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 西南国防医药2009年第19卷第4期 相加作用为主,抗菌活性有较大的提高,与匡湘红 KING A,PHILLIPS I.The in vitro activity of daptomycin agaiIl8t 等【I¨报道相符。分析两种药物呈协同和相加作用的 514 Gram.positive aerobic clinical isolates[J].J Antimicrob 原因,可能与药物的不同靶点和作用机制有关。然 Chemotherapy,2001,48(2):219—223. 谢忆虹,彭梅,龚金莲,等.异质性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的筛查 而,本试验结果发现,有部分菌株在联合用药后呈现 及分析[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4,24(8):614. 为无关和拮抗作用,这可能与细菌的变异等因素有 SAHM D F.WASHINGTON J AⅡAntibacterila susceptibiliyt t ts: 关。产生拮抗和无关作用可能是由于两种药物竞争 dilution methods[A]//PATRICK R,MURRAY,EVEN J,et 1a.Manual 同一靶位,或是受不同菌株、用药剂量等的影响。这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M].6th od.Washington DC:American Society 说明药物的作用效果受诸多因素影响,其影响因素有 Microbiology.1995:III7. ELIOPOULOS G M.MOELLERING R C J R.Antimicmbila combina— 待进一步探讨。因此,为避免临床上联合用药的盲目 tions『A]//ELIOPOULOS G M,MOELLERING R C J R.Antibootlcs 性,建议重视病原菌的确诊,在联合用药时,如有条件 in Laboratory Medicine[M].4th ed.New York:w|ujal】 lkiim, 需先经联合药敏试验测定其FIC指数,确定有协同或 1996:330. 相加作用时,才能联合用药,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张杰,王辰.肺部感染细菌耐药现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本试验证明,加替沙星与盐酸克林霉素联合应 2002,12(1):79—8O. 用,能提高药物对CNS的抗菌活性,治疗效果优于单 李雅卿,黄卫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2(2):151—152. 用加替沙星或盐酸克林霉素。 余续发.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调查[J]. 、J、J、j、j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4):312—313. 参考文献 [1Ol 芮耀诚.现代药物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967. [1] 翁心华,潘孝彰,王岱明.现代感染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 [11] 匡湘红.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 学出版社,1998:145. 报,1994,14(4):250. [2] 陈代杰.抗菌药物与细菌耐药[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 社,2001:138—148. 收稿日期:2008-11—03 口服降糖药合理用药分析 于哲’,李艳 ,张春波 (1.本溪钢铁集团公司总医院药学部,辽宁本溪117000;2.辽宁诺康医药有限公司,辽宁沈阳I10016) 摘要目的:了解及分析我院口服降糖药品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口服降糖药品的应用数据进 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我院口服降糖药品用量呈上升趋势,金额逐年上升。用药频度居首位的是阿卡波糖,其后依次为 二甲双胍、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结论:我院口服降糖药应用趋于合理。 关键词 口服降糖药;用药频度;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 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一O188(2009)04.o414—03 doi:10.3969/j.issn.1004—0188.2009.04.022 糖尿病是一种由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 糖药数据,包括药品名称、规格、用量等。采用WHO 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目前 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新编药物学》(第l5 口服降糖药种类较多、发展较快,如何既能选择到安 版)¨ 规定的日剂量,文献未收载的药品以说明书规 全、有效、经济的药物,让病人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定的日剂量及我院实际应用情况而确定,计算出各药 又能合理利用药物资源,是本研究的目的。本文对我 品的用药频度(DDDs),并对此进行分析。DDD值为 院2005—2007年口服降糖药使用情况及趋势进行了 达到主要治疗目的而用于成人的药物平均日剂量 J, 分析和讨论,为今后对该类药物的合理采购和使用提 DDDs=总用药量/该药的DDD值。DDDs值越大,说 供依据,为促进临床合理应用口服降糖药奠定基础。 明此药的使用频度越高。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资料来源于我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 3年来用药金额持续增长,2006、2007年分别较 information system,HIS)提供的2005~2007年口服降 上年增长l44.24%、44.53%。这种趋势一方面反映 西南国防医药2009年第19卷第4期 了目前我国糖尿病人的增长态势,另一方面也说明新 型降糖药应用比例不断增加。从用药金额角度分析, .・415・ 上看,3年来用药频度持续增长。2005年主要以磺酰 脲类和仅一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为主;2006和2007年 主要以双胍类和仅一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为主。后两 年DDDs排序居前4位是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罗格 列酮、吡格列酮(见表2)。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胰岛素增敏剂所占份额较 大;磺酰脲类和双胍类所占份额较小。各年度各类口 服降糖药用药金额见表1。 随着我院口服降糖药用量逐年增长,从用药频度 表1 2005~2007年各类降糖药用药金额(元) 表2 2005—2007年我院口服降糖药用置(片)、金额(元)、DDDs及排序 DDDs排序呈上升趋势。缓释片应用较少,3年DDDs 3讨论 排序均靠后(第8位)。 