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 册j 蠢_ 。 女| l簿黪 藉 一_ |囊囊|一。 A 。 |第13期蜘 翩总521期 NOA3 解读巴洛克文学 岳晓宁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河南 郑州450001)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4-0052-02 中图分类号:GO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作为一种艺术现象,巴洛克艺术出现在有文艺复兴向新古典主义过渡的时期并且几乎贯穿了整个t7- ̄.。它的影响面十分 涉及到建筑,绘画,雕塑以及音乐领域 而作为一种文学表达形式的巴洛克文学,得到的关注度却不高,本文主要介绍巴洛克文学的 主要特点,发展历史以及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巴洛克艺术文艺复兴巴洛克文学 1、巴洛克的背景 线,复杂的几何图形来营造一种动态感;绘画上,画家们偏向于不 十七世纪的欧洲可以被归结为三个词:动荡,怀疑,探索。政 对称的结构及惊人的画面来制造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也采用人 治,宗教,道德以及经济利益的冲突使得欧洲的政治平衡倾倒于 造光线来表现空问的立体感,深度感及层次感;雕塑上,优美的想 天主教,封建贵族以及中产阶级。这些冲突不可避免的会影响那 象取代了静态的姿势;音乐方面,人们更多的追求动感的旋律;而 个时代的文学和艺术,巴洛克的艺术特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 在文学方面,夸张,怪异吸引 人们的目光。 成的。 巴洛克一词起源于中世纪的拉丁语“barooco”,意思是荒谬 1)十七世纪也被称为理性的时代。经过笛卡尔,莱布尼茨,帕 的;也有说它来于西班牙一词“barroec”,意思是一个小石头或是 斯卡尔等伟大哲学家的构建,形成了一种理性的哲学思想。笛卡尔 静止的物体。 一颗形状不规则的珍珠;或说来自葡萄牙语的“barroc”,是指形 认为所有物体或是他们形式的变化都依赖于运动;宇宙中不存在 状不规则的珍珠。起初,它是一个贬义的词,指不完整,丑陋甚至 怪异,但是也有其新奇的一面。钱钟书在文章”Tong Gan”.把它 帕斯卡尔反对笛卡尔,但他却继承和发展了笛卡尔的理性主 译为“jue(奇崛)” 总之,巴洛克文学是对推崇积极精神及平淡,和谐审美价值的 3、巴洛克文学 十七世纪的巴洛克艺术包括多种类别,有音乐,绘画,建筑 义,运动观。他认为我们的本性依赖于运动,完全的静止就等于死 热衷于运动的巴洛克风格正是这种哲学思想的外在表现。 亡。他把人类比喻会思考的芦苇,人类的神圣之处就在于思考。而 文艺复兴的反叛。它表现了一种消极的,运动的及怪异的审美风格: 2)十七世纪是欧洲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随着地理大发 现,对宇宙结构的探索以及人们不断增长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一 等。巴洛克风格在文学上也有其独特之处。巴洛克文学是介于文艺 系列的科学和技术发明应运而生。这些发明的出现证明了整个宇 复兴与新古典主义之间的重要文学思潮。矫揉造作的语言,怪异夸 宙,从外太空到人体自身甚至于构成物质的原子都处于运动和不断 张的文学技巧以及复杂的形式是它的主要特征。 变化的状态。 它是多元认知风格与价值标准的矛盾复杂体。也就是说,它有 3)宗教的影响在十七世纪得到进一步的深入。为了抗衡新 文艺复兴的因素,但同时,它也反叛文艺复兴中的理想主义及对古 教,天主教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他们加 代文化推崇;它有现实主义的特性,但另一方面也具有虚无主义的 大投入。例如,加大对奢华繁缛装饰物品的使用。教会抛弃了中世 厌世情绪。 纪阴暗的风格而追求巴洛克的艺术形式。这使得拥有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文学打破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陈规,强调文学形式的改 教堂成为了剧院及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似的人们能够享受到来 变。作家们偏爱感性表达及对奇喻,夸张,比喻的运用。警句主 世的快乐及天堂的幸福。 义,贡戈拉主义以及玄学派诗歌都是它的表现形式。