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地铁区间隧道防排水工程施工中,为了切实维护地铁运营安全,应当加强应急排水有效设置,借此应对隧道涌水风险。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应急排水设置必要性,并通过优选应急排水布置方式、合理配备排水泵设施、细化应急排水方案内容、充分应用高新技术等方法,确保在应急排水保障下,促进地铁项目顺利建设。
关键词:地铁区间隧道;应急排水;排水泵
前言: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3月份,现已开通273条城市交通线路,客运量高达16亿人次。为了确保地铁在运营作业中,能够妥善处理隧道涌水问题,应当依据各路段地铁隧道建设条件,确定适合的应急排水设置方向,以便设计后可以增强地铁排水能力,保障地铁区间隧道建设质量。
1、地铁区间隧道应急排水设置的必要性
在地铁区间隧道建设期间,之所以要设置应急排水装置,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维护地铁运营安全。因地铁多建于地下空间,且很容易出现地下积水情况。尤其在区间隧道设置的排水管道未能达到地铁实际排水需求时,应当立即启动应急排水方案,以期在排水作业后,可以恢复地铁的运营秩序,也能杜绝因积水量增加,而承担高运营风险现象。通常情况下,于隧道内设置排水装置时,需要先行开挖盲沟,而后利用泄水洞,实现废水的快速输送。为了提升排水管道的抗渗性,多依靠防水层,优化防水效果。然而,在实际环境下,若遭遇雷雨天气,或突发结构破损,容易引起隧道涌水后果。若能提前设置应急排水通道,能够在遭遇涌水风险时,有效维护地铁运营稳定性。鉴于此,设置应急排水在地铁区间隧道建设阶段,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2、地铁区间隧道应急排水设置方法 2.1优选应急排水布置方式
在设置地铁区间隧道应急排水时,应当先行优选适合各区域隧道施工条件的应急排水布置方式。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应急排水多包含三种布置方式,务必依据隧道的实际环境选出最佳布置方式。
第一种是直接排水方式,在区间隧道内设置单个排水泵,一旦需要启动应急排水计划,则需要开启排水泵。在此种布置方式下,往往需要先期在区间隧道内侧铺设铸铁管,并由专业的施工员安装质量合格的接头与止水阀。其中对于两个接头布置的距离通常控制在100m以内,若在防排水工程中排水点设计的间距与坡度保持反相关关系。根据相关调查:此种布置方式有易于操作的特征,若区间隧道埋深较大,则适用性更强,尤其在30m以下的扬程(H)工况下,可以考虑优选直接排水布置方式。依据
可推断出:若选定的排水泵功率一定,水
流量的增加(Q),会对扬程带来抑制作用,K为系数。此时可以提出并联排水布置方式,达成优化排水效果目的。
第二种并联排水布置方式,是将排水泵并排布置,而后即可提高排水量。此种布置方式在短距离区间隧道中可行性更强,尤其在扬程未超过75m,更要推荐此种布置方式。若扬程超出75m,则应当以第三种布置方式为主。
第三种布置方式是将排水泵进行串联设计,在多种排水泵串联设计,即可提高扬程。之所以要实施串联布置,是为了满足区间隧道高排水量需求。为了提升排水泵的排水能力,还应当从上述不同布置方式中择优而选,并依据具体的适用范围,改善应急排水布置现状。
2.2合理配备排水泵设施
排水泵作为影响应急排水能力的重要因素,应当合理为区间隧道配备排水泵设施。从相关研究中,多包含干式与湿式两种排水泵。前者主要以平铺在隧道侧壁为具体排水结构。后者是能够支持潜水排水的排水泵,且此种类型的排水泵本身环保性较强,在实际运行中鲜少发生噪音污染。最为关键的是此种类型的排水泵易于维护,即使突遭积水危害,也不会威胁排水泵性能。以上海地铁项目防排水工程为例,需要通过配备排水泵,实现对站台板、设备房、高壁墙等多部位应急排水供应服务。除了上述两种类型排水泵外,以能源供应模式作为分类标准,
[1]
还可选用汽油机或者柴油机排水泵。因此种能源多存在污染隧道环境的风险,故此应当加强低烟量机组部件的合理配置。在配备排水泵设施时,也要注重扬程参数的有效控制,其中应当保证总扬程>150%静扬程。在具体设置排水泵时,也应当根据自重,确定是否需要辅助工具,助力安装人员完成排水泵布置任务。一般若选择的排水泵自重超出50kg,则应当充分利用支架、推车工具,自此为地铁区间隧道创造有利的设置条件。
2.3细化应急排水方案内容
地铁区间隧道应急排水设置阶段,还要依据工况,对应急排水布置方案内容进行细化处理,以此在细节把控上,保证安装后的排水泵,能够提高应急排水水平。在应急排水设置方案编制过程中,为了达成最优布置效果,应当对比多种方案,而后从中判定每种方案的可行性,综合考虑经济性指标后,对方案中涉及的细节建设内容予以完善。
以某工程为例,在20m埋深度环境下,其排水泵扬程为30m,因尚未超出30m,故此根据上述研究内容,可以优先选取直接排水法,在区间隧道内布置一台排水泵。在此方案中应注意的是做好排水量调研工作,防止因水流量突然增加,造成排水泵无法达到应急排水标准。若扬程为45m,可以将排水泵方案确定为串联排水与并联排水联合方案,这样方可促使该工程中分布的排水泵,能够提升应急排水能力。此外,在设计应急排水方案时,若埋深度为55m,选用75m扬程排水泵,则应当采用直接排水与并联排水方案。因施工员在设置排水泵时,需要参照方案内容作为指引。所以,布置排水泵时,应当确定好具体的配件,包括实际使用数量、规格等,如软接头、快速接头等。要想促进地铁区间隧道具备突出的应急排水功能,理应制定完善的布置方案,综合考虑不同方案的优势与局限性,以期布置后区间隧道始终保持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
2.4充分应用高新技术
地铁区间隧道中若遭遇涌水事件,不但会危及地铁运营安全,而且还会造成地铁系统出现故障。而在应急排水设置中,也应当充分应用高新技术,用于实现隧道内部动态的有效监测。包括采用传感器技术,对隧道内的湿度参数进行采集,
[2]
若超过既定参数范围,可以推断出隧道内出现漏水点或常规排水渠道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此时可凭借监测结果确定是否启动应急排水泵。此外,在高新技术运用阶段,也可以实施防汛安全检测技术,及时把控区间隧道汛情,联合全站仪设备,增加对隧道内部情况的实时监测。因隧道内出现开裂或是漏点现象,将对后续地铁安全运营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应借助互联网技术,随时上报区间隧道危险源,指引地铁运营部人员精准的从技术反馈结果中,判定区间隧道安全等级,继而产生预警作用。新技术的应用是目前设置应急排水泵中的重要辅助手段,值得关注。
结论:综上所述,在地铁区间隧道建设中,关于应急排水设置部分的设计内容,应当选取适合的布置方式,配合对应的排水泵设施,细化方案,应用高新技术,确保在良好的应急排水设置条件下,地铁能够获取较高的运营水平,维护地铁运行安全与乘客机组出行安全前提下,也能改善地铁隧道修建成效。
参考文献:
[1]杨彩玲. 地铁区间隧道应急排水设置研究[J]. 都市快轨交通,2021,34(04):128-131+137.
[2]杨彩玲. 地铁跨海隧道应急排水方案研究——以厦门地铁跨海隧道为例[J]. 福建建筑,2020,(11):104-1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