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二三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三化学溶液的质量分数试题

初三化学溶液的质量分数试题

来源:二三娱乐
初三化学溶液的质量分数试题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沿烧杯内壁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将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49%,需加水50g C.加热时所盛溶液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2/3 D.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检验气体的纯度

【答案】D

【解析】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沿烧杯内壁倒入浓硫酸中,错误,B、根据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可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列式为:100g×98%=(100g+x)×49%,x=100g,错误,C、加热时所盛溶液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而不是2/3,错误,D、可燃性气体在与空气混合时,在遇到明火或高温,有可能发生爆炸,故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检验气体的纯度,正确,故选D

【考点】浓硫酸的稀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给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爆炸

2. 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若在实验室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请通过所示操作过程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 _________ g.

(2)图中②所示的玻璃仪器名称是 _________ ;操作中应选用 _________ 的量筒(选“25mL”或“50mL”或“100mL”);除图中所示的玻璃仪器外,还需用到胶头滴管和另外一种玻璃仪器,这一玻璃仪器在操作过程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 .

(3)用药匙(图①所示)取用氯化钠后,应立即 _________ ,以备下次使用.用量筒量水时,若俯视读数,这对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影响是 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1)84 (2)烧杯 100mL 加速溶解 (3)擦净 偏大

【解析】(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表达式,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质量=100g×16%=16g,水的质量=100g-16g=84g

(2)图中②所示的玻璃仪器名称是烧杯,水的质量=100g-16g=84g,所以水的体积=84mL,所以应选用100mL的量筒,除图中所示的玻璃仪器外,还需用到胶头滴管和另外一种玻璃仪器是玻璃棒,作用是:加速溶解

(3)用药匙取用氯化钠后,应立即擦净,以备下次使用,用量筒量水时,若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偏小,所以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影响是偏大 【考点】溶液的配制

3. (9分)水、二氧化碳、氯化钠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常见物质。

(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

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沉降出来。通过过滤操作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该操作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 。

(2)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利有弊的物质。生产汽水就是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也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 (写化学式)。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产生了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氯化钠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动所必不可少的。人体内所含的氯化钠大部分以

形式存在于体液中。要把50g质量分数为9%的氯化钠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要水的质量为 g。

(4)写出一个生成物为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钠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吸附 引流 (2)H2CO3 CH4+2O2点燃CO2+2H2O

(3)离子 450 (4)NaHCO3+HCl NaCl+H2O+CO2↑

【解析】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水中的杂质,通过过滤操作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该操作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引流,生产汽水就是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也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碳酸,碳酸的化学式为H2CO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氯化钠是以氯离子和钠离子的形式存在于体液中,要把50g质量分数为9%的氯化钠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以求得需要水的质量为450g,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

【考点】水的净化,甲烷的燃烧,溶液的稀释

4. 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称量—计算—量取—溶解 B.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C.计算—称量—溶解—量取 D.量取—计算—称量—溶解

【答案】B

【解析】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其中称量包括用托盘天平称固体的质量和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故选B。 【考点】配制溶液

5. 用氯化钠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现有下列操作:①配制溶液;②称取氯化钠固体;③过滤;④量取蒸馏水;⑤计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⑤②④① C.⑤①②④ D.③②④①

【答案】B

【解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或配制),无需过滤,故③是多余的。

6. 用固体氯化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必不可少的一组仪器是 A.托盘天平、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 B.量筒、玻璃棒、烧杯

C.量筒、玻璃棒、烧杯、酒精灯 D.量筒、玻璃棒、烧杯、漏斗

【答案】A

【解析】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氯化钠、量筒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取用固体药品的药匙,故选项A正确;C、中不需要使用酒精灯,该组仪器不合适,故选项C错误;D、用食盐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漏斗,该组仪器不合适,故选项D错误;

7. 实验室中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请你帮助完

成.

(1)甲图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填写名称)。

(2)配制溶液的步骤是:①计算;② ;③ ;④装瓶贴标签。

(3)准确称量18g氯化钠,量取蒸馏水的体积如乙图所示,氯化钠完全溶解后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水的密度为1g/cm3)

(4)丙图中试剂瓶上的标签应该填写 。(请具体写明)

【答案】(1)玻璃棒 。(2)② 称量 ;③ 溶解 ;(3)18% 。(4)氯化钠 18% 。

【解析】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要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溶质质量除以溶液的质量。 【考点】溶液的配制

8. 现有20 ℃ NaCl的饱和溶液100 g,欲改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温度不变加入10 g NaCl晶体 B.温度不变蒸发掉10 g水 C.温度不变加入10 g水 D.温度不变取出10 g溶液

