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第一中学 2014-2015 学年度高一年级备课笔录
《在酒楼上》
教课目的:
1. 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2. 解读吕纬甫这一人物形象。
3. 赏析环境描绘及其对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4. 解读作品主题。
第一课时
教课重点:
1.认识小说的基本知识,认识鲁迅其人。 2.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3.解读吕纬甫这一人物形象。
教课过程:
活动一:字词梳理
让学生自己查词典解决加点字的读音。 如嚼泥土白皑皑堂倌呷酒迂缓迟疑踟蹰干练 骇怪圹穴搪塞辜负阔绰寒暄送殓诳
活动二:整体感知,认识故事情节
1.让学生迅速阅读文章。 2.请学生复述故事。
3.分组议论,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文章分为四部分:
(一)(1--7)回乡无聊去酒店 (二)(8--21)巧遇朋友吕纬甫 (三)(22--48)听纬甫叙述三件事 (四)(49)分手
活动三: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1.肖像描绘
(1)让学生找出文中肖像描绘的语句
在酒楼上优良教课设计
(2)人物的相貌表现了吕纬甫的什么样的性格特色?
明确肖像描绘在第 11 段,并议论
1
在酒楼上优良教课设计
如皋市第一中学 2014-2015 学年度高一年级备课笔录
问:此处运用了什么手法?(对照过去与此刻) 问:如何认识“也仍是乱蓬蓬的须发”中的“也”?
相同的乱蓬蓬却有不一样的原由。过去是无暇顾及小节,可看出踊跃进步、参 与改革的青春活力、英姿飒爽;此刻则是隐约约约、敷搪塞衍,可看出百无 聊赖、人生失落的悲观颓唐。 问:反应了什么问题?
人物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语言描绘
(1)第 19 段的“圆圈理论”如何理解?
吕纬甫的这番自述在自嘲中含有一种清醒地认识,认识到自己变化的 荒诞可笑,更认识到这类变化的不行防止。 (2)第 26 段的从前的“宏图伟愿”如何理解?
这类对自我惨剧人生的清醒认识更为深了他心里的难过,也使其身上 的惨剧意味更为浓厚,而知识分子心里脆弱的一面也在不经意间自然显露出 来。
(3)第 40 段的教书生涯
吕纬甫因为心死而背弃了崇高的人生境地,变得苟且偷生,胡里胡涂, 甚至为了生活,违愿教些充满封建毒素的东西。他由一个激进者退化为一个 落荒着。
(4)第 47 段的不知出路
对现实人生的失落让其心里充满绝望,过分的失落使他坠入颓唐。 3.动作描绘
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动作描绘并剖析其作用。
明确在第 8 段,“相貌固然很有些改变,但一见也就认识,独有行动却 变得分外迂缓,很不像当年矫捷干练的吕纬甫了”。
作用:此刻“迂缓”,从前“矫捷干练”,外在动作行为的变化反应出 人物心里的颓丧。引人思虑让其发生改变的原由是什么,即作品主题。 4.细节描绘
让学生找出文中的细节描绘并剖析其作用。
明确在第 17 段和第 19 段,“他从衣袋里取出一支烟卷来,点了火衔在 嘴里,看着喷出的烟雾,深思似的说”,“他一手擎着烟卷,一支手扶着酒杯, 似笑非笑的向我说”。
作用:写出了人物行动缓慢,吞吞吐吐,半吐半吞,仿佛旧事不堪回 首。与从前的开朗、充满生气全然不一样。甚至在外省糊口做的事情恰好是年 轻时致力反对、改革的事情。
5.吕纬甫回乡做了哪两件事情,又表现出他如何的性格特色?
