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读不完的大书说课稿第【1】篇〗
一、教学要求
1.认读“昆、营、迁、货、诚、暑、橘、腻、袭、奥”10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自然的喜欢和赞美之情。
3.联络生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才能及审美情趣。 4.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二、说重点难点
1.联络生活经历,感悟文中内容,体会大自然的奥秘。 2.学习课文中的语言和写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三、说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自然界的飞鸟虫鱼、花草树木,搜集有关的谜语。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谜引入
1.小朋友们,老师想考考你们有关大自然的知识。 2.出示有关大自然花草树木、飞鸟虫鱼的谜语,让学生猜。
如:有头没有颈,身上冷冰冰,有翅不能飞,无脚也能行。〔鱼〕 团结劳动是模范,全家住在格子里,常到花丛去工作,造出产品比糖甜。〔蜜蜂〕
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绩。〔青蛙〕 ……
3.有位作者也写到了许多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让我们去看一看。〔板书课题:读不完的大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明确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流畅,考虑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写什么。
〔2〕批画圈点,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学习体会。
〔1〕自由组合,互相交流学字学词收获。
〔2〕出示生字新词卡,联络上下文朗读品味。重点指导:“营、诚”的韵母是后鼻音;“腻”的声母是鼻音n。
3.哪些同学把课文读好了,愿意读给我们听听吗?〔指名读,引导学生认真聆听评议〕
〔三〕探究课文,细读领悟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详细写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第2~5自然段〕
2.默读第2~5自然段。找出作者详细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
东西。
〔指名说,随机板书〕 3.分组朗读,小组轮读。 〔四〕精读赏析,打破重点
1.说说作者最喜欢什么,你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的。
〔课文第3自然段详细描绘了蚂蚁搬家时井然有序、尽心尽力以及两军对垒时你死我活的英勇忠诚——令人不可思议〕
〔1〕大自然有写昆虫虽然很小,但它们的行为却往往让人不可思议,读蚂蚁搬家的情景,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惊讶。指名朗读,集体评议〕
〔2〕蚂蚁两军对垒时表现怎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齐读,看谁能读出对蚂蚁的敬仰之情〕
2.作者还写了大自然中哪些有趣的现象?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1〕小组合作交流,反复朗读品味第2、4、5自然段。 〔2〕小结,齐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像所描绘的画面。 〔小朋友读得真不错,读出了对大自然的喜欢和赞美之情。我们在朗读时,根据内容想像画面,会读得更美〕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读不完的大书说课稿第【2】篇〗 说教学目标
1.认识“仅、麻”等8个生字,会写“读、昆”等10个字,会写
“遐想、愉悦”等1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说教学重难点
1.找出课文中描写大自然好玩的内容,能体会生动的语言。 2.说说在大自然这本“读不完的大书”中,自己读到了什么,写下来。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想考考你们有关大自然的知识。
2.出示有关大自然中花草树木、飞鸟虫鱼的谜语,让学生猜。 如:有头没有颈,身上冷冰冰,有翅不能飞,无脚也能行。(鱼) 团结劳动是模范,全家住在格子间,常到花丛去上班,造出产品比糖甜。(蜜蜂)
身穿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青蛙) ……
多媒体展示谜底。
3.同学们猜得真不错,大自然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有无穷的奥秘和无尽的乐趣。有人说它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让我们读读课文,去看看这部“读不完的大书”中更多好玩的东西。(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明确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有感情地读。
(2)批画圈点,圈出生字、新词,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导字音、字形和词语。
字音:盘旋(xuán) 竹笋(sǔn) 一副(fù) “爽”是后鼻音 字形:温柔(“柔”上部是“矛”)
词语:重点理解井然有序、千姿百态、超凡脱俗、奥秘等词语的意思。
3.找出课文中写得生动优美的词语和短语,并抄写在积累本上。 盘旋 展翅 滑翔 猛扑 浮云飞鸟 走兽昆虫 花草树木 虾蟹游鱼
叽叽喳喳 蹦蹦跳跳 高远的天空 广阔的大地 温柔的细语 沙沙的竹叶声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说说这本“读不完的大书”写得怎么样(“读不完的大书”好看好玩,奥秘无穷,乐趣无尽。)
2.题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读不完的大书”
(比喻。因为大自然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有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所以作者把大自然比作“读不完的大书”。)
3.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第2~5自然段)
4.默读第2~5自然段。找出作者具体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
东西”。
(小麻雀、老鹰、蚂蚁、花儿、草叶、果树、竹子、棕榈、小鱼等。)
5.课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课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怎样的感情 (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检查字音、字形。
2.指名读词语:遐想 愉悦 雄健 勇猛 井然有序 忠贞 敬佩 千姿百态 雨后春笋 超凡脱俗 秋高气爽 奥秘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自然有许多“好玩的东西”。大自然里奥秘无穷,乐趣无尽。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品读课文,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乐趣吧。
二、突破重点,感悟赏析。
1.课文第2~5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大自然中的“好玩的东西”。其中第2、5自然段是重点。我们先来看第2自然段。
(1)齐读第2自然段,说说写了哪些“好玩的东西”。(小麻雀、老鹰、蚂蚁)
(2)播放小麻雀、老鹰和蚂蚁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飞鸟和昆虫的特点。(小麻雀淘气可爱,老鹰雄健勇猛,蚂蚁有严密的组织性和勇敢忠
贞的精神。)
(3)感受作者生动的语言。
小麻雀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的,叫人愉悦。(叠词 声音 动作) 老鹰在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突然猛扑而下,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
(“盘旋”“展翅滑翔”“猛扑而下”等动词运用得生动形象。) 蚂蚁搬家,井然有序,当两军对垒时,那番勇敢忠贞的精神,真叫人敬佩。(拟人)
(4)作者的描写富有情趣,读上述动物的情景时,分别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喜爱、赞叹、敬佩。) 指名朗读,集体评议。
2.接下来我们来看第5自然段,这一自然段详写了“我”家屋后的两丛竹子和一株棕榈。
(1)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2)出示竹子和棕榈的,帮助学生了解这些植物的特点。 (3)围绕丛竹和棕榈,作者具体写了什么内容
(写丛竹,突出了竹子生长快,以及竹叶在风中声小而撩动人心的特点;写棕榈,不仅写了棕榈高大的外形、叶子的形状和超凡脱俗的神韵,还描绘了棕榈和小鱼相映成趣的美好境界。)
