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俄罗斯文学中品读俄罗斯的民族性格
08经济学1班
王骁
学号:280701110
一提到俄罗斯这个国家,首先印入我脑海的就是她浩瀚的国土于天寒地冻的天气,俄罗斯人爱喝酒,尤其是烈酒,可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抵御严寒。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拥有17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然而她绝大部分的国土都在寒带,每年的冬天都十分漫长,并且极其寒冷,俄罗斯民族就是在这样一种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生长,发展,壮大起来的,这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一个永远打不垮的民族。也多亏她恶劣的气候条件,在拿破仑入侵和二战法西斯德国入侵的过程中,都是因为这种恶劣的天气而失败,俄罗斯从而避免了亡国之痛。
俄罗斯出过很多伟大的作家,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奥斯特洛夫斯基等等,这些作家用他们的笔勾勒出了俄罗斯的文化,他们是俄罗斯的文化脊梁。
普希金1799年出生于沙俄莫斯科,1837年1月29日逝世于圣彼得堡,是俄罗斯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高尔基称他为“俄国诗歌的太阳”。高中的时候我曾经学过普希金的一首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里面写到“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不要愤慨,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我们的心憧憬着未来,现实总是令人悲哀,一切
都是暂时的,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美好的怀恋。”普希金的这首诗一直伴随着我,当我心情低落时,我就会拿出来看看,这首诗给人以力量,给我坚持的勇气继续走下去。人之不如意,十有八九,每当我们感到付出的努力,没有回报,感到沮丧,感到悲伤的时候,就可以多看看这首诗,当我们经历了这些困难,再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些困难其实都是我们珍贵的记忆,成为美好的怀恋。俄罗斯人民就有这种乐观向上的性格,即使身处困难,但是总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向生活,所以俄罗斯这个国家一直是世界上一个重要力量,从来不能被轻视。
列夫托尔斯泰,1828年九月出生,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誉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捷琳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偶像。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期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的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的作品《七颗钻石》,《跳水》,《穷人》已经被收入我国的语文教科书中。在他的不朽名著《安娜卡捷琳娜》中,托尔斯泰塑造了安娜这一敢爱敢恨,有血有肉的俄罗斯劳动妇女的形象,安娜为了能和谢尔盖在一起,不惜杀死自己的丈夫与孩子,这在中国一定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只有潘金莲能干出来,但是托尔斯泰确用一种正面的写法表现安娜的人物特点,在流放的途中,由于天气寒冷,安娜的脚上生出了冻疮,但她却将自己最后一双棉袜子给了谢尔盖,但是她却发现这双棉袜子穿在了谢尔盖的情妇脚上,悲愤的安娜最终选择与谢尔盖的情妇同归于尽。安娜是俄罗斯女人的典型代表,她敢爱敢恨,勤劳,勇敢,托尔斯泰在他的这部小说中表现了他卓越的表现手法。
高尔基1868年出生,是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作为俄罗斯近代的知名作家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深刻的揭露了沙皇统治的黑暗与腐朽,还记得高中时学过一篇高尔基的作品叫做《海燕》,里面有一句最著名的话:“让暴
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这句话深刻的反映了俄罗斯民族如海燕一般不屈不挠的性格,即使暴风雨再猛烈,也要顶着风暴在大海上翱翔,直至云端。
