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医疗机器人行业发展及未来展望

来源:二三娱乐
医疗机器人行业发展及未来展望

一、中国医疗机器人行业发展分析

1、中国医疗机器人企业创立情况分析

医疗机器人是全球机器人和医疗器械领域的新兴发展方向,是各国竞相 投入

和角逐的重要科技制高点.医疗机器人具有显著的高技术、高门槛、高附加 值特征,对医疗手术、康复医学、健康管理、医院服务等方面具有革命性影响.中 国医疗机器人产业近年来进入快速发展通道,成为机器人和医疗跨界领域中最 受关注的明星产业之一,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活力.本研究选取截至 2017年12月底的63家市场主流医疗机器人企业公开数据,系统分析中国医疗 机器人产业在发展阶段、类型分布、区域集聚、产学研协同、认证体系、投资路 径、技术趋势等方面呈现的发展特点,以期全面反映中国医疗机器人产业现阶段 发展情况,为进一步扩大发展空间、夯实发展基础提供有益参考借鉴.

中国医疗机器人企业创立年份集中于近三年,专业医疗机器人上市企业 仅数

家.统计样本企业中,2014年以后创立的医疗机器人企业34家,2000年至 2013年创立的医疗机器人企业20家,1999年前创立的医疗机器人企业仅9家. 其中,1999年前创立的企业基本为上市公司,医疗机器人为其近年来新拓展业 务,并非公司主营业务•如博实股份、金明精机、科远股份、复星医药、威高集 团等上市公司均在近年拓展医疗机器人业务,抢占新兴增长点.纵观所有医疗 机器人公司,以医疗机器人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仅天智航一家,且在新三板 上市,并非主板.天智航为手术机器人公司,说明手术机器人发展相对更早, 而在康复机器人领域,仅有钱璟一家正在启动上市.而在医疗服务、健康服务等 其他类型医疗机器人发展则更为初期,创立时间普遍在近两年,产业尚处于培 育前期.

中国医疗机器人企业创立年份及数量情况

2、中国医疗机器人市场E速成长产业集中度

随着人工智能领域,语音交互、计算机视觉和认知计算等技术的逐渐成熟,

人工智能医疗领域的各项运用变成了可能.这其中主要包括:语音录入病历、医 疗影像智能识别、辅助诊疗/癌症诊断、医疗机器人、个人健康大数据的智能分 析等.

人匸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智能医疗领域 电子病历 人工智能技术 具体应用或方法 语音识别/合成、自然语言 语音识别医生诊断语录, 处理 并对信息进行结构化处 理,得到可分类的病历信 息 影像诊断 机器视觉 图像预处理,抓取特征等 辅助诊疗 语音识别/合成、机器视 通过语音、图像识别技术 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 以及电子病历信息进行机 学习 器学习,为主治医师提供 参考意见 医疗机器人 个人健康大数据分析 机器人 自然语言处理 手术机器人/导诊机器人 日常健康数据分析/病情 监控 精准医疗 语音识别、机器学习 NDA序列分析,疾病预防 公开资料整理

人工智能,语音交互、计算机视觉和认知计算等技术的逐渐成熟,让机器 人

在医疗领域的各项运用变成了可能,但是限于在医疗应用领域精确性的要求, 医疗机器人生产的技术门槛和研发制造成本相对较高.在政策利好、老龄化加 剧、消费群体增加和产业化发展提速等综合因素影响下,中国医疗机器人市场正 处于飞速成长阶段.医疗机器人在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涌 现医疗服务、健康服务、配药、采血、胶囊等多种类型.其中,手术机器人技术 门槛高、产业集中度较高,以天智航、柏惠维康等为主要代表.康复机器人企业 数量最多,特别是康复系统领域,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活跃度较高.胶囊机 器人则为中国医疗机器人最具特色的领域,金山科技、安瀚科技的胃镜机器人成 为全球医疗消化内镜发展的里程碑产品•健康服务机器人源于智能产品领域的 创新发展,基于中国在此领域完备的产业链条,近年来涌现舉康、礼宾等品牌. 康夫子、万物语联的医疗问诊机器人、钛米的医院物流机器人、迈纳士的采血机 器人等各类面向医疗服务的机器人层出不穷,产品多元化趋势明显.

