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哪里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 2.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知识的能力,提高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进对于家乡的情感,感受到祖国的博大,从而产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重点: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难点:在地图上查找本地、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能正确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家都知道,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你们眼中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1:我的家乡风景很美丽。 生2:我的家乡资源很丰富。 生3:我的家乡民风淳朴。
师:是啊,每个人心目中的家乡都是可爱的、美好的。在家乡这片土地上,我们欢乐成长,我们生活安逸。这节课老师带大家一起走进我们的家乡,了解自己的家乡。板书课题 我的家乡在哪里
二、讲授新课 看地图,找家乡
1.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的家乡都在哪儿!
小山:我是从内蒙古牧区来的,我们家乡在祖国的北部,那里有大片草地。 静静:我们江苏在祖国的东部,有美丽的太湖,欢迎大家来玩。 小凯:我们山西地下的煤可多了。
师:你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特点?(指名学生回答。) 生:我的家乡在XX省XX市XX县。它在祖国的……那里有……
师:在幅员辽阔的祖国版图上,你的家乡在哪里呢?(出示中国政区图)让
我们一起去地图上找一找吧。
2.师:你会看地图吗?你知道哪些关于地图的知识?(同桌讨论。) 生1: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生2:地图上的图例表示各种事物的符号,如:首都用红色五角星表示,省、市、自治区政府驻地用红色圆形表示;公路用红色单线表示;山峰用黑色三角形表示。
生3:地图旁边的这条线段是比例尺,假如地图的比例尺为1﹕400千米,也就是说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400千米,通过它可以计算出图上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
师:同学们真聪明!大家都懂得这么多有关地图的知识。老师来给大家总结一下:
看地图时要弄懂地图上的方向; 地图上的图例表示各种事物的符号;
地图旁的比例尺可以计算图上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 三、拓展延伸:
师:大家知道中国领土的四个端点都是哪里吗?
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分别在东西南北的极点,最北端是黑龙江的漠河,最南端是南海的曾母暗沙,最东端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接处,最西端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3.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 师:同学们自由结组,一起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1)家乡的名称是什么? (2)家乡在祖国的哪一个位置呢? (3)家乡周围有哪些邻居? (4)在地图上你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在班上回答)
4.师:观察下列省(市)的轮廓图。说说它像什么? 生1:重庆的轮廓像一只飞翔的雄鹰。 生2:河南省的轮廓像条热带鱼。
(1)河北省的轮廓像一把火炬。 (2)青海省的轮廓像一只兔子。
学生活动:用笔勾画一下自己家乡的轮廓,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每个人展示自己的的绘画作品并进行评比。
5.你对自己的家乡还有什么了解?试着填一填空吧!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填空:
1、家乡的面积: 2、家乡的人口:
3、家乡的省级行政中心: 4、家乡的简称和别称: 5、家乡周边相邻的省(市)有:
师:如果你不清楚应该填的内容,有以下几种方法帮助你: (1)去有关部门询问。 (2)去图书馆查阅资料。 (3)上网查询。
我国面积最大的省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河南省。
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云南省。 中国地图分布的顺口溜:
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 四西二宁青甘陕 还有内台北上天。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从出生起就沐浴着家乡的阳光,使用着家乡的物产,感受着家乡的温暖气息。我们要了解与家乡有关的知识,更好地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回答。从儿童熟悉的生活话题出发,激发他们了解家乡的兴趣。
2、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观察轮廓,动手做画。学生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活跃学生思维和课堂氛围。
4、发挥课外连接的作用,丰富学生知识面。
5、总结全文,整体掌握。板书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