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石鼓文研究书目

来源:二三娱乐
石鼓文研究书目1、宋杨文昺《周秦刻石释音》所引诸家说:

徐浩《古迹记》页十周越《法书苑》页十三乐史《太平寰宇记》页十三

赵明诚《金石录跋尾》页十三至十四张师正《倦游录》

姚宽《姚氏残话》云按述石鼓为北周时物郑樵《石鼓音序》云按述石鼓文为秦刻石胡世将《资古绍志录》页十八至十九王顺伯《石鼓音》页十九至二十一2、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卷一,十五页

3、宋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石鼓文》齐鲁书社1983年12月影印本。4、宋韩元吉编次、章樵注《古文苑·石鼓文》5、元吾邱衍《周秦刻石释音》6、元潘迪《石鼓文音训》

7、明都穆《金薤琳琅》卷一,周石鼓文8、明杨慎《石鼓文音释》9、明陶滋《石鼓文正误》

10、清朱彝尊《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六十八至七十为石鼓文原始。引诸家说甚详。11、清弘历《御制重定石鼓文》

12、清张燕昌《石鼓文释存》云按阮元据此拓作摹刻本,流布颇广13、清杨世春《石鼓文钞》,惠迪堂刻本。14、清尹彭寿《石鼓文汇》

15、清强运开《石鼓释文》二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影印本。

16、清震钧《石鼓文集注》重定次序,载《十篆斋题跋》又《天咫偶闻》撮述其大要17、清郑业斅《石鼓文定本》云按辨石鼓非北周时物18、清陆深《金台纪闻》云按辨杨氏刻本之伪19、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云按辨杨氏刻本之伪

20、清王昶《金石萃编》,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年3月第1版。21、清刘心源《奇觚室乐石述》

22、清庄述祖《石鼓然疑》一卷,据《清史稿》志121。23、清任兆麟《石鼓文考释》一卷,据《清史稿》志121。24、清吴东发《石鼓文读七种》一卷,据《清史稿》志121。25、清沈梧《石鼓文定本》十卷,据《清史稿》志121。26、清赵烈文《石鼓文纂释》27、清吴广霈《石鼓文考证》

28、清丁鹤庐鉴定《北宋拓周石鼓文》一册29、清吴大澂《愙斋缩写石鼓文》

30、古华山农《石鼓文地名考》,《国学杂志》2~3期,1915年。31、罗振玉《石鼓文考释》

,1916年影印本。

32、王国维《明拓石鼓文跋》,《观堂集林·别集》卷一,中华书局,1959年6月。

33、王国维《与友人论石鼓书》,《观堂集林·别集》卷一,中华书局,1959年6月。34、王国维《与马叔平论石鼓书》,《王静安先生遗书·观堂别集补遗》,

35、马衡《石鼓为秦刻石考》,原载北京大学《国学季刊》1卷1期,收入《凡将斋金石丛稿》,中华书局,1977年10月第1版。

36、马衡《明安国藏拓猎石碣跋》,《凡将斋金石丛稿》,中华书局,1977年10月第1版。

37、马衡《跋郭沫若〈石鼓文研究〉》38、马衡《北宋拓石鼓文跋》

39、马叙伦《石鼓文疏记引辞》,《北平图书馆馆刊》7卷6期,1933年。40、马叙伦《石鼓为秦文公时物考》,《北平图书馆馆刊》1933年2期。41、马叙伦《石鼓释文序》,《图书馆学学刊》8卷2期,1934年42、张政烺《猎碣考释》,《史学论丛》第一册,1934年。43、马叙伦《石鼓文疏记》,商务印书馆,1935年。44、杨寿祺《姚大荣石鼓为元魏时物说驳议》

45、杨寿祺《石鼓年代研究》,《考古学社社刊》第3期,考古学社,1935年。46、罗君惕《秦刻十碣时代研究》,《考古学社社刊》第3期,考古学社,1935年。47、苏秉琦《石鼓文“虜阝”字之考释》,《史学集刊》1期,1936年。48、任熹《石鼓文概述》,《考古学社社刊》第5期,考古学社,1936年。49、马叙伦〈跋石鼓文研究〉,《东方杂志》34卷18、19期合刊,1937年。50、罗君惕《闢俞正燮、姚大荣石鼓为北魏时物说》。

51、沈伊默《石鼓文研究·序》,附于郭沫若《石鼓文研究》内,1939年。52、敬《石鼓文研究》郭沫若,《图书季刊》新2卷3期,1940年。53、醒元《石鼓文研究上》郭沫若,《学术杂志》1卷1期,1943年。

54、醉生《石鼓文的研究》,《北京晨报·史学与考古40期》,1943年8月27日。55、沈兼士《石鼓文研究三事质疑》,《辅仁学志》13卷1、2期合刊,1945年。56、唐兰《石鼓文刻于秦灵公三年考》,《申报·文史周刊1~2期》1947年12月6日、1947年12月13日。

