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好朋友
教学内容:
1、聆听《玩具兵进行曲》和《口哨与小狗》,并尝试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
2、能够和大家一齐整齐地演唱并表演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拉勾勾》。
3、初步认识课本中的几种音乐学习标志,尝试以动作和语言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
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记忆能力和创编能力。
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录音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聆听《玩具兵进行曲》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想象玩具兵的样子表演。
1
2、用听唱法学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
3、会边唱歌曲边自编动作表演,记住同学的名字,与同学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聆听《玩具兵进行曲》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练声曲:1= C→F 2 ∕4
1 2 ∣3 4 ∣5 —︱5 4︱3 2︱1 —‖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三、学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
1、老师清唱、范唱歌曲。
2、学生跟老师学打节奏。
3、按节奏朗读歌词。
2
4、老师弹琴,学生跟旋律学唱歌词。
5、分组学唱。
6、全体齐唱歌曲。
四、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
1、学生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
2、请个别学生上台表演,集体评价好在那里?
3、全体再次表演。
五、学生再次聆听《玩具兵进行曲》出教室。
1、要求学生合着音乐走或跳。
2、要求学生听到乐曲中有小喇叭和大喇叭出现的声音时用动作表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生用听唱法学会歌曲,边唱边表演《拉勾勾》。
2、聆听《口哨与小狗》,学生随着乐曲表演,用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3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摘果子》的音乐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练声曲:1=C 3/4
5 5 6∣ 5 5 3∣ 5 3—∣5 3—‖
小宝 宝,睡 觉 了。lu lu lu lu。
三、学唱并进行歌表演《拉勾勾》。
1、老师自弹自唱歌曲进行范唱,学生聆听。
2、按节奏朗读歌词。
3、老师弹琴,学生用lu哼唱旋律。。
4、老师弹琴,学生唱歌曲。
5、老师弹琴,学生边唱歌曲边自编动作表演。
4
6、全班唱歌,请个别上台表演,集体评价谁表演得最好。
四、聆听并表演《口哨与小狗》。
1、学生听音乐,自由想象。谈谈自己的心情是很愉快,还是很悲伤。
2、个别提问音乐中有什么声音?
3、再次聆听音乐,鼓励学生随着乐曲表演,用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五、学生听音乐做律动走出教室。
放《口哨与小狗》的音乐,要求学生扮演男孩或小狗,随着乐曲表演走出教室。
第二课 快乐的一天
教学内容:
1、集中注意力地聆听《快乐的一天》,以动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2、能够整齐地演唱《其多列》和《跳绳》并用歌声及动作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3、知道音有长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练习随歌声或乐曲进行击拍。
教学重难点:
以动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练习随歌声或乐曲进行击拍,初步做到均匀、准确。
5
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录音带、绳子、小奖品。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快乐的一天》,分辨每一首小曲让你想到了什么,音乐情绪怎样。
2、复听时,学生自由想象,创编动作表现每段音乐的内容,鼓励学生编创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3、 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其多列》并会边唱歌曲边做动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做小鸟飞的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6
二、发声练习。
练声曲:1= C→F 2 ∕4
5 6∣5 4∣3 2∣1 2∣34∣5-∣
我 爱 我 的 小 羊,小 羊 怎样 叫?
3 3∣3-∣5 4∣3 2︱1-‖
咩 咩 咩, 咩 咩 咩 咩 咩。
三、学唱新歌。
1、老师边弹琴边范唱,学生认真听。
2、指导学生依次读准节奏,让他们知道跑跑与走的时值是相等的。
3、老师按节奏带读歌词。
4、老师弹琴,学生小声吟唱歌词。
5、学生大声听琴声唱歌曲。
6、学生边唱歌曲边做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四、聆听《快乐的一天》。
7
1、让学生谈上学第一天的感受。
2、完整地聆听音乐,提问:每首小曲让你想到了什么,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3、复听音乐,学生自由想象,创编动作表现每段音乐的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创编,表达自己的感受。
4、个别表演,其余学生参观,然后进行评价。
五、听音乐做小鸟飞的律动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听唱法学会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跳绳》。
2、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自编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3、培养学生的创编意识,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做律动进教室。
8
2、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练声曲:1=C 2∕4
2 5∣5 1∣2-∣2 5∣5 1∣2-∣
清 早 上 山 坡, 多 呀 多 快 乐,
2 2 ︱6 6 ︱5 3 ︱2—‖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三、学唱歌曲。
1、老师自弹自唱歌曲,学生认真倾听。
2、跟老师打节奏朗读歌词。
3、老师弹琴学生小声哼唱歌曲。
4、学生大声唱歌曲。
5、鼓励学生大胆编创歌词。
6、个别学生将创编的歌词唱给全班同学听。
9
四、带学生到操场表演《跳绳》。
1、排好队伍,分发绳子。
2、老师弹琴,学生唱歌曲。
3、老师弹琴,学生边唱歌曲边跳绳表演。
4、分组比赛跳绳,评出优胜者。
五、进行颁奖活动。
1、小评委出列。
2、获胜者出列。
3、进行颁奖仪式。
第三课 祖国您好
教学内容:
1、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颂祖国》。
2、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和《同唱一首歌》,并进行编创与活动。
教学重难点:
10
慢慢积累熟悉歌曲唱名所获得的音高感受;培养学生边唱边拍能力,感受歌曲的节拍。
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录音带、爱国图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引导学生懂得升国旗时应肃立,敬队礼或行注目礼,神情专注而庄重,表现对祖国的热爱。
2、采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让学生知道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3、以赞美的情感演唱歌曲,培养学生边唱边拍,感受歌曲的节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摘果子》的旋律做律动进教室。
11
2、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练声曲:1=C 2∕4
5 3∣5 3∣ⅰ 6∣5—‖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三、学习新歌。
1、老师弹旋律,学生聆听。
2、老师自弹自唱歌曲,学生认真听。
3、引导学生看图,老师示范拍手、拍腿,学生跟着学拍手、拍腿。
4、老师带学生边拍手、拍脚边按节奏朗读歌词。
5、老师弹琴,学生边拍手、拍脚边唱歌词。
6、以赞美的情感演唱歌曲。
四、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完整聆听一遍,启发学生联想中国体育健儿夺得世界冠军时升国旗、奏国歌的情景,联系学校
12
的升旗仪式,让学生说一说国歌响起时,自己应该做什么?
