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西民族性格比较

来源:二三娱乐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西民族性格比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西方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在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民族的性格差异也逐渐显现出来。由于中西方拥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了中西方民族性格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跨文化交际中,为了使交流更加顺利,了解各民族之间的性格差异也变得更加重要。

中西方的民族性格差异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而且民族性格的差异是多方面的,其形成原因也极其复杂,所以要系统地得出结论也很困难,只能从某几个角度入手,简单的做出分析。

儒家思想作为汉族的传统思想 的主流,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汉族人民重道义。儒家的价值观中,宣扬重义轻利。这种义利观着眼于用道德的理性去克制个人的情感欲望,使义和利、整体和个人关系得到调节和控制。中国贵中和。“重和谐,持中道”是儒家的处世原则,也是汉民族的传统心理。“中庸”之道贯穿于中国人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中国人大多重节制、求平稳,妥协折衷、谦退隐忍是中国人的立身准则。儒家思想注重内向自求,提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直接导致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是内向性的,以及中国人求稳的心理和好静的性格。并形成了安分守己,知足忍让,安逸现状,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对未知事物缺乏兴趣的民族性格。

西方基督教追求功利主义价值观,在此宗教观的影响下,西方人有着重功利的社会心理。西方人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崇力尚争的性格。西方的神话故事中大多是象征着力量和抗争的英雄人物。研究西方的战争史我们也不难发现,战争对西方文明进程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受基督教思想影响的西方人具有很强的开拓求新的民族性格。西方人大多勇于探索和挑战,重视实践。

分析中西方民族性格差异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两个大方面切入。首先,地理环境。中国的地理环境非常完整,优越的气候条件,为农耕文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农业经济是中国文化生长的基础,在此经济因素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比较稳定,人们安于现状,进取心不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得中国人养成了内向、保守、知足常乐、竞争意识淡薄的民族性格。西方文明起源于地中海地区,地理上是有许多岛屿组成的。土地贫瘠,发展农耕经济是行不通的,所以西方国家形成了开放性地海洋文化。这种开放性地地理环境,促使西方民族性格以竞争、冒险为取向,崇尚自由、个性。其次,民族文化的差异。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儒家文化影响最大。儒家文化主张“和为贵”,讲求仁、义、礼、孝,重伦理纲常,行中庸之道,注重自身修养。道家文化也提出“无为、不争”的处世观,这些传统主流文化对汉族民族性格的形成有着不小的影响。西方文化主要来源于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希腊人崇尚理性,追求智慧和真知,擅长哲理思辨和形式逻辑,自然科学发达,这些文化对西方民族追求个性,崇尚探索、冒险、创新的民族性格有巨大的影响。基督教文化也对西方人开拓求新的民族性格的形成影响颇深。

那么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怎么正确对待中西方民族性格差异呢?有几个要点:第一,“虚心学习,取长补短”。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切忌固步自封,敞开胸怀,迎接挑战,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第二,“求同存异,避免冲突“。在文化交流中,要承认文化差异性地存在,将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建立在彼此尊重,相互理解,取长补短的基础上。第三,“敢于创新,融合共进”。

中西方民族性格存在种种差异,所以在全球化日益发展以及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不同民族更要坚守自己优秀的文化性格部分,摈弃腐朽的成分,同时积极汲取外来民族性格的营养。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共同发展,使文化交流环境更加健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