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二三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底板后浇带的箱型钢结构式传力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二三娱乐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9277304 U(45)授权公告日 2019.08.20

(21)申请号 201821780901.7(22)申请日 2018.10.31

(73)专利权人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 100102 北京市朝阳区望花路西里17

号楼(72)发明人 张秀川 李卓文 耿东各 朱明华 

赵宝 王常旭 闫鸷超 辛豪杰 安柱 杨晓峰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代理人 李丹 王灵灵(51)Int.Cl.

E04B 1/68(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底板后浇带的箱型钢结构式传力装置(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后浇带传力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底板后浇带的箱型钢结构式传力装置。本实用新型沿底板后浇带均匀间隔设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后浇带内的传力杆,设置在传力杆两端的封头板,以及位于封头板另一侧的预埋杆;传力杆为水平设置的型钢;封头板为方形钢板,与传力杆垂直设置,封头板远离传力杆的一侧面与后浇带两侧底板的侧立端面相贴合;预埋杆一端与封头板侧面焊接固定,另一端水平向底板内部延伸。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效率高,难度小,传力均匀。

CN 209277304 UCN 209277304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底板后浇带的箱型钢结构式传力装置,沿底板(5)后浇带均匀间隔设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后浇带内的传力杆(1),设置在传力杆(1)两端的封头板(2),以及位于封头板(2)另一侧的预埋杆(3);

传力杆(1)为水平设置的型钢;封头板(2)为方形钢板,与传力杆(1)垂直设置,封头板(2)远离传力杆(1)的一侧面与后浇带两侧底板(5)的侧立端面相贴合;

预埋杆(3)一端与封头板(2)侧面焊接固定,另一端水平向底板(5)内部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后浇带的箱型钢结构式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传力装置之间的距离不大于4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后浇带的箱型钢结构式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杆(1)为H型钢,传力杆(1)的高度为底板(5)厚度的0.5-0.9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后浇带的箱型钢结构式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杆(1)纵截面的几何中心与封头板(2)的几何中心重叠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后浇带的箱型钢结构式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板(2)的边长不小于传力杆(1)的高度,且为底板(5)厚度的0.7-0.9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后浇带的箱型钢结构式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板(2)的几何中心与底板(5)的厚度方向上的水平中心线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后浇带的箱型钢结构式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杆(3)在封头板(2)上呈矩阵状排布,相邻预埋杆(3)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后浇带的箱型钢结构式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杆(3)端部还设置有锚固件(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后浇带的箱型钢结构式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杆(3)的长度不小于500mm;靠近封头板(2)边沿的预埋杆(3)与封头板(2)边沿的距离不小于5mm。

2

CN 209277304 U

说 明 书

底板后浇带的箱型钢结构式传力装置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后浇带传力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底板后浇带的箱型钢结构式传力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建筑的基础结构底板经常被后浇带分割成几个部分,后浇带在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作为变形缝克服因温度、混凝土收缩等因素产生的混凝土变形。而后浇带的存在,会导致整个结构底板无法形成一个受力整体,因此大多需要在后浇带内设置传力结构,通过传力结构将结构连成一体。

[0003]传统的后浇带传力结构为倒牛腿支撑,后浇带钢筋同两侧基础底板钢筋同时绑扎,形成整体,后浇带两侧设置密目钢丝网,然后在后浇带两侧基础底板下部设置钢筋混凝土倒牛腿,倒牛腿一端斜向钢筋深入底板,与楼板形成整体;倒牛腿另一端与另一侧倒牛腿对接,并设置止水带,传递结构水平力。但是这种传力结构复杂,需要大量的模板支设及钢筋绑扎施工,费时费力,施工效率低,而且这种传力结构传力不均匀,后浇带位置两侧的结构容易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效率高,难度小,传力均匀的底板后浇带的箱型钢结构式传力装置。

[0005]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后浇带传力结构复杂,费时费力,施工效率低,传力不均匀,后浇带位置两侧的结构容易变形。[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07]本实用新型底板后浇带的箱型钢结构式传力装置,沿底板后浇带均匀间隔设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后浇带内的传力杆,设置在传力杆两端的封头板,以及位于封头板另一侧的预埋杆;

[0008]传力杆为水平设置的型钢;[0009]封头板为方形钢板,与传力杆垂直设置,封头板远离传力杆的一侧面与后浇带两侧底板的侧立端面相贴合;

[0010]预埋杆一端与封头板侧面焊接固定,另一端水平向底板内部延伸。[0011]本实用新型底板后浇带的箱型钢结构式传力装置,进一步的,相邻所述传力装置之间的距离不大于4m。