2、复听一遍,引导学生说一说,听后的心情是怎样的?
五、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出示爱国图片,让学生说说图上内容,自己应该怎样做?
2、老师进行爱国教育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颂祖国》后,学生能将自己对乐曲的愉快感受表现在动作上,能够自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2、用听唱法学唱《同唱一首歌》,在感受歌曲时进行拍手、拍脚,有一定的节拍意识。
3、启发学生自己编创动作,以表达歌曲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做吹喇叭的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13
二、发声练习。
练声曲:1=C→F 3∕4
5 3 0∣5 3 0∣5 3 5∣3 0 0‖
布 谷! 布 谷! 布 谷 布 谷!
三、学唱歌曲。
1、老师弹琴,学生聆听。
2、老师自弹自唱,学生认真听。
3、老师带学生进行拍手拍腿的动作,第一拍拍手,第二、第三拍拍腿。
4、合着节奏边拍手拍脚边朗读歌词。
5、跟着旋律边拍手拍脚边唱歌词。
6、分小组编创动作,小组交流。
7、一组一组展示编创的动作,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评出优胜组,进行表扬。
四、聆听《颂祖国》。
14
1、要求学生初听音乐时轻轻拍着手合上音乐。
2、谈一谈,听了这段音乐是想跳舞还是想散步?
3、复听音乐,要求学生动起来,将自己对乐曲的愉快感受表现在动作上。
4、个别上台表演,集体评价。
5、启发学生编创节奏,老师指导。
6、进行交流创编活动。
五、进行课堂小结。
1、表扬大胆创编的学生,鼓励学生要积极上音乐课。
2、我们要热爱伟大的祖国,就要从小做起,从现在热爱学习做起。
第四课 可爱的动物
教学目标:
1、能够注意聆听描写小动物的歌(乐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2、能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动物说话》、《我有一只小羊羔》,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15
3、在聆听音乐中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种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表现力,使学生平时养成注意观察、细心的好习惯。
4、认识木鱼、碰钟,学习并探索演奏方法,练习为歌曲演唱伴奏。
5、能准确地朗读歌谣,并读出二拍子的强弱。
教学重点:
学习创造,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学习歌曲,并能配合拍、踏、声势律动来体现。
2、节奏、歌词的创编
教具准备:
电子琴、教学挂图、动物头饰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16
一、聆听音乐,想像表演
1、播放表现小兔子(袋鼠、青蛙)大象(熊猫、狗熊)形象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想像,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
2、学生仔细聆听跳跃的、缓慢的音乐,展开想像。
3、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做出体态反应。
二、学习歌曲《动物说话》
1、节奏导入
2、欣赏歌曲《动物说话》第一段。
3、由学生做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按例题节奏朗读歌词。
4、采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拍手听、默唱,小声跟唱。
5、演唱歌曲。老师提示:怎样演唱能够表现出你很爱小动物的心情。用你的声音告诉我,(启发学生演唱时投入情感,做到有感情地演唱)。
6、分配角色演唱,叫声要唱得轻快而有弹性。
三、创编活动,发展个性
1、创编节奏。
17
①教师变拍节奏\"×× ×× ×\",让学生模仿
②学生自己创编新的拍踏节奏。
③播放歌曲《动物说话》,学生随音乐自由创编拍、踏节奏、声音律动。
④挑出一种最好的拍踏伴奏方式,随音乐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拍踏。
2、创编歌词。
①学生分组运用各种动物的叫声,为歌曲创编新的歌词。
②各组有表情地演唱创编歌曲。
四、小结:
小动物和人类应该做好朋友,人们应该保护他们。
第二课时
一、有表情演唱《动物说话》
二、创编与活动
1、认识木鱼(学习敲击木鱼的正确姿势,要通过学生探索、学习来完成)
①观察示意图,掌握怎么敲。
18
②想一想还可以怎么敲,有几种敲法(讨论)
③学生自己讨论,探索,发现。④ 演示敲法
2、按节奏和节拍的强弱读歌谣。
【要求】指导学生读歌谣时,有意识地读出节拍的强弱,做到有感情地读。启发学生用不同的音色,表演老鸭和小鸭的叫声。
三、聆听《三只小猪》
1、完整聆听《三只小猪》老师:\"谁能说说乐曲描绘了怎样的小猪\"。\"三只小猪好象在做什么?\"
2、复听《三只小猪》
①让学生边听边自编动作表演出三只可爱的小猪。老师:\"看谁能记住小猪在什么地方叫了\"
②边听边学小猪的叫声。
3、根据三幅动作提示图做动作。
①扭着身子学小猪走路。②用手指抵住鼻尖,模仿小猪翘鼻子。③两只手在耳朵上方伸开五指做\"扇风\"的动作,模仿小猪的大耳朵。
四、聆听《快乐的小熊猫》
19
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描述清晨的意境和小熊猫愉快劳动的情景。
2、分段复听,将音乐分为两部分。
①“大森林的早晨,你听到什么声音?”