【答案】C

【解析】饱和溶液在该温度下再加入溶质也不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在温度不变条件下,蒸发掉10 g水,得到的溶液还是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温度不变加入10 g水,改变了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发生了改变;温度不变取出10 g溶液,只是溶液的质量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9. 将80 g 10%的NaOH溶液与20 g 15%的NaOH溶液混合,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13% B.12% C.11% D.16%

【答案】C

【解析】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11%。

10. 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食盐水40g,要使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达2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食盐4g B.蒸发水分20g C.蒸发水分24g

D.加入质量分数为25%的食盐水96g

【答案】C、D

【解析】溶液的配制中由稀溶液配制成浓溶液,一般有这样三种方法:1、加溶质,2、蒸发水分,3、加入一种浓度更浓的溶液;计算的依据:1、加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可设需加食盐质量为x,列式:40g×(1-8%)= (40g+x)×(1-20%),∴x=6g;2、蒸发水分,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可设蒸发水分质量为y,列式:40g×8%=(40g-y)×20%,∴y=24g;3、加入一种浓度更浓的溶液,此时溶液质量直接相加,溶质质量也直接相加,可设加入质量分数为25%的食盐水质量为z,列式为:40g×8%+25%×z=(40g+z)×20%,∴z=96g,故选C、D 【考点】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1. 小王同学需配制100g 12%的NaOH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在托盘上垫上纸并称取12g NaOH固体

B.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应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 C.用100mL量筒量取88mL水

D.把称取的NaOH固体直接倒入装有88mL水的量筒中溶解

【答案】C

【解析】根据基本实验操作来分析,A、由于NaOH固体易潮解且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在称

取NaOH固体的时候应放在玻璃器皿(表面皿、烧杯)上,以免腐蚀托盘,错误,B、调节游码应在称量前调节天平平衡的时候进行的操作,而在称量过程中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应再添加药品,错误,D、配制溶液应该在烧杯里溶解,而不应该在量筒内,错误,故选C 【考点】基本实验操作

12. 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操作:

D.装瓶贴标签。回答

A.称量 B.计算 C.溶解

下列问题:

(1)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时,其操作顺序是_________ __(填序号)。

(2)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玻璃棒和烧杯,其中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B A C D(填序号) (2)搅拌加快溶解速度

【解析】(1)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时,其操作顺序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故序号为BACD;(2)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玻璃棒和烧杯,其中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度 【考点】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

13. 欲配制120g质量分数为22.5%的NaCl溶液,步骤如下: (1)计算:需要NaCl的质量为 g;

(2)称量:称量前,应先调节天平 ;用量筒来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为1g/cm3)时,应选择 (10mL、100 mL、200 mL)的量筒;

(3)溶解:溶解时,需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 ;

(4)反思: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时,若仰视读数,则配得的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称量NaCl时,若将NaCl和砝码位置颠倒,则配得的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注:1g以下用游码);

【答案】①27 ②平衡(或将天平调零等合理答案) 100Ml ③加快溶解 ④偏小 无影响 【解析】(1)计算:需要NaCl的质量为120g×22.5%=27g;(2)称量:称量前,应先调节天平平衡,用量筒来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为1g/cm3)时,根据量筒的使用规则,应选择100ml的量筒;(3)溶解:溶解时,需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加速溶解;(4)反思: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时,若仰视读数,会使读数偏小,量取的体积较大,则配得的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将偏小;称量NaCl时,若将NaCl和砝码位置颠倒,因为没有小数既没有移动游码,则配得的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将无影响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14. 现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将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配制溶液的烧杯留有水

C.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

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塞紧瓶塞并贴上标签

【答案】D

【解析】氯化钠固体应放在滤纸上后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A错误;配制溶液的烧杯留有水会导致溶剂的质量变大,从而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B错误;为加快固体溶解,用玻璃棒搅拌,C错误。故选D。 【考点】溶液的配制

15. 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称量﹣计算﹣量取﹣溶解 B.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C.计算﹣称量﹣溶解﹣量取 D.量取﹣计算﹣称量﹣溶解

【答案】B

【解析】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操作步骤是首先计算需要氯化钠:50g×6%=3g,和水的量为47g,合47mL、然后称量氯化钠固体、量取水、并混合溶解;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16. 用下图操作可完成甲、乙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一步是蒸发 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的玻璃棒都是用来搅拌的

C.乙实验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烧杯刚刚用清水洗过,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

【答案】C

【解析】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一步是过滤.故A不正确;B、甲实验在溶解、蒸发中玻璃棒的作用是用来搅拌的,在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B不正确;C、在乙实验中称量的食盐的质量少了,由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可知,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故C正确;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烧杯刚刚用清水洗过,会有少量的水进入溶液,由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可知,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故D不正确.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17. 现将粗盐提纯,并用制得的精盐配制50g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干后停止加热 B.配制该溶液需要氯化钠8g,水42g

