⼒提⾼教育质量,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度认可。2000年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南省⽂明单位”、“湖南省⽂明⾼校”、“全国精神⽂明建设⼯作先进单位”。⼆、规划⽬标1.办学规模
根据《怀化学院“⼗⼆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学校预计在校⽣总规模达到1.6万⼈,其中全⽇制本、专科⽣15500⼈。扩⼤继续教育规模,确保年均成⼈教育在籍⽣折合不低于500⼈;发展⾮学历教育,完善继续教育运⾏机制。⼤⼒拓展留学⽣教育。2.办学条件
校园占地⾯积逐步扩充⾄1200亩左右。加⼤对实验室、
实习场所等教学科研⽤房的建设和改造⼒度,新增建筑⾯积6万平⽅⽶以上。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2亿元以上。馆藏图书达到130万册以上。3.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到2015年,学校在职教职⼯数量达到1100⼈左右,专任教师所占⽐例不低于总数的65%,其中⾼级职称约占45%,具有硕⼠以上学位的教师约占80%,具有博⼠学位的约占20%,学缘结构明显优化。凝聚⼈才队伍,注重培育创新团队及拔尖创新⼈才,⼒争每个重点建设学科有1名有影响的学科带头⼈、6-9名学术⾻⼲;每个专业有2名教授、4-5名副教授、3-4个教学团队。建⽴符合应⽤性学科专业发展需要的“双师型”队伍。4.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以培育优势特⾊学科、孕育应⽤学科与新兴学科、扶持重点发展新专业的⽀撑学科、构建“申硕”学科群为基本策略,创建⼀批⽅向明确、队伍稳定、基地完善、成果丰厚、特⾊鲜明的重点建设学科和学科培育点。集中建设15个符合新增硕⼠学位授予⽴项建设单位要求、对⼀级学科有⽀撑作⽤的的⼆级学科;⽴项建设10个重点建设学科和学科培育点,培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农学等学科门类的应⽤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整合⼈才队伍,形成⽅向稳定、结构合理、整体实⼒雄厚、能⽀撑学科长远发展的学科梯队。建⽴和完善有利于学科建设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考核评估体系。
稳定专业规模, 2015年专业数量达到50个。优化专业结构,建设教师教育类、基础理学类、艺术类、信息类、经济与管理类、农林⾷品科学类、材料科学类和医药类专业集群,初步形成以⽂学、理学类专业为重要基础,以⼯、管和教育类专业为主、其他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注重建设质量,重视基础专业,提升传统专业,做强优势专业,扶植新兴专业,突出应⽤
技能,重点建设已有的13个校级特⾊专业、7个省级特⾊专业和1个国家第⼀类特⾊专业;在第⼆轮“教学改⾰与教学质量⼯程”中⼒争8-10个专业取得省级⽴项,2个以上专业成为新⼀轮国家级特⾊专业。三、现有办学条件1.⽤地现状及功能布局
校区⽬前总⽤地1010亩,⽤地多为丘陵,地形复杂,落差较⼤。
我校原来是专科层次,规模较⼩,且分东、西两个校区。西校区有⾳乐系、体育系、美术系、艺术设计系、物理与信息⼯程系、化学与化学⼯程、⽣命科学等教学系部,教学、⽣活设施基本配套。东校区是新校区,有政法系、经济学系、教育系、⼈⽂教育系、中国语⾔⽂学系、外国语⾔⽂学系、数学与应⽤数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商管理系、预科部等教学系部,教学、⽣活设施初具规模,但不配套。