②“在小熊猫打水的时候,你好象又听到了什么声音?”利用音乐中的特殊音响,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3、听音乐表演
4、创编
①启发学生创编结尾,小组讨论设计。
②分组展示创编的结尾,让学生充分的活动起来。
③利用乐器、人声、拍击动作为乐曲创设结尾。
五、小结
1、老师:同学们的想像力可真丰富,不仅听到了音乐里的叫声,还懂得创编,可真了不起,比一比刚才哪个小组创编得最好,为什么啊?
2、鼓励优胜小组。
第三课时
20
一、学唱歌曲《我有一只小羊羔》
1、教师以完整有感情的范唱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愿望。
2、跟老师用唱名唱歌。
3、按节奏朗读歌词。
4、难点错误纠正提示学生在同音反复处唱得轻松、亲切。
5、学唱歌词。
6、创编与合作。
① 在演唱中变换演唱形式。
② 创编动作,表达出真爱小动物的情感。
③ 分小组创编歌词。根据插图提示,变换小动物进行歌词创编。
二、创编与活动
1、认识碰钟,学习敲击碰钟的正确姿势。
① 观察示意图,学习怎么敲击。
② 演示敲法。
21
2、想一想碰钟的声音是长,还是短的呢?学生边唱歌曲,边用碰钟及掌声为歌曲伴奏。
3、启发学生动脑筋思考\"怎样敲,能敲出短音\"。
变换拍踏 × × ×× ×
三、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些打击乐器,学习并探索了演奏方法,练习为歌曲伴奏。
第五课 静静的夜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感受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体会本课主题\"静静的夜\",学习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并能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
2、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闪烁的小星》,用画星星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高的感受。
3、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并能根据要求做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表情来反映。
4、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能用线条来表现音的其它特性:即音的高、低。
5、用欢快的动作表演集体舞《星光恰恰恰》,体验欢快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
22
让学生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并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学难点:
掌握音的基本特性--音的强弱,并通过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电子琴、打击乐、磁带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听《闪烁的小星》
二、发声练习
板书:1= C-G2/4
3 2 | 1 - | 3 2 | 1 - | 5 3 | 2 - |
风 来 了, 呼 大 风 吹
23
5 3 | 2 - | 3 2 | 1 - | 3 2 | 1 -‖
呼! 小 风 吹, 呼!