C.粗盐溶解和过滤操作时,都用到了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相同 D.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

【答案】D

【解析】A、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干后停止加热,会导致固体受热迸溅,而导致计算结果不准,故A说法错误;B、配制50g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为:50g×8%=4g,需要水的质量为:50g﹣4g=46g;故B说法错误;C、粗盐溶解用到了玻璃棒,其作用搅拌是加速溶解,过滤操作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作用不同,故C说法错误;D、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故D说法正确,故选D。 【考点】考查氯化钠与粗盐提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18. 在实验室配制溶液时,常涉及以下过程:①溶解②称量③计算④装瓶存放。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⑴现欲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 ⑵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 。

⑶如果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则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至少举出三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在溶解步骤中需要的仪器有 、 。

【答案】⑴③②①④ ⑵继续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 ⑶计算错误①水算多了;②氯化钠算少了。

称量氯化钠时操作错误如:③天平读数有误;④氯化钠和砝码放反了;⑤左盘放了纸片,右盘未放纸片;⑥天平未调零等。用量筒取水时错误如:⑦水量多了(或取水读数时仰视)。⑧氯化钠中混有杂质;⑨烧杯中有水。

【解析】⑴配制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⑵天平已经调节平衡,指针偏右,说明砝码一端偏重,应继续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⑶配制溶液过程中诸多操作失误都可能会引发误差,比如计算错误①水算多了,②氯化钠算少了,称量氯化钠时操作错误如:天平读数有误;氯化钠和砝码放反了;左盘放了纸片,右盘未放纸片;天平未调零等。用量筒取水时错误如:水量多了(或取水读数时仰视),氯化钠中混有杂质;烧杯中有水;⑷在溶解步骤中需要的仪器有玻璃棒、烧杯、量筒。 【考点】实验室配制溶液

点评:关于溶液的配制相关的知识点在中考中比较热门,常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较为简单,注意背诵。

19. 有一课外活动小组在饱和的石灰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降至室温,下列对出现的情况,描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②原饱和溶液的溶剂量减少 ③原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减少 ④饱和溶液总质量增加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由于氧化钙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溶液中的溶剂(水)的量减少了,而原溶液是饱和的石灰水溶液,故随溶剂的量的减少,则有溶质的析出,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也同时减少,所得溶液仍为饱和溶液,由于同物质在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可知,反应前后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即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C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点评:熟练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异同,以及相互转化的方法,结合溶液的组成的相互关系进行判断,是正确解答有关饱和溶液中的质量变化的问题的关键。

20. 现用98%的浓硫酸配制500mL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 ( 密度为 1.14g/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量筒和胶头滴管 B.配制该稀硫酸需要加水400mL C.配制时应将水小心地加入浓硫酸中

D.该稀硫酸中,溶液质量︰溶剂质量 = 5︰4

【答案】D

【解析】根据溶液的配制过程和注意事项分析。

A、配制溶液一般包括计算、称量、溶解三个过程,需要的主要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等,错误;

B、利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可先求出需要浓硫酸的质量=500ml×1.14g/ml×20%÷98% =116.3g,再计算求得加水质量=500ml×1.14g/ml-116.3g=453.7g,则需水的体积是453.7g÷1g/ml=\"453.7g\" ml,错误;

C、稀释浓硫酸的过程是将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使其产生的热量尽快散失,错误;

D、由于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则溶剂的质量分数为80%,所以溶液质量:溶剂质量=1:80%=5:4,正确。故选D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点评:此题是对溶液配制问题的考查,解答好这类题目,关键是要熟记配制的步骤、所用仪器、有关的误差分析和操作的注意事项等,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解答。

21. 在25℃ 时,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恢复到25℃时,关于该溶液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不变 B.溶质质量减少 C.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 D.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答案】B

【解析】在25℃ 时,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氧化钙将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剂减少,溶质将析出,但再恢复到25℃时,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故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25℃ 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是个定值,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选B。 【考点】饱和溶液;溶解度;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点评: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某种溶质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温度相同时,同种溶质的溶解度相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22.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④⑤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①②⑤

D.②①④③⑤

【答案】A

【解析】图①为把称量的氯化钠倒入烧杯;图②为量取一定量的水倒入烧杯;图③则是搅拌溶解;图④为用药匙取出固体氯化钠准备进行称量;图⑤为称取氯化钠的操作; 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④⑤①②③ 故选A

23. (4分) 小丽配制50.0 g 15.0%的氯化钾溶液的操作步骤为: (1)计算:需要氯化钾固体的质量为 g。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固体。若所用砝码生锈了,则会导致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或“>”)15.0%。

(3)溶解:该操作中用 (填仪器名称)搅拌至完全溶解。

(4)装瓶:将配制的溶液倒入 (填“广口瓶”或“细口瓶”),并贴上标签。 【答案】(1)7.5 (2)> (3)玻璃棒 (4)细口瓶 【解析】(1)需要溶质氯化钾的质量=50g×15%=7.5g.

