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社会活动《我喜欢的游戏》是基于大班下学期主题活动《人们的工作》而设计的一次教育活动。《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共同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本次活动主要通过绘本故事、游戏体验、话题讨论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初步树立长大后为别人的幸福而努力工作的美好愿望。
【学情分析】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成人的工作充满了好奇,各种工作于他们既熟悉又陌生。大班幼儿的认知、思维水平也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善于观察身边的事情,喜欢讨论感兴趣的话题。更喜欢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
【目标预设】 1.知识目标:
通过绘本故事,了解人们不同的工作内容。 2.能力目标:
通过游戏体验、话题讨论理解各种工作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情感目标:
产生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初步树立长大后为别人的幸福而努力工作的美好愿望。
【重难点分析】 1.重点
了解各行各业人们工作的内容和性质。产生热爱劳动者和尊重劳动成果的情感。
2.难点
理解人们之间的工作是有联系的,体验每个人的工作对所有人的重要性,发现工作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设计思路与理念】
利用绘本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引导幼儿讨论,了解人们工作的内容和特点;通过游戏体验,感知人们工作的辛苦;借助话题延伸,理解工作对人们生活的意义,从而产生尊重劳动者和劳动成果,初步树立长大后为别人的幸福而努力工作的美好愿望。
【教学方法】 1.观察法
幼儿通过在活动中的观察,(观察绘本画面、观察同伴游戏行为)了解人们各行各业的工作特点。同时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专注力。
2.启发性谈话法、讨论法
通过启发性谈话、交流讨论等方法,积极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所知所想,从而理解人们各行各业的工作对人们生活的意义。同时培养幼儿的思维理解能力。
3.操作法
通过扮演角色,利用游戏实践操作,引导幼儿感知人们的工作,体验工作的辛苦。从而产生尊敬劳动者和劳动成果的情感,萌发长大后为别人的幸福而努力工作的美好愿望。同时锻炼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绘本,叫《忙忙碌碌镇》。这个绘本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工作。现在请大家跟我一起走进“忙忙碌碌镇”吧!
教师出示“忙忙碌碌镇”课件前几页,与幼儿边看边讨论。 师:“忙忙碌碌镇”上的居民为什么这么忙?他们有哪些工作呢? 引导幼儿回忆在绘本里看到的工作。
设计意图:利用绘本故事的导入,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图片欣赏,帮助幼儿更直观的了解更多的工作名称及工作内容。
(二)通过讨论,引导幼儿了解工作特点。
师:“忙忙碌碌镇”上的居民可真忙,他们都有各自的工作。你们的爸爸妈妈是从事什么工作的呢?
幼儿介绍父母的工作,教师帮助幼儿进行小结。
师:你们的爸爸妈妈真是了不起的人,他们都在为人们服务,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刚刚大家介绍了这么多的工作,你最喜欢哪一个工作呀?
幼儿讨论,教师鼓励幼儿说出喜欢的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提问,积极调动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帮助幼儿了解各种工作的不同性质和特点。为下面的游戏打下基础。
(三)游戏体验,帮助幼儿感受工作性质。 1.选择游戏。
幼儿进行角色选择,到相应的游戏区进行游戏,帮助幼儿合理控制游戏区人数。
师:通过讨论,大家都明确了自己的角色。有的小朋友想当建筑师、有的小朋友想做医生……现在大家可以去游戏了,音乐停的时候请大家还回到我的身边来哦!
2.体验游戏。
教师巡回观察,给予简单指导,记录幼儿的游戏行为。 3.讨论游戏。
师:谁来说一说游戏的感受,你的工作体验怎么样?
引导幼儿说出各自工作的特点和辛苦,产生尊重工作人员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体验,引导幼儿探索发现成人的工作特点、工作态度,感受、体验成人工作的辛苦,产生爱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美好情感。
(四)话题讨论,启发幼儿发现工作意义。
师:“忙忙碌碌镇”的人们很忙,如果大家都不工作了,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呢?
继续欣赏课件,引导理解工作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及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师: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工作呢?为什么? 引导幼儿思考、讨论。
师:我们可以到美工区将自己喜欢的工作画出来和同伴分享。 鼓励幼儿将自己的讨论结果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间的了解,在吸收他人的想法时也丰富自己的认知,同时也了解到这个社会需要各行各业的支撑,明白工作与人们生活的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