要求:初步模拟大风吹,小风吹的过程中,找到头声位置的感觉,并根据大风、小风,学会控制音量,初步感受音的强弱。
三、聆听《摇篮曲》
1、课件演示(无声的画面),美丽的仲夏之夜,一位妈妈哄宝宝睡觉,并轻轻哼着歌……。
2、谁能完整地把画面上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3、老师:\"大家想知道这位妈妈唱的是什么吗\"?引出课题《摇篮曲》
4、请大家边看画面,边聆听《摇篮曲》。
5、复听。让学生自由地做轻柔的动作,用心体会歌曲安宁、舒适的意境和母爱真挚的情感。
四、学习歌曲《小宝宝睡着了》
1、教师用甜美、温柔的音色,轻声的范唱。
2、有感情朗诵歌词。
3、模仿旋律歌词。
24
4、有表情演唱,并进行小组比赛。
5、小组讨论:\"怎么创编动作来表演歌曲?\"
6、学生边唱边表演。
五、小结
今天,同学们通过聆听学唱,初步了解了《摇篮曲》静谐的特点和温柔的唱法,回去后,能不能也唱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小宝宝睡着了》
二、学习歌曲《闪烁的小星》
1、引入:
教师:\"夏天的夜晚,老师带着小朋友来到草地上,看星星,只见大大的天幕上,一颗颗的小星星,一闪一闪的,象个小眼睛\"。
2、播放音乐,教师边范唱《闪烁的小星》。
3、展开想像
① 老师:\"你们在夏天的星空,看到了什么呢?\"
25
② 启发学生要养成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
4、学生随着老师做着音高低的手势唱唱名。
5、教师唱出高低不同的唱名,让学生根据音高低,画出高低不同的星星,让学生体验音的高低。
6、有感情朗读歌词。
【要求】
①注意读音的准确
②注意读出歌词中的强弱。
③参见第二段歌词的标记,边做动作边读歌词,表示出2/4拍子的强弱规律。
7、学唱歌曲。
①启发:
怎样唱才能表现\"静静的夜\",\"你在演唱时声音应该是怎样的?\"
【目的】使学生体会要用连音、断音相结合的方法演唱。
②歌词要唱得轻快、干净,力度不要强。
③集体演唱时要想到歌曲的意境及演唱的效果,从小培养学生演唱歌曲要注意情感的表达。
26
8、创编与表演。
① 分小组讨论表演动作。② 学生表演。
9、跟着老师像唱歌词一样唱唱名,并通过手势来表示音的高低。
三、小结
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真美丽,小宝宝我们也要安静地回家去了(跟着《闪烁的小星》音乐律动出教室)。
第三课时
一、音的强弱
1、教师出示预先准确的鼓,由学生亲自尝试去敲一敲,得出结论:用力敲声音大即强;轻轻敲声音小即弱。
2、请同学们举例,说说生活中大小不同的声音。
3、敲击身边的物品(桌、椅、盒、瓶子…)
【要求】分别敲出强与弱两种声音。
4、看图回答:老师:\"老虎和猫分别代表什么样的声音?\"
5、用我们的身体怎样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提示:可用拍手,跺脚)。
27
6、听声音回答问题:(火车由远及近的声音)。
① 听到什么?
②火车在远处时,比近处时的声音强还是弱?
③近处呢?
④你能换个方法来表现强跟弱的声音吗?
7、用强弱两种声音自由拍击即定节奏,分组表演给大家看。板书:
①× × | ×× ×‖
②×× ××| × -‖
③× ×× | ×× ×‖
④×× × |×× ×‖
二、集体舞《星光恰恰恰》
1、听音乐《星光恰恰恰》用线条、色彩或简单的图画来表现音乐。
2、老师出示线条图,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现。
3、学习集体舞基本动作。
28
① 老师示范。
② 分解动作学习。
③ 动作练习。
④ 放慢速度连贯动作练习。
⑤ 跟着音乐做动作。
大家一起跳(可四人、两人或小组跳)
三、小结
1、老师:
今天,我们不仅学习了歌曲、舞蹈,还感受到音的高低,强弱。
2、你能不能把学到的舞跳给爸爸妈妈看呢?
第六课 爱劳动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劳动最光荣》、《三个和尚》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和音乐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体会本课主题---爱劳动。
29
2、以不同的情感和声音演唱《洗手绢》、《大家爱劳动》表现歌曲的内容。
3、能够编创歌词、设计动作表演以及\"劳动\"主题的编创尝试,并表现\"劳动\"的主题。
4、通过图谱\"走欧\"的学习与实践,掌握二拍子的时值。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通过律动歌词创编,更好地掌握音乐。
2、二分音符时值的学习与掌握。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打击乐器、电子琴、磁带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听音乐《劳动最光荣》律动进教室。
二、聆听《三个和尚》
1、聆听《三个和尚》
30
2、请同学把这个故事说一说。
3、讨论\"为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4、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发言,想出一些解决的方法。
三、请同学用动作表现出同学们做家务的动作(猜一猜)
四、请同学用劳动有关的词语来读节奏。
出示:
①2/4 × ×× |× ×‖
②2/4 × ×× |×× ×‖
五、聆听音乐《劳动最光荣》
要求:边听边随音乐做劳动有关的动作。
六、学习新歌《洗手绢》
1、老师引导学生按基本节奏,轻声有表情地朗读歌词。
2、引导学生自编洗手绢的动作,掌握歌词。
3、边读歌词,边做动作。
31
4、老师歌表演范唱《洗手绢》。
【目的】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懂得劳动是件愉快的事、开心的事。
5、跟学歌曲。
6、学生边唱歌曲,边配上动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表演汇报。
7、引导学生编词演唱,让学生思考填哪个劳动的词最适合演唱。
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和三个和尚交朋友,懂得只有一份辛劳才有一份收获的道理,还学会了歌曲《洗衣绢》,希望小朋友回家后能把故事和歌表演给家长看,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第二课时
一、创造\"劳动\"时的各种声音,启发学生想象校园劳动的各种声音。
1、请同学看图模仿出声音。
① 修桌椅的声音(叮当 叮当)②扫地的声音(刷!刷!)③擦桌椅的声音(擦!擦!)
