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沉在肺结核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

来源:二三娱乐
・92・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年10月第9卷第20期Chin J Mod Drug Appl,Oct 2015,Vo1.9,No.20 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沉在肺结核与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早期鉴别诊断价值 王鲲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红细胞沉降率(ESR)在肺 选取51例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社区 肺结核组与社区获得性肺炎组、正常对照组的 PCT与hs—CRP、ESR的联合监测 结核与社区获得性肺炎早期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hs—CRP及ESR的水平并比较其与疾病的关系。结果获得性肺炎组,选取54例确诊为肺结核患者为肺结核组,同期选取健康者5O例为对照组,检测PCT、 P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0.01);社区获得性肺炎组阳性率PCT高于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P<0.05);血清PCT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47,P<0.05)。结论可以提高肺结核与社区获得性肺炎早期诊断的准确率,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病情及预后的评估。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肺结核;社区获得性肺炎 DOI:10.141648.cnki.on1 1—5581,r.2015.20.072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院外最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病原体多以细菌为主,近年呈增多的趋势。肺结核和社区获 得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和早期影像学检查难以区分,易造成误 诊。由于病原学检测复杂且费时过长,阳性率较低,费用较 及血常规检测。 1.2.2检测方法PCT检测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mini— VIDAS全自动酶联荧光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定量检测,以 >0.05 ng/ml为阳性;hs—CRP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测定法,仪器 为美国德灵公司生产的BNⅡ全自动蛋白质分析仪,以>8哗 为阳性;咽拭子细菌培养鉴定及血常规检测。血沉阳性采用 魏氏法测定ESR水平,正常参考值男性ESR<15 mm/h,女性 ESR<20 mlTl/h。所有检测均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相关系 数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高,难以进行早期临床诊断。近年来采用血常规白细胞水平, PCT及CRP等应用于临床诊断感染性疾病,取得一定效果 。 本研究通过检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 结合其他检测探讨早期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本所2014年1~8月收治确诊的肺疾病 患者105例,其中男54例,女51例;年龄19~69岁,平均 年龄(35.5±9.2)岁,病程0.5—5.0 d,平均病程(2.13±0.56)d。 根据中华医学会2006年发布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指南” 和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制定的“肺结核诊断与治疗指南” 确诊并知情同意,将患者按照病情分为肺结核组(54例)和 2.1三组受试者血清PCT与hs—CRP水平比较社区获得性 肺炎组与肺结核组、对照组的P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 <0.01);三组hs—CRP和ESR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尸<0.01)。见表1。 礼区获得性肺炎组(51例),另外选择同期就诊健康检查者50 例为对照组。三组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2.2两组患者阳性率比较社区获得性肺炎组PCT、hs—CRP 1.2研究方法 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肺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研究对象均于人院当日治疗前采集 社区获得性肺炎组PCT的阳性率高于hs—CRP,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见表2。 1.2.1标本采集静脉血3 ml,置于无菌带塞试管中,凝固后于常温离心留取 血清,测定PCT与hs—CRP水平,同时进行咽拭子细菌培养 表1三组受试者血清PCT与hs—CRP水平比较( ± ) 注:与肺结核组比较, <0.05;与hs—CRP的阳性率比较, P<0.05 2.3两组患者血清PCT与hs—CRP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呈正相关fr=0.47,P<0.05)。 作者单位:1 18000辽宁省丹东市结核病防治所 采 3讨论 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两组血清PET与hs—CRP水平 血清降钙素原(PCT)是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质, 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产生,在健康人血中含量极低[21,PCT 可选择性地对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及寄生虫感染有反应,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年lO月第9卷第2O期Chin J Mod Drug Appl,Oct 2015,Vo1.9,No.20 ・93・ 对无菌性炎症和病毒感染无反应或仅有轻度反应,PCT对细 菌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本研究 的结论也证实了这点。