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教学设计 辩 论 赛 培 训 材 料
公开课教案《文言文翻译》 2010-03-10 15:09:27| 分类: 公开课教学设计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 中
小 订阅 用微信 “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 “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课题名称:文言文翻译 开课班级:高三(2)班
开课时间:2010年1月13日 授课教师:施明霄 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翻译应该遵循的标准和原则;2、掌握相应的直译方法和翻译步骤; 3、明确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些异同点;4、通过练习,来强化理论知识 教学设想:“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考点,分值达9分之多,所以应该加以重视。而现实是,学生在平时的做题中,此部分的失分往往非常严重。理解力太低,以致不能读懂文章,以致不能做到理解文本百分之九十的文字的意思,是失分的重要原因。但是,如果掌握一些相应的方法,是可以多得积分的。之前,他们只知道要采用“直译”的方法,却不明确到底要遵循哪些原则来进行翻译,以及具体如何操作。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以求在往后的做题过程中受益。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知道“翻译题”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分量。 (二)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原则 1、基本原则:
课题名称:文言文翻译 开课班级:高三(2)班
开课时间:2010年1月13日 授课教师:施明霄 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翻译应该遵循的标准和原则;2、掌握相应的直译方法和翻译步骤; 3、明确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些异同点;4、通过练习,来强化理论知识 教学设想:“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考点,分值达9分之多,所以应该加以重视。而现实是,学生在平时的做题中,此部分的失分往往非常严重。理解力太低,以致不能读懂文章,以致不能做到理解文本百分之九十的文字的意思,是失分的重要原因。但是,如果掌握一些相应的方法,是可以多得积分的。之前,他们只知道要采用“直译”的方法,却不明确到底要遵循哪些原则来进行翻译,以及具体如何操作。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
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以求在往后的做题过程中受益。 一、教学目标
1.第二轮文言文复习以翻译为切入口。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 三、教学课时:7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翻译的一般目标及翻译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2、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在翻译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
一、复习巩固(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举天下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二、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 1、标准
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直译的方法——“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①对――对译。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②换――替换。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不用或不常用,或词义已经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换原文里的词。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来替换它。“顾”今天不常用,译文用“探望”来替换。
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如: ①齐师伐我。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句中的“吾”,要换成“我”;“尝”,要换成“曾经”;“终”,要换成“整”;“思”,要换成“想”;“须臾”,要换成“一会儿”。
③留――保留。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④删――删略。文言文中有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表示停顿,或表凑足音节,或表发语,或起语助、连接等作用),翻译时应删除。如: 例1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作战,(是靠)勇气的。(夫,句首发语词) 例2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曹刿论战》)――在长勺这个地方与齐军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命令将士前进)。(之,句末语气助词) 例3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句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中独立性,不译) ⑤补――补充。古书中的省略现象比较突出,为了完满的表达文章的内容,译文就应补出原文省略的而现代汉语又不能省略的某些词句。 [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这句中省略的主语分别是“蛇”、“草木”、“蛇”、“人”。 ②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这句中两个“曰”前分别省略了主语“蔺相如”和“舍人”。“不若”句省略了主语“廉颇”,省略了宾语“秦王”。
⑥调――调整。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翻译应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这是宾语前置句,译时要调为“动+宾”语序。、 ①大王来何操?这句是宾语前置句,“何操”应为“操何”。 ②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这句中的“验之以事”,是宾短语后置,现代汉语句式为“以事验之”。 3、“蚓无爪牙之利”为定语后置句,现代汉语句式为“蚓无利之爪牙”,“利”是修饰“爪牙”这个词的。 三、强化训练
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5、后事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6、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7、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8、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9、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 10、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