(2)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固体.若所用砝码生锈了,砝码的质量大于砝码本身的质量可还是按照原来的砝码质量使用,称取7.5g食盐会造成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大于7.5g,溶液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5.0%.

(3)玻璃棒搅拌能加速溶解,故(3)答案:玻璃棒.

(4)液体药品装在细口瓶中,固体药品装在广口瓶中,故(4)答案:细口瓶.

24. (6分)下图是小华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上图③玻璃棒在此操作中的作用是 ;

(2)指出图 (填序号)中有一处错误操作;

(3)通过计算确定,需要水的质量是 g,配制时应选择 (填10、50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4)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

(5)小华在量取水时,仰视量筒读数,配出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 5%(填>,<或=)。 【答案】(1)搅拌,加速溶解 (2)②

(3)95, 100 (4)④②①⑤③ (5)<

【解析】(1)图③为溶解过程,玻璃棒在这里起搅拌加速溶解的作用;

(2)用天托盘平称量物质时要左物右码,装置②中氯化钠与砝码的位置颠倒了;

(3)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100g×5%=5g 需要溶剂水的质量=100g-5g=95g(合95mL),故应选择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4)使用固体药品配制溶液步骤:计算-称量-溶解;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是:④②①⑤③;

25. 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将10g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量取90ml水时,俯视读数

C.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溶液

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

【答案】D

【解析】A、称量氯化钠时,要在左右两盘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纸片,故错误, B、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故错误,

C、为加快固体溶解应该用玻璃棒,而不能用温度计,故错误,

D、最后配好的溶液应该装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故正确。

26. 对“15%的氢氧化钠溶液“含义解释错误的是 A.100g水中溶解了15g食盐

B.100g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了15g氢氧化钠 C.将氢氧化钠与水按15:85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 D.将30g氢氧化钠溶解在170g水中所得的溶液

【答案】A

【解析】A溶质是氢氧化钠,故错误

B、100g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了15g氢氧化钠,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可得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50%,故B正确;

C、将氢氧化钠与水按照15:85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可得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5%,故正确

D、将30g氢氧化钠溶解在170g水中所得到的溶液,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可得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50%,故正确; 故选A

27. (4分)小华同学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操作流程如图1:

(1)小华同学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是 ;

(2)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 ;

(3)在用托盘天平称取食盐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已偏向分度盘左侧,他接下来的操作是 ; (4)如果小华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5%,则造成此误差的可能原因有 (填序号).

A.称量前天平没有调平 B.称量纸上残留少量食盐 C.向烧杯中加水时,有少量水溅出烧杯外.

【答案】(1)2.5g (2)瓶塞正放了 (3)在左盘上减少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4)AB 【解析】(1)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2)根据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3)称取食盐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说明称量的药品多;

(4)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5%,则造成此误差的可能原因有溶质的质量不足或溶剂的量多了;

28. 配置1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

A.称量时药品和砝码放反了 B.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7.0g C.量取溶剂时,俯视量筒读数 D.把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部分溅出

【答案】C

【解析】A、称量时药品和砝码放反了,称得固体质量偏小,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A错;

B、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150g×5%=7.5g,如果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7.0g,溶质少了,溶质质量分数将偏小,故B错;

C、量取溶剂时,俯视量筒读数,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小,所以溶剂少了,溶质质量分数就偏大,故C正确;

D、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部分溅出,溶质质量分数是不变的,因为溶液是均一的,故D错. 故选C.

29. (2012•滨州)实验室需要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 (1)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 (2)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

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B中仪器的名称为 ;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若上图A中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为2.5g,则小明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实际为 . 【答案】(1)7.5g;(2)AB;量筒;搅拌加速固体溶解;(3)2.5g.

【解析】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的质量为:50g×15%=7.5g;天平称量药品时要左物右码,该实验把药品与砝码位置颠倒;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属于仰视读数,所以错误;B中仪器是量筒;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食盐溶解;左物右码: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左码右物: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小明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实际为5g﹣2.5g=2.5g.

30.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100g,操作错误的图示是

【答案】A

【解析】A、取用粉末状氯化钠固体,需要使用药匙,不能用手直接抓取;违反了不直接接触药品的原则;故A图操作错误;

B、量取蒸馏水时,向量筒内倒入液体,试剂瓶口紧靠量筒口,使液体沿器壁慢慢流下;故B图操作正确;

C、氯化钠溶解时,使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故C图操作正确; D、配制好的溶液装瓶并贴标签,以便存放.故D图操作正确; 故选A.