28家医疗机器人生产企业35. 7%生产的康复机器人,而手术机器人等多 依赖

国外引进,可见中国企业在医疗机器人的研发能力和技术领域还有待进一 步突破.

中国28家医疗机器人生产企业产品属性占比分析(单位:%)

17.90%

■服务机器人

■手术机器入

,17.80%

■辅助机器人

28.60%

■痍复机器人

公开资料整理

3、区域格局显现京深沪三地发展优势明显

北京、深圳、上海三地汇集了中国医疗机器人领域近半数的优秀企业,医 疗

机器人产业呈现明显的区域集聚现象.统计样本企业中,所在地区医疗机器 人企业数量,北京12家、深圳10家、上海9家、江苏7家、广东6家、浙江3 家、黑龙江3家、重庆3家.综合区域分析,京津冀地区13家、长三角地区19 家、珠三角地区16家、中部地区9家、东北地区5家.由此可见,北京、深圳、 上海三个一线城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实力最为雄厚,长三角地区由于在医疗设备 领域拥有完备的产业链条、丰富的市场渠道,已经占据医疗机器人领域区域发展 的制高点,珠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紧随其后.从产品细分领域看,手术机器 人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和东北地区,珠三角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康复机器人在 长三角地区优势最为明显,京津冀和中部地区紧跟其后;医疗服务机器人在京津 冀地区发展最佳,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平分秋色;健康服务机器人仅在珠三角、 长三角地区有所发展,其他地区均未涉及;胶囊机器人则以西南、中部地区为发 展基地,相比其他类型机器人企业集聚更具特点.

1)、产学研联系紧密 龙头企业为高校科研产业化发展而来

中国医疗机器人企业地区分布情况

■医疗机器人企业地区分布情况

公开资料整理

由于较高的技术门槛,医疗机器人领域具有非常明显的产学研特征,领 域内

龙头企业多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发展而来.以手术机器人和外骨骼机器人 为例,作为医疗机器人领域技术驱动的典范,天智航是由清华大学和北京航空 航天大学为其提供技术支撑,罗伯医疗、旗瀚科技、思哲睿、哈工大机器人、迈 康信等均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孵化,妙手s机器人是天津大学转化的重点项 柏惠维康和大艾机器人的创始人均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人物. 在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健康服务机器人等领域,这一趋势则并不明显.不仅是 创始人背景,在医疗机器人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产学研联系也非常紧密,企 业通过与领域内具有技术询沿性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联合设立实验室、研究中 心,形成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产品技术升级发展通道.如金明精机与清华大学 达成合作,联合成立“智能康复机器人联合研究中心”;科远股份与东南大学机 器人研究所签订康复机器人技术产学研合作协议,楚天科技与国防科技大学联 合开发医疗机器人,博实股份、玛思机器人等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设立机器人

研究院、实验室.医疗机器人作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新兴领域,正走在产学研协 同发展的前沿阵地.

医疗机器人既是机器人产品,更是医疗设备产品,面临非常严格的医疗产品准 入机制.医疗设备山于人体使用安全性等硬性指标,使CFDA认证成为医疗机器

人产品在国内实现销售推广的必经通道. 医疗设备安全认证在国际、国内以及国

内各地区间均有不同的本地化认证体系, 极大地提高了医疗机器人产业化的门

对医疗机器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 已获得美国FDA和欧洲CE认证,但进

槛,延长了资本投入和区域扩张的周期, 更高要求•如一款手术介入治疗机器人,

入中国仍要重新做CFDA认证,临床试验至少需要两年至两年半时间•另一款康 复机器人产品,在北京和江苏地区设厂需要分别取得两地医疗设备认证.虽然 U前部分地区对一些创新性强、安全度高的医疗机器人产品敞开认证绿色通道, 但在如何平衡安全性与市场性、提高产业转化效率方面仍任重道远.L1前,关于 推进医疗机器人标准化平台建设的呼声日益强烈.已有权威医疗设备认证的标 准平台,可为企业提供模块化定制,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研发费用,对后续 加快产品认证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是医疗机器人产业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