2、让学生看图自己安排劳动声音出现的先后,最后汇合在一起,形成多声部的劳动节奏。
二、比较图谱\"小人\",\"掌握\"\"×—\"节奏
32
1、比较节奏×— ,×,×
说明两个\"走\"是两拍,四个\"跑\"是两拍。一个\"走欧\"也是两拍。
2、请同学分成三组依次读出,再看教师指挥,形成三声部节奏声势,反复读,看手势结束。
三、学习歌曲《爱劳动》
1、组合节奏条①学生自由拍击节奏,并指导学生口读节奏,手拍节奏。②学生讨论,重新排列节奏条顺序,使之与歌曲节奏相符。
板书:
① ×× ×× |×× × | × 0 | × 0 ‖
② ×× ×× | × × |×× ×× | × ×‖
③ × ×× | × × | × ×× | × ×‖
×× ××| × × | × — | × 0 ‖
2、跟唱旋律
3、按节奏读歌词
4、学习歌曲,指导学生用轻而蕴含力量的声音演唱《大家来劳动》感受,表现歌曲坚定有力的音调,演唱时要注意强调第一拍,使歌曲更富有动力感。
33
5、运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木鱼、碰铃)请其他同学用拍手伴奏。
【要求】做到两个乐器配合协调。
四、小结
今天,同学们不仅认识了\"走欧\"二分音符的节奏,而且学会了《大家来劳动》希望同学们学了这首歌之后,都能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帮助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爸爸妈妈,老师,同学都会喜欢你的。
第七课 小精灵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小青蛙》、《野蜂飞舞》,演唱《小青蛙找家》、《小蜻蜓》,感受民族乐器、西洋乐器所表现的动物,并通过演唱和身体的动作表现自己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心情。
2、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准确地与音乐一起开始和结束。
3、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小蜻蜓》,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表现优美抒怀的音乐情绪。并能运用打击乐器准确地为歌曲伴奏。
4、能按节奏编创歌谣。
5、聆听《野蜂飞舞》,想像音乐中所表现的野蜂飞舞的形象,能用线条、动作、声音等表现自己听后的印象。
34
教学重点:
演唱《小蜻蜓》和《小青蛙找家》
教学难点:
按节奏编创歌谣
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小青蛙》,演唱《小青蛙找家》感受民族乐器(二胡)所表现的动物,并通过演唱和身体的动作表现自己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心情。
2、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准确地与音乐一起开始和结束,并能运用打击乐器准确地为歌曲伴奏。
教具准备:
35
小青蛙头饰若干,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表演《小青蛙找家》
1、让学生多听范唱,轻轻地跟着歌声拍手,跟唱准确。
2、结合课本中的插图,编讲“小青蛙找家”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范唱,小学生模唱。歌曲的第一句是叙述性的,要唱得轻快。“跳跳、呱呱”的衬词仿佛是小青蛙在急急呼唤,要唱出那种急切的心情,“跳”短促但速度不可加快。“呱”可借助手势----启发学生向上滑,像蛙叫声,要唱得明亮而有弹性,结束句要唱得连贯,一气呵成,表现小青蛙找到“家”后的喜悦心情。
3、歌曲学会后进行游戏的同时可选择几名学生担任伴奏,木鱼为“XX”,碰钟为“X -”,注意敲击的声音与唱歌的声音协调。
二、编创与活动
1、结合本课主题“小精灵”,启发学生“你喜欢哪一种小动物?”“它们都有哪些特点?”