按2015年本科⽣15500⼈规模及我校专业学科的布局要求,校园⽤地不能满⾜学校发展需要,由于西校区发展空间受限,今后学校将主要往东校区发展。2.校舍建设现状
截⾄2010年底,学校共有各种建筑104栋,建筑⾯积393039 m2,其中教学业务⽤房21栋,145158 m2,⾏政办公⽤房5栋,24440 m2,学⽣公寓27栋,120399 m2,教⼯住宅32栋,81411 m2,⽣活福利及其他辅助⽤房19栋,21630 m2。因东西校区建筑分布不均衡,教学及附属⽤房、校系⾏政⽤房、学⽣公寓等仍有⼀定缺⼝,特别是实训⽤房⼗分紧张,且与国家校舍规划建筑⾯积指标存在差距,“⼗⼆五”期间还将保持⼀定的基本建设投⼊,以满⾜教学、科研和师⽣⽣活需要。3.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⑴供排⽔现状:西校区主供⽔现为城市⾃来⽔,原来供⽔为⾃备⽔源,因学⽣数增加,⽔源不⾜,故采取⾃来⽔主供、⾃备⽔补充的双路供⽔体系。西校区地下管⽹与市政管⽹已连通,但由于受当时学校规模所限,原学⽣宿舍改造成学⽣公寓后学⽣⽤⽔量增加及教职⼯住房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原主供⽔管已显得过⼩,数量也不能满⾜要求,⽔压、⽔流量严重不够。东校区校园建设正在进⾏,供⽔管⽹的铺设尚未完善,还有⼤量的⼯程需要完成。东校区已建设⽣态污⽔处理系统,待正式运⾏后,污⽔排放可望达标,西校区⽣活污⽔还是直排。
⑵供电现状:学校东校区现有5台变压器,容量为3060KVA。西校区有4台变压器,容量为2890KVA,随着⽤电器的增加,线路负荷⽇趋严重,急需对输电电⽹进⾏改造和增容,⽅能保证安全供电。
⑶校园道路现状:西校区主⼲道已进⾏油化改造并铺设⿇⽯⼈⾏道板,但次⼲道还有部分道路⽼化、损坏严重且显狭窄,东校区道路建设尚未完善。
⑷围墙现状:西校区已有围墙,但部分⽼化,需要维修,东校区还没有围墙。四、“⼗⼀五”基本建设执⾏情况1.主要成绩
“⼗⼀五”期间,我校校园建设取得较⼤成绩,新增校舍建筑⾯积共125571平⽅⽶,总投资约27965万元。
⑴基本完成了“⼗⼀五”期间的各项基本建设任务。主要完成了东区第⼆教学楼、东区第⼆教学楼扩建、西区美术楼西区基础实验楼、东区图书馆、东区第⼆⾷堂、东区11号学⽣公寓、西区12号学⽣公寓、西区13号学⽣公寓、西区14号学⽣公寓、西区8号学⽣公寓改造、西区15、16号学⽣公寓、以及西区1号硕⼠楼(23栋)、西区2号硕⼠楼(24栋)、西区3号硕⼠楼(25栋)、⾦磊⼤厦教⼯住宅等17项建筑⼯程,极⼤的改善了教育教学以及师⽣⽣活⽤房条件。
⑵修建了西区体训楼、东区体育馆、东区⽥径场、西区⽹球场等体育场馆(设施),为师⽣体育锻炼提供了场地保障。⑶完成了东区励志⼴场、东区铭志⼴场、西区书⼭⼴场、西区主⼲路、西区⼈⾏道路等绿化景观及相关附属⼯程,改善了校园环境。
⑷完成东区110亩征地⼯作、并启动164亩征地前期⼯作。⾄2010年,已基本完成东区110亩征地⼯作,164亩征地⼯作也已正式启动。2.存在问题
⑴原始校园总体规划图不够完善
主要表现在:未能适应办学规模的急剧变化,校园规划虽经多次调整还不够完善,校园平⾯设计需进⼀步优化。
⑵单项⼯程的建设进度不够平衡
主要表现在:早期教室的建设偏多,实验室及实习场所的建设相对不⾜,把部分教室改造成其他功能的⽤房,造成建设成本增加;其次,由于我校由两个校区组成,两地办学带来办学成本增加,尤其是校园建设成本增加,⽬前九项基本办学⽤房虽部分达到甚⾄超过规定指标,却不够使⽤。⑶运动场馆的建设滞后
主要表现在:体育场馆建设滞后,各种体育设施场地严重不⾜,西区体育系运动场馆⼤多建于上世纪⼋⼗年代,建设标准偏低,难以适应学校发展需要。⑷个别建筑的结构功能有待调整优化
主要表现在:个别建筑在使⽤过程中,存在⼀些不⾜和缺陷,如设计时考虑不周、施⼯监理不到位等。五、“⼗⼆五”期间基本建设任务1.建设⽬标⑴校园⽤地规划