31. 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的实验仪器是 A.玻璃棒 B.蒸发皿 C.烧杯 D.天平

【答案】B

【解析】整个具体步骤是:先计算出溶质质量和水的质量,用钥匙取药品,用天平称量药品放入烧杯内,用量筒量(要用到胶头滴管)取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所以用不到蒸发皿. 故选B.

32. 向100g10%NaOH溶液中加入12.5gNaOH固体,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A.12.5% B.20% C.22.5% D.25%

【答案】B

【解析】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g×10%+12.5g )/(100g+12.5g0 ×100%=20% 故选B

33. (14分)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

(1)用上图所示的序号表示配制该溶液的操作顺序为 。

(2)配制上述溶液,要称取氯化钠 g,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后,发现指针偏右,此时应继续进行的操作是 。

(3)操作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有哪些?(任写一点) (5)②操作中应量取 ml的水(p水=1g/cm3),则所用量筒的规格是( ) A.10ml B.25ml C.50ml D.100ml

【答案】(14分)(1)④⑤①②③ (2)10g,继续添加NaCl至天平平衡 (3)加速固体溶解

(4)配制时固体外洒或量取水时仰视读数等(合理即可) (5)90ml,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配置溶液的实验。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100克*10%=10克,需要水的质量为100克-10克=90克,因为水的密度为

1g/cm3所以需要量取90毫升水,也就需要100毫升的量筒;配制时固体外洒会使溶质减少了,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使实际量取的水偏多,都会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34. 在25℃时,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已知CaO+H2O===Ca(OH)2],恢复到25℃时,关于该溶液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不变 B.溶质质量减少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答案】BC

【解析】氧化钙与水反应消耗水并放出大量的热,因此溶液中加入氧化钙会使溶剂水减少、溶液温度升高;但从题意可知,本题不考虑溶液温度的变化,仍为室温下的溶液.所以,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钙固体只是使原溶液的水减少。

35. 要想把40 g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稀释到质量分数为5%,需要加水( ) A.40g B.400 g C.4 g D.0.4 g

【答案】A

【解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把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可以溶质质量不变,使溶液质量增大到原来的二倍

36. 下国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有关操作示意图。

⑴写出图中你喜欢的一种仪器名称 ;

⑵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①ABCDE ② BDCEA ③DBCAE

⑶指出并纠正图中一处错误: 。

【答案】⑴烧杯、量筒、药匙、托盘天平(合理均给分)⑵② ⑶B的瓶盖应倒放、D称量时,应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为防止污染药品,常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解析】分析:(1)写出操作图中所使用的仪器名称;

(2)对所列出的配制溶液操作过程图进行排序.使用固体物质配制溶液的过程为:计算-称量-溶解;

(3)指出操作图示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涉及的操作的:溶解、固体药品取用、药品称取、液体的量取.

解答:解:(1)根据仪器图识别仪器,其中涉及的仪器有:烧杯、量筒、药匙、托盘天平、玻璃棒

故答:烧杯(合理均给分);

(2)涉及的操作为A溶解、B取用氯化钠、C氯化钠倒入烧杯、D称取氯化钠、E水倒入烧杯,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BDCEA 故选:②;

(3)以下操作中存在错误:B的瓶盖应倒放;D称量时,应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D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未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故选B操作中瓶塞没倒放,瓶塞倒放(任选一处).

37. 下图是小梅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上图中的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瓶、量筒、烧杯和_______________。 (2)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操作并纠正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纠正:_____ 。

(3)配制时应选择________mL(10mL或50mL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4)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玻璃棒 (2)左右两盘未各放一张等质量的白纸,砝码和氯化钠的位置放错了; 左右两盘分别先各放一张等质量的白纸,左盘放氯化钠,右盘放砝码 【解析】:(1)玻璃棒 (2)药品与砝码放置错误

(3)配制溶液时所需水的质量为: 100g-100g×12%=88g

由密度公式可得水的体积为100mL 故答案为100

(4)④②①⑤③(顺序全对才给分)

3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将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49%,需加水50g C.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所以,酸有一些相似的性质

【答案】C D

【解析】浓硫酸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且密度比水大,稀释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否则发生危险,A错误;将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49%,稀释时溶质不变,溶液总质量要变为原来的2倍需加水100g,B错误;C、D正确

39. (2011年甘肃兰州,33题)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很重要。在实验课上,老师要求学

生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50.0g.

(1)甲同学正确计算出需要固体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g。

(2)乙同学再溶解步骤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用到了仪器 。 (3)丙同学按如图所示的操作称量氢氧化钠固体,请指出图中的错误: ; 。

(4)若其他操作步骤都正确,丙同学按上图所示进行实验,最后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

【答案】(1) 5 (2)玻璃棒 (3) ①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物体 ② 氢氧化钠直接放在托盘上 (4)小于

【解析】分析:(1)欲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50.0g,则可计算出需要固体氢氧化钠的质量. (2)乙同学在溶解步骤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用到了仪器.