答:回乡一是为给小弟迁坟,二是给街坊女孩顺姑送两朵剪绒花。表
在酒楼上优良教课设计
现出他拥有浓浓的人情味以及对生命的眷顾之情。
2
在酒楼上优良教课设计
如皋市第一中学 2014-2015 学年度高一年级备课笔录
五.人物形象小结
以上即是这篇小说塑造人物形象运用的主要方法。主要经过人物自述, 重视揭露人物心里等。除了这些直接描绘,还有侧面描绘,如作品中经过“我” 的视角写吕纬甫,以及下节课要讲到的环境衬托等手法。
那么,作者运用这些方法,塑造了一个如何的人物形象呢?前面已通 过不一样的人物侧面进行了剖析,最后请同学们再综合归纳一下。 答:吕纬甫从前是一个矫捷干练、热中改革、觉悟了的知识分子,可是现实 改变了他,为了养家生活,他变为了一个精神呆板、恍恍然惚、搪塞了事、 随声附和、妥协折服、丧失自我的沦落者。但他毕竟仍是一个拥有和善之心、 且为人诚心实在的人。在过去、此刻、将来三个时间维度上,我们挨次看到 的是热血的吕纬甫,无聊的吕纬甫,迷茫的吕纬甫。 六.部署作业
1.请学生回去找出文中的环境描绘,并剖析其作用。
2.思虑:顺姑是如何一个人?作者刻画顺姑的肖像和性格有什么作用? (答案:(1)和善能干、不失漂亮但遭受不如人意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 (2)与后文顺姑的最后命运形成激烈的对照,揭露了残忍的社会现实对美 好事物的残害,深入主题。)
本课小结与反省:
3
在酒楼上优良教课设计
如皋市第一中学 2014-2015 学年度高一年级备课笔录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环境描绘及其作用 2.解读作品主题
活动一:找出环境描绘
文中有几处环境描绘?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
①第 2 段“窗外只有渍痕斑驳的墙壁,帖着枯死的莓苔;上边是铅色的 天,白皑皑的绝无精采,并且微雪又飞舞起来了。”
作用:这些景致与人物懒散怀旧的思绪、低沉落寞的情怀正相符合,情与景 交融创建了一个略带感慨色彩的抒怀氛围。作品中的环境整体有些灰暗压 抑。这是冷冷清清、毫无生气的社会环境。
②第 49 段“我单独向着自己的旅店走,北风和雪片扑在脸上,倒感觉 很痛快。见天气已经是傍晚,和房屋和街道都织在密雪的纯白而不定的罗网 里。”
作用:“罗网”显现封建文化思想仍旧洋溢的社会环境。
③第 4 段“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忧如绝不以深冬为意;倒 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 雪中明得如火,愤慨并且骄横,如歧视游人的甘愿于远行。” 作用:这不正是我高洁的情怀和刚毅不屈的意志的象征性写照吗!
④第 31 段“窗外沙沙的一阵声响,很多积雪从被他压弯了的一枝山茶 树上滑下去了,树枝笔直的挺直,更显出乌油油的肥叶和血红的花来。” 作用:在这里,正隐约地显出了我的一种希冀,我是多么希望老友从头像这 株红山茶那样矗立起来啊!这些生动的光景描绘,是一些融情入景的画面, 委婉地显现着我的感情世界,有助于深入小说的题旨。
在萧索凄清、冷冷清清的背景下,梅花、山茶与白雪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生 机与活力的画面。其实,只需熟习鲁迅先生悲观中奋起、无望中抗争的战斗 精神,就应当不难理解这幅图画背后的精神内涵。
⑤第 31 段“天空的铅色来得更浓;小鸟雀啁唧的叫着,大体傍晚快要, 地面又全罩了雪,寻不出什么粮食,都趁早回巢来歇息了。”
作用:此处鸟雀归巢的画面,衬托出吕纬甫此刻妥协、丧失自我、沦落的形 象
活动二:总结小说的主题
1.思虑:造成吕纬甫人生失落、理想破灭的原由诚然与小知识分子自己性 格脆弱相关,但除此以外,还有没有其他原由呢?
在酒楼上优良教课设计
答:还有社会原由。
4
在酒楼上优良教课设计
如皋市第一中学 2014-2015 学年度高一年级备课笔录
2.造成他惨剧的社会原由是什么?请分小组充足议论后回答。
答:造成吕纬甫惨剧命运的社会原由:中国是一个“即便挪动一张桌子,改 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并且即便有了血,也未必必定能挪动,能改装” 的国家,封建权力异样固执,异样强盛。他的惨剧,是一个神往革命的知识 分子在无路可走的境遇中,销蚀了自己的灵魂的惨剧 3.请试着归纳小说的主题。
小说以 20 世纪 20 年月“五四运动”落潮后不久为背景,表现了吕纬甫 由一个神往革命的知识分子转而在无路可走的境遇中销蚀了灵魂的人生悲 剧。
鲁迅在这篇小说中回首了吕纬甫由满腔革命热忱到意志低沉的历史过 程,之内蕴丰富的艺术形象生动地显现出,很多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以后并 没有找寻到正确的道路,在强盛的封建权力眼前,个人奋斗杯水车薪,而正 确的道路还需要持续探究。鲁迅既必定了知识分子在反封建斗争中的英勇精 神,而关于他们的妥协、低沉、落荒则深为痛惜、叹息,并做了严肃的针砭。 四、艺术构想
这篇小说的艺术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它感人地显现了主人公的感 情世界。它的主要内容与情节是在我与吕纬甫的对话中睁开的。
本课小结与反省:
5
在酒楼上优良教课设计
如皋市第一中学 2014-2015 学年度高一年级备课笔录
附件一:小说基本知识 一、认识小说的知识
1.小说三因素:人物(分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了两种,主要人物也叫主 人公)、情节、环境。
2.小说最基本的特色 :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形象 ,经过典型形象的塑造 反应社会现实生活。
3.典型环境:能鲜亮反应时代特色的社会风采。
4.典型形象:既拥有独到而鲜亮的个性 ,又代表时代中某一类人的共同特 点的人物。
二、鉴赏小说的方法
1.梳理情节 (构造):初步、发展、热潮、结局;
叙事次序:正叙(平叙)、倒叙、插叙。 情节构造安排技巧