宗教主题依 宗教改革及宗教信仰引发的战争是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中,人们 旧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人生如梦是它的主题,现实主义的手 内心开始感到不安。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贫民百姓都深感人生如过 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人物的内心世界得到作家们的关注。 3.1巴洛克文学的特点 眼云烟,这也就使得享乐主义盛行。文艺复兴中人的解放导致人欲 望的扩大使得人文主义世俗化。享乐主义和宗教信仰的加强看似 矛盾,但实则在混乱社会人们精神的不同反应。 1)修辞手段的运用 在巴洛克文学中,反讽、反语、对比、双关、词语误用、矛盾修 更彰显了其特有的语言魅力。但恩的玄 4)连年的天灾,战争以及信仰的分化是十七世纪欧洲的显著 饰等修辞手段的广泛运用,特征。宗教战争的进一步激化导致了从1618—1648年的国际性战 学诗就是善用奇论、悖论、反讽等修辞手段奇喻的运用,在约翰邓 争。而连年的战争又使许多国家陷入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中。专制 恩的《分别莫忧伤》中,就运用了奇喻。主义在十七世纪得到加强,而艺术也成为了专制主义的宣传工具。 为了宣传贵族的神圣,威严,辉煌壮观,庄严宏大成了艺术地追求 形式,巴洛克夸张的表现形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即便我俩的灵魂不是一体, 也会像圆规的两脚那样若即若离 你的灵魂,那只固定的脚, 看似不动,实则会随另一只而移。 总之,巴洛克时代是一个宗教与非宗教,信仰与科学空存的时 代。巴洛克艺术不仅是宗教改革的产物也是人文主义发展的产物。 2、“巴洛克”的起源 十六世纪末到是十八世纪,出现了_一种不同于文艺复兴的艺术 风格。建筑风格不再尊崇庄严肃穆,而是更倾向于使用波动的曲 尽管它稳坐中央镇守, 但是倘使另一只真耍去远游, 也会斜着身凝神倾听, 作者简介:岳晓宁,女(1987一),郑州大学外语学院2O1O级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方向:英关文学 . 52 , 20l1年4月 Aprii.2011 ÷。 l _ 瓣《% § *键稿自‰ t% t% i %≮|I。 一 . 第13期| a 。 总521期 黜《 Yo1.£ ^岔 《 *≯∞≈g ∞ 啦 | 待君归来时,才又直身相候 你对我正是这般,我定要 倾身同着你转,就像另外那只脚, 你的坚定成就了我的圆满 求了形式上的美感。从而说明了巴洛克文学最突出的艺术特征就 是注重作品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获得外在、感官上的震撼效果。 4.巴洛克文学的影响The influence on the modernism 巴洛克风格和审美的追求在二十世纪的文学和艺术中有有所 表现。 使我抵达终点时又重回起点报到 用奇喻在两个明显不同的事物或情境之间做出非常机敏巧妙 作为现代主义主要文学类型,表现主义跟随了巴洛克风格的步 或极富想象力的x,C ̄L,或在毫不相干的事物间找到共性。诗人就把 伐。同巴洛克一样,表现主义追求变化,动态。巴洛克文学中的流浪 爱人比作一副圆规。虽使诗歌变得怪异,但是同时却给读者耳目一 汉小说对西方现代主义产生了_一定的影响。托马斯的《大骗子菲利 新的感觉。 2)细致夸张的描写 种独特的巴洛克意象。 克斯克鲁尔的自白》运用了巴洛克是的虚实风格及美学技巧。在卡 发卡的《变形记》中,他对诡异的偏爱也彰显了巴洛克的风格。 巴洛克文学强调的是对事物细致的描写。这种手法展现出一 在一定程度上,巴洛克文学可以被认为是在现代主义之前的 最有价值的一次尝试,虽然它没有现代主义那样影响深远,但是它 在《痴儿西木传》的第八章中,作者就用了这种细致,夸张的手 可以说为现代主义的到来与发展奠定了_一定的基础。 法。作者借教士之口将西方古代奇人异事娓娓道来,涉及到了-一大批 4、结论 国王、诗人、隐士、奴隶主;故事的内容也是千奇百怪,充满想象力。 3)对形式美感的追求 巴洛克不仅仅是一个文学术语,它是介于文艺复兴与新古典 主义之间的文学思潮。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涉及了文学,绘画,雕 不论是德国小说的华丽,生动多彩;还是英国玄学诗歌的巧 塑,音乐及建筑等方面。 妙,智慧;抑或是法国小说的精美的场景和微妙的心理描写,它们 巴洛克不能根据其原始的意思一不规则,怪异来定义。在意思上, 都彰显出巴洛克文学对形式美的追求 感的法国的贵族沙龙文学确是其典型的代表。 然而对于当时的法国贵族来说,这还不足以彰显出他们的与 众不同。他们需要更多形式上的东西来显示他们的高贵。在这里, Refe fence 也不能仅仅被看作为文艺复兴与新古典主义之间的历史断代。