(3)丙同学按如图所示的操作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指出图中的错误:应“左物右码”;氢氧化钠:

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和易潮解的性质,不能接放在天平的左盘上称量,会污染药品,腐蚀托盘,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4)若其他操作步骤都正确,丙同学按上图所示进行实验,由游码的质量,则可知实际称量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小.则可求最后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很重要.在实验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50.0g.

(1)欲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50.0g,则可计算出需要固体氢氧化钠的质量为50.0×10%=5.0g.

(2)乙同学在溶解步骤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用到了仪器玻璃棒. (3)丙同学按如图所示的操作称量氢氧化钠固体,请指出图中的错误:

①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物体:砝码和NaOH固体放反了;②NaOH固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4)若其他操作步骤都正确,丙同学按上图所示进行实验,由游码的质量,则可知实际称量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小.最后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故答为:(1)5.0;(2)玻璃棒;(3)①砝码和NaOH固体放反了;②NaOH固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称量;(4)小于

40. 从100克10﹪的氯化钠溶液中取出10克那么剩下的90克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A.1﹪ B.90﹪ C.10﹪ D.11.1﹪

【答案】C

【解析】因原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 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可知,

则取出10克与剩下的90克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且都是10%, 故选C.

41. 烧杯中盛有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NaCl溶液,溶液全部倒出后,用蒸馏水洗涤2次,每次用20 mL蒸馏水,若烧杯内每次残留0.5 mL溶液,经2次洗涤后烧杯内残留的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原NaCl溶液的(NaCl溶液的密度均按1 g/cm3计算) A.1/81 B.1/400 C.1/820 D.1/1681

【答案】D

【解析】分析:对溶液加水稀释时,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利用稀释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分别计算每次加水洗涤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把第二次洗涤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对比.

解答:解:根据NaCl溶液的密度均按1g/cm3计算,0.5mL氯化钠溶液即0.5g;20mL蒸馏水的质量为20g

假设原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 经过第一次洗涤后溶液的质量分数=

再进行第二次洗涤,洗涤后溶液的质量分数=

×100%=

; ×100%=

经2次洗涤后烧杯内残留的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原NaCl溶液的1/1681; 故选D.

42. (6分)(1)欲将80 g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稀释到质量分数为10%NaOH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g,

(2)配制100 mL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需NaOH质量 g,水的质量 g,

(溶液密度为1.1g/mL)。

【答案】(1)80(2)22,88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配制一定量的溶液所需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根据溶液的组成,配制溶液所需溶剂水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解答:解: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 80g×20%=(80g+x)×10% x=80g 分析

100mL=100cm3

配制100mL的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100cm3×1.1g/cm3×20%=22g;

需要水的质量=100cm3×1.1g/cm3-22g=88g 故答案为:22g和88g.

43. 把500 g 30%的浓盐酸稀释成10%的稀盐酸,需加水 . 【答案】1000克

【解析】根据加水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即500 g 30%的浓盐酸中所含HCl的质量与稀释所得10%的稀盐酸中所含HCl的质量相等,据此可计算需要加水的质量 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

500g×30%=(500g+x)×10% x=1000g

4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离子的电子数多于钠原子的电子数

B.氢氧化钠能去除油污,可直接用做厨房的清洁剂 C.把100g12%的硫酸配制成6%的硫酸,需加水100g

D.100g16%硫酸铜溶液与100g8%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为200g

【答案】:C

【解析】正确答案:C

A.不正确,钠离子的电子数(10个)少于钠原子的电子数(11)

B.不正确,氢氧化钠能去除油污,不可直接用做厨房的清洁剂,因为NaOH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C.正确,把100g12%的硫酸配制成6%的硫酸,100g×12%÷(100g+m(H2O))×100%=6%,需加水m(H2O =100g

D.不正确,要生成Cu (OH)2沉淀。

45. (2010·镇江)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前者变大,后者变D.前者变小,后者变

A.都变大 C.都变小

小 大

【答案】C

【解析】略

46. 向某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该溶液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A.溶质的质量 B.溶质的溶解度 C.溶液的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A

【解析】A、溶液加水稀释,溶质的质量不变,故A正确;

B、溶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加水后温度变化情况不知道,故溶解度不一定改变,故B错误; C、加水后溶剂质量增加,故溶液质量增加,故C错误;

D、加水后溶液变稀,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D错误; 故选A.

47. 将100gNa2CO3溶液和153.7gBaCl2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滤液的质量为234g。求:

(1)反应后生成的沉淀的质量 (2)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19.7克 (2)5%

【解析】分析:(1)分析题意可知,滤液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沉淀的质量;

(2)利用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生成沉淀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出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然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

×100%”计算即可.