57、唐兰《关于石鼓文的时代答童书业先生》,《申报·文史周刊13期》1948年3月6日。

58、唐兰《论石鼓文用“逜午”不用“朕”——再答童书业先生》,《申报·文史周刊21期》1948年5月1日。

59、唐兰《关于石鼓文用“逜午”字问题答文史编者的一封公开信》,《申报·文史周刊28期》1948年6月19日。

60、商承祚《石刻篆文编》收“秦雍十碣”文字,谓之“石碣”,科学出版社,1957年9月。

61、唐兰《石鼓文时代考》,《故宫博物院院刊》1958年1期。62、段飏《论石鼓乃秦德公时遗物及

其他——读郭沫若同志《石鼓文研究》后》,《学术月刊》1961

年9期。

63、戴君仁《石鼓文偶笺》,《中国文字》六卷二十三册,1967年3月。64、戴君仁《石鼓文偶笺之二》,《中国文字》十卷四十二册,年。65、严一萍《吴人——读石鼓文小记》,《中国文字》十一卷四十八册,年。

66、唐国香唐兰《石鼓文刻于秦灵公三年考》,《大陆杂志》5卷7期,1952年。67、戴君仁《石鼓文的时代文辞及其字体》,《大陆杂志》5卷7期,1952年。68、苏莹辉《石鼓文刻于秦灵公三年说补正》,《大陆杂志》5卷12期,1952年。69、戴君仁《重论石鼓的时代》,《大陆杂志》26卷7期,1963年。

70、赤塚忠《石鼓文の新研究》,《甲骨学》第十一号,日本甲骨学会,1976年6月。71、李仲操《石鼓最初所在地及其刻石年代》,《考古与文物》1981年2期。72、韩伟《北园地望及石鼓诗之年代小议》,《考古与文物》1981年4期。

73、陶静波《它在荒野中沉睡了一千多年——我国最早的刻石石鼓文》,《羊城晚报》1982年5月5日。

74、黄奇逸《石鼓文年代及相关诸问题》,《古文字研究论文集》《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十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

75、琦枫《我国最早的三种石刻》,《紫禁城》1982年5期。

76、郭沫若《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九卷·石鼓文研究》,科学出版社,1982年9月。77、泮振允《石鼓与籀文》,《书法研究》1983年2期。78、罗君惕《秦刻十碣考释》,齐鲁书社,1983年12月。79、韩长耕《先秦石鼓简说》,《史学史研究》1984年4期。

80、许若石《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石鼓文》,《光明日报》1984年5月1日。81、邓散木《石鼓斠释》,中华书局,1985年5月。

82、张勋燎《唐代关于石鼓文的研究及其评价》,《徐中舒先生九十寿辰纪念文集》,巴蜀书社,1990年6月。

83、景舜逸《石鼓文研究》,《中国文房四宝》1993年1期。84、戴文葆《石鼓文鉴赏》序,《编辑之友》1993年1期。

85、李仲操《石鼓出土地及其在唐宋的聚散》,《人文杂志》1993年2期。

86、宋鸿文《石鼓文新探》,《贵州文史丛刊》1993年4期。又载中国人民大学编《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1993年11期。

87、彭曦《石鼓文刻石探源》,《文博》1993年6期。

88、胡建人《石鼓和石鼓考略:兼论郭沫若的襄公八年说》,《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哲社》1994年3期。

89、李铁华《石鼓新响:石鼓文千古之谜破译记》,《文汇报》1994年4月10日。90、李铁华《千古石鼓文破译记》,《史志文汇》1994年2期。91、李铁华《石鼓新响》,三秦出版社,1994年6月。92、裘锡圭《关于石鼓文

的时代问题》,《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5年1期。

93、李铁华《石鼓文十议》,《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5年3期。94、黄建华《历经劫难的石鼓文》,《四川文物》1996年11期。

95、胡建人《石鼓文历代拓本考》,《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2期。96、方若《校碑随笔》,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据民国铅印本影印,1997年6月。97、徐宝贵《石鼓文年代考辨》,《国学研究》第三卷,1997年8月。

98、徐宝贵《石鼓文·车工篇“弓兹以寺”考释》,《华学》第3辑,紫禁城出版社,1998年11月。

99、李仲操《石鼓山和石鼓文》,《文博》1999年1期。

100、罗焌《石鼓文集释·《说文》补正》,《人文论丛》,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

101、徐宝贵《石鼓文与《诗经》语言比较研究》,《人文论丛》,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

102、涂白奎《石鼓文·氵幵沔篇》释读三则,《古文字研究》,中华书局,2000年7月。

103、赖炳伟《石鼓文》字数考,《古文字研究》,中华书局,2000年7月。104、徐宝贵《石鼓文渔猎研究》,《华学》第4辑,紫禁城出版社,2000年8月。105、徐自强《唐兰对石鼓文的研究及其相关问题》,《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年4月。106、徐宝贵《石鼓文的学术及艺术价值》,台湾《故宫学术季刊》第十九卷第三期,2002年春季。

107、刘星《石鼓诗文复原》,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108、胡建人《石鼓文历代拓本考》,《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哲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