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采用在模板对称位置上开灌浆孔和排气孔灌注时,其孔径不宜小于100mm,且不应小于50mm;间距不宜大于800mm。若模板上有设计预留的孔洞,则灌浆孔和排气孔应高于该孔洞最高点约50mm。
当采用在楼板的板面上凿孔对柱的增大截面部位进行灌浆时,应按一次性灌满的要求架设模板,并采用措施防止连接处漏浆。此时,柱高不宜大于3m,且不应大于4m。若将这种方法用于对梁的增大截面部位进行灌浆,则无需限制跨度,均可按一次性灌注完毕的要求架设模板。
梁、柱的灌浆孔和排气孔应对称布置,且分别凿在梁的边测和柱与板交界边缘上。凿孔的尺寸一般为60mm×120mm 的矩形孔。 2.界面处理
对于原构件界面(即粘合面)处理应该符合下列规定:
(1).对砼构件,应采用人工,砂轮机或高压水射流充分打毛。打毛深度应达骨料新面,且应均匀,平整;在打毛同时,尚应凿除截面的棱角。
(2).对一般砌体构件,仅需剔除勾缝砂浆,已风化的块材面层和抹灰层或其他装饰层;
(3).对外观质地光滑且强度等级高的砌体构件,同时还应该打毛块表面;每块应至少打毛两处,且可打成点状或条状,其深度以3mm—4mm为度。在完成打毛工序后,尚应清除已松动的骨料,浮渣和粉尘,并用清洁的压力水冲洗干净。 3.灌浆施工
灌浆料启封配成浆液后,应直接与细石混凝土拌合使用,不得在现场再掺入其他外加剂和掺合料。当将拌好的混合料灌入模板内时,允许用小工具轻轻敲击模板。
日平均温度低于5℃时,应按冬期施工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灌浆工艺的安全可行。浆体拌和温度应控制在50℃~65℃之间;基材温度和浆料入模温度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且不应低于10℃。
4.混凝土养护
在整个灌浆施工过程留置试块,分别留置措施试块(同条件)、标养试块和等效同条件试块(冬施期间按规定增加)。同条件试块放置在楼层中,标养试块放在现场标养箱中。 5.施工工序
本项目结构构件加固增大截面灌浆工程的施工工序及需按隐蔽工程验收的项目,要按照以下的程序进行:
1、表面处理:清除旧混凝土粘结面上的浮灰、尘土、污垢,若表面有蜂窝、裂缝,应进行修补,使露出结构本体,清理干净。对钢板的粘结面须进行除锈处理,粘结面打磨后应显露金属光泽。
2、制件拼装:按设计要求对原构件混凝土的加固面制件拼装。 3、安制灌浆嘴排气口:在拼装后的制件上安制灌浆嘴排气口。 4、封缝:在拼装后的制件周围用结构胶封缝。
5、密封检查:对拼装的制件封逢后,用压缩空气从灌浆嘴处输入进行密封检查。
6、配制胶料:水泥砂浆按比例充分搅拌配制后,倒入灌浆容器内。
7、压力灌注:用0.5~0.8Mpa的压缩空气将胶料从制件的进胶口压入,排气孔溢胶后逐一予以封堵,直至制件内充满胶料。
8、封口:制件内的压力灌注胶料完成后,对进胶口封堵。 9、检验:制件内压力灌注完成经固化养生期后检查各部位胶的密实度,对局部不密实处补充灌注。
施工工艺图如下:
表面处理 制件拼装 安排气口 封 缝 密封检查 配制胶料 压力灌注 封 口 检 验 1
6.技术保证措施
1、表面处理:混凝土表面清理后使露出结构本体,吹净、擦净后,应无浮灰、污垢,钢板打磨处理后,使露出金属光泽擦净后,应无浮灰、污垢、锈迹。
2、制件拼装:应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放样、拼装,焊接应平整牢固,不应有漏焊、夹焊。锚固应可靠牢固。
3、安制灌浆嘴排气口:灌浆嘴排气口安制间距为2~3m。灌浆嘴应安制在有利灌浆处(一般在较低处设置)灌浆嘴排气口安制应有密封措施,不得在灌浆时发生漏浆。
4、封缝:封缝前应对制件周围混凝土表面进行清理,刷浆后用结构胶封堵,封堵必须密实、牢固、无渗漏。
5、密封检查:封逢后用0.2~0.3Mpa压缩空气检漏,发现渗漏后应修补,直至密封完好。
6、配制胶料:胶料应严格按比例称量配比,并充分搅拌,消除沉淀物、无色差为止。
7、压力灌注:灌浆时压力应逐渐升高,达到规定压力后,保持压力,进行灌浆,并随时观察排气口。出胶后立即封堵。压缩空气应洁净,防止油水随压缩空气混入胶料。
8、封口:灌浆完成后应立即拆除管道,进行封口,封口应密实不得漏胶。
9.检验:压力灌浆经固化后,应进行密实度检验,可用小锤敲击制件表面通过声音来判别密实度,密实度应达到有关规定。
2
第六节:裂缝修补施工
根据现场的实际调查,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如裂缝分布范围大、裂缝形态复杂(裂缝宽度变化多且有大量贯通裂缝等)、结构耐久性要求高等特点,可以采用下面的措施进行补强。 1.裂缝宽度小于0.3mm
(1).表面处理:对于较细(小于0.3毫米)的裂缝,用钢丝刷等工具,清除裂缝表面的灰尘、浮渣、松散层等,然后用毛刷蘸丙酮或酒精,擦净裂缝20-30毫米范围内的地方并保持干燥。