解答:解:(1)反应后生成的沉淀的质量=100g+153.7g-234g=19.7g.故答案为:19.7g; (2)设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 Na2CO3+BaCl2=2NaCl+BaCO3↓ 117 197 x 19.7g ∴∴x=

=

=11.7g;

×100%=5%.

过滤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过滤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48. (3分)16g Fe2O3与184g稀H2SO4恰好完全反应,求所得Fe2(SO4)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3分)解:设反应生成的Fe2(SO4)3的质量为x

Fe2O3+3H2SO4===Fe2(SO4)3+3H2O (1分) 160 400 16g x

x=40g (1分)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分)

答: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首先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正确书写方程式,再根据方程式中Fe2O3和Fe2(SO4)3的质量比求出Fe2(SO4)3的质量,由公式

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设反应生成的Fe2(SO4)3的质量为x

Fe2O3+3H2SO4===Fe2(SO4)3+3H2O 160 400 16g x

,就可以求出所得Fe2(SO4)3溶

解得 x=40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49. 某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4

B.溶剂质量︰溶液质量=4︰5 C.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5 D.100g水中含有20g氯化钠

【答案】D

【解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100%,现某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即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5,D正确。故选D。 【考点】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50. 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NaNO3溶液中逐渐加入NaNO3晶体,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ω)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

【答案】D

【解析】解答图像题,抓住“三点一势”,即起始点,转折点,终点,还有对应量的变化趋势,由于原溶液时不饱和溶液,故起始点(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应从大于0开始,随着逐渐加入

NaNO3晶体,溶质质量不断增大,故溶质质量分数也增大,但当溶液饱和后,就不再发生变化,故选D

【考点】图像题解答,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51. (6分)华雪同学想制取“叶脉书签”,需要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 g。

(2)若用25%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需25%的氢氧化钠溶液 g;蒸馏水 g;配制时应选 用 mL(选填“10”、“20”、“50”、“100”)的量筒量取蒸馏水。 (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B.将准确称取的氢氧化钠固体直接倒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C.将配制好的NaOH溶液装入玻璃试剂瓶中,塞好橡胶塞并贴上标签 (4)在实验室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 (填“要”或“不要”)用到玻璃棒。 【答案】(1)5 (2)20 30 50 (3)C (4)要

【解析】(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表达式,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称取氢氧化钠的质量=50g×10%=5

(2)浓溶液稀释,方法是加水,加水时溶质的质量不变,故可设需25%的氢氧化钠溶液为x,列式为:50g×10%=x×25%,x =\"20g\" ,所以蒸馏水的质量=50g- 20g=\"30\" g,故应选50 mL的量筒量取蒸馏水

(3)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故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错误,B、配制溶液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溶解,错误,C、将配制好的NaOH溶液装入玻璃试剂瓶中,塞好橡胶塞并贴上标签,正确 (4)在实验室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要用到玻璃棒 【考点】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液的配制

52. 某同学做无土栽培实验时,配制营养液的主要试剂之一是质量分数为1.4%的KNO3的溶液,现欲配制这种KNO3溶液200g。

(1)如图9所示,本次实验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有 、 。(填仪器名称)

(2)本次实验中,需要称量的KNO3的质量是 g。

(3)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托盘天平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接下来的操作应是 。(填字母) A.将左边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B.在右盘中添加砝码 C.向左移动游码 D.在左盘中增加KNO3 (4)最后在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答案】(1)烧杯、量筒 (2)2.8 (3)D (4)加速溶解.

【解析】(1)配制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和溶解,称量时要用到托盘天平,量取时要用到量筒和滴管,溶解时要用到烧杯和玻璃棒,如图所示,要用到烧杯和量筒; (2)根据可知,需要称量的KNO3的质量是:

(3)右盘放的是砝码,右盘低说明药品偏少,需要向左盘添加药品; (4)在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溶质、溶剂的计算方法,知道天平称量药品时的注意事项.

53. 今有6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NO3溶液,欲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用的方法是:

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B.加入6gNaNO3晶体 C.把溶剂蒸发掉30g D.加入20%的NaNO3溶液30g

【答案】C

【解析】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分别带入计算,例如A:原来的溶质=60×10%=6克,溶剂的质量=60-6=54克,溶质的质量分数=60×10%/(60-27)×100%=18%,计算可以确定C正确,故选C.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54. 将60℃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溶液的质量 B.溶液里溶质的质量 C.溶液里溶剂的质量 D.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C

【解析】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60℃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降低,则溶液中会有溶质析出,而溶剂的质量不变,故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会相应的减小.A、B、D错误,故选C.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好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5. 下列关于溶液组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无色澄清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C.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D.20%的蔗糖溶液的浓度比10%的蔗糖溶液大

