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期 林家骊 孟国中:论玄言诗风在南齐诗坛的延续与新变 l91 [25]道宣:《续高僧传》,见《高僧传合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Dao Xuan,x“Gaoseng Zhuan,in Gaosengzhuan Heji,Shanghai:Shanghai Classic Publishing House,1991.] [26]姚思廉:《梁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Yao Silian,Liangshu,Beijing:Zhonghua ook BCompany,1973.] [273李延寿:《南史》,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Li Yanshou,Nanshi,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1975.] [28]陈国符:《道藏源流考》,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Chen Guofu,Textual Research on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aoist Literature,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1963.J E29]陈延杰:《诗品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ChenYanjie,Annotation of Shipin,Beijing: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1961.] [3o]沈约:《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Shen Yue,Songshu,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1974.] :j 曩臻栏・ 马寅初教育思想初探 蓝蕾金灿灿 (浙江大学档案馆,浙江杭州310028) 马寅初(1882—1982),浙江嵊州人,著名的人口学家、经济学家、教育家。新中国成立前夕,先生于1949年8月出任浙江 大学校长,之后调任北京大学校长。先生在办学实践中,坚持教育与社会相结合的办学方针,培养切合国家、社会实际需求的 高级专门人才,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与优秀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初步梳理了先生在担任浙大校长期间的教 育思想概况,希望能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一流大学的创建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迪。 1.教育目标和办学目的。新中国成立之初,对旧中国不合理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1949年 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教育工作的总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提 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先生十分敏锐地认识到 高等教育对建设新中国所负的重要职责,在出任浙大校长之初就阐明了大学教育的目标和办学目的,即在人民民主的总方针 下,学习新的思想,确定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与建设相结合,培养切合实际要求的专门人才。为此,先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 进教育目标和办学目的落到实处。 2.思想政治教育。先生十分重视思想教育,认为要“将旧的大学改造成为人民服务的大学……必须加强全校师生员工的 政治学习和思想改造,这是改造一个旧大学的中心环节,否则一切改革都流于空谈”。为此,先生着手对浙大的课程设置和内 容进行改革,废除了尚非新中国建设亟需的“公民”、“伦理学”等课程,成立负责学生政治学习的“大课委员会”和“政治课教学 委员会”,开设“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课程并列为必修课。先生聘请严仁赓、孟宪承、沙文汉等著名教授以及浙江省 委领导担任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加强师资力量,并亲自为师生授课,宣讲国内社会经济形势和政策。 3.管理制度创新。坚持民主办校精神,加强学校管理。先生出任浙大校长后,“深觉本校的组织庞大,不够联系”的不利状 况,倡导建立院务会议和系务会议制度,以提高效率,加强各方面联系。为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先生还创立了学校代表大会 制度。1950年4月1日,浙江大学第一次全校代表大会召开,先生号召“人人提提案,个个想办法”,极大激发了广大师生建设新 浙大的热情,提案高达九百多条。先生依靠群众、发扬民主,运用代表大会形式来管理学校,创造了新中国大学治理的一个典范。 4.教学方法改革。先生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采用“理论与实际一致”的新教学方法,倡导教育教学与劳动实践相结 合。比如,畜牧兽医学系师生为学校附近的农民医治家畜,植物病虫害学系师生下乡防治果树虫害,土木系学生参加治理淮 河建设等。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校办学与建国初期的政府、企业及有关部门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培养了学生为国家、为 社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5.重视服务社会。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急需人才。先生重视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充分发挥浙江大学的人才师资优势, 在农学院增设畜牧兽医系,在外文系新设俄文组,还接受中央和浙江省政府委托代办森林、电机等各种专修班及水文检测等 训练班,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在先生的支持下,浙大学生会服务部与劳工联谊会、浙大学生公社合办了浙大 民众夜校,招收工厂工人、贫苦儿童入学。在夜校成立典礼上,先生鼓励学员要有恒心,坚持学习,互相帮助,努力“建立一个 最进步的现代化的国家”。 先生在浙大的时问虽然较短,但在浙大所形成的办学思想和推行的办学举措,对于转型时期的浙江大学从一个旧中国的 国立大学到一个新中国的人民大学的过渡与转变,无疑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不仅是今天大学校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 也是近现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宝贵经验,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讨论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