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民主党派推进协商文化发展的路径探讨

来源:二三娱乐
厘/ 励奔 一* 一j _ 。 ‘ 民主党派推进协商文化发展的路径探讨 孙忠贤 政协文化是指人民政协的理论体系、思想理 成了固有特点与核心内容。 从理论基础看,协商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理 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制度形态、工作方法及 独有的风格和气度,是反映我国爱国统一战线、基 论指导下形成的文化形态。协商文化是立足于中国 本政治制度和协商民主实践的文化形态,是中国特 政治文化和政治实践,是反映协商民主实践的文化 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态,其本质特点有:一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 协商是指主体通过共同商量以寻求共识、达 导。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 成协议、协调行为的途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 证。如果没有党的领导,国家四分五裂,社会动荡 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不安,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政治民主,也就根本谈不 协商文化是政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协在履 上协商文化。二是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没有人民 行职能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成员所认同并 民主的政治制度,由人民自己来依法管理国家大 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 事,人民的各种权利就没有制度保障,各种义务也 神、价值观和践行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履行职能 无法履行,现代化建设就无法顺利进行。三是要坚 实践、管理制度、成员行为方式与政协对外形象体 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建 现的总和。 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 推进协商文化建设,是加强政协文化建设的 任务,是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 重要内容,是提高协商实效的重要保障。民主党派 则是实现这一任务的根本手段。民主党派通过人民 作为人民政协和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大 力弘扬协商文化,为建设政协协商文化,推进政协 工作创新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民主党派要充分认识协商文化的实 质与内涵 (一)协商文化是民主党派思想理论发展的 核心内容。协商文化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丰富 和发展的结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合”思想创 造性继承的产物。协商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是巩固和 发展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 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广大人民群众不断获得 切实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协商文化 的实质是最广泛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体现人 民当家作主,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行使民主权 利。协商文化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发展,已经形 作者(左三)到张家界市永定区进行新农合调研 30 前进论坛/2013.5 理论研究 (二)协商文化是推动民主党派履职的思想 文化基石。作为参政党,民主党派要通过人民政协 这一平台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将协商文化作为其 履职的思想文化基石。这是因为协商文化具有推进 民主党派履职的鲜明特点。一是平等性。参与协商 的各方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包括民主党派在内的任 何群体都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他人,要通过 “平等协商”来发扬民主、促进团结。这种“平等 议事、民主协商”,有利于取得意见的一致和利益 相容,可充分体现党派合作、参与、协商的精神, 最终实现各群体政治上的高度融合。二是广泛性。 作者深入桑植县进行新农合调研 协商文化是在全社会范围内由公民平等地参与公共 政策的决策,通过广泛的讨论和对话,形成共识或 政协积极参与协商,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不可缺 少的重要渠道和根本途径。 找到最大的共同点,作出具有集体约束力的决策。 三是求同性。协商就是相互沟通,交换意见,以求 达成共识。协商本质上是一个求同存异的过程,协 从参与主体看,协商文化的参与者是各党 派、无党派人士,社会团体和社会各界别的代表人 士。历史经验已经证明,把绝大多数人团结在共产 党的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战胜一切困 商主体间有一个互相体谅、互相包容的问题。既尊 重多数又照顾少数,既重结果又重过程,有利于巩 固整合政治资源,夯实民主基础,有利于发挥中国 特色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有利于国家政局长治 久安。四是议政性。共产党要实现科学执政、民主 执政、依法执政,需要接受来自民主党派等各方面 难、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强大力量源泉,是 我国政治生活的巨大优势。