(4)感受作者生动的语言。
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拟声词 比喻)
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鱼在倒影间游玩,又是另一种境界。(画面唯美,富有情趣,画面感很强。)
3.作者还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 (1)小组合作交流,反复朗读品味第3、4自然段。
(2)小结,小组交流花儿、草叶和果树的“好玩”并感受作者生动的语言。
4.指名读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
(1)思考: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联系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大自然好看好玩,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有无穷的奥秘和无尽的乐趣。)
(2)联系课文内容和平时的生活积累,说说你在这部“读不完的大书”中读到了什么内容。(联系生活,充分思考。示例: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清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那是清风的低吟。)
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生动的语言。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开想象,将段落中描绘的情景用彩笔绘成画,配上文字,做成小画册。
3.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乐趣。大自然有无穷的奥秘,无尽的乐趣,正如作者所言——(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让我们走进大自然,用心地看一看这本大画册,读一读这部大书,相信你会有很大的收获。
说教学反思
《读不完的大书》说教学反思一
《读不完的大书》这篇文章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体现了大自然的奥秘和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课文的重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感受本文语言的生动、有趣;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说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初读课文掌握大致内容,其次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教学结构,最后朗读课文完美结束。
2.利用多媒体吸引同学们对大自然的兴趣,使之让他们对课文内容感兴趣,老师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3.抓住了含义深刻的句子,研词析句,领悟语意。 二、成功之处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是从初读课文,了解注意内容,到精读课文,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都在引导学生自读自学,小组合作,以汇报交流的形式参与学习实践活动,效果不错。
三、不足之处
由于担心说教学内容没法按时完成,有些锻炼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的活动,完成得不够到位。
四、改进措施
1.教学中,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后,应重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
由朗读后,谈感受,再把感受读出来,感情朗读就自然而然形成了。
2.要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想象,然后再学会领悟语言,细细品味语言,生发感情,让学生入情入境,走进作者内心世界,与作者、与文本产生共鸣。
《读不完的大书》说教学反思二
《读不完的大书》这篇文章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体现了大自然的奥秘和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课文的重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感受本文语言的生动、有趣;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说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2.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成员之间查漏补缺,互帮互助,有助于共同提高。
3.分析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句子,在传授方法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在朗读中加深感悟。
二、成功之处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是注意适当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读自学,小组合作,以汇报交流的形式参与学习实践活动。
三、不足之处
由于担心说教学内容没法按时完成,有些锻炼学生感情朗读的活动,完成得不够到位。
四、改进措施
教学中要注意运用激励性语言,根据课堂上出现的学情,采取恰当的进行引导和激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读不完的大书说课稿第【3】篇〗
说教学目的: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和极大的学问,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6个生字。 说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陈维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2、认识6个生字。 说教学过程:
1、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有一本书很大,读也读不完,这是什么呢?〔大自然〕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共同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五”,从书中感受大自然,一起寻找答案吧!
2、自由读课文,自主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职权篇内容。 〔让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式,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通过初度,让学生底可闻又出不理解。〕
〔2〕、小组互动: 互读课文,进展正音。
〔3〕、集体交流读书所得,理解自主读书情况。
〔在初读课文,前线理解课文的根底上,感受大自然花草树木、充裕鸟兽给小朋友带来的快乐。〕
3、感情朗读,理解感悟。 (1)、像一项大自然中的鸟语花香。
〔通过朗读体会在大自然中玩耍的愉悦心情。〕
〔2〕、把表达小作者仔细观察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从中感受擅长观察是一种好习惯。
〔3〕、启发学生合作交流读懂了什么,杜勒克问有什么感想,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拓展延伸
〔1〕、你见过大自然中的那些现象?
〔2〕、你享受过大自然带给你的快乐吗?说说你的感受。 5、检查识字。 6、推荐作业。
〔1〕、选择大自然中花草树木、充裕鸟兽其中一种进展观察,把
收获和同学交流。
〔2〕、读《阅读》中的相关文章。 口语交际:编一出小剧演一演 说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学会有顺序的观察图意,并能完好清楚地表达出来。 2、引导学生联络身边相似事情,以小组为单位编个小剧本,合理分配角色表演出来。
3、培养学生采取适宜的方法、运用适当的语言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矛盾。
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详细情景合理想象图上人物的对话内容。
能把身边相似的事件编成小剧本,并表演出来。重点是采取适当的方式,运用恰当的语言来化解矛盾。
教学思路:
1、创设情景,引出话题。
出示插图和说话要求的前两句,使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同桌讨论,自由练说。
同桌之间互相补充,把图上内容说清楚,说完好。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物心理,选择适当对话并表达出来。
3、全班交流,大家评议。
4、出示说话要求的后两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
5、小组交流,充分练说。
老师巡视并指导学生怎样才能把事情演得生动。 6、全班表演,师生评议。 引导学生有根据的评价优胜小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