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微信平台创新“指尖上的德育”

来源:二三娱乐
通过这一在线平台,初步 探索出融素材采集、新闻采写、 深度挖掘、实时推送等功能于 一体的程序化模式。在此平台 上.基层普通师生员工可以通 微信平台 创新“指尖上的德育’’ ●孟昭学 过PC端或移动手机端实时上 报鲜活即时的新闻线索,宣传 部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对素材进 行评估、采写、修改和推送,各 级各类媒体(含新媒体)可以实 时共享平台上的新闻素材和稿 件。运行实践表明,这一平台是 高校推进融媒体建设的一个有 效尝试。 3.“新闻宣传工作在线培训 平台”。 学校重视兼职宣传员和 学生骨干的培训与指导。先后 开通“扬大宣传工作交流QQ 群”.不定期进行写作指导、组 织选题研讨、开展工作交流与 合作。2015年初,学校开通了 “扬大宣传工作微信群”。每周 一**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 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在 ̄IIUL重点就应该在哪儿”。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一刻也离不开 的生活工具,微信成为他们日常交流的主要平台。近年来。 江苏师范大学积极运用新媒体手段.努力增强学校官方微 信的服务功能,提高微信的粘性;精心策划宣传内容,提高 官方微信的吸引力.讲好中国故事、师大故事,弘扬社会主 义核 i5价值观,努力在落小、落细、落实上下功夫,起到了 润物无声的宣传教育效果,被师生誉为“指尖上的德育”。 定期开设“周智汇”新闻宣 传工作沙龙,邀请《中国教育 报》《现代快报》等媒体记者以 及校内优秀师生通讯员开设 在线专题讲座。在线培训平台 突破了传统线下培训的诸多 弊端,有效整合了校内外资 源.有力提高了师生通讯员的 业务能力。 (叶柏森。扬州大学党委党 委副书记、副校长) _ … 微信的关注与取消关注只在一秒之间,如何吸引并留 住用户,是我校官方微信在建设伊始便深入思考的问题。 2013年,经过论证,学校决定把微信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 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并投入专项资金对官方微信服务 号——“江苏师范大学”进行了二次开发。充分发挥其教 ujia .XUal 育、引导和服务师生的作用。二次开发后的微 信实现了其后台与学校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及 校园信息系统的对接,在这里,学校师生可以 实时查阅校园新闻、通知公告、校内文件、招生 个个师大人敬业爱生、积极向上的图片散文故 事,受到师生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平均期阅读 量高达l万人次,转发5000余次。内容的转发 评论使教育效果进一步向外辐射。 2.注重积累,形成品牌。 信息和就业信息。可以查询学校课程安排、上 课地点、考试成绩、图书馆书籍信息、校园卡状 态和学校电话号码,可以进行失物招领、请假 批假和互动互助等。我们还经常听取师生的意 鉴于已推出的“时针上的江苏师大”深受师 生喜爱,我们计划将其打造成为微信的精品栏 目、品牌栏目。计划陆续推出“学霸的一天”“师 德模范的一天”“青年教师的一天”“后勤职工的 一见,根据他们的需求不断增加微信功能。服务 功能的实现使学校官方微信迅速在师生中走 红,目前绑定用户为22000多人.日均互动人 数达500人次。 天”“校长的一天”等.从而引导师生都来思考 自己的一天,并在此基础上面向全体师生征集 “我的一天”,努力发现和挖掘凡人之美、生活之 - …功能 美,讲好普通人追梦圆梦的精彩故事,释放校园 正能量。这个专题积累到一定数量,我们将结集 成册 1.精心策划。反复打磨。 开发微信的目的之一,就是加强和改进高 校宣传思想工作。如果不注重内容建设,微信 就仅仅是一种生活工具,而无法发挥其德育的 I … 建好微信平台,队伍是关键。大学生最熟悉 新媒体,最了解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点.为此我们 着力打造了一支学生队伍——新媒体中心。该 中心挂靠宣传部,共有50多名大学生,他们来 自十几个不同的学院,在文字编辑、摄影摄像、 创意制作等方面各具特长。工作中我们特别强 调团队协作、共同研讨,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各 尽所长,力争使推出的每一期微信都成为精品。 为调动积极性,宣传部对新媒体中心成员 进行定期的评奖评优,还实行了稿酬制度,根据 新媒体的特点对图片及视频的稿件设立了更有 吸引力的稿酬。此外,对工作表现比较突出的学 生,我们还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帮助其解决就 业问题 功能。因此,每期的微信信息推送,宣传部都会 进行精心设计,努力增强标题的凝练度、内容 的故事性、语言的感染力、阅读的便捷性.对新 闻信息进行深加工,提高传播的有效性。本着 “三贴合”——贴合时事、校园、生活的原则进 行组稿,如结合时事推送雷锋日记、核心价值 观等内容,结合校园生活策划“我和春天有个 约会”校园通讯.结合学校重大事务推出专题 校园评论,结合师生特点推送科技前沿探索, 结合学校校风学风建设推出“学霸”“学术超 人”和“爱岗敬业”模范等身边的榜样.结合学 校工作安排对重要活动进行预告等。努力将学 校政策与师生利益连通,注重在与师生交流中 形成共识,在加强信息服务中开展引导,让正 面宣传有机融入日常_丁作生活之中.潜移默 化、润物无声。比如,我们精心策划的“时针上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 移,媒体还会有更新的功能、更新的形态。我们 将密切关注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使其为我所用. 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媒体建 设,我们一直在路上。 (孟昭学,江苏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的江苏师大”系列微信——“师大的24小时” “辅导员的一天”“半边天的一天”“寒假的一 天”等,用真实的生活照片、质朴的网络语言. 影印出一张张鲜活感人的真情瞬间.编织出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