2、让学生先读出课本上的两句歌谣,体会其节奏,再按节奏节奏编创。
3. 将学生分成几组,让学生把自己最爱的小动物编歌谣形成一组,并说给大家听,看哪一组编创的歌谣好。
三、聆听《小青蛙》
36
1、聆听二胡齐奏曲《小青蛙》时,导言:种子非常喜欢雨露,盼着喝饱了雨水发牙长大,那么小动物呢?它们也喜欢雨水吗?我们今天就来听一听《小青蛙》这首乐曲。感受我国的民话乐器二胡是怎样表现《小青蛙》的。
2、 初听全曲。然后提示学生:“在乐曲声中你听到了小青蛙的叫声了吗?还模仿了哪个小动物的叫声?你知道哪里描绘了青蛙活泼的跳动,哪里描写了茫茫的夜色,还有狂风、云雾,你都感受到了吗?请你再听一次乐曲,当你听到你认为是描写了一定事物的音乐时,用动作来表现。”复听时,让学生听音乐随意做动作,然后,让学生把感受到的音乐用语言描绘成一个简短的故事。
3、提示学生哪两段音乐相近似?然后让学生在空格里填画上颜色。
4、让学生欣赏童声合唱曲《花蛤蟆》,以扩展学生的视野。
四、表演《小蜻蜓》
1、用模唱的方法学会歌曲《小蜻蜓》。
2、指导学生演唱歌曲时,唱得柔和、抒情。注意唱足每个音的时值,更好地体现歌曲的抒情性。
3、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从而让学生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4、提示学生说出小蜻蜓的身体特征,学会歌曲后,参考动作或自编动作,并选择编创好的动作,全体同学一齐做。使学生有信心在今后的 更善于动脑编创,激发学生的编创热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37
1、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小蜻蜓》,用身体的动作感受优美抒情的音乐情绪。并能运用打击乐器准确地为歌曲伴奏。
2、聆听《野蜂飞舞》想像音乐中所表现的野蜂飞舞的形象,能用线条、动作、声音等表现自己听后的印象。
教学过程:
一、聆听《野蜂飞舞》
1、导入:讲故事《萨丹王的故事》
2、初听:安静地聆听全曲
边听边想:野蜂急促地上下飞舞的形象
听后讨论:你觉得野蜂是怎样飞舞的?(让学生说说、动动)
3、再听全曲:体会音乐表现野蜂飞舞忽上忽下,声音时强时弱的特点
随音乐做一回“野蜂”飞来飞去
画一画图形谱 :如 或
4、交流:总结对音乐的理解与印象
二、歌曲教学
38
1、导语:听了野蜂飞舞的音乐,小朋友我们来学唱一首描写小蜻蜓的歌曲
2、教师柔和、抒情地范唱全曲
让学生说说对小蜻蜓的了解,用语言描绘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从而让学生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3、朗读歌词
4、用模唱的方法学会全曲
注意唱足每个音的时值,更好地体现歌曲的抒情性
5、创编表演
请学生说出小蜻蜓的身体特征
鼓励学生自编动作表演,选择编创好的动作全体一起表演
用碰钟为歌曲伴奏 ×- -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39
1、在复习两首歌曲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按节奏编创歌谣,培养学生初步的音乐编创能力。
2、指导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情绪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演唱歌曲《小蜻蜓》
1、轻声演唱全曲
指导学生要唱得柔和抒情,唱足每个音的时值,更好地体现歌曲的抒情性
2、请几个学生表演唱
3、用碰钟为歌曲伴奏
二、复习歌曲《小青蛙找家》
1、有高低地朗读歌词
指导学生朗读能读出高低、强弱,告诉学生音乐家就是按照歌词的高低来编写曲子的。
2、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全曲
三、编创与活动
1、结合本课主题“小精灵”,启发学生“你喜欢哪一种小动物?”它们都有哪些特点?
40
2、请学生读出课本上的两句歌谣,体会其节奏并按节奏编创
3、将学生分成几组,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编歌谣形成一组并说给大家听,看哪一组编创的歌谣好。
4、教师可为学生的歌谣谱上曲,范唱给学生听,也可让学生学唱。
第八课 小小音乐家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星光圆舞曲》、《会跳舞的洋娃娃》、《号手和鼓手》,感受分辨钢琴、小提琴及不同乐器的音色、节拍。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感觉音乐中描绘的“小音乐家”形象。
2、学习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布娃娃弹琴》、《法国号》,用动作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3、 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音的长短。
教学重难点:
演唱《布娃娃弹琴》、《法国号》,用动作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课时:
41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法国号》,并用动作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欣赏乐曲《号手与鼓手》,能感受乐曲明朗的进行曲风格,并想象音乐中描绘的号手和鼓手。
教学重点:
1.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法国号》。
2.用动作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3.欣赏乐曲《号手与鼓手》。
教学难点:
1.能感受乐曲明朗的进行曲风格。
2.通过欣赏乐曲《号手与鼓手》,能想象音乐中描绘的号手与鼓手。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你的名字叫什么?》)
42
1.师生问好歌
2.发声练习1=C--F
12 34 5-54 32 1-
小猫 去钓 鱼 yu
二、学习歌曲《法国号》
1.听录音,你知道谁在唱歌吗?(法国号)它的歌声是怎么样的?(嗡巴巴、嗡巴巴)2.喜欢它的歌声吗?今天这节课就要学习这首歌《法国号》。
3.师范唱2遍。第二遍学生可以用lu来模唱歌曲旋律。
4.根据歌曲节奏读歌词,师带读。
(注意嗡巴巴的“嗡”音念得较强。“我”“法”都是两拍,注意节奏)
5.学唱歌曲(注意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6.边唱边用手势拍击三拍子的节奏。
三、欣赏乐曲《号手与鼓手》
1.初听乐曲,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43
2.复听,听到喇叭声时举手表示。
3.第三遍听,请学生徒手做打鼓和吹喇叭的动作。
4.听音乐,分组表演。
四、小结、下课
1.你能说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吗?
2.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请你用手势来表示,你会吗?
3.说说在乐曲《号手与鼓手》中你听到了些什么?