【答案】A

【解析】A.无色澄清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等; B.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正确;

C.溶液中加入水,只是改变了溶剂的质量,而溶质质量不变,正确;

D.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之比,溶质质量分数越高则溶液的浓度越大,正确; 【考点】溶液;

点评:溶液是一种或者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均一性

指的是形成溶液后溶液中的各部分完全相同,溶液的稳定性指的是外界条件不变,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56. (5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仪器图,请按要

求回答:

(1)现用氯化钠固体配置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整个配置过程中不需要的实验仪器有______ (填编号). (2)主要的实验步骤是:

①计算:计算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和水的体积. ②称量:

a.使用称量仪器的第一步是(写出操作过程)_________ .

b.称取5g氯化钠固体,量取所需水的体积时应选用_________ mL(填“10”、“50”或“100”)的计量仪器.

③溶解:将称好的氯化钠固体导入容器中,然后加水使其溶解,并不断搅拌. ④装瓶:将配置好的溶液装入上述仪器_________ (填仪器名称)并贴上标签.

⑤误差分析:在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则导致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CH;(2)a.调节天平平衡; b. 50;④滴瓶;⑤偏大;

【解析】(1)配制溶液的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在计算出不需要化学仪器,在称量中用到药匙来挖去固体药品、托盘天平来称量固体的质量、用量筒和胶头滴管来量取水的体积,在溶解中用到烧杯和玻璃棒搅拌、最后装入试剂瓶中,故不需要漏斗和酒精灯;(2)用托盘天平来称量物质时首先要调节天平平衡;若氯化钠的质量为5g,则配制的溶液的质量为

5g÷10%=50g,需要的水的质量=50g-5g=45g,则水的体积是45mL,故需要50mL的量筒;配制好的溶液放入滴瓶中;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造成读数偏大而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小,故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考点】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化学仪器的使用;

点评: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是初中化学一个重要的实验,对实验误差的分析是一个难点,造成溶质质量偏小的原因有:氯化钠中含有杂质、称量时物体和砝码放颠倒且使用了游码、量取水时仰视读数、烧杯中含有水分等;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高的原因有:俯视读数、量筒取的水倒人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烧杯等。

57. 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 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3

C.乙实验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 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水的密度为1g/cm)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无影响

【答案】C

【解析】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过滤,而不是蒸发,错误,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溶解中是加快溶解速率,在过滤中是引流,在蒸发中是防止液体飞溅,错误,C、乙实验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 由于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使测量水的体积偏小,故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正确,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则会使水的质量偏大,这样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错误,故选C 【考点】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量筒的正确读数的方法

58. (5分)在实验室配制溶液时,常涉及以下过程:①溶解 ②称量 ③计算 ④装瓶存 放。请回答问题:

(1)现欲配制50g 5%氯化钠溶液,配制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

(2)用已调节平衡的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 。

(3)要配制245g质量分数为10 %的稀硫酸,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 g,在浓硫酸稀释过程中,一定要把 沿器壁慢慢注入 里,并不断搅拌。 【答案】(1)③②①④

(2)向左盘继续添加氯化钠至托盘天平平衡 (3)25 浓硫酸 水

【解析】现欲配制50g 5%氯化钠溶液,配制过程的先后顺序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用已调节平衡的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说明物质端重了,因此向左盘继续添加氯化钠至托盘天平平衡;要配制245g质量分数为10 %的稀硫酸,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8 %的浓硫酸X,则245×10%=98%×X X=25;在浓硫酸稀释过程中,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

【考点】溶液的配制 浓硫酸的稀释 溶液的计算

59. 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加入50g水后变为10%,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A.5g B.10g C.15g D.20g

【答案】B

【解析】设原溶液的质量为x,20%x=(x+50g)×10%,x=50g,则原溶液中的溶质为:50g×20%=10g.

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还是10g 【考点】化学计算

60. (2分)配制100 g 5%的氯化钠溶液,主要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1)溶解过程中用到的仪器有 。

(2)实际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其原因可能有 。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固体倒入烧杯时洒落 C.配制时烧杯不干燥 D.装瓶时有液体溅出

序号 物质 ① ② ③ ④ 液体 固体 【答案】(1)烧杯、玻璃棒 (2)ABC

【解析】(1)溶解过程中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加快溶解的速率)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要不是溶质质量偏小或要不是就是溶剂质量偏大,A、氯化钠固体不纯,使得溶质氯化钠质量偏小,正确,B、固体倒入烧杯时洒落,使得溶质氯化钠质量偏小,正确,C、配制时烧杯不干燥,使得溶剂质量偏大,正确,D、装瓶时有液体溅出,对溶质质量分数而影响,错误,故选ABC

【考点】溶液的配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