hs—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 正常人血清中hs—CRP含量极微,同时其浓度的增高早于白 细胞(WBC)的改变,是早期诊断感染性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 程度呈正相关,两个指标能互相补充,联合检测更能帮助医 务工作者对早期判断感染类型及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 后,适于国内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由于其具有简单、方便、快捷的优势,因此在小儿临床上更 [1]李瑞华,李晓兰,刘永娥.血清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 易于接受。有研究表明 ,当患者病情出现好转或是痊愈, 合测定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 hs—CRP含量就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至正常水平,而在 病毒感染时,hs—CRP通常不增高,因此在细菌与非细菌感染 11f81:1105-1106. [2]王玉梅,钱福永,罗鹏.血清降钙素原预测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情严重程度的临床研究.临床肺科杂志,2014,19(7):1198— 1200. 间的鉴别方面应用较多 ,临床上通常将hs—CRP作为小儿 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标志。本研究提示PCT和h—CRP在 疾病灵敏度上差异不明显,但在特异性上PCT的特异性明显 高于hs—CRP。PCT作为新的感染标志物,水平不受非感染 因素影响,鉴别细菌性感染和非细菌性感染的能力明显的优 于CRP。 [3]冯勇智,刘加良,吕晓东.降钙素原、c一反应蛋白及血细胞计 数在严重脓毒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浙江实用医学,2010, 15(2):153—154. [4]张晓慧,李光韬,张卓莉.C反应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 综上所述,血清PCT与hs—CRP与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类型和病症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且与疾病严重 测及其临床意义.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 l,5(1): 74—79. [收稿日期:2015—07—30] 胃神经鞘瘤多层螺旋CT诊断与临床治疗 李舒杰 【摘要】目的分析胃神经鞘瘤多层螺旋CT诊断与临床治疗。方法12例胃神经鞘瘤患者均采 取多层螺旋CT诊断,分析其检查情况并探究治疗措施。结果 12例患者经CT诊断,2例患者肿瘤位 于胃底,6例患者肿瘤位于胃体小弯侧,4例患者肿瘤位于胃体大弯侧。患者均为良l生肿瘤,未合并脏器 转移及腹水现象。12例患者经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后,消化道出血者先行对症止血后行手术治疗,术中 见病灶和周围组织有着清楚的分界线,粘连不明显。患者手术成功率100%,肿瘤成功切除,随访3年, 患者均未复发,预后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可有效诊断出胃神经鞘瘤,明确肿瘤位置、 大小等,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参考依据,可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胃神经鞘瘤;CT;临床治疗 DOI:10.14164 ̄.cnki.cnl1—5581 ̄.2015.20.073 胃神经鞘瘤是临床少见肿瘤疾病,属于少见的胃原发肿 手术实施治疗难度明显增加。在胃神经鞘瘤相关报道中,既 检查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作者选取近几年来到本院就 诊的12例胃神经鞘瘤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诊断,并分析 1.3治疗方法2结果 患者入院后经手术治疗,伴消化道出血患  瘤,存在较高的误诊率,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使 者需行止血后行胃部手术,12例患者均采取胃大部切除术。往报道较少,现今其报道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而影像学 2.1 CT见肿瘤具体情况分析12例患者经CT诊断,2例 患者肿瘤位于胃底,6例患者肿瘤位于胃体小弯侧,4例患 者肿瘤位于胃体大弯侧。肿瘤直径为1.8~7.2 om,平均直径 f4.1±1.3)era;4例患者肿瘤向腔外生长,8例患者肿瘤于腔 内生长。肿瘤形状为圆形或卵圆形。 其临床治疗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2例胃神经鞘瘤患者在2008年1月~2012 2.2 CT表现12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良性肿瘤,CT见8 年4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经手术病理等确诊为胃神经鞘瘤¨ ; 例肿瘤为匀质实体肿块,呈类圆形位于黏膜下,边缘清楚, 男5例,女7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f56.8±5.6)岁;9 不见出血、钙化现象。4例肿瘤与胃黏膜接触部位形成溃疡, 例患者腹痛、腹胀程度不一,11例患者触及腹部肿块;3例 患者无明显症状及不适,1例患者无腹部肿块。 曲面重建见“凹陷”。增强扫描后,5例患者肿瘤增强扫描后 实质部分为轻度强化,7例患者为中度强化,均为持续平稳 12例患者经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后,消 1.2检测方法患者检测前常规禁食6 h,行仰卧位,以l6 强化。患者均未合并脏器转移及腹水现象。 化道出血者先行对症止血后行手术治疗,术中见病灶和周围 组织有着清楚的分界线,粘连不明显。患者手术均顺利实施, 排螺旋CT扫描,前30rain饮用1000ml水,常规扫描。后取 2.3治疗效果分析300 mdml碘海醇对比剂以2.5Ⅱll/s速度经肘部静脉注射,行 腹部增强扫描,范围膈顶至胃下缘。电压120 kV,扫描层5Ⅱm 层距5 mm,重建层厚1.25 mm,层间隔0.8 mnq。 成功率100%,肿瘤成功切除,随访3年,患者均未复发,预 后良好,无死亡病例。 作者单位:466000河南省周口卫校附属医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