4.听音乐出教室。(《你的名字叫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了聆听《星光圆舞曲》、《会跳舞的洋娃娃》、《号手与鼓手》,感受分辨钢琴、小提琴及不同乐器的音乐、节拍,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
教学重点:
44
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
教学难点:
感受不同的节拍。
教学过程:
一、复听号手与鼓手
a) 完整聆听音乐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欣赏了〈号手与鼓手〉这首曲子,今天我们要来仔细聆听这首曲子,听到喇叭声请举手表示。
b) 师问:a.乐曲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想象出她们的表情吗?
b.乐曲表现怎样的情绪?
c) 再听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做做号手、鼓手。
1、边听音乐边模仿号手与鼓手的样子,徒手做打鼓吹喇叭的动作。
2、分组讨论:号手鼓手是怎样吹奏的?
45
3、各组随音乐表演,并评出最佳鼓手号手。
d) 师小结乐曲的情绪节拍
这是一首进行曲,曲调明朗活泼,表现了小朋友们打这鼓吹着喇叭列队行进的可爱神态。
e) 完整欣赏音乐,并对音乐自由的表演。
二、欣赏〈会跳舞的洋娃娃〉
a) 语言导入
师:听到了吗/可爱的洋娃娃在翩翩起舞,接下来我们欣赏一首乐曲,他的名字叫〈会跳舞的洋娃娃〉。
b) 出听并思考: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来演奏的?
生答:小提琴演奏。
c) - 出示小提琴的图片,并简单介绍小提琴。
d) 复听并思考:音乐中的洋娃娃是怎样跳舞的?请你用动作表现出来。
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生答:乐曲欢快活泼。
e) 再听。
46
学生自由选择:a.随音乐做动作,模仿洋娃娃的舞蹈。
b.用手办握拳敲击节拍。
c.随音乐用手指按图谱滑动,感受乐曲的快慢。
三、 欣赏〈星光圆舞曲〉
a) 初听:感受钢琴的音色。
b) 师问: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表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简单介绍钢琴。
c) 再听。
师问;这首曲子是几拍子的?请你用动作表示对拍子的感受。
(请每个人要设计一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d) 复听。随音乐自由表演。
e) 小结:乐曲表现了什么情绪?是热烈激动的。
四、 总结
师:我们今天欣赏了三首用不同乐器演奏的曲子,这三首曲子的情绪节拍也是不同的,《号手与鼓手》明朗活泼,《会跳舞的洋娃娃》欢快轻松。《星光圆舞曲》热烈激动。
47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布娃娃弹琴》,感受其优美抒情的旋律,及布娃娃弹琴的可爱的形象。
2、指导学生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布娃娃弹琴》。
3、通过体态语言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教学重难点:
感受歌曲的旋律美、形象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铝板琴、碰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随歌曲《法国号》的旋律有表情的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游戏:音的长短
48
1、出示书中插图,请学生说说瀑布流水与房檐滴水哪个长,哪个短。
2、教师用书中的打击乐请学生敲击,并讨论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
3、分小组,对课本上的思考题进行讨论,并用笔在纸上画出长短线条,并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展示。
三、感受旋律美
1、教师出示铝板琴,师:今天,老师要用铝板琴为大家演奏一首动听的小曲子,请大家安静的来欣赏。教师在铝板琴上动情地演奏《布娃娃弹琴》一曲。
2、出示布娃娃弹琴地形象画面,师:“听,布娃娃还在边弹边唱呢。”教师边弹边唱歌词。
3、师:“你能布娃娃弹琴吗?”请学生模仿其形象,并用右手有节奏地模仿铝板琴演奏。
4、请学生说说对歌曲《布娃娃弹琴》的感受。
四、学唱歌曲
1、 教师出示谱例,学生随教师钢琴声击拍,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培养节奏感。
3/4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强 弱 弱 强 弱 弱 强 弱 弱 强 弱 弱
2、学生跟教师一起轻声学唱歌词。
49
难点句: 3 2 1 | 2— — |
在 弹 琴
2 3 2 | 1— — |
小 黄 莺
请学生仔细请教师单独唱第二、四两句,并模仿唱。
五、美的延伸
1、教师演奏电子琴上的几种音色:钢琴、振音琴、八音盒等。请学生选择一种音色,并说说哪一种音色比较适合演奏这首曲子,为什么?
(设计意图:从音色特点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并体验优美的感觉,使学生在演唱中能记住并迁移这种优美的感觉。)
2、 四人小组音乐实践活动:教师提供乐器碰铃等,以唱、跳、伴奏、弹(模仿布娃娃弹琴的姿态)的组合形式进行创造美的活动。
3、 学生互评。
六、结束部分
第九课 游戏
50
教学目标:
1、通过听《火车波尔卡》、《捉迷藏》,唱《火车开啦》、《躲猫猫》等音乐活动,表达自己童年生活幸福欢乐的情绪。
2、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并通过歌曲的游戏,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3、能结合自己的感受填写节奏,并能整齐地读出三声部节奏。
教学重难点:
唱《火车开啦》、《捉迷藏》,能结合自己的感受填写节奏。
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火车开啦》
1、听《火车开啦》的录音,初步感受歌曲。
51
2、听《火车开啦》的录音,默读歌词。
3、听《火车开啦》的录音,按节奏读歌词。
4、听教师范唱,小声跟唱,自编动作表演。
二、编创与活动
1、课本出现的两组节奏,第一组是火车的叫声和大车轮转动的声音,第二组是大车轮和小车轮转动的声音,大车轮的声音让学生填写完整。
2、启发学生回答火车开动时发出的各种声响,学出来 ,给大家听,“大车轮的声音填写哪个音合适?”