按照15500全⽇制本科在校⽣规划,及三项⽤地标准54 m2/⽣计算,我校需要⽤地837000 m2,即1255亩,学校现有⽤地673670 m2,即实有⽤地1010亩,尚缺⽤地163330 m2,即245亩。学校已与怀化市政府、鹤城区政府领导以及相关部门联系协商。作为远景规划,鹤城区将预留学校⽤地约500亩,或在我校东校区北⾯省道对⾯预留学校⽤地约260亩可供选择,在学校财⼒允许的情况下,由学校逐年征⽤。学校计划到“⼗三五”完成245亩征地指标,按现有市场价约18万元/亩估算,需征地静态总投资约4410万元。在“⼗⼆五”期间安排1200万元征地启动经费,完成征地前期⼯作。⑵⼗⼀项校舍建筑⾯积规划
根据《普通⾼等学校建筑规划⾯积指标》要求,“⼗⼆五”我校⼗⼀项校舍规划建筑⾯积指标缺⼝约64000平⽅⽶,其中⽤⾃然规模计算合计缺⼝约38500平⽅⽶,⽤折算规模计算合计缺⼝约25500平⽅⽶(见表5—1)。由于我校分东西两个校区办学,校舍需求和校舍实际拥有
量尚存在差距,如东校区⽬前有10个系、部,8000余名学⽣,仅有两栋教学楼,虽基本满⾜上课之需,实训场地却严重不⾜。西校区部分建筑修建于上世纪七⼋⼗年代,质量较差,功能不全,如校办公楼修建于1983年,⾯积较⼩,已⽆法容纳机关办公,导致近10个职能处、室分散在迎宾楼、科教楼等处办公。根据学校发展实际,结合学校财⼒,我校“⼗⼆五”期间计划增加或改建各种建筑8栋,⾯积合计约62000平⽅⽶,其中包括拆除原西区办公楼、⽼医务楼、⽼幼⼉园等破旧建筑,重建(原地或异地,选址待定)⼀栋新的综合办公楼(见表5—2)。其他属于可以⽤社会化解决的问题,⼀律通过社会化⽅式妥善解决。⑶体育设施⽤地等建设规划
根据《规划指标》规定,按15500学⽣规模及10 m2/⽣标准,我校合计规划体育设施⽤地应为155000 m2,现已建好体育场地91369 m2,尚缺体育设施⽤地:63631 m2。
⼀是在东区新征学校⽤地上规划修建⼀个400⽶标准跑道⽥径场约30000 m2,规划投资300万元;⼆是根据东校区总学⽣⼈数规划各种体育训练场地,三是在西区现有校园内进⾏适当调整,办求达到所需场地规划标准;四是根据学校的财⼒,每年安排100万元经费投⼊,五年共计500万元,逐步落实场地的建设,从⽽使规划很好地得以实现。⑷教职⼯住宅⽤地⽤房规划
随着⾼校后勤社会化的要求和全国住房改⾰的不断深⼊,职⼯住房原则上通过社会化解决,本次不详细规划。从关⼼教职⼯⽣活、体现⼈⽂关怀出发,学校计划与开发商合作,采取由学校牵头组织、定向购建、教职⼯⾃愿购买的社会化⽅式逐步解决。⑸围墙及道路建设
修建东区围墙,总长度约4000⽶,预计投资约160万元;东校区道路改造为改性沥青路⾯,对破损的⼈⾏道板进⾏修复,预计投资约300万元。
⑹⽣态校园园林绿化和景观建设
校园绿化⾯积标准为6 m2/⽣,总需建设⾯积为93000 m2,现有绿化⾯积82750 m2,尚缺10250 m2。
“⼗⼆五”期间学校将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建设以下具有我校特⾊和⽂化内涵的⽣态系统:西校区图书馆周边绿化景观建设;西校区中⼼花园绿化改造;东校区⽣物园建设;东校区⼈⼯湖建设及两个校区⼈⽂景点和健⾝休闲设施建设等(该项⽬预计投⼊约1800万元,已列⼊《怀化学院2011-2015年两型校园建设规划》,见附⼀)。
⑺⽔电基础设施改造
预计投⼊300万元,对东西校区供⽔供电管⽹进⾏改造该项⽬已列⼊《怀化学院2011-2015年两型校园建设规划》,见附⼀)。⑻污⽔处理项⽬建设
预计投⼊400万元,主要包括在西校区建设⽣态污⽔处理⼯程,通过对⽔污染的防治进⼀步强化⽣态保护,⼒求实现学校⽣活污⽔达标排放(该项⽬已列⼊《怀化学院2011-2015年两型校园建设规划》,见附⼀)。⑼数字化校园建设
适应⽹络时代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校园⽹络⼯程建设,形成由办公⾃动化、远程教育、教学管理、图书情报等组成的校园⽹应⽤系统,实现校园数字化(该项⽬已列⼊《怀化学院2011-2015年两型校园建设规划》,见附⼀)。⑽校园软环境建设
