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当我死时余光中阅读答案

来源:二三娱乐


当我死时余光中阅读答案

篇一:余光中

母难日(三则)

之一

今生今世

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

第一次,我不知道

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晓得

我说了也没用

第 1 页 共 12 页

但这两次哭声的中间呀

有着无穷无尽的笑声

一遍一遍又一遍

回荡了整整三十年

你都晓的

我都记的

之二

快乐的世界啊

当初我们见面

你迎我以微笑

而我答你以大哭

惊天,动地

第 2 页 共 12 页

悲哀的世界啊

最后我们分手

我送你以大哭

而你答我以无言

关天,闭地

矛盾的世界啊

不论初见或永别

我总是对你大哭

哭世界始于你一笑

而幸福终于你闭目

之三

每年到母难日

第 3 页 共 12 页

总握着电话筒

很想拨一个电话

给久别的母亲

只为了再听一次

一次也好

催眠的磁性母音

但是她住的地方

不知是什么号码

何况她已经睡了

不能接我的电话

“这里是长途台 究竟你要 接哪一个国家?” 我该怎么回答呢? 天国,是什么字头? 地府,有多少区号? 那不耐的接线生 卡挞把线路切断 留给我手里一截 算是电线呢还是若断若连的脐带 就算真的接通了 又能够说些什么 “这世界从你走后 变得已不能指认 唯一不变的只有

第 4 页 共 12 页

对你永久的感恩”

十年看山

十年看山,不是看香港的青山 是这些青山的背后

那片无穷无尽的后土

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它做大陆 壮士登高叫它做九州 英雄落难叫它做江湖 看山十年,恨这些青山挡在门前 把那片朝北的梦土遮住 只为了小时候,一点顽固的回忆 看山十年,竟然青山都不曾入眼 却让紫荆花开了,唉,又谢了 十年过去,这门外的群峰 在诀别的前夕,猛一抬头 忽然轻轻都涌到了眼里,猛一回头 早已青青绵亘在心里 每当有人问起了行期 青青山色便梗塞在喉际 他日在对海,只怕这一片苍青 更将历历入我梦来 ---凌波的八仙,覆地的大帽 镇关的狮子,昂首的飞鹅

讲缩成一堆多妩媚的盆景

再一回头,十年的缘分 都化了盆中的寸水寸山 顿悟那才是失去的梦土 十年一觉的酣甜,有青山守护 门前这一列,唉,无言的青山

把嚣嚣的市声挡在外面

乡愁

第 5 页 共 12 页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寻李白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狼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四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的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

第 6 页 共 12 页

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秭归祭屈原

莽莽草木,滔滔仲夏

日在毕宿,人在三峡 大江东去,烈士淘不尽遗恨 又是剑挂菖蒲,香飘角黍 鼓声将起,龙舟待发 翼然欲飞,两舷的排桨 只等令旗一挥,就破波泼浪 去迎接远谪的孤臣还乡 秭归秭归,之子不归 行吟泽畔,颜色憔悴 江湖遍地,究竟他在何方 屈平其名,铮铮傲骨却不平 永不屈服是正则的脊椎 他佩的是长剑之陆离 戴的是高冠之崔嵬 他手捻兰花,翩然两袂 乱发长髯,任江风拂吹 眼神因不胜远望而受伤 迢迢望断郢都的方向 秭归秭归,之子不归 他沉吟叹息在汨罗江头 国破城毁,望不见郢州 遑论上游更远的归州 秭归秭归,之子不归 怀王不返,秦兵不退 帝遣巫阳下界来招魂 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徘徊 江湖满地,下游更阻于沧海 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流连

篇二:6当我死时

当我死时

第 7 页 共 12 页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的相关知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熟读并背诵,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理解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学习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1课时

一、导入

第 8 页 共 12 页

生命如此珍贵,有谁期盼死亡;除非可以带着灵魂回故乡。常人把死亡与痛苦相系,游子诗人把死亡与满足并论相提,只因为,他有这样的一系列假想??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余光中的《当我死时》

二、作者简介

余光中 ,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母亲原籍江苏,故有“江南人 ”之称。 当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22岁离开大陆去台湾大学插班,毕业于外文系,后又留学美国,随家去香港,60年代他曾两度赴美讲学,羁旅生涯使得余光中怀乡心切,乡愁难于排遣,于是他写了许多思乡题材的作品,而这首诗就是196年在美国密西根州时写下的。

三、设疑自探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结合“学习目标”及课文内容提出心中的疑惑或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问题预设: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如通过一些词,句子等)

3、作者在诗中用了“死”和“满足”,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矛盾吗? 自探提示:

第 9 页 共 12 页

1、请同学们结合自探提纲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找出相关信息。

2、实在有困惑之处,可在书上做好标注,留待合探时在小组内交流。

四.解疑合探

合探提示:

合探要求:

1、小组讨论,交流自探成果。

2、组长带领,人人参与,有序进行,重点解决自探中的疑难问题,达成共识。

3、小组长作好记录,以备展示和点评。

展示要求:

1.书面展示要字迹规范、整洁,书写迅速。

2.口头展示要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3.非展示同学要结合展示来点评,迅速记录,认真的纠错和补充。

第 10 页 共 12 页

评价要求:

1.声音洪亮,条理清晰,语言简练。

2.点评展示成果的优缺点。

3.补充或阐述不同观点。

五.质疑再探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疑惑或又有了什么新的发现,请大胆的提出来。

1、 诗人为什么选择葬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2、如何朗读这首诗?

朗读指导:全诗宜使用低沉的语调诵读,感情丰沛,语气舒缓,重点副词、形容词重读。在感情处理上,虚写部分还要读出一种满足感,写实部分还要有一种伤感。

六、运用拓展

请同学们依据本节学习的内容,编拟一道习题。

第 11 页 共 12 页

七、布置作业 :

作者的《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的抒发了游子殷切的思乡之情并富有时代感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请课外朗读赏析。

篇三:《当我死时》教学案

第 12 页 共 1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