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备考复习策略
作者:张春燕
来源:《中学理科园地》2016年第03期
摘 要:初中物理中考备考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打牢基础知识,又要突出专题训练,更要攻克重难点问题。因此,复习策略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备考的成败。本文探讨从基础、专题、重难点三个方面分阶段进行有效性复习的方法。 关键词:基础;专题;重难点;复习;训练;测试
中考既是义务教育阶段终结性考试,又是高中录取选拔性考试。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总复习,不再仅仅是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应用能力,更突出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整理和归纳能力,而这些能力主要通过有效的复习过程得以巩固和发展。下面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结合本次市质检学生的答题以及面临中考的实际情况,着重从基础知识复习、专题训练及测试和重难点训练及综合模拟测试三个阶段的复习,提出如下粗浅看法。 1 第一阶段主抓基础知识复习
中考考纲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查占比大,知识点覆盖广,因此,在第一阶段复习中重点是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关键是把握好以下三个环节。
(1)点面结合,全面覆盖。一是面上要做到横向到边,不留知识肓点。虽然中学物理共有二十章,其中A类有24个知识点;B类有31个知识点;C类有5个知识点,但在第一阶段复习中先不要强调类别,更不要刻意强调重点,而要把涉及到的知识全面复习到位,不漏章节,使学生能系统地建立起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以利于物理学科的学习、掌握和探索。二是点上要做到纵向到底,不留知识死点。纵向到底就是不漏内容,这是确保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关键。我们经常会发现成绩很优秀的学生往往在非常简单的问题上答错题,原因就在于略小钻大、忽易就难,答错题还往往归咎于粗心,殊不知留有知识死点才是真正的原因。只要做到不留知识死点,即使题目出得偏门也能从容驾驭。
(2)归纳总结,梳理关系。一是理清概念,阐明含义。概念是基础,概念不清,会影响到审题和答题,在复习中要把所有概念复习到位,把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对比,讲深讲透。比如:把压强和压力、功和功率、压力和重力等归类对比复习。二是打破章节,关联复习。每个章节的知识是零散的、孤立的,打破章节复习,可把知识进行系统化,归纳化,便于学生的比较和梳理。比如:把刻度尺测量长度、温度计测温度、弹簧测力计测重力、量筒测液体的体积等放在一起复习,阐明测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又比如:密度、比热容和热值都是反映物质的一种特性,可以把这三者放在一起复习,重点阐明其不同点。通过梳理和归纳复习,达到理清不同概念,发现内在联系规律的目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循环反复,巩固提高。一是每课一小测,巩固已学知识。每节课先花10分钟时间进行已学知识小测,并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评讲,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梳理已学知识,及时补上知识的肓点和死点,达到复习的连贯性,巩固已学知识。二是每课一小结,加深新课理解。每节课留5分钟时间对本节授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便于学生掌握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以加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2 第二阶段主抓专题训练及测试
(1)审题训练。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审题专题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题意的正确理解,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关键字、关键词审题训练。急于答题是有些学生的习惯性行为,往往在审题过程中错漏关键字、词,造成答案选反。如“错误的”却选成了“正确的”;“减弱的”却写成了“减小”或“变小”等。通过强化审题专题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关键字、词的敏感性,提高答题的正确率。二是排除干扰因素审题训练。审题过程中,排除干扰因素才能获取正确的有效信息,有利于学生往正确的思路上分析、解题。如2015年福州市质检卷中第33题,许多学生没有抓住“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这一题意,反而被表格中的“夹角”因素所干扰,得出:“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夹角”的错误结论,而不是“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速度”的正解。通过强化排除干扰因素审题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2)易错训练。有些看似简单的题目,往往在答题时容易犯错,这就是所谓的易错题,这类题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概念和知识点相近且关联度紧密的问题放在一起,重点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针对这一题型的特性,首先,在广度上按各章节的易错点进行分块训练,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易错题入手复习;再次,在深度上,有梯度的选择一定量的综合性强的易错点进行综合复习,以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如,涉及压强概念的题目是一个易错点,2015年福州市质检卷中第5道就是这样一道易错题,许多学生不知道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是压强,却写成了形变量。又如,在电路中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的变化曲线图像的分析是一个易错点也是难点。学生往往在这类问题上失分严重,因此,必须有侧重地加以训练,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变式训练。