①伏笔: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示意, 以求前后响应。这类手法有助于全文达到构造谨严,情节发展合理的成效。 伏笔:文章或文艺作品中 ,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示意。
②悬念:是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期望心理。设置悬念,是使得小说 情节跌荡起伏、动人心魄、令人着迷的一种艺术手段。读者一般都希望认识 人物命运的成因,关怀人物命运的结果 ,这便给小说家供给一个设置悬念的 时机。
③线索:在文章中,能把文章的资料有机地连缀起来,构成一个整体的 人、事、物等叫文章的线索。小说的线索是指情节发展的脉络。常有的记述 线索有:①以人物为线索。如《背影》、《我们家的男子汉》。②以事件为线 索。如鲁迅的《社戏》等。③以物体为线索。如莫泊桑的《项链》。④以思 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等。线索在文章中的作用是能使文 章条理清楚,文脉贯穿。
线索能够是物件、人物、时间、事件、地址的变换、人物的感情变化 等等,找到文章中频频出现的词语或许同类词语(表示时间的虽不是相同的 词语倒是同一类词),认真剖析,假如它能将文章零落的资料贯串成一个统
在酒楼上优良教课设计
6
在酒楼上优良教课设计
如皋市第一中学 2014-2015 学年度高一年级备课笔录
一而密切的整体,那么它基本就是了。
④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建条件而侧重描绘衬着 的技法,描绘手法之一。铺垫的特色。铺垫是主要情节积蓄、酝酿的过程。 铺垫是主要情节的基石,能增添情节张力,使情节的发展拥有合理性。 2.剖析环境描绘: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 环境描绘及其作用 :
①自然环境: a 衬着氛围 b 衬托人物性格
c 推进情节发展 d 示意时代背景 e 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②社会环境: a 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
b 为塑造人物形象性格供给活动环境。
3.剖析人物形象:剖析小说人物思想性格要从小说常有的刻画方法下手。 ①肖像描绘②语言描绘③动作描绘 ④心理描绘⑤细节描绘⑥场面描绘
附件二:鲁迅简介
鲁迅( 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 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 1918 年发布我国现代文学史上 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志》时所用的笔名。
作品有小说集《呼喊》(1923 年),包含《狂人日志》、《阿 Q 正传》、《孔 乙己》、《药》、《故土》、《社戏》、《一件小事》、《风波》等 14 篇作品;《徘徊》 (1926 年),包含《伤逝》、《祝愿》等 11 篇作品;《故事新编》(1936 年), 包含《补天》、《奔月》、《理水》等 8 篇作品。
散文集《朝花夕拾》(1927 年),包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 先生》等 10 篇作品。
散文诗集《野草》(1927 年),包含《秋夜》、《过客》等 24 篇作品。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二 心集》、《南腔北召集》等。
在酒楼上优良教课设计
7
在酒楼上优良教课设计
如皋市第一中学 2014-2015 学年度高一年级备课笔录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号豫才。浙江绍兴人。七 岁开始念书,十二岁从寿镜吾老先生就读于三味书屋。十三岁那年家里发生 一场很大的变故,经济情况渐入困顿,接着父亲一病不起,使他饱尝了冷眼 和侮蔑的味道,“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1898 年走开故土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 矿路学堂。 1902 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公民精 神,弃医从文。 1909 年 8 月归国。
辛亥革命后应蔡元培之邀去南京暂时政府教育部供职,后又随部迁住到北 平。1918 年在《新青年》上发布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志》,正 式开始了绚烂的创作生涯,至 1926 年,又接踵第一版短篇小说集《呼喊》和 《徘徊》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其思想产生了飞腾,由此进化论思想为主导, 转向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思想为主导。 1930 年 3 月“左联”建即刻,被 介绍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后十年的杂文,更为深刻、锋利,犹如匕首、投枪,充满了唯物辨证的精 神。这些作品收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召集》、《伪自 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 1936 年 10 月 19 日病逝于上海。
毛泽东以为:鲁迅是“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是“最热 忱的空前的民族英豪”,“他不只是伟大的文学家,并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 大的革命家”;“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