2)、投资门槛较高企业投融资路径分化

医疗机器人产业具有高技术、高资本、高附加值的特征,还面临产品认证 复

杂、产业化周期长的问题,对投资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医疗机器人的 投资事件相对较少,多为民营企业自有资金投入.创业企业方面,在为数不多 的创业型企业融资中,均为具有强劲科研背景的创新龙头企业,天智航Pre-A 轮融资1500万元,Remebot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大艾机器人完成1200万美 元A轮融资.相比之下,与机器人初创企业Rokid 6亿元C轮融资、Roobo3. 5 亿元B轮融资,在融资阶段和融资金额上都有一定差距.上市公司方面,部分 上市公司拓展现有产品结构,在医疗机器人领域以自有资金加大投入.如博实 股份研发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迪马股份开发外骨骼机器人、科远股份致力于上 肢训练机器人和外骨骼步行机器人,上市公司强大的资金能力为医疗机器人高 昂的研发费用提供持续支持.代理公司方面,企业通过并购方式取得优势产品 国内代理权,以期快速切入医疗机器人市场•海思科斥资1050万美元认购以色 列医疗器械公司MST部分股份,获得其Autolap手术机器人在中国15年销售代 理权.

3)、新兴技术加快应用单孔手术、纳米靶向机器人趋势显现

医疗机器人汇集全球顶尖科技成果,未来在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纳米靶 向

机器人等领域可能迎来新一轮增长趋势.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相对多孔腔镜 机器人具有创口更小、费用更低的特点,随着技术瓶颈的突破、产业化进度的加 快,将成为具有巨大市场空间的新型手术机器人产品.作为多孔腔镜手术机器 人的代表,达芬奇机器人在全球临床应用和商业运营方面取得巨大成功,2016 年手术量超70万例.单孔手术机器人的问世,将彻底打破达芬奇机器人的市场 垄断.当前,北美、欧盟、日韩相继对单孔手术机器人研究立项,中国上海交通 大学在单孔机器人开发上领先全球,有望成为中国医疗机器人产业实现弯道超 车的重要新兴领域.纳米靶向机器人是微型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重要应用,U 前医用微型机器人以胶囊机器人为代表,主要运用于胃镜检查等领域,使用领 域相对局限.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成熟,纳米靶向机器人通过磁场控制和血管 注入,能够在人体内自III移动,将药物靶向输送至人体病灶区域.中国哈尔滨 工业大学和天津大学在纳米靶向机器人领域已有重要研究成果问世.此项技术 有望率先运用于尿路和眼球等组织,将成为癌症等治疗领域的颠覆式新技术.

二、医疗机器人产业未来展望

1、世界范围内医疗机器人市场发展预测

2016年以来,在国际医疗市场技术改革发展的推动下,国内部分技术及 医疗

机构纷纷涉足医疗机器人的研发和落地•各个应用领域医疗机器人的临床 发展能够有效的减轻中国因地区资源分配不均及医疗区别化的社会现实问题, 有效的缓解医疗矛盾,远程医疗机器人的发展更能为分级诊疗的发展提供助力. 截止H前,国内有28家医疗机器人的代表性企业,以新松机器人、楚天科技和 天智航等企业为代表.

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医疗机器人营收规模达到81亿美元,随着应用的 不

断深入,市场需求不断攀升,预计2020年全球医疗机器人营收规模将达124 亿美元

全球医疗机器人行业营收规模走势

公开资料整理

科技进步与患者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是医疗机器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一方

面,随着全球新科技革命和工业4.0标准的发展,医学、工程学、机器人 学不断突破,3D打印、数字医疗、移动医疗、穿戴式医疗和远程医疗、虚拟现 实等新兴技术与医疗领域的紧密结合,医疗理念和方式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 革,医疗机器人作为新技术的融合平台,其概念内涵、技术体系、临床应用范围 均会得到极大丰富,从而加速医疗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世界范围内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老年人群体中心脑血管疾病、骨科疾病等发病率和致 残率上升,医疗机器人能够辅助完成精准稳定的微创手术治疗,使医疗服务质 量有效提升;术后还可以辅助康复训练,大大缩短老年人术后康复时间,缓解訂 询术后康复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这些迫切的临床需求给予医疗机器人极大的 市场空间,促进医疗机器人产业爆发式增长.