所谓变式训练是指在解决基本问题过程中,通过总结方法和经验,再将这一方法和经验运用于解决更为复杂的衍生问题的一种训练方法。通过变式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一是结构形式变化训练。如:通过串联与并联的结构变化来复习电路知识,便于学生掌握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掌握电压、电流、电阻、功率、功之间的关系;又比如:通过平面与斜面的形式变化来复习摩擦力,便于学生掌握摩擦力与压力之间的关系。二是物理环境变化训练。如:通过轮船从河里驶往海里的物理环境(介质)的变化来复习浮力,便于学生掌握漂浮物体的浮力跟重力、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通过有关热敏或气敏电阻随温度或气体物理环境等变化来复习电路,便于学生掌握动态电路分析和各物理量的计算。三是物理量变化训练。在压强复习中,通过按不同比例横切或竖切一块密度均匀的正方体木块使物理量发生变化来复习压强知识,便于学生掌握压强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开放性试题训练。开放性试题相对比较灵活,难度也相对较大,是学生比较容易丢分的部分。因此,加强开放性试题的训练很有必要,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开放性试题训练。一是通过选取不同的实验器材,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自主设计完成各种实验,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如给定学生电流表、电压表、小磁针、铁芯、发光二极管、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完成“判断蓄电池极性”的自主设计实验,来分别阐明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小磁针和发光二极管的实验设计原理、方法和步骤,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是通过给定不同组学生指定的实验器材来完成同一种实验,考查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能力。如分别给定第一组学生弹簧测力计、细线、烧杯、小铁块和水;第二组学生天平、量筒、细线、烧杯、小铁块和水,要求学生同样完成铁块的密度测定实验,然后,要求两组学生交换实验器材再次完成实验设计。通过交换试验,提高学生多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通过增加实验器材来延伸拓展解题能力,如:在电学复习中,学生对单刀双掷开关的使用还不是很清楚,可以在鼓风机电路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发热元件和单刀双掷开关,要求学生设计带冷、热风档的电吹风电路。又比如,把壁挂式取暖器通过增加防摔倒开关,设计成落地式取暖器等来进行延伸拓展训练。2013年浙江舟山的一道中考选择题,就是一道类似的题目。通过开放性试题训练,既可以复习巩固基础知识,又可以大幅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 第三阶段主抓重难点训练及综合模拟测试
在复习后期,不能再局限于力、热、光、电、声这种知识结构的划分,而是要突出主干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力争在重点和难点及知识缺陷上有所突破,让学生能力有所提升。因此,第三阶段复习不再像第一阶段那样分章节,第二阶段那样分专题,而是把重点放在综合训练上,帮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通过主线贯穿起来,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以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重难点复习及测试。从历届中考频点、难点分析,侧重点往往在力学和电学上。一是在力学复习中,把重点放在力学实验上,把难点放在力的分析和计算上。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笔者利用一些教学器材,通过演示,深入浅出地加以分析。如,选取一个带钩(质量忽略不计的细钩)的长方体铁块和木块、弹簧测力计、溢水杯、水、烧杯、量筒和一根细线(质量忽略不计)。通过演示,从铁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铁块或木块的受力分析,探究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从量筒中水的体积的示数计算出铁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并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中加以验证,这样就把力学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二是在电学复习中,把重点放在电学实验上,把难点放在电路分析和计算上。因此,在复习过程中,以“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作为主线,把探究“欧姆定律”、“伏安法”测电阻和“小灯泡的电功率测定”三个实验进行综合对比复习。根据实验数据,通过对电路的深入分析来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电压、电阻与电功率的关系,这样便于学生把实验的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的电路图、实验器材的选择及作用、表格数据分析、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分析等几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全面梳理,使复习更具系统性。在突出以上两块重点内容复习的同时,再辅以选取一定数量的综合题进行测试,可以达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综合模拟测试。综合模拟测试既是一种复习方式,也是对前述复习效果的检验。作为一种复习方式,重在提升学生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提升解题速度能力,可以采取限时训练法,坚持每周一测试,题量由小到大不断强化训练,后期可考虑略超题量进行测试训练,以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解题速度。二是提升适应性能力,应结合考纲要求和中考题型,坚持每周两次模拟测试,题目难度按易难中的顺序进行安排,刚开始从易到难使学生逐步适应,临考前再由难到中以减轻学生临考压力,增加学生的中考信心,通过模拟测试训练,使学生从热身逐渐进入良好的临考状态。同时,综合模拟测试作为对前述复习效果的检验,要认真对测试效果进行分析,及时评讲,实时补缺补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