做好校园标志性建筑的命名、楼宇命名、⼈⽂景观命名、道路命名;做好东、西两校区校园⼴播⽹建设,充分体现怀化学院科学的⼈⽂精神、深厚的历史⽂化底蕴、浓郁的学术氛围和⾼雅的艺术情趣。根据校园不同功能区域的特点营造相应的⽂化氛围,办公区要体现勤勉、务实、整洁和服务的氛围;教学区要体现勤奋、钻研、雅静、整洁和有序的氛围;⽣活服务区要体现安静、卫⽣、舒适和满意的氛围;学⽣宿舍区要体现育⼈、整洁、服务和⽂明的氛围等。使优美的校园环境与优良的校风相结合,学校的活⼒与⽂明魅⼒刚柔相济,展现出怀化学院的青春活⼒和勃勃⽣机(该项⽬已列⼊《怀化学院2011-2015年两型校园建设规划》,见附⼀)。2.建设项⽬投资估算见表5-3
3.分年度投资计划见表5-4
六、学校财务状况分析
1、“⼗⼀五”期间财务收⽀情况分析(见表6-1、6-2)
2010年,我校年事业总收⼊由2005年的10392万元,增加到16000万元。“⼗⼀五”期间环⽐年平均增长1122万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1%。同时,我校事业总⽀出由2005年的8182万元,增加到14000万元,环⽐年均增长1164万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4%。“⼗⼀五”期间事业收⽀总节余为10229万元,其中,⽤于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9079万元。
“⼗⼀五”期间,学校⽤于基本建设投资总额27965万元,其中来源于事业收⽀节余的部分为9079万元,占基本建设总投资的32%;来源于财政拨款的部分为1000万元,占基本建设总投资的4%;来源于银⾏贷款的部分为17886万元,占基本建设总投资的64%。
在“⼗⼀五”期间,我校收⼊稳步增长,为圆满地完成各项基本建设任务提供了⼀定的资⾦保证,也“⼗⼆五”期间各项事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五”期间财务收⽀情况预测分析(见表6-3)根据“⼗⼀五”财务收⽀情况分析,考虑到招⽣⽣源变化、
财政拨款将有所增加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五”期间,我校预计事业收⼊在2010年的16000万元的基础上将增加⾄2015年的18000万元,环⽐年均增长400万元,年均增长率为2.5 %。“⼗⼆五”期间,在充分考虑到进⼀步加⼤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民⽣及教学科研等⽅⾯投⼊⼒度的情况下,预计事业⽀出在2010年14000万元的基础上增加⾄2015年的15500万元,环⽐年均增长300万元,年均增长率2%,将实现事业收⽀总节余9900万元。3、“⼗⼆五”期间基本建设规划所需资⾦筹措⽅案及资⾦缺⼝(见表6-4)
“⼗⼆五”期间,我校预计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13120万元,事业收⽀结余的9900万元全部⽤于基本建设投资后,基本建设投资尚存资⾦缺⼝3220万元。加上“两型校园”建设投资4800万元,资⾦缺⼝共计8020万元,该资⾦缺⼝拟通过银⾏贷款和积极争取财政拨款解决。七、发展存在的问题
1、学科建设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总的来说,我校学科分布较为齐全,涉及⼋⼤学科门类,但学科布点不均匀,重点不突出,学科体系不完善学术团队尚未形成。