口服降糖药使用方便,疗效确切,在2型糖尿病 的治疗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阿卡波糖在3年DDDs排序一直保持在前2位。 3年来噻唑烷二酮类的应用不断扩大,2006年其 用药金额占降糖药总用药金额的52.15%。该药可提 高骨骼肌、肝脏 脂肪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又 称为胰岛素增敏剂。目前应用较多的为罗格列酮及 这与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安全性和依从性好分不 开。阿卡波糖尤其适用于有心血管高危因素的2型 糖尿病患者,该药是我院唯一的 一葡萄糖苷酶抑制 吡格列酮。自我院引进以来,倍受临床医师的青睐。 2006年后其DDDs排序跃居为第3、4位。2007年 DDDs增长不快,罗格列酮用量有所下降,分析原因可 能与其不良反应警示有关。200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 剂,用于降低餐后高血糖疗效显著。尽管价格较贵, 仍在I临床中占据主导地位。 双胍类降糖药在I临床的应用较为广泛。其中二 甲双胍能降低血糖的同时还具有降脂、抑制血小板聚 集的特点,常与磺酰脲类或 一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联 和欧洲糖尿病研究会发布共同声明,噻唑烷二酮类药 物可增加液体潴留,其中罗格列酮可能增加心肌梗死 的危险。我国《临床用药须知》注明心功能不全为罗 格列酮的禁忌证。因此本类药物的应用受到一定限 制,故2007年所占比例略有下降。 磺酰脲类近年在我院的应用有所下降,其DDDs 合应用,尤其适用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从经济 性考虑,价格便宜亦是其普遍应用的优势之一。其普 通片剂在我院应用较多。其每年用药频度增加,且 ・4l6・ 西南国防医药2009年第19卷第4期 前还没有引进使用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和那格 排序相对靠后,其中格列齐特为中长效降糖药,它同 时还有降低胆固醇蓄积、减少主动脉三磷酸甘油酯和 脂肪酸血浆浓度的作用;并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列奈)及格列吡嗪缓释剂。如果能再将其引入,将更 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l5版.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3:44. 可降低血小板的粘性及聚集,防止微血管病变;减缓 视网膜病变和改善肾功能。尤其适用于糖尿病伴有 微血管病变及老年糖尿病患者 ]。因此其在我院的 应用较为稳定。 从用药结构看,目前我院药房共有9种口服降糖 药,其中双胍类2个品种(普通、缓释剂型),磺酰脲类 4个品种(均为第二代产品),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 敏剂2个品种,0【.葡萄糖苷酶抑制剂1个品种。综 [2] 黄小萍,刘瑾.胸科医院门诊病人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分析 [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4,4(1):55. [3] 徐飞龙,侯思思,毛临润.门诊口服降糖药物应用调查分析[J]. 中国药业,2005,14(2):6o. 上所述我院口服降糖药应用基本合理。另外,我院目 收稿日期:2008.t0—22 ・个案・ 理。同时向患者说明(焦虑)心理可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及 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1例的护理 耿玲,唐言华,罗月彬 661600)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假性动脉瘤;护理 R 473.5 文献标识码B 血浆儿茶酚胺含量升高,使全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有致瘤 体破裂的危险 。(2)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 征、面色、神志、尿量等变化情况。(3)对穿刺部位除严密观察 有无渗血情况,严密观察血肿的大小和局部听诊情况,准确测 (解放军第59医院,云南开远中图分类号文章编号量并记录双腿周径,并相互比较。观察局部的疼痛及触痛、皮 肤张力及足背动脉搏动是否良好对称。假性动脉瘤常合并毗 邻神经的功能障碍,应密切观察患肢神经压迫症状,感觉麻 1004—0188(20O9)04—0416.01 doi:10.3969/j.issn.1004—0188.2009.4.054 0木、减退等。一旦发现瘤体继续增大,立即向医师报告。(4) 病例男性,75岁。因“左侧肢体无力伴麻木15 d”人院。 假性动脉瘤是动脉与其周围组织中的血肿有异常的通路。血 有高血压病史12年,入院拟诊为脑血栓形成、高血压病,行数 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术时先行右侧股动脉穿刺,因血管扭 曲穿刺未能成功,后行左侧股动脉穿刺手术获得成功。术后 第2 d患者下床解大便时,突感右侧大腿穿刺处疼痛、肿胀,伴 头晕、恶心。发现后置患者于床上,局部检查见:右侧股动脉 穿刺点远端肿胀明显,压痛,肿块表面能扪及膨胀性搏动,听 诊有收缩期震颤和杂音。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为“假性 动脉瘤”。经积极抢救治疗后,患者康复出院。 讨论穿刺部位出血和血肿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病 肿与动脉交通,瘤壁无动脉组织,收缩期血液从动脉内射向血 肿腔内,舒张期又回到动脉内,长期冲击可使瘤体不断增大, 甚至最终导致破裂 。一旦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能危及患者 生命,故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对于诊断为假性动脉瘤的患 者,应延长肢体制动及卧床的时间,治疗必须及时。 参考文献 [1]CHEPd D,SHARNV R,JENNqFR L,et a1.Vascular complications 0f coronary intereritions[J].J Heart Ilg,1997,26:118. [2]潘棱,沈晓丽.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儿茶酚胺的探讨[J].华 西医学,1998,13(4):430. 率为6%…。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血管张力大,血管弹性度明 显降低,解大便时腹内压增加,血压上升,未完全闭合的股动 脉穿刺口在强大血压的冲击下破裂出血。应及时采取护理措 施:(1)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了有关假性动脉瘤的知识宣 [3]金惠根,刘宗军,杨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J].介入放射学 杂志,2002,11(3):162. 教,说明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出血便可制止,血肿也能完全吸 收,对日后的生活不会造成影响,稳定其紧张、恐惧、焦虑心 收稿日期:2008.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