奥斯特洛夫斯基也是俄罗斯文学中的典型代表,他身患残疾,双目失明,而且行动不便,但是在这样一种困难的条件些他还是写出了《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这本巨著,他有一句名言“当一个人回首往事,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这样他就可以说他将他的一生奉献给了为社会主义而奋斗这一伟大事业。”奥斯特洛夫斯基就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社会主义事业,他是一位伟大的社会主义战士。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建国初期经历了很多困难,如外国的封锁,国内白军的叛变,以及粮食的歉收等等,但是苏联没有屈服,而是客服了重重困难,镇压了国内叛变,冲破外国封锁,并且在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取得了工业发展的巨大进步。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第三个五年计划由于法西斯德国的入侵而被迫中断,但是苏联仍然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这为她日后打败法西斯德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德国一路摧枯拉朽般席卷整个欧洲。1941年的6月,法西斯德国大举入侵苏联,这时候整个欧洲几乎只剩下英国没有沦陷。苏联在战争初期节节败退,德国分三路,北路进攻列宁格勒,中路进攻莫斯科,南路进攻斯大林格勒,但是苏联誓死守卫这三个城市。德国士兵说已经看见了克林姆林宫的尖顶,但就是攻不下莫斯科,在莫斯科红场阅兵中,在红场上正步走过的战士直接开赴战争前线,这是一种何等壮烈的情怀。德国军队围困列宁格勒长达三年,城中的粮食告急,每人平均每天只有200克面包,很多正在工厂制造兵器的工人干干活就饿晕了,大量的市民饿死,但是俄罗斯民族没有屈服,冬天他们在冰冻的湖面上拉雪橇运送粮食到城中。有一个细节特别让人感动,一辆向前线运送面包的货车被德国飞机炸翻了,面包撒了一地,这时候有市民经过,他们自觉的将面包捡起来,吹去上面的灰尘,没有一个人因为饥饿而去吃这些面包,而是静静的等待下辆货车的到来,将面包放到上面去,因
为他们知道,这些面包是给前线和敌人殊死搏斗的士兵们吃的,所以他们没有吃,即使已经饥肠辘辘了。俄罗斯民族正是凭借这种高尚的气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冷战中成为了和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世界的一极。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则成为了整个二战的转折点,这次战役之后,德国损失巨大,再也无力组织起大规模的有效进攻,从此战中的天平开始向苏联倾斜。1945年4月,苏联开始进攻柏林,当苏联红军将红旗插上德国议会大厦的那一刻,标志着苏联正是成为了世界上的一极,攻占柏林是标志着苏联在二战中的完全胜利。随后,苏联又出兵中国东北,消灭了70万日本关东军,苏联在二战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一共伤亡2000万人,直到现在,俄罗斯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男性人数少于女性的国家。斯大林有一句名言,在苏联,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男人为国战死。苏联人民为二战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俄罗斯人有一种对强者的崇拜心态,尤其表现为对领导人的个人崇拜,从沙俄开始,俄罗斯人把沙皇像神一样崇拜,后来苏联建立,俄罗斯人又开始崇拜列宁,斯大林。尤其是在斯大林时期,苏联的个人崇拜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人们把斯大林当成了神,凡是斯大林的话都是正确的,要坚定不移的执行,但是没有人是永远不犯错误的。人在拥有绝对权力的时候往往会迷失自己,犯下许多严重的错误,斯大林如此,毛泽东也是如此。斯大林在30年代的大清洗中屠杀里一大批苏联的高级将领,直接导致在卫国战中的初期苏联无人可用,在战场上节节败退。毛泽东更是如此,三反五反,反击右倾,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这一系列的错误直接导致中国的发展停滞了30年。所以说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绝对的腐败导致绝对的错误,只有民主,科学的体制才能防止此类错误的再次发生。在斯大林之后,又有一位大名鼎鼎的苏联领导人上台,他就是赫鲁晓夫,赫鲁晓夫一上台就全盘否定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这是十分有魄力的。而且赫鲁晓夫认为联合国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就是一群人在那喋喋不休的争吵,他敢于在联大会议上脱鞋,公然藐视联合国的权威,他敢向古巴运送战略导弹,让美国的后院起火,他敢于和社会主义阵营中的重要一员中国决裂,在中国的边境陈兵百万,随时做好入侵的准备,赫
鲁晓夫是一位敢作敢为的政治家。在他的身上明显的体现了苏联人的性格特点,坚毅,争抢好胜,并且说翻脸就翻脸。