作 来,它会成为推动艺术和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因素。 虽然巴洛克文学不仅只属于贵族阶层,但刻意追求形式审美 为一个特殊的现象,巴洛克艺术正被人们所研究,也许在不久的将 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系列上层社会的规范,其中包括穿衣,语言, [1】约翰但恩:《英国玄学诗鼻祖约翰但恩诗集》傅浩译,北京:十 礼仪等。例如,许多贵族妇女喜爱蕾丝裙;男人们喜爱有着夸张羽 月文艺出版社,2006年. 毛装饰的帽子。他们说隐晦的话语,盲目追求优雅,独特。 【2][德]格里美尔斯豪森:《痴儿西木传》[M].李淑、潘再平译,北京 魏特教授研究认为《痴儿西木传》的作者必定有渊博的知识,因为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其小说的结构遵循了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可以说是遵循自然而追 【3]叶廷芳:《巴罗克的命运的文艺研究》,1997年4期. (上接第62页)为感官的愉悦。第五节的描写盈溢着浓郁的感官美, “成熟的苹果”,“甜美的葡萄”,“美酒一般的琼浆”,缠绕的瓜 藤,拟人化了的自然分外可爱,好似对待恋人一样对待诗人。沉醉 之际,诗人被瓜绊了一脚,倒在了青草上,从而进入了第二层次的 体验一一头脑的幸福。第六节写到,“头脑因乐事减少,退缩到自 己的幸福中去了。”只有在这宁静的花园里,头脑才可以清醒地反 观和认识自我,找到真正的幸福。头脑能够创造一个新世界一一 绿色的世界。在这里,一切都化成了无形的、不受尘世沾染的、无 邪的绿色思想,诗人体验了第三个层次一一灵魂的狂喜。在这园林 的泉边树下,灵魂摆脱了肉体的外衣,化作一只白鸟,“滑翔到果树 的枝上”,梳拢它银白色的羽毛,在更长途的飞翔之前,这银色的 羽毛上如水波似地荡漾着各色光彩。“新柏拉图主义认为人的魂 灵只有通过暂时摆脱肉体的束缚,进入出神状态,才能达到与神 相交的境界一一即更长途的飞翔,从而窥见真理,这一节用优美的 意象表达了这一思想。”(王佐良、李赋宁,2006:262) 经历过三重体验之后,第八节诗人总结道:“这就是幸福的 “花园境界”的写照”,然后又认识到这种幸福是不会属于凡人 的,诗人也不能永远处在出神的境界,还是要回归到现实中间。第 九节中诗人回到了现实中的花园,在这里花匠用花草设计了一个13 晷,温和的阳光照在芬芳的花草上,标记出时间,辛勤的蜜蜂也一 边工作一边计算它的时间。“如果没有花草蜜蜂这些自然界的东 西,就计算不出时间,时间就是不存在的,于是大自然就战胜了时 间,获得了永恒。”(王佐良、李赋宁,2006:263)至此,诗人仍然 在赞咏自然。 认为这首诗“从正面表达马维尔的理想精神境界”。(西渡,2005: 61)王佐良先生认为“这首诗探讨的是什么样的世界才是人的理想 世界”。(王佐良、何其莘,2006:255)他对这首诗做了精到的总 结:“诗人感到在人世追逐荣名实在不如隐居花园,后来凭想象进 入了一个无忧的伊甸园。但是中间经过若干层次,一层比一层更纯 净,更自在,直到超凡脱尘,而他的伊甸园又不同与圣经上的伊甸 园,其中并无夏娃出现,也就没有“原罪”的威胁。然而诗人又知 道希冀“超出凡人的部分,是妄想”,所以最后一节又回到一种中 层境界,安于“用碧草和鲜花来计算”时间的人世的普通的花园”。 (王佐良,1991:29)跟随诗人结束花园之旅,置身园外回望时,我 们可以窥见诗人在乱世中的处世态度,那就是他追求的幸福的“花 园境界”一一回归自然,在自然中寻求纯净的、永恒的美,像一只栖 息在绿荫中的白鸟,在宁静、无邪的花园里独自沉思,体验感官、 头脑和灵魂的三重喜悦。 参考文献: [1]西渡,《名家读外国诗》,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2]杨冬、张云君,《西方中古和文艺复兴文学》下册,长春:吉林文 史出版社,2009。 [3]约翰・阿尔伯特・梅西著,孙青珥等译,《文学史纲》,西安:陕西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王佐良、李赋宁等,《英国文学名篇选注》,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四、《花园》回望一一绿荫里沉思的白鸟 [5]t佐良、何其莘,《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北京:外语教学 关于马维尔整首诗,当代英国诗人、批评家燕卜逊认为是“通 与研究出版社,2006。 过解决矛盾达到理想的单纯境界”。(西渡,2005:60)杨周翰先生 [6】王佐良,《英诗的境界》,北京:三联书店,1991。 __53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