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王丽娜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05期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意义
树立正确的幼儿心理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随着一些学校设立专门的心理门诊开始,人们开始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有的是出现了问题再进行关注;有的是针对一些问题对幼儿进行矫治等等。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该是预防和发展。通过多种途径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幼儿的整体心理素质,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3~6岁的学前儿童还处在心理成长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大,由于他们在心理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还处在萌芽状态,极易因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特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有时甚至是难以逆转的影响。幼儿因为生活经验和抗挫能力都有限,在日常中往往会产生不乐观的情绪形成心理冲突。如果不能正确解决就会导致心理和生理上的失常或疾病。因此,作为家长的必须重视孩子的心理保健,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我做为一名一线工作的幼儿教师,我越来越深切的体会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对孩子一生深远的意义,所以我呼吁幼儿的父母亲及在幼教工作岗位上的同仁们请重视孩子的心健康教育提高幼儿的发展水平。
二、幼儿心理健康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变革,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一个人具有面对现实,不怕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具有关心他人、家庭、社会、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自主、自信、自强的人格品质。这意味着,一个健全的人格,不仅要有良好智能素质,更要具有一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素质。教育工作者更要先人一步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龄前教育中来,因此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现状来看,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严重忽视幼儿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培养,致使目前儿童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任性、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因此,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是教师在对待幼儿教育改革中一个极其重要和无法回避的课题。孩子由于生活经验不足,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往往会产生不安、烦恼、焦虑,形成心理冲突。如果问题解决得愈好,孩子的适应能力就会愈强;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这些心理矛盾,解决心理冲突,就会导致心理和生理上的失常或疾病且会在孩子个体发展中留下阴影。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幼儿心理健康标准 幼儿心理健康标准具体表现为:
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观察事物,记得快、记得住、记得对。能就具体直观的事物进行概括。肯动脑筋,想像力丰富,善于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提出各种问题,并能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问题。
爱父母,爱老师,爱小朋友。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人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有同情心,适度怕羞。
跌跤或受点轻伤都不哭,游戏输了不胡闹。不惧怕黑暗和某些形象怪异的小动物。 不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提出过分的要求。热爱劳动,爱惜物品。喜欢种花和饲养小动物,喜欢听音乐、看图册、唱歌、跳舞、绘画和参加各种智力游戏,并能从中感到快乐。 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具体、简单的评价,能分清自己的和他人的东西。服从约束。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与大家在一起时比一个人独处时愉快,能遵守游戏规则和顺序,在玩法上服从大家的意见,懂得同伴的感情和需要,不故意找别人的麻烦,肯帮助其他小朋友,能为小朋友取得成绩而高兴。
在新环境或不熟悉的人面前,不过份的拘束害怕。不向小朋友、客人要东西吃。能自己到商店去买一些简单的生活日用品,能在车辆较多的马路旁的人行道上独自行走。 四、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1.心理辅导:所谓心理辅导,就是运用现代教育、心理科学等理论,根据幼儿心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对幼儿心理健康、成长、发展所进行的帮助、指导和服务,它包括发展性辅导和矫正性辅导两种基本方式。
2.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为导向,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日常活动中去。
3.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向幼儿传授一些基本、简单的心理常识和心理自我调节技能,增强幼儿自我心理保健能力。
4.根据幼儿需要,有针对性开展心理训练活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家长工作,引导家长积极参与,亲子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很大。
五、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幼儿发展水平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幼儿的整体心理素质,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准确把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通过多种途径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策略。新的教育理念已经明确指出必须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4至6岁是幼儿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有十分强烈的主体意识,给幼儿心理造成相当大的精神负担,产生厌恶甚至逆反心理,并在其他活动中发泄出来,这就是幼儿的行为出现明显的双重性,他们常伴有攻击性或发泄行为。心理感觉到有压力的幼儿易情绪低落,消极被动,处处依赖成人,缺乏活动的兴趣,思维求同性高,自信心不够、有从众心理倾向,现在我们要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要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的渗透在幼儿的整个日常过程中。研究表明个体心理素质对其成功、成才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其影响作用甚至比智力大得多。希望大家在关注宝宝身体健康的同时,不要忽略宝宝的心理健康。让我们一齐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成长氛围,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成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