(2).环氧树脂胶泥封缝::对于需要封闭的裂缝,先在裂缝两侧(宽20-30毫米)涂一层环氧树脂基液,后抹一层厚1毫米左右的环氧树脂胶泥,抹胶泥时应防止产生小孔和气泡,要刮平整,保证可靠的封闭。
2.裂缝宽度大于0.3mm,小于0.5毫米
根据裂缝的特点和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作如下具体处理:
(1).表面处理:对需处理的裂缝,将裂缝表面两侧3cm~4cm范围内的灰尘、浮浆用手铲、铁锤、钢刷、毛刷依次处理干净,视情况,用吹风机把裂缝中的杂质吹去,如遇裂缝部位不够干燥,采用喷灯烘干,将构件表面整平,凿除突出部分,然后清除裂缝周围的污渍,清洗时注意不要将裂缝堵塞。如有必要,视情况沿裂缝开“V”型槽,同样要清理干净“V”型槽至无浮尘、无松动颗粒和无污渍。
(2).埋设灌浆嘴:根据裂缝宽度、大小、长度埋设灌浆嘴,间距一般为300mm~500mm,宽缝疏布置、微细缝密布置,深缝宜密布置,浅缝宜疏布置,在裂缝交叉处、较宽处、端部及裂缝贯穿处应布置,采用无损贴嘴法对准且骑缝粘贴在预定位置,并用粘结剂固定灌浆嘴。灌浆嘴必须对准缝隙保证导流畅通,灌浆嘴应粘贴牢靠。同时把灌浆嘴底盘四周封闭。一条裂缝上必须设有进浆嘴、排气嘴、出浆嘴埋设结构如下图:
3
注浆嘴
(3).环封缝:封缝表面封闭是为防止浆液外漏,保证灌浆压力,使浆液在压力作用下能渗入裂缝深部,以保证灌浆质量。为使混凝土缝隙完全充满浆液,并保持压力,同时又保证浆液不大量外渗,必须对已处理过的裂缝表面(除孔眼及灌胶底座外)用环氧浆基液沿裂缝走向从上而下或从一端到另一端均匀涂刷,先沿缝两侧约50mm清洗,用环氧基液沿缝走向骑缝均匀涂刷,然后用高分子改性化学胶泥封闭。注意避免出现气泡,封缝是灌浆成功的关键,裂缝封闭工序应细心。
(4).压气试漏:等封缝胶达到一定强度后,沿裂缝涂一层肥皂水,从灌浆嘴压入空气进行试漏。
(5).灌浆:待封缝胶泥固化并有一定强度后,将浆液用手动灌浆泵从灌浆嘴灌入裂缝中。灌浆是整个化学灌浆处理裂缝的中心环节,须待一切准备工作完成后再进行。灌浆操作程序如下:
①灌浆前对整个灌浆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在灌浆机具运转正常,管路畅通情况下,方可灌浆。
②灌浆时应采取由里到外、从下至上,或裂缝一端至另一端,或从两头向中间逐步封闭,直到下一个排气嘴出浆时立即关闭灌浆泵的转芯阀,以保证浆液充满裂缝。
③灌浆时将调好的主剂和固化剂两种浆材,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用灌浆机注入灌浆嘴,灌浆时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灌浆压力初始用0.2MPa,应由小至大逐渐增加,不宜骤然加压,压力控制在0.3~0.5MPa,注意保压、稳压和充填饱满,有的细微裂缝灌浆压力可适当增大,达到规定压力后稳压,保证浆液的渗透和灌浆效果。
④灌浆结束标志为吸浆率小于0.1L/min,再恒压5~10min方可
4
结束灌浆。
⑤灌浆压力、灌浆量情况,在灌浆压力原则上先小后大,逐步加压,灌浆量以起压情况控制。
⑥根据灌浆压力、灌浆量情况,在灌浆过程中适当调整灌浆参数、改变浆液稀稠程度及类型。
⑦灌浆结束后,立即拆除管道并清洗干净。密切观测进浆的速度和进浆量,直至整条裂缝都充满浆液为止。
(6).拆除灌浆嘴:待缝内灌浆料初凝不外流时,拆下灌浆嘴,用封缝胶将此处抹平,施工完毕。 施工工艺图如下:
表 面 处 理 埋 灌 浆 嘴 封 缝 查 漏 灌 浆 拆 模 3.裂缝宽度大于0.5毫米
在构件表面沿裂缝走向骑缝凿出槽深和槽宽分别不小于20mm和15mm的U型沟槽,然后用改性环氧树脂充填,并粘贴碳纤维复合材以封闭其表面。 4.技术保证措施
1、表面处理:混凝土表面清理后使露出结构本体,吹净、擦净后,应无浮灰、污垢,裂缝内应无粉尘、浮渣。
2、安埋灌浆嘴排气口:灌浆嘴排气口埋设间距为0.6~2 m。灌浆嘴应安制在有利灌浆处(一般在较低处设置)灌浆嘴排气口埋设应有密封措施,不得在灌浆时发生漏浆。
3、封缝:封缝前应对裂缝周围混凝土表面进行清理,刷浆后用结构胶封堵,封堵必须密实、牢固、无渗漏。
4、密封检查:封逢后用0.2~0.3Mpa压缩空气检漏,发现渗漏后应修补,直至密封完好。
5、配制胶料:胶料应严格按比例称量配比,并充分搅拌,消除沉淀物、无色差为止。
5
6、压力灌注:灌浆时压力应逐渐升高,达到规定压力后,保持压力,进行灌浆,并随时观察排气口。出胶后立即封堵。压缩空气应洁净,防止油水随压缩空气混入胶料。
7、封口:灌浆完成后应立即拆除管道,进行封口,封口应密实不得漏胶。
8、检验:压力灌浆经固化后,应进行密实度检验,可钻芯取样检查浆体密实情况。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