我最欣赏的苏联领导人是戈尔巴乔夫,虽然他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人们都说戈尔巴乔夫是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是他的改革改垮了苏联,但是普京有一句名言,“谁不怀念过去的苏联就没有良心,谁想回到过去的苏联就没有头脑。”当时的苏联空有世界一极的架子,它的军事力量,尤其是战略核力量确实很强大,核弹头的数量世界第一,但是苏联的轻工业很薄弱,涉及到民生的产业更是积贫积弱,人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个怪现象,能够建造航母,建造国际空间站,建造战略导弹,建造核弹的苏联确生产不出足够的面包供人民消费。苏联是典型的要大炮不要面包的国家之一,因此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政治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初期初见成效,但是由于苏联的历史遗留问题太过严重,仅靠他一个人的改革是难以完成的,政治改革造成了苏联共产党的下台,苏联的解体,但是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一件坏事。蒋经国在台湾解除党禁,报禁的时候他的属下曾经提醒过他,这样会威胁到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地位,蒋经国淡淡的说了一句,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执政的政党。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对于苏联共产党来说是灾难,但对于苏联人民来说是福音,在执政了70多年后苏联共产党终于下野了,俄罗斯的政治体制更加民主,更加复合民众的利益。苏联解体是历史的必然,戈尔巴乔夫这个历史人物的出现也是必然,即使没有他,也会有别的人令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以奖励他对人类和平做出的巨大贡献。没有永远执政的政党,绝对的权利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如果没有其他政党与之相抗衡,单靠自律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相互制约的政治体制才最符合人民的利益,才最能杜绝腐败,滥用权利的发生。奥巴马从来不敢挪用一笔公款,因为他知道这一旦被共和党人发现,共和党不会放过他,会在国会对他进行弹劾。最近如火如荼的阿拉伯革命也跟我们很大的启示,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在统治埃及30年后被埃及人民赶下台,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在统治利比亚40多年后被推翻,而且被利比亚人民枪决,叙利亚政权也将改朝换代,世界上的最独裁,最专治的政权都必将被人民推翻,这是历史的洪流不可阻挡,我认
为在不远的将来,朝鲜,古巴等被一个家族统治了半个多世纪的国家也会被解放。
俄罗斯现在的政坛领袖是普京,他有一句名言,给我20年,我还你一个奇迹的俄罗斯,但是俄罗斯的总统任期最多只有8年,因此普京在当了8年的俄罗斯总统后又出任总理,以保证他的政策路线继续进行,现在普京又宣布参选2012年的俄罗斯大选,以他现在在俄罗斯超高的人气,有很大可能继续当选,俄罗斯的政坛需要稳定,普京的务实政策也确实提高了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在普京当选总统期间,他大力整顿俄罗斯的经济寡头,前俄罗斯首富都被他关进了监狱,凭借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俄罗斯在出口石油,天然气上获得了巨大利益,普京的改革让俄罗斯的普通百姓也收益颇多,人们不再因为买不到面包而发愁了,俄罗斯的市场极大丰富。普京已经成为了广大俄罗斯人民心中的偶像,在一项调查中显示,普京是俄罗斯女性最想嫁的男人。我认为普京确实是一个非典型的领导人,他曾经当过克格勃(苏联国家安全局)的特工,平时不苟言笑,而且政治手段强硬,这也许都和他曾经当过特工有关。普京会弹钢琴,很喜爱骑马,而且会开潜艇和直升飞机,简直就是一个全才,和那些成天只会在屋子里开会的领导人相比确实更加有魅力。普京的政策路线是符合全体俄罗斯人利益的,必将为俄罗斯人民所拥护,但是应该当心这种权利的膨胀发展成个人崇拜,在俄罗斯的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斯大林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教训。
俄罗斯的文学作品的主人公往往都有着坚毅不屈的性格,安娜卡捷琳娜,保尔柯察金是俄罗斯的代表性人物。他们都是打不垮的,即使要灭亡,也要选择一种最悲壮的死法。俄罗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00年,俄罗斯人的这种顽强不屈的性格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国家的人民也会像俄罗斯人一样的坚强,勇敢,到那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为时不远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