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2

来源:二三娱乐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1.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做的是什么运动?

2.在物理学中,用什么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程度? 3.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 4.小组同学讨论以下问题: (1)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什么? (2)使用秒表前应观察什么?

(3)小组间的同学如何分工合作,才能使时间的测量比较准确? 5.小组同学完成下述实验:

有一斜面长1.6米,用秒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t1;再将金属片装在斜面的中点,如图所示,用秒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中点的时间t2;根据测出的时间,在下表填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通过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3.

路程(米) s1=1.6

s2=0.8 s3=s1-s2= 运动时间(秒) t1= t2= t3=t1-t2= 平均速度(米/秒) v1= v2= v3=

1.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使用时要放对、读对、记对.

2.观察秒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秒表的最小刻度是0.1秒,读数时准确到十分位即可.

3.将一小车放于斜面顶端,将金属片置于斜面底端,并开始读秒:“5、4、3、2、1、0”;读到“0”时释放小车,学生启动秒表计时,当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声音时,学生立即按下停表.这种操作方法使学生分工协作的准确性更高.

4.做变速运动的同一物体,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不相等,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s这段路程或在t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离开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讲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求解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物体通过的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如图,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斜面的作用是使小车获得运动的动力; (2)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

(3)下表是重复三次实验获得的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 1 2 3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练习部分.

路程 s1=75 cm s2=75 cm s3=75 cm 运动时间 t1=2.6 s t2=2.5 s t3=2.4 s 平均速度 v1=28.85 cm/s v2=30.00cm/s v3=31.25cm/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