巨大的需求空间凸显了医用机器人高度的前沿性、战略性、成长性和带动

性,为此,各国纷纷出台政策推进医用机器人的发展.

在这样的产业发展背景下,相关研究报告指出,预计全球医疗机器人市 场将

III 2011年的54. 8亿美元发展到2018年的13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12.6%,同时,据预测,未来手术机器人和康复机器人的行业规模,将分别由 2014年的32亿和2. 2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200亿和32亿美元,年均复合 增速将分别达到29.9%、46. 6%,成为发展速度最高的两个子领域.其中,手术 机器人占60%左右的市场份额.未来市场的重心将由北美逐渐往亚洲市场转移, 亚太地区等新兴市场医疗机器人因潜在用户数量巨大,处于飞速成长阶段,增 长速度将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2、中国医疗机器人市场发展预测

在新兴市场中,中国医疗机器人产业因有独特的临床、政策、产品优势因 而

展现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临床资源丰富,临床试验环境相对宽松,临床优 势是中国推进医疗机器人产业开发的有利基础条件.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 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患 病人数多、疾病谱广的临床现状日益凸显,便于中国建立大规模患者组织样本库 和疾病影像数据库,支撑更精简、更快速、更有针对性的产品研发路线,使得治 疗方法可以更好地匹配个体患者的病症,从而降低临床试验失败的可能,使医 疗机器人研发企业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完成临床试验,山此加快创新型医 疗机器人产品推向市场.现在很多高校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哈尔 滨工业大学都正在积极进行医疗机器人技术研发,国内医疗机器人的代表企业 如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妙手机器 人科技集团等,这些公司的产品都正在进行不同阶段的临床试验,北京天智航 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新一代医疗机器人产品也已经完成了注册审评工作, 相信不久就会在多家医疗机构中看到这些国产医疗机器人产品.

随着医疗机器人行业标准、临床使用规范的相建立,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改 革

的持续推进,国内将迎来利好的国产医疗机器人市场发展环境.一方面,临 床需求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决定了科研成果能否成功实现产业转化.医疗机器人 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源动力来自于产品能够真正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产学研医协 同创新可以使临床需求与医疗机器人相关应用基础研究、产品化推进紧密结合, 并且这种多方深度融合的模式将有利于产品标准和临床应用规范的制定,弥补 科研成果产业转化和市场开发链条的短板,从而缩短创新医疗器械的临床磨合 期,促进医疗机器人产业的创新

发展速度.另一方面,把医疗机器人技术服务 纳入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项口,探索新技术应用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通过 价格水平体现创新医疗服务价值和医疗技术服务价值,能够在提升医疗供给质 量水平的同时有效促进新技术大规模应用于临床,山此促进自主创新产品的发 展.

此外,国产医疗机器人得益于本土化研发和生产而带来的高性价比优势 将进

一步提高患者的接受程度,使市场呈现高增量态势.随着对微创、高效、优 质的临床服务需求增加,以及机器人概念的在大众认知观念中的不断渗透,人 们对医疗机器人这种创新的医疗服务方式的接受度将逐渐提高.然而,LI前国 内公立、民营医院所应用的医疗机器人绝大部分都依靠进口,其高昂的产品和耗 材费用限制了医疗机器人技术的临床推广.在这种情况下,国产医疗机器人产 品具有极大的竞争优势,以北京天智航公司的“天矶”骨科机器人产品为例,其 产品定位精度和临床适用范围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其售价和耗材费用与国 外同类产品相比低30%以上,患者能够以更低的医疗服务价格得到高质量的医 疗服务,这使得新技术的临床受众面不断扩大;而从国产医疗机器人产品来看, 以巨大的高质量临床服务需求缺口为契机,其市场规模将会呈爆发式增长.

综合看来,未来智能化的医疗机器人将带来一场新的医疗技术革命,随 之而

来的将是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医疗机器人产业化队伍中,医疗机器人商业化、 市场化的步伐将不断加快.面对这一片“蓝海”,中国医疗机器人技术正在从跟 跑、并跑,逐步转变为领跑的状态,加之巨大的优质医疗服务缺口和利好的发展 环境,国产医疗机器人将会成为国际医疗机器人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