3、学生看教师手势分三组依次读出,再读两组(叫声、大轮声)(大轮声、小轮声),再三组(叫声、大轮声、小轮声)一齐读出,形成三声部的效果。
4、可让学生分组设计“火车开来了,又开走了”的情景,设计读节奏的方法,看哪一组表现的形象生动。
三、聆听《火车波尔卡》
1、初听乐曲前不做导言,让学生感受乐曲鲜明的形象,可提示“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自己想象的事物。
2、简介乐曲轶事,引导学生说出乐曲中描述的火车是怎样开动的。
52
3、复听乐曲,让学生随意做动作感受。
四、 编创与活动
1、开火车的游戏,由歌谣和歌曲《火车开啦》组成。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比赛。
活动过程:
大家一齐唱开火车的歌,从一个站向另一个站“开”去,到了一站,读拍歌谣,然后再向另一站“开”去。
要求读拍歌谣准确、清晰。达到要求者给这个车站起名字,然后再游戏。
2、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设计游戏,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投稿。每一组都可以有不同的游戏方式,看哪一组游戏编创的好。
五、聆听《捉迷藏》
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生动活泼的情绪。
提示: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到了什么?什么乐器在演奏?
2、听时随着乐曲做动作。
提示:这首乐曲适合表现课本上的哪一幅图?
六、表演《躲猫猫》
53
1、听录音感受歌曲的风格。
2、 听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拍手感受。
3、教师弹琴带着学生小声唱。一学生跟节奏读词。
4、听教师范唱歌曲,学生心里默唱。记住歌词。
5、听琴边拍手边唱歌。教师注意歌喉中“快”、“来”等一字多音处指导学生唱准。
6、用最简单的方法学会歌曲开始游戏。学生可以编创游戏,共同商议游戏的方法,使大家在编创中活动起来。
第十课 过新年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平安夜》、《小拜年》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
2、通过唱《新年好》、《龙咚锵》感受中外小朋友过新年的不同音乐情趣。并通过红绸舞、秧歌舞步的学习,表现过年的愉快心情。
3、 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能掌握其演奏姿势,探索其演奏方法。并能为歌曲伴奏。
4、能编创简单节奏、送新年贺卡的小游戏。
教学重难点:
54
1、唱《新年好》、《龙咚锵》感受中外小朋友过新年的不同音乐情趣。
2、能编创简单节奏、送新年贺卡的小游戏。
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编创与活动
1、认识锣、鼓、镲,学习其演奏姿势。可由教师逐一纠正其正确的演奏姿势。
2、把学生分成小组,探索演奏方法,要求:
(1) 有几种敲击方法?
(2) 怎样敲击长短不同的声音?
3、将各小组探讨过的方法一一展示,看哪一组发现的方法多,敲击出的不同的声音多。
二、聆听《小拜年》
55
1、初听《小拜年》感受东北民间音乐的风格。
2、想一想冬季里都做哪些游戏?
3、复听音乐模仿冬季里你喜欢的游戏,或者由学生分组看图进行北方生活小品表演。
三、表演《龙咚锵》
1、用模唱的方法唱会歌曲《龙咚锵》。
2、听歌曲《龙咚锵》的录音,学习十字步,让学生在动中感受歌曲的情绪,唱熟歌曲。
3、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讲座打击乐伴奏的创,提出小组意见。敲击给大家听,选择几个合适的不同结尾,让学生体验创造的成功与愉悦。
4、编创秧歌舞动作,可选择红绸或手绢,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编创与活动:送贺卡
这是一个编创节奏的练习,以“送贺卡”的方式呈现。
1、游戏可以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展开。学生之间可分组进行,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编创节奏图谱,由收到贺卡的一方读拍出来。
2、读拍准确,还要自创节奏回赠对方贺卡,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五、表演《新年好》
56
1、多听歌曲《新年好》录音,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可加强学生每次感觉的目的性,如:感受节拍、哼唱旋律、默唱歌词、跟唱歌词等。让学生在感受中,熟悉旋律,熟悉歌词,唱会歌曲。
2、全体学生自编动作表演歌曲,选两名学生为同学们的歌声伴奏,用碰钟敲击每小节第一后。还可以敲击第三拍。
六、聆听《平安夜》
1、初听《平安夜》提示学生:说一说心里有什么感受?
2、教师将录音放弱,随录音讲述关于平安夜的小故事,让学生对这首歌有所了解,带着感情充分地感受歌曲安宁、祥和的音调,复听时随着歌声轻轻做动作。
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