由于存在学科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研究基地偏少,省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团队凝聚⼒不强,缺乏省内外有较⼤影响⼒的学科带头⼈和学术⾻⼲,科研总体⽔偏低、科技总量⼩、产学研⼯作薄弱等⽅⾯的的问题,导致⽬前我校在学科建设⽅⾯存在的困难主要有:第⼀、学科建设投⼊资⾦不⾜,给学科建设和管理带来了⼀定的难度;第⼆、由于我校学科管理机制尝未健全和完善,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投⼊的精⼒相对较多,⽽投⼊到学科建设的精⼒相对较少,因此如何引导教师把更多的精⼒投⼊到学科建设中来存在⼀定的困难;第三,资⾦不⾜、学校地理位臵相对偏远以及学科建设相对滞后等⽅⾯原因,使我校在学科带头⼈培养、引进⽅⾯,存在⼀定的困难,特别是培养、引进和留住在省内外有⼀定知名度的学科带头⼈更难;第四,由于我校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在省内相对落后,因此我校学科建设在与地⽅经济社会发展对接上存在⼀定的困难,因⽽也就难以发挥⼤学专业学科建设引领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作⽤。2、师资队伍建设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我校教授、博⼠数量占教职⼯总数的⽐例相对较低;副⾼职称以上专业教师所占专任教师数⽐例在湖南省同类学校居末位。由于存在教师能⼒结构不平衡,尤其缺乏双师型教师,学历与职称结构不合理,某些专业教师在系部分配⽐例⽋合理。导致在⼈才引进上存在以下问题和困难:⼀是⾼学历、⾼层次、紧缺⼈才引进数量上不够;⼆是在省内有⼀定知名度的学科带头⼈引进困难;三是教学、科研⾼层次⼈才流动⽐较⼤,创造“引得进、留得住”的⼈才稳定环境有困难。3、基本建设规划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为全⾯提升和优化硬件条件和校园环境,全⼒打造和谐校园,为学校培养⾼素质的⼈才、开展⾼⽔平科学研究和⾼层次社会服务,同时,满⾜本科教学⽔平评估对硬件的要求,我校计划在“⼗⼆五”期间进⼀步加⼤基本建设投⼊,增加投资13120万元(不含“两型校园”建设4800万元),其中3220万元仍需贷款解决。根据“⼗⼀五”期间基本建设总投资中来源于银⾏贷款的部分占了64%,学校贷款风险指数虽有所降低,由2008年的1.3降⾄2009年的0.65,但相对于基本建设总投⼊⽽⾔,所占⽐例较⼤,加上“⼗⼆五”期间要归还“⼗⼀五”开⾏长期贷款(2011-2015年)3500万元,学校负债经营存在较⼤风险。因此,“⼗⼆五”期间基本建设规划中最⼤的问题和困难是资⾦缺⼝问题。4、国家和地⽅政府政策对⾼校基本建设可能存在的不利影响
⽬前,我国推⾏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较快⾛出低⾕,另⼀⽅⾯,可能产⽣通货膨胀。⽽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定的负⾯影响。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恢复,现⾏货币政策的逐渐退出将是必然趋势。所以,“⼗⼆五”期间,有可能出现的银根紧缩政策将导致我校在按期归还⽬前现有贷款并续贷,尤其是新增贷款⽅⾯将⾯临较⼤的不确定性。⼋、“⼗⼆五”基本建设规划的预期效益分析
“⼗⼆五”基本建设规划完成后,学校的办学实⼒和办学效益将得到进⼀步提升:可容纳学⽣⼈数将从现在的14000⼈左右提⾼到15500⼈,师⽣的⽣活、学习条件将得到较⼤改善,同时,校园软环境(包括⽔电节能、校园数字化、⼈⽂景观、⽂化氛围、⽂明创建等)也将得到较⼤改善,学校将建成环境优美、资源节约的校园并实现可持续发展。⼗⼀项校舍规划建筑⾯积指标及现状单位:m2/⽣、m2
“⼗⼆五”期间规划修建建筑单位: m2
表5-3
“⼗⼆五”期间规划修建建筑单位:m2、元/ m2、万元
分年度规划投资安排单位:m2万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