民主党派作为人民政协 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 主监督的重要使命,只有不断地开拓思想与实践创 新,才能够推动协商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从具体内容看,协商文化主要是就国家大政 方针和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其工作 的方法是协调,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原则, 和以处众、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共存、协调 并进。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国家和地方的 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进行协商, 是政治协商的重要原则。通过协商议题的提出和确 定、协商活动的安排、协商活动的进行、协商成果 的报送、意见建议的办理及反馈这五个环节,把政 治协商的程序确定下来,使之固定化,这对于更好 地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提供了制度保证。 监督、批评和建议。通过民主议政,才能达到进一 步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的目的。五是为民性。协商文化把以人为 本、履职为民作为最终目的。通过社会各阶层和不 同利益群体有序的政治协商,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 各方的利益诉求。民主党派可以在协商过程中充分 发挥广泛联系群众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参政党的群 众基础和参政地位,为协商文化的发展、完善开启 生动的实践。 二、民主党派推进协商文化建设的途径 推进和发展协商文化,不仅是一个理论问 题,同时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开拓发展的实践课题。 近年来,民主党派在履行三大职能的实践中积极探 索,抓创新,促服务,为发展壮大协商文化开创了 新局面。 总之,协商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 角度、高品位的政协文化。民主党派通过在人民政 协60年的履职实践中,在凝聚人心、集中民智、团 结队伍、巩固基础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 用。 (一)在常规履职中推进协商文化。按照中 前进论坛/2013.5 3 1 理论研穷 目前本区域存在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 进行深入调研。通过党派专题调研,党 派联合人大、政协不同界别调研,党派 代表、委员视察,党派代表行风评议, 党派民主监督员跟踪监督,党派网络监 督,党派专题会议纪要等形式,实现党 派之间、党派与职能部门之间的民主协 商,推动协商文化的大繁荣。三是推进 党派交心联系制度,委员联络制度,征 作者(左二)在修改调研报告 集社情民意服务创新活动,关注民计民生,服务基 层群众,推进协商文化的不断创新。 共中央提出的“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过程 三、民主党派要在服务大局中推进协商 文化 一中进行协商”的要求,民主党派要不断加强自身能 力建设,积极有序地开展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社 会服务,不断探索和丰富协商民主的形式。在工作 实践中,要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的总体目标和 当地的发展战略,选择一些具有综合性、全局性、 前瞻性的课题,深入调查研究,反映民意需求,进 是深入调研,服务中心。按照“选题要 精、调查要实、研究要透、建言要准”的原则,围 绕旅游改革试点先行先试、打造国际旅游城市、推 进文化强市教育兴市战略、加快武陵山片区扶贫开 行协商讨论,并提出有分量的意见和建议。一是借 助本市重点发展议题,与政府职能部门展开专题协 商,围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热点议题,进行实地 考查和重点协商;二是积极鼓励和引导党派内的人 大代表、政协委员,依托自身优势,对本界别所涉 及的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三是充 发、探索现代工农业发展路径、完善基层服务体 系、发展创意绿色产业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要课 题,组织力量调研,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二是全 力以赴,参与中心。民主党派要将主要力量投入到 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要敢于讲真话,敢于提出 不同意见,防止说空话套话,防止一味唱赞歌,防 止曲意迎合。三是发挥优势,建设中心。要积极鼓 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人才智力优势,积极开展建议提 案线索征集,努力把有价值的意见建议转化为有关 励民主党派的各位党员积极投身于生产建设、抗击 部门的决策参考。通过积极反映社情民意,扩大协 商的深度与广度,真正服务于人民。 自然灾害、慈善公益、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开展 科技、法律、医疗“三下乡”活动,为群众提供优 (二)在创新履职中推进协商文化。民主党 派要积极探索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新途径、新方 法,不断营造建设协商文化的新环境、新氛围,切 实推动自身工作与协商文化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扩 大党派的影响力。一是创新协商民主新方式。以人 质服务,从而进一步拓宽和丰富协商文化的外延和 内涵。 民主党派在发展协商文化的舞台上前景广 阔,我们要在履行三大职能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协商 文化的独特优势,积极研究和探索与主体文化的有 机结合,从而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形成强大合 力,不断推进新时期新阶段协商文化建设。 (此文 获201 2 ̄c--人民政协文化研讨征文优胜奖) (作者:张家界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农工党 张家界市委会副主委) 责任编辑 胡文生 民群众关心的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 建平安满意和谐社会等议题,进行重点调研。通过 人民政协和统一战线的途径,实现与相关职能部 门、城乡居民零距离接触,积极反映各方诉求,畅 听民声,共同推进民本民生问题的解决,推动协商 文化的大发展。二是创新协商民主新形式。针对 32 前进论坛/2o1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