[0012]本实用新型底板后浇带的箱型钢结构式传力装置,进一步的,所述传力杆为H型钢,传力杆的高度为底板厚度的0.5-0.9倍。

[0013]本实用新型底板后浇带的箱型钢结构式传力装置,进一步的,所述传力杆纵截面的几何中心与封头板的几何中心重叠设置。

[0014]本实用新型底板后浇带的箱型钢结构式传力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封头板的边长

3

CN 209277304 U

说 明 书

2/3页

不小于传力杆的高度,且为底板厚度的0.7-0.9倍。

[0015]本实用新型底板后浇带的箱型钢结构式传力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封头板的几何中心与底板的厚度方向上的水平中心线重叠。

[0016]本实用新型底板后浇带的箱型钢结构式传力装置,进一步的,所述预埋杆在封头板上呈矩阵状排布,相邻预埋杆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00mm。[0017]本实用新型底板后浇带的箱型钢结构式传力装置,进一步的,所述预埋杆端部还设置有锚固件。

[0018]本实用新型底板后浇带的箱型钢结构式传力装置,进一步的,所述预埋杆的长度不小于500mm;靠近封头板边沿的预埋杆与封头板边沿的距离不小于5mm。[0019]本实用新型底板后浇带的箱型钢结构式传力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本实用新型传力装置以型钢骨架为传力构件,与外侧浇筑的后浇带混凝土形成箱型钢结构,传力型钢与两侧底板形成有效的刚性连接结构,传力均匀,安全系数高;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高效,型钢的设置,也减小了后浇带混凝土的使用量,避免了后浇带内置钢筋的使用,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

[0021]本实用新型传力装置沿后浇带均匀间隔排布,传力型钢的间隔不大于4m,能够满足传递结构水平力的作用,确保底板整体结构的稳定性。[0022]本实用新型传力装置的施工方法简便,不需要任何钢筋的绑扎和固定,只需要将传力杆两端与预埋在底板内的封头板焊接即可,省时省力,施工效率高,施工质量把控性强,预埋杆与封头板随底板的施工进行,待底板混凝土完成结构变形后,后浇带开始施工时,在将传力杆与底板两侧的封头板固定连接,使底板整个形成有刚性连接的整体结构;传力装置分两部分施工,利于底板混凝土结构变形的发展,适用范围广泛,应用灵活性强,实用性强。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底板后浇带的箱型钢结构式传力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底板后浇带的箱型钢结构式传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25]附图标记:[0026]1-传力杆;2-封头板;3-预埋杆;4-锚固件;5-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底板后浇带的箱型钢结构式传力装置沿底板5后浇带均匀间隔设置,相邻传力装置之间的距离不大于4m,传力装置包括设置在后浇带内的传力杆1,设置在传力杆1两端的封头板2,以及位于封头板2另一侧的预埋杆3。[0028]传力杆1为水平设置的型钢,其中优选H型钢,本实施例中选用H400×400×13×21的H型钢,实际应用过程中,型钢的种类、型号和尺寸可以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进行灵活的选择;传力杆1的高度为底板5厚度的0.5-0.9倍。[0029]封头板2为厚度不小于20mm的方形钢板,与传力杆1垂直设置,传力杆1端部与封头

4

CN 209277304 U

说 明 书

3/3页

板2焊接固定,传力杆1纵截面的几何中心与封头板2的几何中心重叠设置,封头板2远离传力杆1的一侧面与后浇带两侧底板5的侧立端面相贴合,封头板2的边长不小于传力杆1的高度,且为底板5厚度的0.7-0.9倍;封头板2的几何中心与底板5的厚度方向上的水平中心线重叠。

[0030]预埋杆3一端与封头板2侧面焊接固定,另一端水平向底板5内部延伸,预埋杆3在封头板2上呈矩阵状排布,相邻预埋杆3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00mm,靠近封头板2边沿的预埋杆3与封头板2边沿的距离不小于5mm,预埋杆3的长度不小于500mm;预埋杆3端部还设置有锚固件4,锚固件4为锚固板或由预埋杆3端部回弯形成的锚固钩。

[0031]本实用新型底板5后浇带的箱型钢结构式传力装置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32]步骤一、经过精确的测量和定位,确定传力装置的安装位置;[0033]步骤二、进行底板5钢筋绑扎;[0034]步骤三、连接预埋杆3与封头板2,并将预埋杆3与底板5钢筋绑扎或焊接固定,分别设置在后浇带两侧的底板5侧立端面上;[0035]步骤四、浇筑底板5混凝土,并养护;[0036]步骤五、养护完成后,在后浇带内设置传力杆1,传力杆1两端与两侧对应设置的封头板2焊接固定;[0037]步骤六、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并养护。

[0038]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5

CN 209277304 U

说 明 书 附 图

1/1页

图1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