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文三年级上册《读不完的大书》说课稿

来源:二三娱乐
语文三年级上册《读不完的大书》说课稿

《读不完的大书》说课稿 一、课标教材

《读不完的大书》这篇文章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体现了大自然的奥秘和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课文的重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感受本文语言的生动、有趣;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根据课标对第二学段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时一要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熟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说说课文都写了哪些好玩的东西。二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讨论、交流。除了课后思考题二所列的4个句子外,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再提出几个句子。讨论、交流时,可在引导学生理解语句含义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联系实际。

二、教法学法

(一)突出主体,选择教法:

课堂是研究的场所,学生是研究的主人。基于以上的认识,我选择教法如下:1.以读为主,读思说结合法;2.因为是中年级,适合引扶放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与惯。

(二)重在实践,指导学法:

“语文课程是一门研究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与方法,我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此,我指导学生以读为本,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有趣。

三、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大自然有许多有趣的现象。自由读。(指名答,板书:读不完的大书)

2.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答,板书:动物(飞鸟、蚂蚁)、植物(花草、树木))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因为本文以疑导读,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想,走进文章。开头复旧知,导入新课,为下节内容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引扶放创,突出重点 A.研究2-5自然段。

1.说说作者最喜欢什么,你从哪个天然段看出来的。 (课文第3天然段具体描绘了蚂蚁搬家时井然有序、全力以赴以及两军对垒时你死我活的勇敢忠诚——令人不可思议)

(1)大自然有写昆虫虽然很小,但它们的行为却往往让人不可思议,读蚂蚁搬家的情景,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惊讶。指名朗读,集体评议)

(2)蚂蚁两军对垒时表现怎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豪情?(齐读,看谁能读出对蚂蚁的敬佩之情)

2.作者还写了大自然中哪些有趣的现象?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1)小组合作交流,反复朗读品味第2、4、5自然段。 (2)小结,齐读第2~5天然段,边读边想像所描绘的画面。

(小同伙读得真不错,读出了对大天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们在朗读时,根据内容想像画面,会读得更美)

B.研究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

2.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看不完的大画册?(联系课文内容)

3.为什么说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无尽的乐趣?(联系自己生活)

〈三〉利用板书,整合课文。 1.分组读全文。

2.齐读最后一段,你能将结尾再补充一句话吗?(点出仔细观察)

(四)拓展创新,深化主题。 1.你见过大天然的哪些景象?

2.你享受过大天然带给你的康乐吗?说说你的感受。 四、教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结合语文研究,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本节课,应给予学生课下观察的研究任务,有了观察,再研究本文就能甘同身受了,有了观察,不但理解起来容易,感情朗读起来也容易得多。

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安全教育,使干部、教师、学生掌握校园安全、交通安全等有关法规和安全方面的知识,树立安全意识。

1.法规政策教育

各类安全法规和政策是安全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师生的政策水平,增强安全意识,达到零指标。

2.安全知识教育

主如果《中小学生安全教育须知》一书的教育及其他有关材料教育。每学期至少一次大型的安全知识教育。

3.典型经验和事故的教训教育

学校第一负责人根据上级的通报情况,结合本校与兄弟学校的经验和教训,宣传党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使师生看得见,摸得着,说服力强。从事故教训中吸取有益的东西,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4.经常性安全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